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桃叶片碳水化合物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 2年生盆栽 庆丰"桃为试材,在早春进行干旱处理,研究水分胁迫下桃叶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山梨醇和葡萄糖是桃叶中起渗透调节的主要物质。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桃叶中山梨醇、葡萄糖、果糖浓度显著增加,淀粉和蔗糖浓度显著降低。桃叶中 6 磷酸醛糖还原酶、山梨醇脱氢酶、磷酸蔗糖合成酶、中性转化酶、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酸性转化酶活性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2.
三种催熟剂对甘蔗成熟期光合及糖分积累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草甘膦、乙烯利和增糖增产剂处理伸长后期的甘蔗桂糖11号,试验结果表明:1)草甘膦、增糖增产剂均能降低叶绿素含量,抑制NADP-苹果酸酶、PEP羧化酶活性和光合强度,乙烯利对NADP苹果酸酶影响不大,但对叶绿素含量,PEP羧化酶活性和光合强度均是先降低,随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2)三种催熟剂均能抑制酸性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而增强中性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3)三种催熟剂均能降低叶含水量和还原  相似文献   

3.
杨梅花芽孕育期间叶片酸性蔗糖酶活性及糖类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盛果期荸荠种杨梅花芽发端前,叶片内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均明显地积累,而在发端期被消耗。GA3处理降低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水平而抑制花芽分化。花芽孕育期间,蔗糖水平变化过程与酸性转化酶呈相反趋势。花芽发端前,蔗糖水平先降低后明显地积累,而酸性转化酶活性则先升高,再降至最低。发端期,蔗糖水平降低而酸性转化酶活性增加。GA3处理提高酸性化酶活性而降低蔗糖水平,引起新梢旺长而消耗还原糖,且显著地降低成花率。杨梅叶片内蔗糖水平受多种酶调节。  相似文献   

4.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37-10238,10329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月光花素处理对马铃薯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淀粉代谢有关酶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5活性单位的月光花素处理后30d起可检测到马铃薯发生差异.在发育后期即处理后40d起对照组根系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下降,而处理组则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处理后叶片蛋白质成分发生改变.处理后40d和50d块茎中蛋白质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4%和10%,块茎发育过程中的快速蛋白质含量提高比对照组早10d.处理组叶片中的磷酸化酶和α-淀粉酶活性在处理后30d起分别低于对照27%~100%和34%~61%,而块茎中的磷酸化酶活性在处理后40~50d却高于对照53%~92%.这说明处理组糖分直接转移到块茎,并以更强的能力合成淀粉,形成了高产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温度、pH和金属离子对不同果实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国果实转化酶的分离纯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温度、pH和金属离子对苹果、梨和桃中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可溶性中性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转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而中性转化酶为50℃;酸性转化酶的最适pH在5左右,中性转化酶的最适pH在7左右。金属离子Mn2+和Ca2+显著提高3种转化酶的活性,而Cu2+,Mg2+和Zn2+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细胞壁转化酶的活性;Hg2+显著抑制3种转化酶活性,而Cu2+,Mg2+和Zn2+抑制可溶性中性转化酶的活性,表明转化酶的活性部位含巯基基团。对转化酶特性与苹果、梨和桃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甘蔗生长后期喷施乙烯利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生长后期,分别在9月15日,10月21日和11月22日浓度为400mg.L^-1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甘蔗叶片中的中性转化酶,Ca^2+-ATP酶,Mg^2+-ATP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比同期的对照率,而NADP-苹果酸酶,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则比对照低,同时,处理后,可以提高甘蔗蔗糖分和甘蔗品质,其中以10月份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磁场处理对土壤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磁场处理后棕壤、黑土及血产乐七中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对土壤的3种磷酸酶都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但以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最明显。3种磷酸酶活怀提高的大小顺序是:黑土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棕壤和白浆土中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土壤水分对磷酸酶的磁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对于磷酸酶活性影响以≤100mT的低场强以及1min或10min的短明间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酵素对巨峰葡萄果实糖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峰葡萄为材料,使用自制农用酵素对葡萄果树进行喷施处理,研究自制酵素对葡萄果实糖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45~105d酵素处理的葡萄果实总糖含量均高于喷施清水对照(CK);B酵素400倍液浓度(B2)处理和A酵素300倍液浓度(A1)处理的效果较好,花后105d葡萄果实总糖含量分别比喷施清水对照(CK)高23.09%和20.09%。酵素处理对葡萄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45~75d),各处理的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CK),但随着葡萄果实的成熟,在花后90d以后各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CK与各酵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高秆水稻品种百叶籼(对照)、含不同矮秆基因的水稻品种广场矮、新桂矮、双矮为材料,研究其对GA_3不同敏感性的酶学基础。结果表明,携有sd-1sd-1矮秆基因的水稻幼苗对GA_3的敏感性强于携有sd-gsd-g矮秆基因的品种;供试品种对20mg/kgGA_3的反应,表现在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且下降幅度与各品种对GA_3不同敏感性基本一致。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酶活性下降与A_9,A_(11)谱带有关,A_5谱带与不同矮秆基因对GA_3的敏感性有关;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下降,下降幅度与不同矮秆基因材料对GA_3敏感性一致。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稻套袋测自交结实率因光强减弱、通气不良和湿度增高的穗部环境,不利于光合作用,并助长霉变感病,妨碍正常结实,使测得的实际值偏低,不适于不育水稻育性的群体遗传分析.在套袋作业未臻完善的条件下,掌握不育株的标准在田间逐株鉴定自然结实率,仍为保证不育水稻育性鉴定准确性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杂交茄子新品种"呼茄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茄5号是以9101-1-3-3为母本,8802-1-2-2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种。该品种中熟,始花节位7节~8节。果实椭圆形,果皮黑红紫色,光泽度极强,耐老化,萼片带绿色,果肉紧密,绿白色,商品性好。平均单果重量450g左右,露地每667m2产量4 500kg左右,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