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柿子的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和选择性育种等常规育种方法,对柿基因工程育种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柿育种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综综述了国内外柿子的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和选择育种等常规育种方法,对柿基因工程育种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柿育种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柿属植物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柿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以及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技术在柿属植物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评述了它们在柿属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柿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世界上柿主要生产国尤其是我国和日本对柿品种资源的拥有及研究现状:对柿的育种从引种、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生物工程方法进行种质创新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柿种质资源及育种提出努力的方向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柿树遗传资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柿树遗传资源收集、保存以及研究现状。从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标记4个方面对柿品种的鉴定进行了阐述及评价;从有性杂交育种、芽变选种种质创新方面阐述了柿育种。对柿种质资源研究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柿炭疽病是柿树上的毁灭性灾害,本试验通过连续3年的自然发病调查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研究了14份柿种质资源和1份砧木对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存在差异,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在9.0~65.0之间,田间人工接种后病情指数在8.3~72.3之间。其中,野柿和浦城方柿病情指数低于10.0,发病较轻,属于抗病品种;涩柿八月黄、鲁柿5号和砧木君迁子感病指数10.0~30.0,为中等抗病水平;次郎、早秋和小萼子在田间自然发病时为中等抗病水平,但在田间人工接种时属感病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本研究可为柿抗炭疽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柿种质资源叶片中黄酮和多酚含量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比较柿种质资源间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含量的多样性,对111份柿资源叶片中槲皮素、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柿种质资源间槲皮素、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含量存在丰富的多样性;除槲皮素外,不同柿地域来源间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均表现出显著(P0.05)差异性,而不同柿类型间只有山奈酚显示出显著(P0.05)差异性;聚类结果显示柿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类群Ⅳ为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高含量的柿种质资源类群,共有21份资源,其为柿资源的选育提供了宝贵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潮州地区柿品种资源,以枝、叶、花、果、种等部位的154个形态为研究指标,对8个代表种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潮州柿品种表型性状表现丰富,有明显的形态多样性;果实变异程度高于叶片和花的变异程度,果实性状对潮州柿资源种质鉴定起到关键作用;8个柿品种的平均单果重为78.51 g,变异系数达0.40;聚类分析将8种柿划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水柿、牛心柿和红柿1,第二大类为2种野山柿,第三大类是大红柿和红柿2,第四大类为晚柿。研究表明,潮州地区柿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今后柿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柿果实脱涩机理及脱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  尚丽  薛晓莉  张寅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4):2973-2981
随着人们对柿果实保健功能的深入认识,柿树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但中国在柿采后生理尤其是涩柿脱涩机理及相应技术的研究仍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制约目前柿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柿不同类型果实脱涩机理及涩柿采后脱涩技术及相关影响因子,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减压处理对采后柿果实软化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火柿和水柿为试材,研究了减压处理对采后柿果实硬度、果胶甲酯酶(PE)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处理显著地抑制了柿果实的软化衰老,降低了PE、PG的活性和乙烯释放速率;乙烯生成量的减少降低了PE、PG的活性,表现为果实的软化衰老受到抑制;减压处理对火柿的保硬效果优于水柿;影响火柿果实软化的关键酶是PG,而在水柿的软化过程中,PE和PG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柿果软化机理,本研究以生产上的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试材,对磨盘柿采后贮藏过程中果肉硬度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磨盘柿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硬度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果实的软化,丙二醛含量先迅速上升,在采后14 d达最高点,20 d时降至最低,之后又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了潮州地区柿品种资源,以枝、叶、花、果、种等部位的 154个形态为研究指标,对8个代表种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潮州柿品种表型性状表现丰富,有明显的形态多样性。果实变异程度要高于叶片和花的变异程度,果实性状对潮州柿资源种质鉴定起到关键作用。八个柿品种的果实大小在45-120 g,变异系数达0.40。聚类分析将8种柿划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水柿、牛心柿和红柿1,第二大类两种野山柿;第三大类是大红柿和红柿2;第四大类为晚柿。说明潮州柿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柿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SSAP分子标记对53份柿属样本(26个南方柿、19个北方柿和8个柿属近缘种)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扩增产物的条带统计得到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某些地域性柿品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显示出一定的地域特征,但地域之间也存在交错,本研究不能从该聚类图上划分出南方柿与北方柿的分界线;柿品种的起源和进化明显受到了人工选择和商品化交流的影响,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趋于狭窄(总体相似系数在0.75以上,多数类群内的相似系数在0.80以上。);探讨柿的起源和进化不能局限在栽培品种上,还应包含宝贵的野生资源和古树资源。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AP分子标记对53份柿属样本(26个南方柿、19个北方柿和8个柿属近缘种)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扩增产物的条带统计得到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某些地域性柿品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显示出一定的地域特征,但地域之间也存在交错,本研究不能从该聚类图上划分出南方柿与北方柿的分界线;柿品种的起源和进化明显受到了人工选择和商品化交流的影响,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趋于狭窄(总体相似系数在0.75以上,多数类群内的相似系数在0.80以上。);探讨柿的起源和进化不能局限在栽培品种上,还应包含宝贵的野生资源和古树资源。  相似文献   

15.
柿果实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 2 0世纪 60年代至今对柿采后生理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 :柿采后成熟过程中呼吸类型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色泽以及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的特点 ,并较详细地论述了有关单宁及柿脱涩机理和果肉硬度变化极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以期为柿贮藏保鲜技术的提高和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柿果实软化机理和延缓成熟软化的技术措施,以扁花柿为试材,研究了20℃下50 mg.kg-1的GA3处理对采后柿果实成熟软化和细胞壁组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不但推迟柿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且还抑制了柿果实PE、PG和β-Gal酶活性的增加,延缓纤维素和原果胶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保持果肉硬度.表明GA3可延缓柿果实的软化进程,延长贮藏期限.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江西省柿种质资源发展现状,于2012~2015年查阅史料、文献,走访相关人员,并对江西的4个市11县35个村/组柿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柿栽培历史在2200年以上;利用优良品种、规模栽培及柿无性繁殖历史至少350年;柿饼、柿漆等加工历史分别有200、140年以上。江西柿种质资源分布广,区域性明显;江西柿资源有8个种37个地方品种,会昌油柿存在细胞无融合生殖现象;柿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亟待进行发掘、保存与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江西省柿种质资源发展现状,于20122015年查阅史料、文献,走访相关人员,并对江西的4个市11县35个村/组柿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柿栽培历史在2200年以上;利用优良品种、规模栽培及柿无性繁殖历史至少350年;柿饼、柿漆等加工历史分别有200、140年以上。江西柿种质资源分布广,区域性明显;江西柿资源有8个种37个地方品种,会昌油柿存在细胞无融合生殖现象;柿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亟待进行发掘、保存与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柿品种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多酚种类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柿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呈双S曲线;涩柿和甜柿各时期总酚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涩柿的总酚含量比甜柿高,且涩柿多酚的下降速度慢于甜柿;以柿果实多酚的利用价值而言,9月上旬采集本地品种柿果实深加工比较合适,冷藏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SSR标记分析柿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7个柿种或变种的48份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30对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NTSYS-pc2.10e分析软件对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3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检测到3~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4.9个。供试柿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97~1.000,平均为0.698,范围较大,说明柿资源种类较多、来源较广泛、遗传多样性较丰富。48份柿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66水平上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浙江柿和5个美洲柿及1个柿品种;第Ⅱ类只有2个资源,即油柿和野柿;第Ⅲ类为柿种下的大部分柿品种(27个);第Ⅳ类包括2个有核君迁子、3个无核君迁子、2个野柿、3个金枣柿及2个柿种下的品种;不同种类的柿种质资源基本分别聚在一起。同一种类下的不同类型也能区分开来。【结论】SSR标记是研究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