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油剂黄体酮从母貂配种落点开始,分早、晚两次不同剂量投喂,全程用药11天,用药总量为每只貂56毫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产胎率比对照组高7.97%(p<0.05);试验组胎平均产仔比对照组高0.69只(P<0.05),群平均产仔率比对照组高1.03只(p<0.05);试验组妊娠期平均缩短1.56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黄骅县赵堡乡后徐村青年农民胡寿良,是当地出了名的养貂技术能手。10几年来他养的貂产仔成活率一直位居全县之冠。去年,他养的32只母貂,产仔成活168只,胎平均7.3只,群平均5.25只,  相似文献   

3.
仔貂死亡原因分析与提高育成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养貂业中普遍存在着母貂产仔多、成活少的现象,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分析仔貂成活少的原因,以提高仔貂育成率。在1987年水貂产仔季节,笔者采取通迅、专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先后对39个养貂专业户的1041只母貂的产仔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一些养貂专业户提高仔貂育成率的经验。现将调查情况综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4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颗粒饲料饲喂育成期幼貂,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比试验组增重快,对照组公貂体重与试验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母貂体系与试验1、2、4组差异极不显著(P>0.01),但与第3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体长的增长,无论是公貂或母貂,对班组与各试验组之间的差异均极不显著(P>0.01).试验证明:育成期颗粒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应达到36%以上,粗脂肪的含量应在16%,同时,日粮中钙、磷的含量应在1.5~2.5克和1.0~1.6克.  相似文献   

5.
两户园地     
<正> 山东省梁山县大路口乡西冯村青年农民冯德深,1983年饲养5只(1公4母)种貂,产仔36只,育成32只,群平均8只(其中有一头母貂产14只,成活12只)他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延长光照、饲喂外源孕酮(P4)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为缩短母貂胚胎滞育期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试验采用测定母貂繁殖性能(妊娠期、胎平均产仔数、仔貂3日龄成活率及群平均育成数)的方法,选取2周岁龄健康母貂2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即延长光照组(A)、饲喂外源P4组(B)、延长光照同时饲喂外源P4组(C)和对照组(D)进行试验。结果表明:C组母貂产仔日期最为集中且提前(4月20日—27日)、妊娠期最短(47.60 d),较A、B、D三组分别缩短3.65 d(P0.01)、2.00 d(P0.05)和4.06 d(P0.01),其次为B组,较A、D组分别缩短1.65 d(P0.05)和2.06 d(P0.05);A、B、C三组的胎平均产仔数和群平均育成数分别在5.6~6.1只和5.5~5.7只范围内,均显著高于D组(P0.05),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间仔貂3日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C组最高(98.10%)。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延长光照与饲喂外源P4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以延长光照同时饲喂外源P_4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水貂胎次与产仔数间的内在规律,试验对黑褐色标准水貂的334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母貂胎次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并对胎次与产仔性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2胎的胎平均产仔数和分窝成活数最高,分别为5.96只、5.40只,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不同胎次间妊娠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母貂胎平均产仔数、年龄与分窝成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结果表明:用40~60%的配合干粉饲料,搭配60~40%的奶、蛋、谷物、蔬菜等喂貂,经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对幼貂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水貂的换毛起始时间及毛绒品质基本一致;两组母貂的受配率、产胎率无显著差异,但胎平均产仔数和仔貂成活率差异显著;两组公貂的配种利用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水貂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黄骅县赵堡乡大辛堡村高文光,从1981年养貂以来,水貂产仔率一直保持在胎平均成活6只以上,年年收入超万元。1985年他养的51只母貂,产仔成活326只,每胎平均6.3只。高文光养貂连年高产,这与  相似文献   

10.
<正> 母貂受配以后,受精卵并不马上着床,而是在子宫内呈游离状态,其游离期1—40天不等,这个可变的游离期又称为胚胎滞育期。处于游离期的受精卵,极易受体内、外不良坏境因素的影响而死亡。因此,缩短游离期是提高水貂繁殖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缩短游离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怀孕期母貂增加光照,二是利用外源激素。我县顶子前养貂场从1984年以来,对全群妊娠母貂人工增加光照时间,结果空怀率低,产仔数多,产仔期集中,连年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1984年投产种母貂240只,受配率100%,产胎率96.7%,胎平均产仔6.4只,5月末群平均成活5.6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水貂繁殖力,试验研究了中国式和美国式两种配种方式对美国短毛黑水貂繁殖力的影响及中国不同配种形式对母貂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式配种方式母貂受配率(99.8%)高于美国式(93.5%),但美国式配种方式母貂的其他繁殖性能(产仔率95.4%、胎平均产仔数5.71只、仔貂成活率93.9%和群平均育成数4.78只)优于中国式(产仔率81.4%、胎平均产仔数5.57只、仔貂成活率88.0%和群平均育成数3.98只);连续复配为中国式配种方式中主要的配种形式,在该形式下水貂繁殖力较高;美国短毛黑水貂配种期的体重指数在29~34 g/cm内,母貂产仔率最高达82.9%; 多数母貂妊娠期为41~50 d,其中妊娠期为41~45 d的母貂胎产仔数最高,为6.21只.  相似文献   

12.
宋学剑是黄骅县赵堡乡后范村兽医防疫员。1984年饲养种貂2组(8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仔貂7.4只,共获纯利5,000元。1985年饲养种貂3组(12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仔貂6.5只,获纯利7,000元。1986年饲养种貂4组(16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5.8只,获纯利12,000元。他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3.
探讨延长光照对母貂体内孕酮(progesterone,P4)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120只母貂,随机平均分为控光组和对照组,控光组从母貂配种结束开始至约1/2母貂产仔结束期间有规律的延长光照,对照组母貂只接受自然光照;试验自准备配种后期、配种期、妊娠期每隔1 d和产仔后连续3 d分别收集2组母貂的鲜粪,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粪中P4含量并统计母貂的妊娠时间、胎平均产仔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延长光照前19 d 2组P4在738.2 pmol/L水平波动(P0.05);施加光照后,控光组P4水平逐渐上升并于第6 d升至峰值1 213.65 pmol/L,较对照组提前2 d(P0.05);然后P4缓慢下降,至第38 d波动于825.48 pmol/L水平(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第49 d两组P4在729.47 pmol/L水平波动(P0.05)。控光组母貂平均妊娠期47.76 d,胎平均产仔数为5.75只,仔貂3日龄成活率82.91%。由此说明,从配种落点开始,对母貂有规律的延长光照可使P4提前2 d达到峰值,有利于胚泡早着床;母貂妊娠期缩短1.84 d(P0.05),胎平均产仔数增加1.28只(P0.05),仔貂3日龄成活率提高12.03%(P0.05),75.0%母貂于6日内集中产仔。  相似文献   

14.
两户园地     
<正>上海南汇县泥城乡兴旺村三组养貂协作组共四户,都有多年的养貂历史,在协作组组长陆伟洲同志的帮助下,不断探讨科学养貂的新经验,1993年全组在1992年底留下公貂71只、母貂253只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管理,提高了母貂的受胎率,仔貂成活935只,组长陆伟洲,65只母貂产仔貂成活340只,平均每只母貂产仔窝成活达5.22只.全组在年底共出售貂皮871张,总收入达103499元,平均每张貂皮售价达118.50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阿留申病水貂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根据对流免疫电泳法(CIEP)对某水貂场400只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选取水貂母貂180只,分为3组,每组60只(包括20月龄、10月龄的标准色水貂和咖啡色水貂各15只),A、B组均为阿留申病毒阳性水貂,C组为阿留申病毒阴性水貂(为空白对照组)。于配种前1个月开始,B、C组水貂只饲喂基础日粮;A组水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每只5 g/d,并连续饲喂1个月至配种开始;母貂配种开始至仔貂断奶分窝期间记录和统计母貂的繁殖指标。结果表明:A组分别和B组、C组比较,不论水貂毛色和年龄,其妊娠天数、胎平均产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A组标准色水貂、咖啡色水貂和20月龄水貂的仔貂断奶成活数与B组比均差异显著(P0.05);A组20月龄水貂的仔貂断奶成活数与C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A组咖啡色水貂的母貂产仔率、断奶仔貂成活率与B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A组20月龄水貂的母貂产仔率、断奶仔貂成活率与C组比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能够提高阿留申病水貂的繁殖性能,不论毛色和年龄,复方中草药对阿留申病水貂的妊娠天数均没有影响;胎平均产仔数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均不明显;阿留申病水貂仔貂断奶成活数、产仔率和仔貂成活率均有提高,其中咖啡色水貂和20月龄水貂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 母貂的繁殖力除了与营养、配种技术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配种前的体重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讨水貂配种前的体重对其繁殖力的影响,我们以某水貂场1983年的生产记录为例,采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该场准备配种后期对母貂的体况没有控制,全场133只母貂2月24日的平均体重达1057克。截止5月末共产仔612只,成活250只,成活率40.85%,空怀率18.8%。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我们将82只初产母貂,按其体重分成三组(见表1)。 根据各组母貂繁殖的情况,对胎平均产仔数、母貂受胎率和仔貂成活率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推断母貂配种前体重对其繁殖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河北省黄骅县赵堡乡贾堡村杜锦洲,在多年的养貂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貂经验,每年饲养的30多只种貂,不但产仔成活多(胎平均成活5只),而且出售的貂皮张幅大、质量高(甲级率80%以上),在貂皮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年年纯收入都在7.8千元左右。总结他养貂毛皮质量高的办法是:一、搞好选种选配.要想获得质量高的皮张,选种选配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他每年都按初选、复选、精选的原则严格的选种.公貂:要选那些方头大耳、健壮,体重在2000克以上,体长在42厘米以上,性欲高,配种能力强,所配母貂产仔健壮、毛绒品质好的.母貂:要选那些头尖、腰细长,体重在800—900克,体长35厘米来以上,并且产仔率高、母性强、奶量足,所生后代毛绒品质好的.小种貂都是从同窝仔貂多(胎平均5只以上)、出生早(公貂在5月5日以前、母貂在5月10日以前出生的)、其父  相似文献   

18.
<正> 浙江省定海县北蝉乡姚康喜养貂场,1985年饲养种貂106只(母80,公26),受配母貂77只,产仔64胎,共产仔貂381只,6月末成活277只,群平均3.5只。经调查,仔貂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貂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正> 1987年4、5月份,长岛县某养貂场发生V_H缺乏症,死亡1000多只,损失惨重。一、发病情况该场共饲养母貂480只,从4月18日开始产仔,仔貂从2—3日龄后大批死亡,全窝死亡率高达40%以上,到5月5日统计共死亡仔貂1000余只,胎平均成活不足2只。  相似文献   

20.
<正> 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地区某貂场,拥有近千只种貂,多年来生产比较顺利。1983年4月18日,部分妊娠母貂开始流产,并且日趋严重,在整个产仔期中,749只标准貂流产627窝(流产率达83.7%),正产122窝,胎平均4.15只,到8月胎平均成活仅2.92只。44只丹麦纯种貂流产22窝(流产率为52.4%),正产20窝,胎平均5.02只,到8月胎平均成活3.0只。经调查系因棉酚中毒的结果,现简要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