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坡度大的石质山地,挖植树穴费时又费力,爆破植树穴的想法廿年代就提出了。五十年代克里木禁伐区试验了这个想法。最近在梯比利斯市郊山区造林中用爆破法进行了整地。在克里木进行的试验说明,爆破是山地整地的好方法,但成本高,没推广。在坡陡的石山区整地不能机械化,劳动力又少.所以爆破整地的问题又提出来了。作者在德聂泊河沿岸石质山地进行了爆破整地试验、山坡向南,坡度20—35°,基岩是砂岩、石灰岩等,地面上散布着砂岩和坚硬的石灰岩的大小不等的石块,有的巨石有几十吨重。土壤大部分流失,母质裸露,70—75%是不同程度风化物。  相似文献   

2.
爆破整地技术在石质荒山造林绿化中已有较大面积的应用,在河北省的“生态经济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爆破整地技术在规划设计、整地方法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生态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已有人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尚未见到有关爆破整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方面的报道。为此,作者于1986~1988年间,在易县梁格庄乡旺隆村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太行山闪长岩裸岩山地爆破整地造林作了效益分析,试区由原来的光秃砂石山变成满山的刺槐林,林草覆盖率由不足10%提高到70%以上,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爆破前的1500t/km2·a降为500t/km2·a,开创了闪长岩山地爆破造林先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喀斯特石质山地人工造林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喀斯特石质山地人工造林措施制订应以围绕树种水分平衡,即解决土壤与苗木间水分供需矛盾为核心,在基础研究和试验研究结果基础 ,制订出适宜喀斯特石质山地人工造林的配套技术,包括树种选择,育苗,整地,造林方法,林分结构和幼林抚育等。按此配套技术实施,可取得较高的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1993年4月~1994年10月在石质山地,进行了不整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不等株距不整地造林方法,经济合理,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进行不同立地质量条件和不同整地方式、造林类型、抚育方法等措施对山地大苗造林树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试验,计算不同试验设计植株的树高和冠幅的连年生长率.经试验因子对植株的树高和冠幅生长影响偏相关(双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条件和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措施对山地大苗造林树高生长都有显著性影响;施肥对山地大苗造林冠幅...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试验探索及对生产实践的总结,形成了针对不同石质荒山类型比较成熟的造林整地技术,其中掘壕整地、石缝机械整地、环山拉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四种整地方式较为典型,成效显著。经试验测定与生产技术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整地方式通过不同程度地改善植苗区土壤结构及水分养分条件、微域小气候条件,显著提高了造林质量,均使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并不程度地促进了造林初期林木生长,取得了显著的抗旱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8.
淮北市石质山地造林已进行了10年,经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提高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出春季植苗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方法,严把整地挖穴(炸穴)、客土回填、栽植、浇水、培大土堆、覆盖薄膜、垒鱼鳞坑保水埂7道关键工序,有效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9.
皖北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市石质山地造林已进行了10年,经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提高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出春季植苗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方法,严把整地挖穴(炸穴)、客土回填、栽植、浇水、培大土堆、覆盖薄膜、垒鱼鳞坑保水埂7道关键工序,有效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石质山地大规格侧柏苗造林相关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取较大的鱼鳞坑整地规格、容器苗和裸根苗蘸保水剂泥浆等技术措施,使用苗高120 cm、地径1.0 cm以上的大规格侧柏苗,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的国家造林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太行山闪长岩裸岩山地采用爆破整地造林技术,就不同炮眼深度、不同药量配比、不同整坑方式等多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爆破炮眼的最佳深度是70cm左右,药量配比最佳组合是磺炸药:硝铵为0.075∶0.25,爆破整地造林比人工整地成活率提高28.2%,保存率是人工整地的2.94倍,实施爆破整地并反坡45°的大鱼鳞坑造林拦砂蓄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高原寒旱山地进行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坡向、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造林树种、不同造林季节以及采取地膜覆盖造林方式下,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选择抗旱树种、采用汇集径流提前整地、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措施,以及选择阴坡地春季造林,可以提高寒旱山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辽西北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选取抗旱能力较强的侧柏为供试树种,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分别采用常规植苗造林、覆膜造林及客土袋造林方法进行造林试验,当年入冬前调查成活率,3年后调查保存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客土袋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确定客土袋造林方法为最适合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内蒙古正蓝旗典型草原的退化草牧场为试验基地,针对栗钙土造林主要限制因子,开展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在对试验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造林树种选择及引种驯化,集水整地试验,造林密度试验,防护林体系的结构配置,造林季节的试验,破除钙积层的试验等研究,同时对试验区防护林的庇护效益以草牧场产草量为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经过研究提出“带,片,疏”相结合的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适宜本地区退化草牧场造林的树种选择”、“逆水平揭草皮开沟整地”、“植树穴低处堆设土围堰集水造林技术”和“典型草原地区卤季造林酸套技术”等的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结果显,造林成活率提高20%,造林树种新技术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提高到15%和6%,在防护林带间,经建植人工草地产草量提高86%-313%,天然草场产草量增加显著,提高产草量65%以上,草牧场退化到遏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会泽县石漠化地区采用爆破整地、客土和保水剂等造林技术,以及扩塘、培土、施肥提壮抚育等幼苗抚育技术,并在会泽县推广示范经验,取得了较好的造林绿化效果,为我国石漠化地区造林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孙拖焕  郑智礼  杨静 《山西林业》2009,(1):20-20,21
爆破整地是一种新型的整地方法。本文介绍了爆破整地技术推广应用背景,分析了爆破整地的优点和缺点,介绍了神池县爆破整地造林的经验,对于推广这一新型的整地方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省在山地杉木造林中的整地方式,根据各地区的习惯,大体上多采用小穴、块状、水平带状和全垦等几种整地方式。这几种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是明显存在的,也为大家所认识到的。但是,这几种整地方式对幼林生长影响的程度,对林地土壤营养状况的作用及其经济效果等等的综合影响,尚缺乏全面的评价。因此,在生产实践上往往容易产生片面地推广某种整地方式的倾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了克服这一倾向,并研究在山地条件下具有促进林木生长、改良土壤和节省整地用工的整地方式,我们于1975年春季在新干县城上公社江上大队林场进行了山地杉木造林整地方式试验。现将三年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对北方林区山地带状整地机械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设计研制了SDZ型营林山地弹齿整地机(如图1)。样机的生产试验表明,其作业质量良好,符合营林生产的技术要求,与手工作业相比,工效提高50余倍。 SDZ型营林山地弹齿整地机可与东方红-54/75等中等功率的拖拉机配套,适宜于坡度15°以下的荒山荒地、次生林地、采伐迹地等造林前的带状整地。  相似文献   

19.
自走式小型挖坑机的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日本林业劳动力的不足和老年化,严重地影响了山地造林前的整地作业。为此,日本爱知县农机具制造厂和大竹制作所均研制成功了适于山地和采伐迹地造林前局部整地的自走式小型挖坑机(以下简称挖坑机)。京都大学对这种挖坑机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的内容有生产效率、允许的作业坡度、振动及噪音、操  相似文献   

20.
兴城市多年来一直坚持着“先整地后造林,不整地不造林”的原则,整地效果十分明显。曾获得省政府“整地造林绿化荒山先进县”的称号。为了更进一步推动造林整地的普遍开展,我们对造林整地方法、效果进行了长期观察研究,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