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由电脑控制器、多功能机和执行机构组成。将优化的龙井茶加工工艺参数贮存在控制器的芯片中,计算机对龙井茶加工过程的温度、时间、转速以及加压、停机等动作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龙井茶青锅和辉锅的自动化加工。控制器贮存有12条龙井茶加工程序,供不同环境、不同鲜叶原料条件下选用。用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加工的龙井茶品质超过或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从而解决了龙井茶生产依赖炒制工人的技术这一问题,同时提高了名优茶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GC、GC/MS法分析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8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组成。香型相似率分析表明,不揉捻的名茶与揉捻的名茶香型差异较大;凡经揉捻的名茶,它们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的名茶之间香型差异也较大,这说明加工工艺对香气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结果还表明,不揉捻的名茶加工工艺(尤其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香气品质的形成。文中就制茶工艺对香气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新  朱守贞 《中国茶叶》2000,22(5):34-35
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茶叶加工机械选材越来越广泛,中国绿茶加工除揉捻工序以外基本上都是热加工过程,在选用工作部件的材料时,除了要注意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外,还要考虑材料的传热性能,提高热效率和工作效率。笔者使用在茶叶加工机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材料进行对比试验,以说明茶叶加工机械的选材对制茶效果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原料 龙井群体种,秋季适制龙井茶鲜叶。 2.试验机具 6CMD-40型电脑控制龙井茶炒制机。 3.试验方法 用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的5槽锅和普通碳素钢冷轧材料(简称…  相似文献   

4.
手工炒制龙井茶,用工多、功效低、技术要求复杂、加工成本高,一直制约着龙井茶生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新型龙井茶炒制机(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滚筒式和往复槽式龙井茶辉锅机)的出现和逐年改进,使龙井茶炒制逐步从手工炒制向机制转化,特别是最近龙井茶辉锅机的应用,实现了龙井茶的全程机制。  相似文献   

5.
连续型多功能茶炒制机的研制及全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周光  胡金华 《茶叶科学》2006,26(2):154-158
连续型多功能茶炒制机由温度测控模块、压力测控模块、自动转锅装置和三口锅及压块等机械装置四部分组成。对该系统应用于扁平类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各道工序各茶样的感官品质,获得了各工艺参数的大致范围,并采用正交试验法重点研究了对成品的色泽和香气影响较大的青锅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型多功能机炒制的龙井茶品质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是一种加工效率高、发展潜力大的茶炒制机。  相似文献   

6.
师大亮  余继忠  郭敏明  张伟 《茶叶》2010,36(2):95-98
通过对两种主要龙井茶加工工艺,三种辉锅方式,手工辅助辉锅作对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流程以第二条加工工艺为佳,即经理条后的加工工艺优于未经理条工艺,两种工艺手工辅助辉锅方式所制干茶差异不明显;辉锅试验结果表明:八角滚筒机优于其他两种辉锅设备,也优于手工辅助辉锅;最佳辉锅参数为组合2,即投叶量3.5~4 kg,160℃25 min+200℃15 min。  相似文献   

7.
陈中泽 《茶叶》2002,28(4):210-210
随着名茶多用机的问世,以及其机械结构、性能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广大茶区得以迅速推广,成为茶农炒茶的好帮手,并被广泛用于龙井茶的炒制。然而,全程机制龙井茶往往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色泽偏暗,难以达到中高档茶嫩黄色的要求;二是呈棍棒状扁形,显得其外形长直度有余而宽扁度不足。难与传统龙井茶相比。导致机制龙井茶不被看好,卖价不高。为保持传统龙井茶风格,于是各种机手结合炒制工艺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8,(5):41-41
以夏秋茶为原料,对传统龙井茶加工工艺中的摊放叶含水量控制、杀青投叶量以及干燥温度等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加工工艺流程:鲜叶采后摊放至含水量为10%、杀青投叶量为0.5kg/锅、做形温度控制在220%为佳。  相似文献   

9.
以西湖龙井为例,对龙井茶精制拼配过程中的原料收购、初步分级、筛分、成品拼配、质量效益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筛分和机械筛分工艺进行拼配是可行的,通过拼配可以对外形品质进行扬长避短的效果,经济效益可提高27.2%.并总结提出了龙井茶精制拼配作业中的工艺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龙井茶是浙江省主要的名优茶种类,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传统龙井茶的加工为手工炒制,对炒茶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工效较低,与当前龙井茶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新型龙井茶炒制机(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  相似文献   

11.
扁形名茶在浙江省名茶中占据重要地位,如西湖龙井茶是浙江省的历史名茶,新昌“大佛龙井”是扁形茶中的新秀,在此带动下浙江省几乎各产茶县(市)均生产扁形名茶,其产量排名全省名茶首位。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差异及茶树品种的不同,再加上制茶机械、手工炒制技术水平和采摘标准的不同,导致全省各地加工的扁形茶在外形、色泽、光滑度和扁平度等品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石亭绿茶以"三绿三香"的独特风格,于1956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历史名茶。石亭绿传统的"双炒双揉"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成本高。2009年开始引进茶叶机械,进行石亭绿工艺制作试验。实践证明,与手工加工相比,机械制作石亭绿茶,具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适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茶品质稳定等优点。石亭绿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凉→杀青→揉捻→复炒→复揉→炒干→雾→拣剔→筛簸→成茶。  相似文献   

13.
扁形茶炒制机(龙井茶机)是按照扁形茶手工炒制工艺要求生产的,集手工炒制工艺杀青、理条(压扁)、辉干为一体的多功能茶叶加工机械,以其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赢得了广大茶农的青睐和好评。扁形茶炒制机在全国特别是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区广泛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名茶生产机械化,促进了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多用机制作龙井茶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平形名优茶占市场的份额较大,仅浙江省龙井茶的产量就有1.5万t,产值约为9亿元。随着名优茶加工机械的发展,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机械配套方案,实现机械化加工,使加工的成本降……  相似文献   

15.
林平 《中国茶叶》2001,23(1):14-15
平阳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解放前茶农就以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方式进行名优茶生产,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工效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极大地制约了名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名优茶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供不应求,因而用机械制作名优茶,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能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平阳县在实施"机制名优茶加工技术推广应用"丰收项目的四年中,研究探索了机制名优茶加工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机制龙井茶摊凉与辉锅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淑英  陆德彪 《茶叶科学》1998,18(2):102-107
在机制龙井茶加工过程中,采用青锅叶摊凉0.5~1.0h后一次性辉锅较为合理,它比摊青叶—炒到底和分二次辉锅更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对机制龙井茶辉锅的投叶量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50~200g/槽的投叶量和120~140℃的温度,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辉锅时机器的转速以开始时120r/min、后来逐渐减速到110r/min的方式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辉锅加压以加压棒直径3cm为宜,采取先重棒(400g/根)后轻棒(250g/根)的加压方式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西湖龙井名茶瑰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建农 《茶叶》2005,31(1):11-12
西湖龙井古称龙井茶,是西子湖畔一颗灿烂的明珠,国家名茶瑰宝。龙井茶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她孕育于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之中,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间,凝西湖山水之精华,聚中华茶人之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特有的品种,精细的加工工艺和品质风韵,至高的品尝价值,素以“色绿、香郁、味甘、  相似文献   

18.
6月5日,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扁形茶(龙井茶)连续自动炒制机在杭州通过了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产品通过微机与自主设计的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并采用流程计量控制,实现了扁形茶(龙井茶)加工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茶叶加工的技能要求,使炒制的扁茶品质更为均匀一致,从而提高了成品茶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力和能源消耗,为扁形茶(龙井茶)连续化生产线提供了一种关键性没备。  相似文献   

19.
秋季名优绿茶加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鹰  司辉清 《中国茶叶》2005,27(3):17-17
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体内氮代谢水平低于碳代谢水平,鲜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具有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含量高,而氨基酸类物质含量较低,因此秋茶往往具有苦涩味重、香气粗糙的缺点.为了改善秋季名茶的品质,本文从加工工艺方面入手,进行秋季名优绿茶加工试验,以期找到一种既能提高秋茶品质,又适合于生产实际的加工工艺,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传忠 《茶叶通讯》2009,36(2):18-19
选定扁形茶全程机械化加工(电加热方式)的五种不同工艺作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分析不同工艺的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和所制茶叶的不同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