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野生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进行处理,探讨麻花秦艽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花秦艽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对两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仅在低浓度0.025 g·m L-1的根水浸提液处理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浓度达到0.1 g·m L-1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P0.05)。麻花秦艽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抑制作用较小麦强,麻花秦艽叶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根强。不同浓度麻花秦艽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均能影响紫花苜蓿和小麦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紫花苜蓿和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总体上增加,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孔雀草水浸提液对4种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园林植物石竹、千叶蓍、二月兰、鸡冠花作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孔雀草水浸提液(0, 12.5, 25.0, 50.0, 100.0 mg/mL)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旨在为孔雀草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孔雀草水浸提液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有明显影响,且4种园林植物间存在一定差异。孔雀草水浸提液对石竹、二月兰、鸡冠花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千叶蓍种子则表现为一定的促进作用;孔雀草水浸提液对石竹幼苗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二月兰和鸡冠花幼苗表现为“低促高抑”,浓度为100.0 mg/mL时,抑制作用最强;千叶蓍幼苗生长在浸提液浓度为50.0 mg/mL时仍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仅在100.0 mg/mL时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孔雀草水浸提液对石竹、鸡冠花和二月兰幼苗叶绿素含量基本都表现为抑制作用,千叶蓍仅在100.0 mg/mL时表现为抑制;二月兰、鸡冠花幼苗POD活性在中低浓度时有不同程度升高,100.0 mg/mL时呈下降趋势,石竹幼苗POD活性随浸提液浓度升高持续下降,千叶蓍则先下降后升高;石竹和鸡冠花幼苗MDA含量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升高,千叶蓍和二月兰则先下降后升高。  相似文献   

3.
钻形紫菀为小麦与白菜的常见农田杂草;为探究其入侵机理,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钻形紫菀茎、叶水浸提液对小麦与白菜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和白菜的萌发率、萌发指数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加而降低,且小麦萌发对低浓度钻形紫菀水浸提液不敏感,但在高浓度水浸提液处理下(20,40 g·L-1)受到的抑制较白菜强。2)水浸提液对小麦和白菜的鲜重、苗长和根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水浸提液对白菜的鲜重、苗长仅在较高浓度(20,40 g·L-1)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小麦的鲜重、苗长的抑制在低浓度(5,10 g·L-1)时即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在各浓度下均比白菜强;白菜根长在5 g·L-1水浸提液处理下抑制效应不显著,而在其他浓度下受到的抑制较小麦强。3)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加,除白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波动趋势外,其余保护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逐渐降低,膜透率以及白菜丙二醛含量均逐渐上升,小麦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白菜生理指标受到的抑制更强。研究表明,钻形紫菀水浸提液可通过降低保护酶活性、破坏膜系统以及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来抑制2种植物的萌发和生长。4)各浓度下白菜化感综合效应的绝对值均大于小麦,说明白菜对钻形紫菀水浸提液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采用纸培法研究不同稀释倍数的藜营养器官水提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明藜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藜营养器官水浸提物低浓度处理时,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发芽率明显下降,与对照和低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各浓度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浓度达到0.1000g/ml完全受到抑制,种子不能萌发.藜水浸提物对紫花苜蓿幼苗胚根、胚芽生长和根芽比的影响表现出浓度效应,藜根、茎水浸提物在相同浓度下对苜蓿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且均是胚根敏感性强于胚芽的敏感性.叶水浸提物对胚根、胚芽的作用与根、茎不同,浓度≤0.0125g/ml时,对胚根和胚芽生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浓度≥0.0250g/mL均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或P<0.05),各处理与对照根芽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用浓度为0,0.05,0.10,0.20,0.40 g/mL的空心莲子草肉质根和根状茎的浸提液及浓度为0,0.01,0.05,0.10,0.20 g/mL肉质根和根状茎的粉碎液分别处理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结果显示,随着浸提液和粉碎液浓度增加,它们的发芽势、苗长和根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发芽率和鲜重发生明显变化;叶绿素含量和根系脱氢酶活性均低于对照;随着浸提液处理浓度增加,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而粉碎液处理其含量均高于对照。表明空心莲子草地下部浸提液和粉碎液对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就同一浓度而言,粉碎液处理对它们的抑制作用大于浸提液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根水浸提液化感作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水浸提液处理,初步探讨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三德利、游客、艾丽丝、皇后等对受体幼苗及根生长影响方面均表现出浓度效应,说明化感作用的存在;且在适宜浓度水平下,这四个品种均对萝卜根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一处理浓度下,紫花苜蓿根浸提液对受体萝卜幼根和幼苗的生长及其体内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影响方面,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水浸提液处理,初步探讨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三德利、游客、艾丽丝、皇后等对受体幼苗及根生长影响方面均表现出浓度效应,说明化感作用的存在;且在适宜浓度水平下,这四个品种均对萝卜根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一处理浓度下,紫花苜蓿根浸提液对受体萝卜幼根和幼苗的生长及其体内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影响方面.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吴榕  陈雅君  张璐  刘威  孙佳琳 《草地学报》2014,22(2):334-338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是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e L.)建植中主要的杂草,通过测定白三叶植株水浸液对蒲公英种子发芽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白三叶浸提液对蒲公英种子和幼苗的化感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以酚类为主的白三叶植株水浸液对蒲公英的发芽率、生长指标有显著的影响,高浓度(0.04~0.05 g·mL-1)下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为明显,同时在浓度超过0.04 g·mL-1时,白三叶植株水浸液可造成蒲公英叶绿素含量减少、改变呼吸强度和增加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积累,胚根长和呼吸强度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白三叶植株水浸液可改变蒲公英细胞膜透性,造成电解质外渗,同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等含量随白三叶植株水浸液浓度增高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首次研究了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的劲直黄芪地上部分水浸液对4种受体植物燕麦、反枝苋、白三叶和荠菜种子萌发、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的化感效应以及对燕麦和白三叶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旨在提示劲直黄芪的化感潜力,为劲直黄芪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劲直黄芪水浸提液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劲直黄芪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程度不断增强;对反枝苋、白三叶和荠菜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幼苗生长基本呈“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且浓度达到100.0 mg/mL时,反枝苋种子不能萌发,被完全抑制了。不同浓度的劲直黄芪水浸提液影响燕麦和白三叶幼苗体内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当浓度为50.0 mg/mL时,SOD、POD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浓度升高到100.0 mg/mL时,MDA含量继续增加,而SOD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物学试验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冷蒿浸提液对3种牧草生长过程中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25mg/mL)甲醇浸提液完全抑制牧草生长,在低浓度(5mg/mL)水浸提处理下各项指标多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他各个浓度处理对阿尔冈金苜蓿、黄花草木樨根长和苏丹草茎叶长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8.0%~100.0%、22.5%~30.9%、19.7%~100.0%,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冷蒿浸提液对植株生长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供体植物,探讨其根、茎叶水浸液对草原伴生种山韭(Allium senescens)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狼毒对牧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材料,并为揭示其对山韭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发芽率分别降低了43.94%和87.13%;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即低浓度(0.5,5和10 mg·mL-1)促进,高浓度(20和50 mg·mL-1)抑制;化感效应指数表明,狼毒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明,低浓度根水浸液的化感促进作用强于茎叶水浸液,而高浓度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研究说明了狼毒对山韭不同的生长阶段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与其部位的化感效应存在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黄土区优势植物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枯落物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百脉根(Lotusc corniculatu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四种常见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铁杆蒿对这几种豆科牧草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总体上均呈现“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效应;紫花苜蓿综合化感效应在不同处理中均受到抑制,随着铁杆蒿枯落物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红豆草、百脉根和沙打旺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红豆草和沙打旺在30 g铁杆蒿枯落物浓度时促进效应最强,百脉根在60 g时促进效应最强。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有铁杆蒿分布的草地不适合种植以及补播紫花苜蓿,而适当密度的铁杆蒿分布有助于种植以及补播红豆草、百脉根和沙打旺。  相似文献   

13.
恶性入侵植物刺苍耳浸出液对油麦菜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苍耳被我国列为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在我国的伊犁河谷地区大规模侵入草原、农田、荒漠、森林生态系统,给当地的生态安全、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揭示刺苍耳在入侵地群落演替中的作用及恶性入侵的化学生态学机制,以刺苍耳整株的水提液对油麦菜种子进行处理,探讨刺苍耳水提液对油麦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刺苍耳水提液浓度的增加,受体植物油麦菜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均显著受到抑制,种子萌发进程也表现出显著的推迟现象。与对照相比,刺苍耳水提液在0.01 g/mL水平即可使油麦菜幼苗的根长受到显著抑制。随着刺苍耳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油麦菜幼苗的根长逐渐缩短,各处理组与对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当浓度增至0.08 g/mL则表现为完全抑制效应。同时,随着刺苍耳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油麦菜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指数RI逐渐降低。在同一浸取液浓度下,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指数随萌发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刺苍耳植株水提液含有对油麦菜有害的化感物质,抑制其种子萌发和根的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14.
肖晶  陈娜  周晓溦  罗博伦  易自力  薛帅 《草地学报》2023,31(4):1016-1025
为了探究芒属植物(Miscanthus spp.)的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本试验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方法,研究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奇岗(Miscanthus×giganteus)不同部位(根、茎、叶)浸提液对青葙(Celosia argentea)、苋(Amaranthus tricolor)、稗(Echinochloa crusgalli)3种杂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芒草根、茎、叶浸提液对3种杂草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轴长、胚根长、幼苗干重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3种杂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种芒草浸提液对青葙、稗的化感效应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南荻浸提液对苋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芒草浸提液对3种杂草化感效应表现为芒>五节芒>奇岗>南荻;芒草不同部位浸提液间的化感效应不同,表现为根浸提液>叶浸提液>茎浸提液。结合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指数,3种受试植物对不同芒草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为青葙>稗>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花叶滇苦菜与常见草本花卉协同生长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花叶滇苦菜地上部(DS)和地下部(DX)不同浓度浸提液对二月兰、石竹、观赏油菜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指标及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花卉植物大规模应用及杂草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浸提液对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在5 g·L-1时2种浸提液中促进效应最大的是二月兰,其次是石竹,均在100 g·L-1浓度下抑制效应达最大。2种浸提液提高了3种花卉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月兰、观赏油菜在50 g·L-1时达到峰值,石竹在25 g·L-1时达到峰值,100 g·L-1时均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石竹种子POD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观赏油菜POD活性与茎长和根长呈显著正相关;二月兰根长与P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茎长和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强弱依次为观赏油菜>石竹>二月兰。综上所述,浸提液对3种花卉幼苗细胞膜均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应尽量避免在花叶滇苦菜危害严重的地块大规模种植3种花卉或者种植前彻底清除杂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消落带优势种陌上菅的占优机制,以3种湿地常见的禾本科植物黑麦草、狗牙根、虉草作为受体植物,探讨了陌上菅对消落带常见禾本科伴生种的化感潜势。采用培养皿发芽试验和苗期盆栽试验,分析陌上菅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陌上菅浸提液显著抑制了3种受体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100 g·L-1陌上菅叶片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发芽率的抑制率均高于95%。相同浓度条件下,陌上菅甲醇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高于水浸提液。陌上菅显著影响了黑麦草和虉草幼苗生长发育。陌上菅浸提液处理下,黑麦草和虉草的根叶比相较CK显著降低(P<0.05),两种受体植物根系和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升高。黑麦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综上所述,陌上菅对3种禾本科植物萌发以及黑麦草和虉草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虉草对陌上菅浸提液响应最敏感。陌上菅对3种伴生禾本科植物的化感潜势可能是导致陌上菅成为优势种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为受体,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探讨问荆对小麦的化感效应,为小麦的合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和30 mg/mL问荆水浸液对龙麦26(LM26)、垦九10(KJ10)、龙麦33(LM33)、龙辐18(LF18)、格来尼(GLN)的萌发率无显著影响,而70和100 mg/mL处理后5个品种的种子萌发率都显著降低(P<0.05);100 mg/mL处理后LM26、LF18的苗高降低,其他浓度处理后各品种小麦的苗高都增加。各浓度处理后,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干物质量都减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升高;各浓度处理后LM26、KJ10、LM33、GLN 4个品种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WSS)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70 mg/mL处理后格来尼、100 mg/mL处理后LF18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随浓度的增加,LM26,LF18,GLN幼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昆明小哨示范牧场红三叶种子为受体,分别选取红三叶茎、叶、花3个部位,设计了0.025g/mL、0.05g/mL、0.075g/mL、0.10g/mL、0.15g/mL、0.20g/mL不同浓度的浸提液,研究了红三叶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浸提液对其自身种子下胚轴长、幼苗长和幼根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红三叶存在具有浓度效应的自毒作用,且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化感作用强度不同;红三叶浸提液对下胚轴长产生促进作用;而对幼根长和幼苗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幼根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