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鼎大白茶’ 1芽 2叶茶青机采适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茶青机械采摘质量,以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准,在3块不同地点的‘福鼎大白茶’茶园,应用单人采茶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为标准芽叶(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所占比例在80.0%、70.0%、60.0%时机采,茶青的标准芽叶比例分别为47.4%、25.7%、29.4%,可见标准芽叶所占比例达80.0%时为机采适期。贵州黔北茶区春茶机采标准芽叶的间隔期约12天;夏季第1与2、2与3、3与4次机采间隔期分别为13、21、15天;秋季机采间隔期为17天。春季第1次机采适期为1芽2叶展第3天,夏、秋季第1次机采适期分别为鱼叶展第22天和15天。  相似文献   

2.
黄磊  裘琳  夏小欢  付杰 《茶业通报》2015,(3):117-119
以绍兴地区普遍栽种的"龙井43"为试验对象,研究手采茶园改建名优茶机采茶园的技术。通过茶园蓬面养护、茶园肥培管理、名优茶适采期的研究,确立改建技术。结果表明,手采茶园改建成名优茶机采茶园首先要培育适于机采的采摘面,增加肥料投入,满足茶树的生理需求,机采前树冠面标准芽叶组成在85%左右时为适采期。  相似文献   

3.
茶产业是临沧市的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但近年来茶产业发展则受到采茶劳动力紧缺的制约了。山区茶园机剪机采技术从机剪机采茶园建设、手采茶园机采改造技术、山区茶园机采机剪技术方面入手研发,经过适度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于经济和社会双重层面产生效益促进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茶业通报》1990,12(3):16-22,13
我场现有茶园面积10053亩,年产茶叶1050吨,茶园面积大,茶叶采摘用工量大,常年采茶费用占鲜叶收入的30%左右,每年需支付外采工资90—100万元。近年来,随着农村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采茶劳力越来越紧张,导致采摘工资成倍增长,采摘质量下降。一些茶园由于茶叶不能及时采下,而减产减收。为了提高采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88年从日本进口两台V_8-NewZ_2型双人抬弧形采茶机,进行机采技术的试验研究。并于1989年5月列入蒲圻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实行机采的茶园,绝大多数是原来手工采茶的群体品种茶园,经过适当树冠改造后实行采茶机采茶,这类机采茶园由于茶树品种混杂,生物学特性差异,常会产生一些不利于机采的因素,从而降低采摘鲜叶质量。另外,机采茶园我们目前多数是实行春茶手工采摘幼嫩的名茶,至春茶末期和夏秋茶才使用采茶机采摘大宗茶或乌龙茶鲜叶原料,这样也会影响树冠采摘面,都必须在机采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才能使机采达到最佳效果。1整平树冠面对于已实行机采的茶园,虽然原来已在秋茶时形成了平整的树冠面,但是,春茶萌发时茶树品种不同,发芽时间不同、生长快慢也有…  相似文献   

6.
茶树机剪机采试验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智仁 《茶业通报》2004,26(3):120-120
为推动我县茶叶机械化生产,提高茶叶采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年初从浙江引进落合、川崎两个厂家生产的修剪机106台、采茶机84台,在走马镇进行了茶树机剪机采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当地茶农的欢迎,为全县大面积推广茶树机剪机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基本情况1.1机剪机采面积本次试验示范在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茶园基地和世为公司红罗沟茶园基地进行,面积共266.7hm2。1.2茶叶产量266.7hm2机采示范茶园的鲜叶总产量为2400t,平均亩产干茶150kg,比非机采茶园对照平均亩产100kg增产33%。增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机采树冠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四清 《茶业通报》1995,17(4):13-14
机采树冠的培养技术徐四清(安徽省国营周王茶场)机采同人工手采相比,对茶树树冠的要求更严格。由于机采是一次性采摘,选择性相对较差,所以茶树必须有同采茶机械相适应的树冠结构。高度和树幅适中(一般在85~90cm左右),冠面平整,发芽相对一致,茶树生长势旺...  相似文献   

8.
机采茶园栽培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进华 《茶业通报》2007,29(1):31-31
鲜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中最费时、也是季节性最强的一项工作。一般手工采茶所花的工时要占茶园常年管理用工的50%-65%。在茶园比较集中的产茶区,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机采代替手采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但由于受茶园基础条件差、机械操作不当、机采经验不足的影响,机采质量不高。笔者现结合实际谈谈机采茶园应采取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1选用无性系良种目前的生产茶园,较多的是群体品种的茶树,个体间差异很大,新梢生长参差不齐,芽叶大小不一,给机械采茶带来困难。无性系良种具有品质优良、发芽一致、芽叶整齐等特点,十分适宜机械化采摘…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茶园逐步推行了机械化采茶,茶区日益突出的采工紧张、采资较高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然而连年机采导致茶树衰老加快,经济周期缩短,且采摘的鲜叶老梗老叶较多,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又给茶叶生产带来了新的课题。敬亭山茶场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和潜心研究,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机采的大面积丰产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茶叶生产综合效益得到了根本提升。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七仙女”和广大采茶能手的先进采摘方法,綜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高度集中,眼快、手快、脚快紧密結合,行动一致。眼快:看得准,瞄得准;手快:夾得稳,夾得紧,抓得快,拉得近;脚快:站得稳,采后跑兜快。如謝承珍每分钟出手390次多芽的快速采摘战术,人称快采手。他們采茶作到四上:“人在家中心在坡上(茶园),人在茶园心在树上,采茶开始眼在手上,手在茶树上”的集中行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湄潭县机采原料质量的调查,针对机采原料质量存在的采摘匀度差、鲜叶内含物质积累较少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茶园管理、选择好适采期、加速配套采茶机研制、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56年9月间,全國茶叶参观团來我省参观。在参观中,各省代表对杭市龍井茶場來荷仙女工的“双手采茶”法,都感到很大兴趣。 來荷仙在6月17日一天(12小时)采摘了青叶76斤9兩。比全茶埸1000多个女工平均采摘29斤,劳动效率提高264%。在参观那天,她在茶园里現場表演了5分鐘,平均每分鐘可采155次,采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六十七团的支柱产业,实现棉花机械化采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力不足、降低采摘成本、走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为此,该团从2008年开始试验机采棉的种植,2009、2010年扩大种植面积1000h㎡.但是,随着机采棉面积的不断扩大,机采棉采净率的高低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总结机采棉经验,提高采摘质量,现对机采棉采摘时影响采净率的因为以及解决办法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兵团率先开始进行采棉机械的引进试验和科研开发。2005年,农八师推广机采棉面积3.65万hm2,实际采收2.96万hm2,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面积推广棉花机械采摘。与机采棉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很多,如土地选择、品种选择、栽培模式、播种技术、田管措施、机械打顶、化学脱叶技术、机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必須要有高工效的采茶方法配合,实踐証明:双手快速采茶法是提高采茶效率的有效方法。我县在去年夏秋茶中学习和全面推行了双手快速采茶法,咸績显著,全县有36,874人学会和掌握了双手快速采茶法的技术,平均效率比單手采提高一倍以上,并創造了新的采茶紀录。如張清和日采551.8斤,徐爱珍日采528.4斤。她們所以創造这样新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资料报导,日本静冈市幸庵新田采茶机研制专家,75岁高龄的海野庄太郎先生,研制出一种划时代的新型采茶技术——塑料薄膜网采茶法,这是一种既不用手摘也不用剪子剪的先进方法。所谓塑料薄膜网采茶法,就是用厚三毫米的塑料薄膜,上面布满边长为一厘米的棱形网眼。在茶树长山新芽之前,将塑料薄膜网复盖在茶树上。当新芽穿过网眼长到该采摘的时候.用管子从两边把薄膜网卷起来,这样茶树上的嫩芽就全部被卷入网内。  相似文献   

17.
双手采茶是茶叶采扎上的一项革命措施,其特点是“双手并用”,改單手采为双手采,改坐采为立采,改一扫光采为分批采,多次采,从而可成倍地提高采茶效率,使茶叶做到及时采,分批采,标准采。根据今年四月上旬召开的浙江省双手采茶比巧大会采茶能手們的經驗,双手采茶的主要技术和訣窍,可概括为以下六个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水平对茶鲜叶中氟的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茶园施肥降氟途径,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施用量下,宣城(机采茶园)、休宁(手采茶园)2地黄红壤茶园茶鲜叶中含氟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机采茶园(宣城)和手采茶园(休宁),均随施氮量增加,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呈逐级逐年下降趋势。宣城和休宁回归方程分别为:y=2.7072x2- 36.641x+305.73(R2=0.9827)和y=-0.4235x2-6.7592x+118.48(R2=0.9815);(2)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均随采摘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增加,至8月开始下降,茶园施氮对春、夏、秋茶鲜叶都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降氟效果为:夏茶>秋茶>春茶,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27.75%、15.41%和12.37%;(3)每千克氮素施用效益结果表明,2地茶园均以N180降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千克氮素施入量可使茶鲜叶中氟下降1.73%和0.45%。因此,茶园长期合理施用氮素,可有效降低茶鲜叶中氟含量。  相似文献   

19.
明平生 《茶业通报》1991,13(3):25-27
机械采茶是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在采茶劳力日趋紧缺,采茶质量日趋下降,采茶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采茶效率,解决因采茶劳力不足而阻碍茶叶生产发展的问题,我厂从1988年开始,对机采茶园经济效益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茶叶试验场今年有7项试验,即:茶园施肥中耕方法试验;茶园复盖试验;茶树剪枝更新试验;茶树采摘试验;茶树轻修剪试验;茶树深修剪试验;原有茶园增产综合试验。这几项试验都要精确地记载青叶产量,因此我们感到试验区的采茶工作是很繁重的。采茶工多系临时雇来的短工,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