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针菇是世界著名食用菌之一,因菇体小,菌柄细长,色泽和食用性似金针菜而得名。金针菇菌盖粘滑,色泽金黄,菌柄脆嫩,富含营养。我国金针菇的产量已占食用菌总产量的第六位,其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金针菇生产方法比较简单,成本低,周期短,适应性强.既可以大面积专业化栽培,又能小面积家庭式生产。金针菇耐低温,适于寒冷季节栽培、上市,在北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菇类栽培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金针菇是世界著名食用菌之一,因菇体小,菌柄细长,色泽和食性似金针菜而得名。金针菇菌盖粘滑,色泽金黄,菌柄脆嫩,风味醇厚鲜美,富含营养。我国金针菇的产量已占食用菌总产量的第六位,其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金针菇生产方法比较简单,成本低,周期短,适应性强,既可以大面积专业化栽培,又能小面积家庭式生产。金针菇耐低温,适于寒冷季节栽培、上市,在北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菇类栽培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祖清  孙伟 《食用菌》2002,24(6):10-10
在我省的淮南市 ,一个年产白金针菇 5 0 0 0多吨的专业村已经享誉华东 ,成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的一个亮点。栽培金针菇效益高于平菇 ,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栽培方式产量质量有很大的差异。白金针菇 2 0 1,是我公司从全国引进的十多个白金针菇品种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高产菌株 ,菇通体洁白如玉 ,菌柄直挺 ,不易开伞 ,抗斑点病 ,耐贮运 ,是规模生产金针菇的理想品种。配合高产栽培模式 ,可获得 2 0 0 %的生物学效率。现将其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模式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1.1 温 度 白金针菇 2 0 1菌丝生长温度 2~ 3 5℃ ,适宜温度 15~ 2 8℃…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或小火焰菌属。是秋末春初寒冷季节发生的一种朵型较小的伞菌。子实体由细长而脆嫩的菌柄和形似铜钱大小的菌盖组成,金黄色、黄褐色、白色。因菌柄形状及色泽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其盖滑、柄脆、味鲜,为古今中外著名的食用菌之一。  相似文献   

5.
曲玲  任鹏飞  李瑾  任海霞  姚强  韩建东 《食用菌》2011,(5):53-53,65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金针菇品种很多,金针菇杂交19是目前国内较为理想的高产金针菇,该品种开伞速度较慢,菌柄硬,但因该品种基部在栽培过程中易褐变,直接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就如何防治褐变栽培技术进行探索。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其坤  叶学文 《食用菌》2002,24(5):25-25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其子实体在平均气温20℃以上就难以形成。我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除了7~8月气温在20℃以上外,其他月份都在20℃以下,为反季节金针菇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每季的制袋总数已超过50万袋。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选择优良品种 由于是在山下制袋,山上出菇,山上晴天中午菇棚内温度会骤然升高,因此除加强降温措施外,应首先考虑金针菇品种的耐高温能力,并兼顾成品菇色泽、菌柄硬度等特点。目前本地栽培用品种主要是金12,并有少量金4-11和金B27。金12:浅黄色、整齐、柄较硬,子实体能耐短时间22℃高温,但第三潮菇开始菌柄褐化加重。金B27:乳黄色、色泽好、整齐,子实体能耐短时间24℃高温,整个生产期几乎无  相似文献   

7.
<正>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2]),其菌盖滑嫩,菌柄细长脆嫩,形美味鲜,具有较高营养和药用价值~([3~6])。在国际食用菌市场上,金针菇的产销量居第四位,也是我国六大主栽食用菌之一~([1])。我国对金针菇的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等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但对于野生金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金针菇生产发展迅速,许多单位引进我所选育的三明一号和日本信浓二号等菌株。三明一号菌株出菇快,栽培周期短,产量高,菇形圆整,菌柄较粗壮、抗病力强。经多年栽培,产质量稳定,但菌盖肉薄,较易开伞,菌柄基部也易褐变,制罐产品色泽较深。而日本信浓二号菌株菇体洁白,菌盖内卷,肉厚,开伞慢,较适合制罐,但出菇慢,栽培周期长,抗病力差,产量低,生物效率仅25~60%。为了选育出更优良的金针菇栽培菌株,笔者从1983年开始以这两个菌株为杂交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获得了一批杂交菌株,其中19号菌株经四年的栽培结果表明,是  相似文献   

9.
白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两种栽培模式:一种是以塑料袋为栽培容器的袋栽,以福建省为代表;另一种是以塑料瓶为栽培容器的瓶栽,以台湾省为代表。目前国内主要以第1种为主,大多厂家采用再生法栽培。采用再生法栽培的白金针菇鲜菇菌盖、菌柄和基部色泽完全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成品率高,商品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1],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贺家康  贺令 《食用菌》1993,15(3):30-31
金针菇有许多名称,根据子实体的菌盖形似铜钱大小、菌柄上有绒毛,故名毛柄金钱菇;因它常发生于构树的枯枝上,故又名构菌;它耐低温多在寒冷的冬季出菇,所以也称“冬菇”;因菌柄形状及色泽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商品名)。经过人工栽培选育菌柄、菌盖均为白色,故名白金针菇,实为银针菇。银针菇在香港、日本、深圳等地市场供不应求。银针菇与其它菌类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作为食用菌大省和食用菌强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经历了从起步、快速发展到产业优化调整发展阶段。回顾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近三十年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油脂拌料栽培食用菌产量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拌料栽培食用菌产量高实践证明。油脂拌料栽培食用菌产量高,品质好。目前贵州各地区均已普遍采用此法栽培生产平菇、金针菇、蘑菇等食用菌。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一)试验方法栽培食用菌拌料时按每100公斤料中加植物油或动物油2~5公斤,料要力求均匀。按常...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了解其生长特点,掌握其栽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构菌、朴菇、冬菇、冻菌、金菇、智力菇等,其菌盖滑嫩,菌柄细长脆嫩,形美味鲜,是世界上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和观赏菌之一[1]。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尤其是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发展迅猛,竞争激烈,促使企业不断设法提高单产和品质,以提供廉价物美的产品[2]。目前市场上的金针菇菌株比较多,本试验选取了10个有代表性的金针菇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出菇试验,比较分析各菌株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普通的干玉米芯栽培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已取得成功。但随着甜玉米在全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一些专门加工甜玉米工厂应运而生。玉米芯价格十分便宜、营养丰富,为食用菌栽培提供大量原料。研究用新鲜玉米芯栽培食用菌,试验证明鲜甜玉米芯栽培平菇、草菇、金针菇、秀珍菇是完全可行的,其产量和用棉籽壳栽培相近,在一些种甜玉米的非产棉区,用甜玉米芯栽培食用菌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朴菇又名构菌、金针菇,是寒冷季节发生于柿、朴、桑树上的食用菌。滋味鲜甜,菌柄香脆可口,营养极其丰富,特别富含精氨酸,能增强儿童的智力,因而在国际市场上颇负盛名,价格昂贵,1斤鲜菇价值人民币4元。朴菇段木栽培,手续麻烦。用瓶栽法,从11月到次年4月都可收菇,但产量  相似文献   

17.
薛华 《食用菌》2012,(2):59-59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液体与固体菌种制作及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金针菇液体菌种与固体种菌种制作及瓶栽对比试验,是为液体菌种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金针菇出菇整齐且产量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金针菇菌种为"众兴1号",菌盖纯白,稍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细长,粗细均匀。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且产量高,栽培周期短,抗病力强,此品种是适合液体和固体  相似文献   

19.
宋富贵  段升杰 《食用菌》1995,17(1):27-28
近年来,金针菇在国内外市场比较畅销,是仅次于双孢蘑菇、香菇而占据国际市场第三位的食用菌。因此,发展金针菇生产具有美好的前景。但是在金针菇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菇体质量差、产量较低等较难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金针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菌袋缺乏水分、养分,使金针菇处于“半饥饿”出菇状态。为了探索金针菇优质高产的栽培新途径,笔者于1993年秋冬季节进行了以覆土栽培为主的大棚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研究,探索出了金针菇“立体覆土横向出菇”新技术,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油脂拌料栽培食用菌产量高,品质好。目前贵州各地区均已普遍采用此法栽培生产平菇、金针菇、蘑菇等食用菌。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一)试验方法 栽培食用菌拌料时,按每100kg料中加植物油或动物油2~5kg,料要力求均匀。按常规法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