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综述了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危害、流行特点、晚疫病的侵染规律和品种、气候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对番茄晚疫病的影响,以及番茄晚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疆喀什地区设施番茄晚疫病调查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设施番茄晚疫病发生和新引进番茄品种对番茄晚疫病的抗性情况.[方法]在番茄晚疫病发生时期,调查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莎车县和叶城县温室番茄晚疫病发生情况,并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新引进品种对番茄晚疫病的抗性.[结果]番茄晚疫病病叶率为15.6;~100;,病果率为3.4;~57.3;,病情指数为14.1~100.不同番茄品种抗病性鉴定中,909、新粉7号、俄毕德、DBE-1、KY-2、新粉8号、ZBO-2和8500-4病级指数分别为1.09、3.4、1.24、4.5、5.25、5.04、4.17和4.43.[结论]9月至第二年3月,番茄晚疫病可在喀什地区温室中发生并流行.品种909、新粉7号和俄毕德表现为抗番茄晚疫病,其他5个供试品种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病菌全基因组DNA的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自云南省元谋等9个县的35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株用RAPD的方法进行了分子指纹的研究。马铃薯晚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全基因组DNA指纹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晚疫病菌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在不同的相似水平上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遗传组群。来自不同寄主的菌株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马铃薯晚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不能完全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群,而是交叉分布在不同的遗传组群中。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生物化学药剂,通过平板药效试验研究了9种常用化学农药与生防菌寡雄腐霉发酵液联合施用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降低化学农药的常规施用浓度,并与寡雄腐霉发酵液联用能明显抑制番茄晚疫病菌,抑菌率可达70%;代森锰锌、百菌清和多菌灵农药与寡雄腐霉发酵液联用对寡雄腐霉菌的抑制作用较小,但能有效抑制番茄晚疫病菌,达到防治番茄晚疫病和降低农药残留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番茄作为巴彦淖尔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番茄晚疫病为害日趋加重,造成番茄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该文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及发病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地膜覆盖栽培、膜下滴灌技术等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防治番茄晚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利用5个鉴别寄主对2014年分离自福建省的78株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番茄晚疫病菌由T1、T1,2、T1,5、T1,3,4、T1,2,5、T1,2,3,4和T1,2,3,4,5共7个小种组成,其中T1,2地理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占鉴定总数的28.20%,为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优势小种,毒力频率分析显示,对5个抗番茄晚疫病基因Ph-1、Ph-2、Ph-3、Ph-4和Ph-5有毒力的毒性基因出现频率依次为100%、64.1%、35.09%、35.09%和26.92%,表明Ph-1和Ph-2在福建省已丧失抗性。  相似文献   

8.
张培欣  赵凯 《河南农业》2016,(17):20-22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试验以野茄树及喀西茄为材料,分别以纯水、75%的乙醇为浸提剂,通过相同条件下得到的不同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接种培养情况,探究不同野茄树浸提液与喀西茄浸提液对晚疫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75%乙醇浸提剂的野茄树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菌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率达54%,而水浸提剂的野茄树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菌无明显化感促进作用,抑制率为-1.23%.75%的乙醇和水提取的喀西茄浸提液都对番茄晚疫病菌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番茄晚疫病流行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我国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危害、流行特点、晚疫病菌的侵染规律,以及品种和小种变异、天气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对番茄晚疫病的影响,并对流行体系的预报模型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0.
氨基寡糖素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2.0%氨基寡糖素防治番茄病毒病、晚疫病和灰霉病,结果表明,对番茄病毒病和晚疫病的控制作用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69.3%~81.6%和66.20%~81.76%,最佳使用浓度为300~500倍液;是番茄病毒病和晚疫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不佳,防效仅为32%。  相似文献   

11.
稻褐飞虱新抗源的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筛选抗源、抗性遗传分析,水稻品系BPHR9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具有高水平广谱抗性,其抗性遗传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性基因聚合可以有效地获得高抗广谱的抗虫材料,甚至可以从4~6个抗性基因重组后代中获得1级的高抗材料.同时,利用褐飞虱优异抗源BPHR96,获得一大批抗褐飞虱的创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BPHR96是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BPH抗性资源,抗性基因重组与聚合是培育广谱持久高抗性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利用BPHR96与其他抗源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和聚合可为水稻育种提供更理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小麦赤霉病的抗侵染性和抗扩展性的强弱和组配 ,及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中抗侵染和强抗扩展的品种为较好的抗性 ,其对赤霉病可以保持较稳定的抗性。小麦赤霉病一般属于多基因效应 ,两个不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都含有抗赤霉病的微效性基因 ,则可以通过杂交累加或重组 ,选出抗病的品种 ,带有抗赤霉病微效抗性基因的品种 ,采用系统选择或辐射的方法 ,亦可以选出抗赤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本文最后还提出抗赤霉病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选用分属于4个不育系的水稻杂交组合的亲代与子代,对7个有代表性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瘟性遗传系谱分析结果表明:高抗与中抗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表现为高抗;高抗或中抗与高感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都表现为中抗,呈不完全显性;而感病亲本间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均表现为感病.针对珍汕97A抗瘟性差的弱点,分析了提高不育系抗瘟性的两条途径:选用不同的胞质不育系和改良核质遗传的抗瘟性.指出了提高母本抗瘟性的重要性,品种抗性基因鉴定、当地优势小种调查的必要性及计算机在杂交稻亲本优化组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544份水稻种质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性基因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156和83份;10个分子标记对应的抗病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均被检测到,含有2和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4和17份(占0.7%和3.1%),476份材料含有4~6个抗性基因(占87.5%),47份材料含有7个抗性基因(占8.6%);品种抗病反应与其抗病基因种类密切相关,Pi5、Pita、Pi9、Pib等4个基因对6个强致病鉴定小种抗性表现较好。隆粳968、秀水134、嘉58、津稻263、淮稻20号、盐稻10号、谷梅4号等品种含有多个主效抗病基因,连续多年达到高抗水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不同来源的主效抗病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中,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蔬菜抗虫育种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抗虫材料的鉴定与筛选、抗虫机制及抗虫性遗传、抗虫品种的选育和3个方面对蔬菜抗虫育种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在蔬菜抗虫育种过程中应加强抗虫种质的鉴定和抗虫性遗传的研究,注意常规育种与生物新技术的结合,并重视中等抗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6.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多数病原菌的抗病形式,具有广谱性和持久性。早前多认为非寄主抗性是植物体识别病原菌激发子,释放抗病信号,经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进而产生非寄主抗性,目前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参与病原菌防御的非寄主抗性基因和转录因子。从非寄主抗性的组分和类型对植物非寄主抗性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云南烟区烟蚜种群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云南10个主要烟区田间烟株上的烟蚜种群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烟区地方烟蚜种群均对氧化乐果产生了抗药性,6个地方烟蚜种群已达高抗水平,抗性指数41.6~112.9;2个达中抗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9.3和28.2;2个低抗水平的抗性指数分别为6.2和6.3.中抗至高抗水平的烟蚜种群主要分布在滇中、滇东、滇东南及滇西南烟区,而低抗种群则主要分布在滇西烟区.酶活力检测结果表明,烟蚜种群α-NA羧酸酯酶活力及其高活力个体频率的增加是烟蚜种群对氧化乐果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也是产生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小菜蛾在抗性监测、交互抗性、抗性机制、抗性选育、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烟草青枯菌基因组中抗/耐药性基因作用机理。在烟草青枯菌FQY_4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结合培养青枯菌的半选择性培养基中抗生素的使用,采用基因注释及同源基因比较法,分析青枯菌FQY_4基因组携带的抗/耐药性相关基因。结果显示:青枯菌FQY_4染色体上和巨大质粒上分别有6个和12个与多抗/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包括多粘菌素耐药蛋白基因、膜融合蛋白CmeA基因、二甲基腺苷转移酶基因、膦胺霉素耐药性蛋白基因、外膜多耐药性系统相关基因和抗四环素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子生学在植物理学上的广泛应用,许多病原物的无毒基因和植物抗病基因被克隆出来,加深了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功能和植特邀同机理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