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红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孙亮  周宝利  马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28-6728,6750
[目的]为了考察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情况,丰富果实成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的基础理论。[方法]以红果番茄为试验材料,用HPLC内标法测定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番茄红素在绿熟期检测不到,发白期开始出现,随后随着成熟进程,开始大量形成并积累,至红熟Ⅱ期,果实中含量达到最大值。β-胡萝卜素在绿熟期果实内有少量生成,其含量在发白期略有下降,在转色期回复上升,它们的含量都在红熟Ⅱ期达到最高。叶黄素变化规律与β-胡萝卜素相同。β-胡萝卜素含量不到番茄红素含量的1/5,叶黄素含量约为番茄红素含量的1/50。[结论]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其番茄红素含量逐渐增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三种类胡萝卜素在果实完全成熟时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期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探讨果肉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为选育不同果实颜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提供参考.以成熟果色分别为红色、粉色、黄色、紫色和绿色的"状元红""粉丽娜""皇冠""黑珍珠"和"碧玺"5个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其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绿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5个樱桃番茄品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完熟期含量最低;番茄红素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中,"状元红"完熟期番茄红素的含量最高,达0.092 mg/g;"黑珍珠"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呈增高趋势,其叶绿素、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状元红"和"粉丽娜";"皇冠"果实成熟过程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均低于其他几个品种;"皇冠"和"碧玺"果实成熟过程中几乎不含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钾肥对番茄果实养分吸收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东圣T01"番茄为试材,设置5个钾肥处理(每株钾肥施用量分别为0,1.75,3.50,5.25和7.00g),于第一穗花开时统一进行滴灌追肥处理,测定番茄第一、二、三穗果的氮、磷、钾吸收量及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分析钾肥处理对番茄每穗果的养分吸收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关系。【结果】不同钾肥处理对番茄氮、磷吸收量的影响规律在每穗果间不一致,而钾吸收量均随钾肥用量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番茄第一、二、三穗果的番茄红素含量均随钾肥用量增大总体呈显著减小趋势,且钾肥处理与各穗果的番茄红素含量间的相关系数与直接通径系数方向相同,均为负值;钾肥对番茄各穗果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影响无明显规律性,其中只有第一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随钾肥用量增大总体减小,第二、三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与钾肥处理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且通过氮、磷、钾吸收产生的总的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大于直接通径系数。【结论】钾肥处理与番茄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呈直接负相关,且相关程度随果穗数增加而减小;钾肥处理只与第一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显著负相关,对第二、三穗果的影响较小,且是通过影响养分吸收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颜色樱桃番茄果实发育的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等3个时期, 对果实内不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 发现果实内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等的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下降,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上升,番茄红素的含量在红色、粉色、紫色番茄果实内也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上升,绿色和黄色番茄果实内几乎不含有番茄红素。成熟果实内的色素种类和含量是不同颜色果实呈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柿果中类胡萝卜素化学成份及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栽培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柿色素代谢及其功能性成分合成与调控等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如下:柿果实中的色素成份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约是果肉中的6-11倍;按类胡萝卜素组成成分的含量由高至低,果皮依次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而果肉依次为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柿果肉主要色素成份为功能性β-隐黄质。温室栽培磨盘柿果中功能性成分β-隐黄质含量是露地的3倍。供试7品种间色素成分与含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柱色谱法分析检测西瓜中的类胡萝卜素。[方法]以5种瓤色品种的西瓜为试材,通过开放柱色谱法对西瓜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分离分析。[结果]红、黄、桃红、粉与白瓤瓜5种西瓜都含有六氢番茄红素、β-和ζ-胡萝卜素。除白瓤瓜外,其他颜色的瓜瓤都含有番茄红素,以红瓤瓜的含量最多,早花、红一号与96B41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5.35、28.44和21.19 mg/kg。黄瓤西瓜307超风的β-胡萝卜素含量约0.48 mg/kg,白瓤西瓜三白的ζ-胡萝卜素含量约0.4 mg/kg。红色与桃红色瓜瓤中分离检测到γ-胡萝卜素,红色与黄色瓤瓜中分离检测到叶黄素类。[结论]开放柱色谱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特点,可用于分析常量样品中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快速测定桑树(Morus alba L.)上桑叶和桑枝条皮层(以下简称桑枝皮)中的4种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析各种色素含量在不同叶位和不同桑树品种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叶绿素含量,但不同叶位桑叶中的上述色素含量具有差异,总体上是成熟叶或老叶中的含量较高,其中β-胡萝卜素、叶绿素b在第7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54.06、117.66μg/g;叶绿素a在第11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为78.77μg/g;叶黄素在第5位衰老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50.66μg/g。不同桑树品种桑叶和桑枝皮中的色素总含量有差异,在10个供试品种中对于桑叶而言含量最高的是湖桑32(1 128.32μg/g);对于桑枝皮而言,沙二含量最高(190.21μg/g)。桑枝皮中色素平均总含量在100μg/g左右,约为桑叶的1/8。所以,从废弃的桑枝条皮层中或从桑枝皮加工废料中提取或回收脂溶性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特别是叶黄素是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桑树资源特别是桑树枝条皮层中的色素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番茄果实不同部位类胡萝卜素和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果皮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胶质胎座中含量最高;3种糖在果皮中含量最高.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与果实各部位果糖、葡萄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皮、隔壁、胶质胎座中蔗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黄素含量与果实各部位中糖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9.
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提取与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橙色叶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ur.)Olsson)为试材,研究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及其含量和组分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2(43)正交试验,筛选有机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类胡萝卜素的总量进行测定;建立类胡萝卜素成分的RP-HPLC测定体系,并利用RP-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进行分析。【结果】橙色叶球大白菜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乙醇-丙酮溶液(V(乙醇)∶V(丙酮)=1∶1)为溶剂,料(g)液(mL)比为1∶20,在60℃下浸提50min。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类胡萝卜素测定,得出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平均含量为32.847mg/kg,是普通白菜中的2.467倍。建立了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RP-HPLC测定体系,以甲醇-乙腈溶液(V(甲醇)∶V(乙腈)=55∶45)为流动相,流速1.0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进样量10μL。以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为标样,建立了RP-HPLC法测定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3种色素的线性方程。相关分析表明,RPHPLC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73。【结论】利用RP-HPLC法测定橙色大白菜叶球中的类胡萝卜素,其主要成分是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而普通大白菜中没有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速和单速循环风机,研究密集烤房不同循环风机对烤烟色素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速循环风机烤后烟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分别为5.10、167.74 μg/g,分别为单速循环风机的72.11%和93.30%;叶黄素、β-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84、155.56、156.40 μg/g,分别为单...  相似文献   

11.
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辣椒果实色泽与类胡萝卜素变化的相关性,为选育高辣椒红素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辣椒果实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结果】(1)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6种色素;青果期前合成的叶绿素和部分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后下降,青果期后合成的红色、橙色和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和辣椒红素含量高。(2)青果期乳白色、成熟期为红色品种共分离出12种色素,青果期色素含量较低;随着果实发育,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低,辣椒红素含量较高。(3)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橙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4种色素;叶绿素逐渐降解,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幅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和橙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高,没有合成辣椒红素。(4)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黄色的品种共分离出9种色素;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逐渐降解,没有合成新的类胡萝卜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低。【结论】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颜色类型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青果期为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为选育高辣椒红素的理想材料;不同颜色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以3种果实颜色不同品种宁杞1号、宁夏黄果和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果实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并对枸杞果实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宁杞1号’、‘宁夏黄果’、 ‘黑果枸杞’果实颜色存在明显差异,分别呈现红色、黄色和黑色。‘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果实类胡萝卜素总量随着果实颜色加深逐渐增加,而‘黑果枸杞’则逐渐减低。枸杞果实5个发育阶段均含有类胡萝卜素5个主要成分,即新黄质、叶黄素、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其中‘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以玉米黄素所占比例最大,而‘黑果枸杞’以新黄质所占比例最大。‘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果实中玉米黄素、β-隐黄质和β-胡萝卜素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黑果枸杞’果实中新黄质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不同瓤色西瓜果肉中提取类胡萝卜素,经柱色谱分离和重结晶纯化,获得纯度为90%左右的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ζ-胡萝卜素,用作分析的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特征吸收光谱和保留时间鉴别,初步分析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结果表明,红瓤西瓜中的类胡萝卜素以番茄红素(18.55%)和β-胡萝卜素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混种对樱桃番茄富硒栽培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红(Y20-1)、黄(小番茄-4-1)、紫(咖番-13-1)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混种模式(红色、黄色、紫色单种,红黄、红紫、黄紫两两混种,红黄紫混种)对果实品质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种模式降低了红色和黄色樱桃番茄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提高了紫色樱桃番茄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提高了3种樱桃番茄根、茎、叶与果实中的硒含量。黄色和紫色混种提高了紫色樱桃番茄的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3种基因型混种提高了红色樱桃番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互混种提高了红色和紫色樱桃番茄的果实品质,并且提高了3种樱桃番茄各部位的硒含量,所以混种有利于樱桃番茄的富硒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不同成熟期枸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枸杞类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测定枸杞5个不同成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可见光吸收光谱特性分析了不同成熟期枸杞色素的主要成分,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及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定性分析枸杞中色素,方法快捷、简便。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在30 min内使枸杞样品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其酯类完全分离并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枸杞成熟度的增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含量逐渐增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较小;玉米黄素从青果期至绿熟期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从绿熟期至红熟期的含量基本不变。【结论】枸杞在成熟过程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增加,且主要转化为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花色桂花品种开花及衰老过程中的花色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规律,为桂花花色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选取代表橙色品种群的镉橙丹桂、代表黄白色品种群的厚瓣银桂和代表黄色品种群的柳叶金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开花过程中的花色物质组分及含量,用色差仪测定花色参数L*(颜色亮度)、a*(红/绿程度)、b*(黄/蓝程度)和C*(彩度),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逐步筛选分析花色呈现与特征花色物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不同花色桂花品种衰老过程中特征花色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桂花中含有5种黄酮类物质,可能为金鱼草素苷元、槲皮素苷元、芹菜素苷元、鼠李金苷元和柚皮素苷元,其中槲皮素苷元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盛花期花瓣中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34.55、89.41和90.39 μg/gFW.对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种类胡萝卜素仅在镉橙丹桂中含量较高,分别为72.94和99.72 μg/gFW.对花色呈现与花色物质含量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苷元决定花色的亮度L*,柚皮素苷元决定黄色程度b*,β-胡萝卜素决定红色程度a*.其中,槲皮素苷元含量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开花过程中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β-胡萝卜素含量在镉橙丹桂开花过程中呈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柚皮素苷元含量在柳叶金桂开花过程中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槲皮素苷元、柚皮素苷元及β-胡萝卜素为桂花的特征花色物质,其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开花及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共同决定了不同花色桂花品种花色明亮度具有随着花朵开放时间推移呈先加深后逐步黯淡的特征,而基本花色不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石榴杂种后代不同叶片颜色的成因,采用分光光度法对8个石榴杂种单株和2个亲本(母本豫大籽、父本突尼斯软籽)对照单株生长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叶片表现红色的4个单株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5号单株花青素含量最高,达到4.12mg/g;叶片表现黄绿色的4个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其中4号单株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最高,而3号单株叶绿素a/b最低。在生长旺盛期,8个石榴单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经方差分析,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石榴单株间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无显著差异,可以初步得出石榴杂种后代间叶片颜色不同是由于生长期花青素、叶绿素含量和比值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HPLC技术对果肉色泽不同的黄金蜜柚、红肉蜜柚、琯溪蜜柚的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金蜜柚汁胞呈色成分主要为β-胡萝卜素、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218.83、22.95、4.17、2.96、2.86 μg·g-1,类胡萝卜素总量达到251.77 μg·g-1·dw-1,分别是红肉蜜柚和琯溪蜜柚的2.6倍和287.7倍.  相似文献   

19.
密花胡颓子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胡颓子属植物牛奶子果实大量积累番茄红素,高达番茄的17倍,而该属中果实大、口感好的密花胡颓子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尚不清楚。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德甜密花胡颓子1号和2号2个品种的成熟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方法】以甲醇∶氯仿=1∶2(v/v)提取果实中类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1260)进行类胡萝卜素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条件:YMC C30分析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A(100%甲醇)、B(含0.2%乙酸铵的80%甲醇)和C(甲基叔丁基醚),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6 min由95%A+5%B组成,7 min时梯度改变为80%A+5%B+15%C,12-32 min梯度改变为30%A+5%B+65%C,48-50 min梯度改变为95%A+5%B,维持该浓度至分析结束(60 min),流速为1 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450 nm。【结果】德甜密花胡颓子1号和2号2个品种的成熟果实均积累了大量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品种间的积累量存在差异。其中德甜密花胡颓子1号果实中β-胡萝卜素积累量达(231.84±16.00)µg•g-1DW,是目前已报道植物中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物种之一;德甜密花胡颓子2号品种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 054.10±29.19)µg•g-1DW,是番茄果实(150 µg•g-1DW)的7倍。【结论】密花胡颓子果实中高积累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是继牛奶子之后,在胡颓子属中发现的又一高积累特异类胡萝卜素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今后研究果实高积累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