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林  高丽丽  潘一乐  刘利  赵卫国  潘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769-17772
[目的]分析来自珠江流域(广东省和广西省)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来自珠江流域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法对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用13个ISSR引物从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的总DNA中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5.15%,表明供试的广东桑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个地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 0~0.929 7,相对偏高。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被分为2类,第Ⅱ类可进一步分为10个亚类。聚类结果显示,基于ISSR标记分析的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ISSR标记技术在评价珠江流域广东桑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广东桑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品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湖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1个湖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根据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按UPGMA法对141份湖桑地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9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比率63.33%。141份湖桑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33 3~1.000 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83 4,表明不同湖桑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但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结论]4个亚类清楚地代表了141份湖桑的遗传关系,并为桑树品种的优化和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山西省的73个桑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这些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15个ISSR引物从73个地方品种的总DNA中共扩增出条带12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89.15%.说明参试的桑树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89 1 ~ 0.945 7,平均Nei's遗传相似系数为0.767 4;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891 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7 1,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78 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19 7,总基因多样度为0.278 0.聚类结果说明山西桑树地方品种可被分为差异明显的3大类.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0份茭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3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40.26%;通过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能将30份茭白品种区分开,说明ISSR标记技术能从分子水平揭示茭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ISSR分析。[方法]以27份甜瓜品种为材料,对其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计算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69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扩增谱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73条条带,其中56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6.2条。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5~0.97间,表明这27份甜瓜品种间的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65为标准,将27份甜瓜种质划分为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2大类群;以相似系数0.80为标准,将薄皮甜瓜分为7个亚类群。[结论]为遗传背景相对狭窄的甜瓜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产白芷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主要来自川白芷道地主产区(四川遂宁)各乡镇的川白芷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从35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5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16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9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8条,占3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821~0.994之间,各供试材料间遗传差异不大。其中,杭白芷与川白芷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大于各川白芷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聚类分析将16份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全部为遂宁各乡镇白芷材料;另一类包括杭白芷、四川其他地区白芷、重庆南川白芷以及2份来自遂宁涪河以南2个乡镇的白芷材料。表明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古荔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份古荔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带形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6条条带,其中有4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44.79%,平均每条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7.4条.供试古荔枝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3~1.00,平均相对遗传相似系数为0.61.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为0.66处供试的24份古荔枝种质资源被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均来自广西灵山县,类群Ⅱ来自广西桂平市、北流市、玉林市、灵山县和大新县,类群Ⅲ来自广西北流市和灵山县.[结论]24个广西古荔枝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基础宽,可作为今后荔枝杂交选育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部分一品红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引入我国的23个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6条引物,共扩增得到100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0.00%,表明一品红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条引物在23份种质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特异条带,这些特异条带对鉴别一品红品种具有一定的价值;23个品种的相似系数为0.556 6~0.924 5,平均相似系数为0.795 0,说明一品红品种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引入的主要一品红资源的遗传关系大体上符合种苗来源差异,来自Fischer公司的"火星"与其他品种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较远,可能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云南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云南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标记对云南51份地方品种与16份野生茶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利用2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8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7.76%。应用Nei-Li相似系数估算67份茶树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59~0.736,平均为0.693,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窄。UPGMA法将67份茶树资源分成2个类群,主成分与聚类的分析结果一致,但主成分分析更直观地揭示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与品种类型有关,有助于今后拓宽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为开发野生茶树的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34份马铃薯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45对引物中筛选出20对引物能在34份马铃薯品种间扩增出较好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DNA条带170条,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性比率为49.4%,每对引物平均可扩增出4.2条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表明,34份马铃薯品种间相似系数为0.514~0.903,平均相似系数为0.671;供试材料可分为3大类7亚类。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31.81%。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55条和2.05条。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64~1.0000,平均为0.8944。UPGMA聚类结果表明,28份桑树材料可分成3类,Ⅰ类包括20份广西地方种质资源,Ⅱ类包括7份广西选育的种质资源,Ⅲ类包括1份广西种质资源。【结论】广西桑树种质资源品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桑树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与地域性有密切关系,可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31.81%。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55条和2.05条。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64~1.0000,平均为0.8944。UPGMA聚类结果表明,28份桑树材料可分成3类,Ⅰ类包括20份广西地方种质资源,Ⅱ类包括7份广西选育的种质资源,Ⅲ类包括1份广西种质资源。【结论】广西桑树种质资源品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桑树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与地域性有密切关系,可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暗紫红毛菜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测定,为其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以产于山西娘子关泉的一株暗紫红毛菜为材料,提取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而测定其ITS区基因序列。[结果]暗紫红毛菜与同科的少精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5%,与条斑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9%。[结论]ITS区序列进化速率相对较快,种类和地理分布的差异是其序列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肉用绵羊的品种资源保护和杂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国外3个绵羊品种和我国2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其品种内遗传变异和种间遗传关系。[结果]从5个绵羊品种中共检测到105个等位基因,在各群体中每个微卫星座位上均可检测到5个以上等位基因,说明7个微卫星标记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位点平均杂合度和品种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90 1~0.889 7和0.795 1~0.867 5,属于高度杂合位点和高度杂合品种。7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为0.762 6~0.879 6,而5个绵羊品种的平均PIC为0.770 3~0.865 0。NJ系统树分析表明3个国外绵羊品种遗传关系较近。[结论]7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暗紫红毛菜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测定,为其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以产于山西娘子关泉的一株暗紫红毛菜为材料,提取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而测定其ITS区基因序列。[结果]暗紫红毛菜与同科的少精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5%,与条斑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9%。[结论]ITS区序列进化速率相对较快,种类和地理分布的差异是其序列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local varieties of Chinese Hu mulberry (Morus L.). [Metho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141 copies of Hu mulberry varieties was analyzed by ISSR molecular markers. [Result] 12 ISSR primers had amplified a total of 90 amplified,of which 57 bands were polymorphic,and the polymorphic rate was 63.33%.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of 141 Hu mulberry germplasm resources varied from 0.633 3 to 1.000 0 with the average of 0.483 35,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difference on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of Hu mulberries. A dendrogram of all 141 Hu mulberry varieties based on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using ISSR molecular markers was generated by UPGMA cluster method. Clustering of the 141 Hu mulberry varieties did not correspon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lassification involving differences in style,leaf,branch,fruit and other morphological or agronomical characters. [Conclusion] Four subgroups clearly represente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the 141 accessions which were benefit for the variety improvement and germplasm resource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桑树种质资源及杂交组合性比的规律,为广西桑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2年对收集保存的1000多份桑种质资源及人工授粉组配的165份杂交组合F1代的性比进行田间调查,研究不同材料植株的性比特点.[结果]在199份广西地方品种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50.3%、41.7%,雌雄同株占5.0%,6份为不明花性.在474份四倍体桑种质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59.3%、31.0%,雌雄同株占8.0%,雌雄同穗1.7%.在173份四倍体杂交F1代材料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42.2%、49.7%,雌雄同株占8.1%.在67份鲁桑、白桑与广东类型桑杂交选育的中间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28.3%、64.2%,雌雄同株占7.5%.2011~2012年对165份杂交组合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中雄株占57.7%~58.5%,雌株占39.8%~41.8%,雌雄同株占0.5%~1.7%.广西常规种植的桑树二倍体超高产杂交组合沙2×伦109的雄株比率(约60.0%)明显高于雌株(低于20.0%),桂桑优12与桂桑优62的雄株比率略高于雌株;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3个三倍体的雌株比率(高于60.0%)明显高于雄株比率.[结论]不同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之间的性比表现不同,同一类型种质资源的性比相对稳定;不同年份组配的同一杂交组合的性比较稳定,不受组配时间和调查年份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