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尚军 《中国蚕业》2005,26(4):63-64
绵阳市涪城区蚕业协会、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加强蚕桑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扩大生态蚕业科技园基地建设规模,全年新栽桑90.67hm2,使全区桑园总面积达到1333.33hm2.2004年养蚕3.16万张,蚕茧产量1025.2t.  相似文献   

2.
蚕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茧丝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导地位的商品。养蚕业遍及全国26个省(区)的1000多个县,拥有67万hm2以上桑园,1000万户蚕农,丝绸工业年产值已愈1000亿元,蚕农收入每年有100多亿元,蚕业曾经是许多区域农民增收的支柱或骨干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纵观近几年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全国蚕茧量迅速下滑,大部分地区快速萎缩,甚至无人养蚕,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3.
科技进步推动凉山蚕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四川蚕业》2006,34(3):1-3
蚕桑是凉山州特色农业优势项目,是建设绿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全州有13个县市,13.5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蚕茧产量达到27.6万担(1担=50kg),农民售茧收入达到1.92亿元,其副产物桑枝、蚕沙,解决了养蚕农户的大部分燃料和部分肥料,并带动了缫丝、蚕具、蚕药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凉山州的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蚕业发展的势头仍然十分强劲。回顾凉山蚕业发展的历程,除了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有比较稳定的产业政策,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还得利于蚕业科技的进步,得利于蚕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科技进步推动了凉山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翁源蚕种繁育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源县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是1988年国家认定的蚕茧生产基地县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主管翁源县蚕桑产业的翁源县丝绸公司、翁远丝厂被迫退出和宣告破产。2000年建立的民营企业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翁源县家宝蚕业有限公司及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翁源试验场的成立重新给翁源茧丝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蚕种生产,桑园基地的建设,蚕茧收购、加工及丝绸贸易等方面主导着翁源蚕业的发展,推动着翁源茧丝产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蚕业起源于中国,经商业和文化交流传遍全球,丝绸,既是商品又是使者,对东西方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对我国出口创汇,起到积极的作用。近代,起源地中国的蚕业曾落后于世界,经过百千年的演变,到70年代,中国才又成为蚕茧和生丝的主产国,蚕茧和生丝产量维持在12万t和1万t以上,九十年代达到解放后高峰,1995年年产蚕茧75.9万t,年产生丝6.4万t。但我国蚕桑生产发展却不稳  相似文献   

6.
余剩  马天志 《四川蚕业》2001,29(1):54-55
<正> 我县素有“桑蚕之乡、嫘祖故里”之称,在蚕业发展史上曾创造了辉煌成绩,1992年发种量25万张,产茧量12万担以上,上交县财政税收超过1000万元,由此蚕茧丝绸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市场、体制、管理等原因,造成全县蚕业生产严重滑坡。2000年元月,县政府同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签订了《实施蚕业产业化经营协议书》,依托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的技术、人才、资金、管理、市场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丝业起源于中国,栽桑养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古老传统,形成农、工、商、贸一体化的特色丝绸产业.一直以来,蚕桑生产的主要产品是蚕茧,目的产物是生丝."种好桑、养好蚕、产好丝"是传统蚕业的固有思维模式和生产习惯.  相似文献   

8.
颜永生 《四川蚕业》2013,41(3):27-28
<正>绵阳市涪城区地处绵阳城市近郊区,以服务城市为特色的经济作物发展迅速,蚕桑产业曾经被认为是"夕阳产业"。当丝绸行业大滑坡时,绵阳天虹丝绸有限公司和蚕农没有放弃,积极探索建立了"公司+共育户连农户"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发展高标准蚕桑产业基地,提高蚕业科技水平,使蚕茧质量、农民养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宁南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了"中国蚕桑之乡"称号,这是宁南桑蚕茧丝产业发展史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宁南蚕业人坚持科学发展的又一新起点。适宜发展蚕桑的自然条件是大自然赋予宁南最宝贵的财富,发展桑蚕茧丝产业,对拉动整个宁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到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区",现在"中国蚕桑之乡"花落宁南,南国风光小天府更添璀璨,宁南桑蚕茧丝产业的发展,伴随澎湃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00,28(2):59-59
<正> 全省蚕茧收烘工作会议于4月29日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州)丝绸(蚕茧公司)、蚕业(林业、农业)局分管蚕茧收烘的经理(局长)、科(站)长,各县丝绸(蚕茧)公司经理及茧丝、蚕业经济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等共计160余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1999年全省蚕茧收烘工作,分析当前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及影响蚕茧收烘的各种因素,着重围绕加强收烘管理,提高蚕茧收烘的各种因素,研究、安排今年蚕茧收烘  相似文献   

11.
调整期的我国蚕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华 《蚕学通讯》2005,25(3):23-26
1 我国蚕业生产进入了调整期 我国蚕丝业经过1978~1995年的快速发展,蚕茧产量大幅度地增加,1994年全国蚕茧产量达到67.4万t,是1978年的17.3万t的3.89倍.1996年后,我国蚕茧产量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65.6万t下降到1996年的40.3万t.此后,我国蚕茧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t的生产水平.我国50多年来蚕茧产量的变化见图1,从中不难看出:从1995年起,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渐渐进入调整期,我国蚕业生产进入调整期,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文英 《四川蚕业》2005,33(2):10-11,22
兴文县凤凰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是2001年改制成立的股份制民营企业。改制前,由于受国有体制的制约,我县蚕业的发展比较缓慢,桑树基础始终不能取得突破,蚕茧产量也多年徘徊不前,兴文蚕业的产业化程度和整体经济效益偏低。2001年改制以来,虽然蚕茧行情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但从国有企业脱胎换骨后的新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迎难而上,转变观念,开拓前进,生产经营业绩与时俱进,捷报频传,公司迅速成长为全县骨干民营企业之一,成为全县唯一的一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本已处于衰微的兴文蚕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西蚕业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科学发展,蚕业生产突飞猛进。2005年以来,蚕茧产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产量第一大省的目标。2008年全区桑园面积达201.61万亩,养蚕471.02万张,鲜茧产量17.09万吨,巩固了全国蚕茧产量第一大省的地位。蚕业已成为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宁南县是四川的新兴蚕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栽桑养蚕,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宁南蚕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宁南县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一,蚕茧单产、质量名列全国前茅,栽桑养蚕成为当地农民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人均耕地只有1.1亩,人口只有18万的农业小县来说,蚕  相似文献   

15.
绵阳是四川的老蚕区,蚕茧产量、质量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曾位列全国三大产茧地(市),蚕丝产业历经辉煌。近两年丝绸行业逐渐复苏,国际市场行情好转,茧丝价格一路攀升,绵阳的蚕桑基地却在逐步萎缩,蚕茧产量远不能够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缫丝原料大量依靠外调,本地蚕茧因抬价抢购,  相似文献   

16.
丝绸行业涵盖贸工农产业,“桑、蚕、种、茧、丝、绸”各环节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系统依存性极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影响到全行业。其中,蚕茧作为工农产品的过渡环节,应该是行业稳定发展的最关键环节。本文就鲜茧收购方面的相关问题谈几点看法和建议。1鲜茧收购市场的无序,必然影响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1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桑树是多年生植物,从栽植到正常投产一般需要2~3年时间,产业在发展中需要相对稳定的市场运行环境,但当收购价格大起大落时必然带来蚕桑基础的大起大落,产业基础的稳定受到影响。1·2影响投入主体的…  相似文献   

17.
湖北蚕业科技发展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明  吴恢  范锦 《北方蚕业》2009,30(2):66-68
湖北是我国重点蚕区之一,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95年,桑园面积曾达3.33万hm2,蚕茧产量达2.25万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北桑园面积有所减少.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中部崛起战略,湖北蚕业生产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到2008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万hm2,蚕茧产量达1.35万t.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湖北蚕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湖北蚕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忠良  林平 《四川蚕业》2006,34(4):51-52
宁南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小县,有农业人口15万人。1992年以来该县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始终坚持“热不赶、冷不砍.一心一意谋发展”.年产蚕茧6000吨,农民人均蚕茧收入500余元,蚕业每年提供财政收入5000万元以上,成为我省蚕业第一大县。走出了一条蚕业强县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日,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2018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桂政发〔2019〕13号),其中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朱方容研究员主持的“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成果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桑蚕茧丝绸产业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0.
周金钱 《蚕桑通报》2017,(3):1-8,14
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发展阶段、蚕业扶持政策、蚕茧收购政策。从1978~2014年,浙江蚕业可分为增长、鼎盛、震荡、下降4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促进蚕桑生产发展,中央及省政府多次调整蚕茧收购、奖励政策,同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物资扶持;90年代后主要通过项目加以扶持。2015年,省政府将丝绸产业确定为"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今后浙江蚕业的重点任务是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