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标准地调查资料建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此模型与二元立木材积表相结合,用于林分和样地立木材积的估计。其估计精度可达到近似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又不增加野外工作量,避免了利用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林分或样地立木材积偏差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可变参数相对树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骆期邦  曾伟生 《林业科学》1997,33(3):202-211
用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林分或样地的立木材积偏差很大,而直接利用二元木材积表,则野外实测树高的工作量又太大。本研究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二元立木材积表直接用于林分或样地立木材积估计的方法,其 估计精度可达到接近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林分或样地的立木材积偏差很大,而直接利用二元立木材积表,则野外实测树高的工作量又太大。本研究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二元立木材积表直接用于林分或样地立木材积估计的方法,其估计精度可达到接近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研究提出的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结构通式为:RHi=。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对林分或样地材积估计偏差太大,本研究利用103块样地资料,建立了吉安市杉木、国外松、阔叶树等3个主要树类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3个树类的模型用于林分材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都在±1%以内,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小于3.6%。其估计精度可达到近似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而又不增加野外工作量。此外,还将杉木和国外松人工林合并进行了建模,效果也相当理想,仍能满足建模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地调查数据 ,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结合二元材积表测算标准地蓄积量。误差分析表明 :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测定林分蓄积量 ,精度高于一元材积表 ,可达到接近用二元材积表的测算水平 ,且不增加野外调查工作量 ,在实践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相对树高随相对胸径的增大呈上升的非线性变化趋势,不同林分相对树高曲线差异不明显。基于相对树高变化规律,利用标准地胸径和树高的调查数据,建立了湿地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方程。研究表明,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方程配合二元材积表确定林分蓄积量,既减少了野外测绘树高曲线的工作量,又达到了较高的测定精度,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木荷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相对树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树高随相对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关系相当稳定且呈非线性相关.据此建立的木荷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可在不增加野外测绘树高曲线工作量的情况下,结合二元材积表确定林分蓄积量.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测定林分蓄积量,精度较高,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动调控树高曲线和一元立木材积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延边地区目前年用一元立木材积表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估计各径阶高的误差。本文以双曲线为例,介绍三种多元树高曲线模型;称为自动调控树高曲线。在测定小班(或样地)直径分布时,同时测定小班(或样地)的断面积平均高,由此计算树高曲线,进而得到相应的一元立木材积表。其首选自动调控树高曲线式:H=Hm.D/[D+(Hm/Hg-1)Dg]。此式导出的一元材积表,经验证与实测材积的误差比原地区一元材积表减少约50  相似文献   

9.
在安化县杉木人工林相似林分内设立样地,测量样地对角线上26株林木的地径、胸径和树高,用Excel软件建立地径与胸径、胸径与树高的回归模型,再测量采伐木地径,用回归模型预测采伐木的胸径和树高,推算采伐木蓄积量。同时,采用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法测算林木蓄积量,并与采伐作业设计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测算的林木蓄积量相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相似林分样木因子回归模型推算采伐木蓄积量方法接近采伐作业设计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临沂市赤松,黑松,油松测高木资料,对3树种平均树高差异性进行了检验。求算出各树种的树高曲线方程,并采用松类二元立木材积式导算出各树种的一元立木材积表。经检验分析,各树种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精度均明显高于1975年编制的松类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1.
用二元材积表来计算林分蓄积量时,必须在小班内测量一定数量的树高,绘制树高曲线,根据各径阶的树高,查二元材积表,得林分蓄积量。这不仅加大外业工作量,而且查表相当繁杂,如果使用林分二元形数表,只要测得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就可以查林分二元形数表。以形数乘高乘断面积即得小班蓄积  相似文献   

12.
利用秃杉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数据,以理查德为基本方程,采用哑变量的方法,引入立地质量因子,构建以立地质量为哑变量的秃杉人工林树高曲线模型,并将其与二元材积表相结合,测算标准地蓄积量。经交叉建模检验,建立的树高曲线模型,其估算精度接近二元材积表的估计水平。所构建的树高曲线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野外调查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中国的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省锦屏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系统抽样为例,对角规点抽样的标准表法和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角规样地与圆形样地对总体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0.28%,90.38%,均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90%),总体蓄积估计值仅相差1.63%;角规样地检尺样木株数较少,外业工作量相当于圆形样地的40%左右,抽样效率较高;角规样地对大部分林分公顷株数、公顷断面积、公顷蓄积的抽样估计偏低。小班蓄积采用角规辅助调查的标准表法,总体蓄积采用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抽样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伐根检尺是测定毁林案件采伐量的常用方法,选择相似林分调查并且建立胸径──-根径关系式和树高曲线,间接应用二元立木材积表计算蓄积可提高伐根测定采伐蓄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进行森林资源清查,离不开立木材积表.但是,国家统一编制的各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由于测量树高的工作量大,查算村积麻烦,不便直接使用.为了简化确定立木材积的手续,各省区又分别区域,利用树高对胸径的回归关系,将二元立木材积表导算为一元立木材积表.一元立木材积表的质量,除了决定于样木资料的数量和代表性,还决定于经验公式的选择和经验参数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树高与胸径的实测材料,利用统一的二元立木材积表导算一元立木材积表,其质量主要决定于用何种经验公式拟合树高与胸径的回归关系。经验证明,对大部分树种说来,用反比曲线公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临沂市赤松、黑松、油松测高木资料,对3树种平均树高差异性进行了检验。求算出各树种的树高曲线方程,并采用松类二元立木材积式导算出各树种的一元立木材积表。经检验分析,各树种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精度均明显高于1975年编制的松类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8.
泰安市I107杨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10 7杨在泰安市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造林中 ,使用率达 6 0 %以上。为加强林分管理 ,为人工经营提供技术依据 ,根据现有林分标准木资料 ,编制了I10 7杨立木材积表。立木材积表是根据树干材积与树高、胸径和形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载有各种大小树干平均材积的数表 ,是林木经营和科学利用的基本工具。二元材积表精度较高 ,但使用不便 ;一元材积表使用方便 ,精度略低。基于以上特点 ,利用I10 7杨立木材积与胸径、树高的回归关系 ,计算出二元材积数学模型 ,又根据胸径与树高的关系导算出一元材积表 ,结果报告如下。1 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 蓄积量通过样地每木调查,用一元材积表测算,是目前我国和其它国家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随着经营强度和调查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对一元材积表测算蓄积量提出了疑异或否定,若用二元材积表,虽能提高样地蓄积量的调查精度,但需要测定30—40株立木的树高来反映待测样地胸径与树高的数量关系,使外业工作量增加很多,而未被广泛采用。本文根据3P抽样理论,提出在样地每木调查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一元表法的成本二元表法的效率林分蓄积量估计领域的重大突破——由林业部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研命】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以下简称模型)是一种应用于调查总体、林分、样地蓄积量估计的高效新方法。利用该模型只需准确估计林分(样地)平均直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