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设适应城乡统筹的农村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农村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支持体系涉及到多个领域,当务之急,是要加快要素供给、结构调整、市场体系、经济组织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形成对落实统筹城乡战略任务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乡资本正常流动机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而长期以来,农村资本却通过各种渠道不合理地流向城市,从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本趋利性会使外流更加严重。因此必须构建合理的城乡资本流动机制,才能统筹城乡发展。财政要通过立法和政策保障,通过税收、投资、各种补贴、转移支付等形式对农村“多予少取”;农村金融则要真正办成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也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支持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资源与环境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根源,并从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推进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融合性、协调性、关联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测算研究区2014—2019年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分析探讨影响因素,揭示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征与地区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1)新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增强态势,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城乡产业经济是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城乡人口要素和城乡生活质量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2)新疆各地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人口要素融合增长较快,公共服务融合增长较慢。据此,研究建议构建大、中、小多层次城镇空间格局,强化中心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有助于正确把握和评价新疆各地州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元结构与三农问题的河南省城乡协调度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研究城乡关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为着眼点,运用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河南省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将多用于环境与经济评价的距离协调度和变化协调度模型创造性地运用于城乡协调度的评价分析,可以较好的判定城乡区域系统乃至各子系统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为基础构建的城乡协调度模型可以准确判定城乡区域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省城乡两大系统总体上是朝着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的,但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协调度在波动中增长,就河南而言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3月29日,中国城乡统筹与民营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陕西省召开。国务院参事刘坚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县域经济是重要抓手,乡镇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经济载体,要从县域经济的主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选取了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对山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以青岛为主的山东半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高,以淄博、莱芜等地为主的鲁中地区城乡统筹水平也相对较高,以德州、聊城等地区为主的鲁西地区城乡统筹水平相对较低。接着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旭锋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301-305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受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等要素条件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西部不少市县在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就在于总结、梳理西部各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成就、经验和做法,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或模式,探讨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经验在于充分协调和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3个要素的作用。然而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中部各省仍有部分农业弱县、工业小县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在分析中国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中部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提出中部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未来中部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表现,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43-347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户籍制度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规划与土地使用缺乏规范,城乡二元分割格局还没有彻底打破,城市化水平偏低致使城市吸纳力不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城市边缘区的科学规划水平不高。为此,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城乡统一市场,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推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推进城乡经济的高度发展,加快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分析了中国目前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中国农村和谐社会需要改变执政观念,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作保障;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支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助推,同时提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效益农业;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弱化转移农村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北京市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目标的必然选择。北京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保障首都市场供应、带动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政府通过出台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优惠、公共服务及市场服务等支持政策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郊区集聚,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一方面,促进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的加快发展,以获最大化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将农民工从农民中分划出来,将农民工视为一个特别群体,并以此为支点分析其在破解三农问题中的核心作用。认为“农民工经济”应当包括外出打工经济与回乡创业经济两个部分,而发展“农民工经济”的关键就是在二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发展农民工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而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找到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Different from research on a single ancient Town,this research choses 2 typical examples,which were the "organic" Ancient Town of Hongjiang located in the south mountain area,and the "regular" Ancient Town of Pingyao located in the north plain and planned under the theory of Kaogongji,and compared their city form on 2 levels,which were their material form and soc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hind.Through surveys,collecting documents,analyzing and summing up th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it is discovered they are different in such aspects of their material form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ow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plan form of town,most important building type,building shape,relation among building units,relation between border zone and river in the vicinity,and the outer material differences originate from their different soc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urban origins,urban functions,urban population make-up,urban developing rules,starting points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16.
乡村小康和谐社会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县(市)为研究单元,应用两阶段聚类法,对广西乡村小康和谐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揭示各研究单元与指标变量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西76个县(市)可分为4种发展类型:高度协调发展类型Ⅰ,中等协调发展类型Ⅱ,初级协调发展类型Ⅲ和整体发展滞后类型Ⅳ。各类型的发展水平差异有明显地域联系和分异特征,总格局为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空间结构呈点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加工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食品产业的密切关系,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产品加工的受益者也应是农民。分析得出了我国目前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与农业、农村、农民脱节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首先是使农民成为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实施中国“十一五”发展战略,以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就如何推进中国农村工业化提出见解,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分步推进战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城乡统筹视角,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提出了三类地区应分别采取提升城镇化质量、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重以及着力建设新农村的区域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