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为确定晚季的最佳播种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3个水稻品种6个不同播期情况下生长的秧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调查,确定双季晚稻最佳播种时期。[结果]第1叶鞘高与第2叶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他们的二次拟合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3个水稻品种的不同播期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确定广东地区双季晚稻品种天优428的最佳播种期在6月25~7月2日,天优998和玉香油占晚季的最佳播种期在7月2~9日。  相似文献   

2.
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品种产量构成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12个品种,分2个播种期研究了双季晚稻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和稻米品质受寒露风影响的差异变化,以期为江西双季晚稻生产提供抗寒露风品种。结果表明:由于2013年9月26~28日进贤县发生低温寒潮天气,期间平均温度低于21℃,所以播种期(2013年6月30日至7月2日)的晚稻品种正处于灌浆结实期,寒露风导致水稻的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轻,产量下降,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粒长、粒型长宽比无明显变化,垩白粒率、胶稠度上升。金优207、江科736、天丰优101、丰源优272受寒露风的影响低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江苏省南部地区早熟、晚熟单季稻的最佳播期,以早熟品种陵两优268和晚熟品种两优培九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播期,经过2年试验,对水稻秧苗的形态特征、根冠比、茎粗/株高进行测定,分析有效积温与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关系,探讨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部地区,早熟品种陵两优268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10日左右,晚熟品种两优培九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31日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稻H优518、盛泰优9712、准两优6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作为双季机栽晚稻,H优518、盛泰优9712以6月27日播种为宜;准两优608以6月15日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汨罗市机插的晚稻品种,以及确定适宜的播插期,对当前应用的几个晚稻品种进行了播插期试验。结果表明,H优518可以作为汨罗市晚稻机插主推品种,且6月25~28日播种,在7月20日以前栽插,较为理想;陵两优268是早稻组合,价格较晚稻组合便宜,且产量较理想,可将其与其他晚稻品种搭配,以缓解机械矛盾,适宜在7月1~4日播种,7月23日以前栽插;岳优9113及盛泰优9712两个组合,产量与H优518有显著差异,且不能在9月10日前安全齐穗,不宜用作晚稻机插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湖南省主推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避开水稻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与抽穗期的高温热害,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时期的气温对一季晚稻品种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抽穗灌浆结实及产量的影响,同时调查了湖南省大面积生产的高温热害.研究与调查结果表明:在湘中地区,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20日左右,生育期相对较短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30日左右,最安全的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是8月13日后,最安全的抽穗灌浆期则是8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太早,夏枯草出苗率低,苗势弱,产量低;播种太晚,发棵晚,生长时间不足,产量受到影响。"白露"前后是夏枯草最适播种期,此时气温适宜,出苗快,单株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期。合理安排夏枯草播期和中稻(或一季晚稻)的播期,可实现夏枯草—水稻一年二熟,种植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双季机插晚稻适宜的播种量,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H优518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不同播量(22.5、37.5、52.5和60.0 kg/hm2)对机插晚稻秧秧苗素质、分蘖动态、生育期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量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生育期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水稻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明显.[结论]在该研究中,H优518和陆两优996作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时,播种量以5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稻陵两优268、株两优819和常规稻中早3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作为双季机栽早稻,陵两优268、中早39以3月15日播种为宜;株两优819以3月20日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甬优538在浙北嘉兴的最适播种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秀水134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与其齐穂期、全生育期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1、0.71 d;与其株高、总叶数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34 cm、总叶数减0.02叶;与其有效穂数、穂总粒、结实率均呈弱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043万/hm~2、0.92粒、0.1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03 g;与其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产量最高点播种期为5月23日,过此期随播期延迟产量下降。[结论]甬优538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大,单产≥13 0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对冬榨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筱春  孙继  王晓燕  汪炳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38-12040
[目的]探讨在与晚稻套种的情况下,播期对冬榨菜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生产上一般的播期为中心,前后各设2个播种期,共设5个播期,通过试验对照,确定最佳播种时间。[结果]8月27日、9月3日和9月24日播种的植株成活率较低,9月10日和9月17日播种的植株成活率较高。播期与冬榨菜的病毒病发生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冬榨菜侧芽萌发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延迟,侧芽萌发率逐渐降低,9月10日以后播种,侧芽不再萌发;播期对冬榨菜瘤状茎产量及商品率具有明显的影响,9月10日播种的瘤状茎产量最高。[结论]9月10日前后是温州冬榨菜较适宜的播种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鹤壁市开展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不同播期种植试验.[方法]将小麦分4批进行播种,对小麦不同播期(10月1、8、15、22日)出苗时间、基本苗数、主茎叶龄、分蘖期、茎蘖数、灌浆速率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10月8~ 15日播种的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长优势明显,有效分蘖、叶面积系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均高于其他播期,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为鹤壁市小麦最佳播种期.[结论]该研究可为鹤壁地区小麦高产栽培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系)的适宜播种时间,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方法】以6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12个组合为材料,采用4期播种(前后两期间隔6 d),利用二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与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LSD法)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籽粒产量、灌浆期、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及成熟后推迟收获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的恢复系糙米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糙米率有降低趋势;籽粒产量、灌浆期、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II优组合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宜香优组合1~3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第4期显著减少;不同播期对杂交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较大,推迟播种会降低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不显著。第4期推迟收获会导致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恢复系和杂交稻在川南3月27日后推迟播种,产量有减产趋势,4月上中旬播种产量减少极显著;恢复系和杂交稻谷粒长宽比不受播期影响;杂交稻灌浆期、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比恢复系大;杂交稻成熟后不及时收获会导致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K优8615的制种产量,促进其推广应用。[方法]以K18A和泸恢615为试验材料,各设3个播期调查其播始历期、始花期、花时、有效穗数等性状。[结果]K18A和泸恢615的3个播期的播始历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K18A的抽穗时段第1期比第2、3期长2 d,从始穗到盛花第1期比第2、3期多1 d,第23、期的花时比第1期早20 min;第12、期的有效穗数比第3期多1穗,3个播期每穗粒数分别为139.3、135.9和133.7粒。泸恢615的3个播期的抽穗时段均为4 d,第1期有效穗数比第23、期多1穗,每穗粒数分别为157.81、63.2和159.3粒。[结论]不同播期对K18A播始历期、抽穗时段、盛花期、花时、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都有一些影响,对泸恢615的播始历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播期提前对四川盆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播期提前对四川盆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证明选育适应四川盆地稻麦两制的早播早熟型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可行性和确定弱春性小麦新品系J210达到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方法]在2006~2007年度,研究了播期不同程度提前(10月18、20、22、24、26、28、30日,11月1、3、5日)对小麦新品系J210产量及其构成和籽粒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10月18~30日内播种,J210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而粒重和产量随播期提前而增加;播期晚于10月30日后,J210穗数和穗粒数减少明显,粒重反而有所增高,但产量减少明显;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产量比11月5日提高29.92%。各播期下J210的品质性状较稳定,但早播条件下的J210各品质性状略优于迟播。[结论]在四川盆地气候生态条件栽培制度下,如能通过更加深入的育种和栽培研究,将小麦的播期提前10月20日左右,就能同时达到提高产量潜力和优质的目的;而在J210的推广应用中,建议将其播种期提前到10月25日左右,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佳的品质,又能有效地避开抽穗开花期的"倒春寒"天气,以达到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了从生产实践上验证江西省南昌县早稻能否提前播种和提前移栽。2014年和2015年均采用早稻品种淦鑫203,分别于每年的3月10日、3月15日、3月20日和3月25日共分4个播期在塑料薄膜覆盖的秧田中播种早稻,秧龄约30 d后移栽。在早稻生长过程中,观测各播种期秧苗和移栽至大田后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同期的气象条件和各播栽期早稻的产量因素。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各播种期早稻的育秧和移栽至大田的生长发育有利,各播栽期早稻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播期早、移栽早的早稻发育期相对提前;播种早、移栽早的早稻有利于产量构成,2014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25日各移栽期早稻的实际产量依次为607.2、597.2、482.3和395.4kg/667 m2,2015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30日各移栽期早稻的实际产量依次为694.1.5、604.6、541.2和379.5 kg/667 m2,明显表现出播种(移栽)偏早的早稻产量偏高。南昌县进入3月中旬后,应尽量使早稻早播种、早育秧,4月中旬初移栽至大田。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泽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8-14900,1490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采用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结果]共生期间,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播期早的均多于播期晚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播期早的均重于播期晚的,株高播期早的高于播期晚的;同期播种的麦套玉米畦埂的多(或重或高)于套种行的;整个生育期,不同播期种子根和次生根无差异;而播期越晚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产量5月25日套种最高,与单作玉米最高产量差异显著,但不极显著。[结论]玉米适时早套,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新高粱3号(XT -2)和新高粱9号(T60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播期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茎秆SS和SPS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蔗糖和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茎秆的蔗糖含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升高,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秸秆蔗糖含量有差异,新高粱3号第二播期的蔗糖含量最高,高达7.66;,第五播期最低,仅为1.87;.对于新高粱9号来说第三播期蔗糖含量最高,达9.17;,第二播期最低,仅为6.19;.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种之间秸秆蔗糖含量与SS、SPS酶活性的相关趋势有差异.除新高粱3号第一播期、第三播期的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外,其余播期的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均呈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播期下秸秆蔗糖含量与SPS酶活性均呈相关不显著.[结论]早播时新高粱3号蔗糖含量比较高,晚播时新高粱9号蔗糖含量高.因此新疆,尤其是在北疆新高粱3号糖分积累的最适播期为5月初旬,新高粱9号最适播期为5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