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5年互助县东山乡下李家村应用干旱、半干旱、荒山、渗漏流沙地区植树造林的新材料—蓄水渗膜产品进行抗旱造林试验6.7hm2,试验结果显明,该产品成本低,易于实施,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4%~11%,高生长提高2~12cm,地径提高0.1~0.3cm。  相似文献   

2.
蓄水渗膜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榆树、刺槐为研究对象进行造林,以正常浇水(5次)和浇1次水的苗木为对照组,以蓄水渗膜材料处理作为试验组,分别测其成活率、用水量与造林成本。结果表明:蓄水渗膜具有显著的节水增效作用,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蓄水渗膜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互助县选择4种树种进行使用蓄水渗膜和未使用蓄水渗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蓄水渗膜的树种的成活率、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均有所提高,且成本低、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5年互助县东山乡下李家村应用蓄水渗膜进行抗旱造林对比试验,得出该产品成本低,易于实施,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产品简介本产品是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创新成果,属国内首创,具国际领先水平。它利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制成,主要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将蓄水渗膜袋灌满水后埋在树苗根部,它可根据周围土壤干湿情况,自动控制供水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地质环境恶劣,土质贫瘠,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为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造林杨活率,进行蓄水保墒尤为必要.随着近年来辽西地区蓄水保墒造林工程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辽西干旱地区造林困难的关健技术.  相似文献   

7.
徐伟 《当代农业》2010,(2):33-33
一控 即初期把好控温关。脱袋后3-4天.菇床罩膜内的温度控制在25-℃内,不必揭膜通风,让脱袋香菇在适温中复壮。3天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40分钟,拉大温差,使气生菌丝受到抑制,不至于过分旺长。  相似文献   

8.
华山松营养袋百日苗造林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继斌 《农技服务》2010,27(2):253-254
介绍了2001年以来在贵州省威宁县冬春长旱相连、夏季温凉湿润的高海拔地区,采用了华山松营养袋百日苗育苗造林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了造林质量;分析了营养袋育苗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最终降低了造林成本的原因。为自然、气候环境适应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高寒干旱区生态袋在祁连圆柏裸根造林技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应用生态袋可以提高祁连圆柏成活率,当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为90.5%和88.7%,可提高苗木高生长量,生物量增加20%以上,可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度,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95%,土壤侵蚀量减少33.3%;生态袋与GGR生根粉、保水剂、抗蒸腾剂等新材料同时应用,能一定程度的提高造林成活率,起到蓄水保墒作用,能顺利度过苗木干旱期;在生根剂、生态袋、保水剂、鱼鳞坑四种抗旱措施中,生态袋对苗木的保存率提高最大。同一规格生态袋同一树种在阳坡和半阳坡其保存率更高,在阴坡半阴坡保存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必须要根据苗木的大小选择适宜规格的生态袋,太大或太小对苗木的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109-109
针对半干旱地区坡地退耕还林研究出一种多效节水造林新技术一DJS造林法。为该造林法研制的植苗袋主要原材料是聚乙烯塑料,最佳厚度为Bu,新生根对其有较强的穿透能力。I型和Ⅱ型植苗袋的水土最佳配比量(kg)分别为1.5:3.9:和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节水抗旱植树袋内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对造林树种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孔数(孔直径5mm)的植树袋处理不同植株,进行植树袋内土壤含水量的测定,试验设置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使用植树袋植株的生长状况好于对照植株;使用植树袋土壤水分的入渗速度平缓,土壤含水量也偏高,对照试验的土壤含水量则明显偏低。[结论]植树袋的使用在山地造林方面已见成效,对北京市的困难地造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枣树营养袋育苗在流动沙漠覆膜造林技术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延长造林的时间,提高风沙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可为提高干旱风沙地区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整地深度、保水剂剂量、株行距等造林技术对鲁中砂石山区黑松林、板栗林、刺槐林3种水土保持林型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鲁中砂石山区蓄水效益良好的造林技术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造林整地可以显著地提高蓄水效益。整地深度为50 cm的刺槐林最大持水量为2 142 t·hm~(-2),分别比整地深度40、30 cm的刺槐林蓄水效益提高29、117 t·hm~(-2);保水剂对蓄水效益也有明显提高,造林时,施用30 g保水剂的刺槐林有效持水量为2 184 t·hm~(-2),分别比施用20、10 g保水剂提高30、45 t·hm~(-2);土壤蓄水量与株行距呈显著正相关,与整地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地处香山北麓山脚下的中卫市南山台地区。自1985年开发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果林产业,是中卫城区经果林基地,经济林树种以苹果、红枣为主。由于当地春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壤沙化严重,蓄水力差,导致红枣造林成活率在70%~80%之间。为此,2005年,我们在南山台黑梁地区进行了红枣容器苗夏季造林试验示范,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生态袋造林技术在高寒干旱区植被恢复中的示范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不同规格和型号生态袋在高寒干旱区植被恢复中的效果作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生态袋造林成活率提高较显著。当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为90.5%和88.7%,较对照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增长效果明显,同时当年高生长量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第二代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连续8a的测定数据,探讨了皆伐对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影响,并着重研究了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木对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生物调节和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皆伐使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25%,渗透能力下降20%~25%(初渗)和10%~24%(稳渗)。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蓄水能力逐步恢复,5年杉木林对土壤蓄水的渗透和调节能力相当于成林的27%,38.3%~42.7%(初渗)和35.7~45.2%(稳渗)。8年生林,土壤蓄水能力已接近成林的93%,渗透能力已达到成林的91.4%~94.6%(初渗)和90%~98%(稳渗)。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第一代成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推断。幼林的地下径流量将大于成林。同时,根据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建立了预测土壤水分动态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1蓄水保墒造林技术的应用1.1土内蓄水保墒技术的应用。在造林过程中,采用土内蓄水保墒造林技术十分科学。主要是在造林环节中实施林地深翻、全部疏松的基础上,优化改良林地的土壤结构,大幅度提高造林地的保水持水功能。蓄水保墒造林技术应用内容为:在拟造林地进行整地或挖穴时,将准备好的作物绿肥、废弃锯屑、腐熟有机肥等施入树穴中,通过树穴内蓄水保墒和有机物质的  相似文献   

18.
徐伟 《农家致富》2010,(2):33-33
一控即初期把好控温关。脱袋后3~4天,菇床罩膜内的温度控制在25℃内,不必揭膜通风,让脱袋香菇在适温中复壮。3天后每天通风1~2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地处青南高寒地区,其乡土树种为川西云杉,针对小苗在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的特点,近几年我局采用川西云杉大苗、并选择不同地形进行了造林实验其成活率、保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活率达到88.4%-95.2%,保存率达到62.2%-93.9%。  相似文献   

20.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造林成活率低,成林困难。为该区域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技术参考,介绍了可选用的适宜造林树种与土壤蓄水保墒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