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壤盐碱、瘠薄、冷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表土板结,对实现棉苗全、齐、壮极为不利。棉花开花期以后,植株抗盐碱能力增强,此时雨季来临,盐分淋失,盐碱危害随之变轻。因此,盐碱地植棉一播全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碱、瘠薄、冷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表土板结,对棉苗全、齐、壮极为不利.棉花开花期以后,植株抗盐碱能力增强,而此时雨季来临,盐分淋失,盐碱为害变轻.因此,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是保全苗、促早发.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黑龙港生态区,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0-47万hm^2,其中盐碱地棉面积较大。土壤盐碱、瘠薄、冷早是盐碱地棉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表土板结,对棉苗全、齐、壮极为不利。棉花开花期以后,植株抗盐碱能力增强,而此时雨季来临,盐分淋失,盐碱危害变轻。因此.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是保全苗,促早发。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黑龙港生态区,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0~47万km2,其中盐碱地棉面积较大。土壤盐碱、瘠薄、冷旱是盐碱地棉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表土板结,对棉苗全齐壮极为不利。棉花开花期以后,植株抗盐碱能  相似文献   

5.
棉花破土出苗时耐盐渍能力最差,而盐碱地春季植棉时地温低、积盐重、表土板结,对棉苗极为不利;棉花开花以后植株吸盐作用明显,而此时雨季来临,盐分经淋洗至土壤下层,盐碱为害较轻,但易徒长.因此,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是"促全苗,促早发,促群体".  相似文献   

6.
轻盐碱地植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南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轻度盐碱地面积约占9万亩,全盐含量在0.5%-2.0%之间,土壤盐碱、地温回升慢、早春干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  相似文献   

7.
<正>1.育苗移栽保全苗 四、五月份是盐碱地返盐高峰期,地温回升慢.此时播种棉花,不但出苗困难,而且出苗后易受盐碱危害.只有通过育苗移栽,才能避开苗期盐碱的危害,确保苗全苗壮.搞育苗移栽时,钵上要肥沃,增强棉苗移栽后抗盐碱的能力.移植时要开沟引碱,减轻盐碱对棉苗的危害.同时要保证密度.2.配方施肥,以肥压碱 盐碱地一般土壤肥力低,有机质缺乏,土壤理化性状不佳.针对这一特点,培肥地力,根据棉花需肥规律,实行配方施肥,可  相似文献   

8.
1盐碱地棉花的生育障碍1.1棉花是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但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能力最弱。盐碱地土壤结构差、板结,春季盐碱向土壤表面上升,往往造成棉花缺苗断垄。一般情况下,土层含盐在0.3%以下时,棉花能  相似文献   

9.
<正>黄淮海平原有盐碱耕地5000多万亩,其中山东省1800多万亩;山东省还有盐碱荒地500多万亩,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棉花是盐碱地的优势作物.提高盐碱地的植棉技术,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棉花,对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盐碱土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对棉花萌发出苗和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可导致棉花缺苗断垄,迟苗晚发,劣质低产.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后,虽然解决了盐碱地棉花低产变中产问题,但由于常规的地膜覆盖栽  相似文献   

10.
1盐碱地棉花的生育障碍1.1棉花是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但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盐碱地土壤结构差,表土板结,春季盐碱向土壤表层上升,往往造成棉花缺苗断垄。一般情况下,土层含盐在0.3%以下时,棉花能正常出苗;土层含盐在0.3~0.5%时,虽能勉强出苗,但棉苗很弱;土层含盐超  相似文献   

11.
<正> 棉花是盐碱地的优势作物。而棉花保苗是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技术。 1983—1985年我们在萧县黄口进行了盐碱地棉花保苗技术系列化的研究,视盐碱地含盐碱程度不同等情况,采取直播、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等保苗配套技术,获得了全苗、壮苗。盐碱地植棉,保证全苗是获得指标产量的前提,据多点考察,一般可增产皮棉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盐碱地由于土壤中有害盐离子浓度大,棉籽吸水困难,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盐碱地地温低,积盐重,表土板结,而棉花破土出苗时耐盐渍的能力又差,因此棉苗生长缓慢,易死苗。随着棉苗的渐渐长大,耐盐渍能力的增强,其生长发育受盐碱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盐碱地的棉花出苗率,是盐碱地棉花夺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油气储运》2009,(1):17-18
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盐碱地是山东省宝贵的土地资源,也是发展棉花生产、提升棉花生产能力的潜力所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滨海盐碱地棉区的典型代表,提升该区棉花生产技术水平具有稳定山东棉花产量、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并为全国盐碱地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样板的作用。针对当前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雨涝、盐碱和土壤养分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不耐盐碱,土壤含盐量超过0.3%的地块即不宜种植棉花.目前我区在轻盐碱地种植棉花还占有一定比例,在盐碱地植棉须掌握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半干旱盐碱地棉花生产的试验、探索,形成了包括备种、施肥、化学控制以及整枝等环节比较完整的半干旱盐碱地棉花节水栽培技术,对半干旱盐碱地区的棉花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的效果,利用自主发明的粉垄耕作机械和粉垄技术,于2015-2016年分别在新疆和陕西等地进行了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试验,结果显示:在新疆的重度盐碱地经粉垄种植一季棉花后,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31.31%,棉花产量增加48.80%,盐碱程度由重度降为中度;在陕西轻度盐碱地种植麦后夏玉米,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42.73%,玉米产量增加34.83%,盐碱程度由轻度脱盐为正常耕地。最后分析了粉垄盐碱地淡盐增产的机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举文  孙立 《农村科技》2014,(12):30-31
<正>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在新疆具有重要意义,2012~2013年,新疆田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新型盐碱土壤改良剂——酸碱平衡护理剂在兵团第8师143团21连弃耕盐碱荒地上进行种植棉花的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盐碱改良剂为酸碱平衡护理剂。试验条田为143团21连弃耕盐碱地,面积15公顷。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6号。棉花播种方式:1膜6行膜上点播,膜宽2.05米。滴灌毛管配置方式为1膜3管,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的效果,利用自主发明的粉垄耕作机械和粉垄技术,于2015~2016年分别在新疆和陕西等地进行了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试验,结果显示:在新疆的重度盐碱地经粉垄种植一季棉花后,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31.31%,棉花产量增加48.80%,盐碱程度由重度降为中度;在陕西轻度盐碱地种植麦后夏玉米,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42.73%,玉米产量增加34.83%,盐碱程度由轻度脱盐为正常耕地。最后分析了粉垄盐碱地淡盐增产的机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1 盐碱地植棉的难点 1.1 棉花出苗困难。土壤含盐碱量高时,种子吸水困难,易造成种子在土壤内不腐烂也不发芽的现象。由于棉花破土出苗时耐盐碱能力最差,加上春季气温偏低、地温回升缓慢、土壤积盐重、表土板结等原因,致使棉花出苗很困难。出苗后又会受低温、盐分、干旱等影响,棉花易形成“小老苗”,棉花生长迟缓,甚至引起死苗。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滨海盐碱地不同盐碱程度棉田棉花铃期冠层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在河北省国营海兴农场重度盐碱棉田(5.0~10.0 g/kg)、中度盐碱棉田(3.0~5.0 g/kg)和轻度盐碱棉田(3.0 g/kg以下)开展试验,以冀棉228为材料在铃期测定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以及物质积累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测定。结果表明,在3类盐碱程度棉田中,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生产指标重度棉田除中上层冠层开度最大外,其他指标均最小。中度盐碱棉田较轻度盐碱棉田除叶倾角和冠层开度上中层较小、下层较大外,其他指标均为上层较大,中下层较小。各层源器官光合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库器官。轻度盐碱棉田棉花光合物质积累量最大。叶面积、光分布和源库比的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棉田分别为1.7∶1.5∶1.0、3.6∶3.6∶1.0和3.2∶2.8∶1.7,中度盐碱棉田棉花分别为3.2∶2.2∶1.0、5.3∶5.3∶1.0和5.3∶2.7∶1.6,轻度盐碱棉田棉花分别为1.6∶1.4∶1.0、2.2∶2.2∶1.0和2.3∶2.1∶2.0;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盐碱棉田棉花和中度盐碱棉田棉花为2.5∶2.5∶1.0,轻度盐碱棉田棉花为2.2∶2.2∶1.0;光合物质积累量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盐碱棉田棉花和轻度盐碱棉田棉花为1.3∶1.3∶1.0,中度盐碱棉田棉花为1.6∶1.6∶1.0。2年平均皮棉产量轻度、中度、重度盐碱棉田分别超过1 200 kg/hm~2、900 kg/hm~2和600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种植棉花应根据不同盐碱程度调整栽培措施,重度盐碱棉田应当加强抑盐等相关农艺措施,中度盐碱棉田应加强棉花生育前期的水肥调控,轻度盐碱棉田可开展优质高效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