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蜂群在12℃时开始结团,这时蜂团松散;0℃以下蜂团紧密。越冬蜂团内部温度在24℃左右,蜂团外围保持在7℃左右。蜜蜂吃蜜产热,蜂团内部热量向外传递,通过蜂团外围蜂与内部蜜蜂互相拥挤换位活动来实现,随着饲料消耗蜂团也随之移动。越冬蜂群的蜂脾关系很重要,小群蜂多于脾,强群蜂脾相称,否则越冬期间会出现剥皮死蜂。大雪前后冷空气来临前做最后一次紧脾,将王笼向蜂团中央移位或放出蜂王。越冬蜂在半蜜脾上结  相似文献   

2.
自然子圈团与人为子圈团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子圈团,单张巢脾是平面的应该叫"子圈",多张巢脾的整体是立体的才能称为"子圈团".自然子圈团是蜂群自然形成的,不受人为管理方式的影响.人为子罔团是养蜂人对蜂群实施管理而形成的子圈团,例如,过度保温、加温、奖饲、调脾、过快加脾等.蜂群在春繁期间,自然子圈团总是优于人为子圈团,这是因为自然子圈团是蜜蜂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抵御春季寒暖多变天气的自然选择状态.  相似文献   

3.
夏去秋来,气温逐渐下降,这时蜜蜂的活动也逐渐减少(根据范·霍夫定律,温度降低10℃,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的节奏则放慢到1/4~1/2)。蜂群对气温降低的反应是形成蜂团以减少热量的损失。蜂团形成的最初阶段,蜂团的位置在贮有越冬蜜的巢脾的下部,并在巢门口附近。当温度降低,蜂团变得较紧密,当温度升高,蜂团就变的松些,也就大些。蜂团这种由紧密变为稀松,或从稀松变成紧密的变化使得蜂团能在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为高校团学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但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用户体验也对高校团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高校团学工作在新媒体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强团学新媒体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内容建设等实施建议,希望以此促进新媒体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5.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4):26-27
春末夏初,繁花似锦,天气温和,是分蜂的旺季。蜂友们在外出时,有时会在离家很远的路旁、树干、岩石或房前屋后等场所,偶遇结团很低的分蜂团。这类分蜂团,虽然结团并不高,无须架梯或攀爬,即可收蜂。但终因是偶遇,没有随身携带任何收蜂工具,又离家较远,甚至远至跨乡镇、县市,不便再回家去拿,或者不划算去拿收蜂工具,只能将原本唾手可得的蜂团,忍痛割爱,实在可惜。有时虽然不忍放弃,等回家取来收蜂工具,返回欲收捕蜂团时,由于路途遥远,耽误时间过长,又加之气温高,蜂团早已一去不复返,或已开始散团,再度远走高飞了。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初的一天,偶然发现一野生分蜂团正在一片小树林中狂飞。本以为一会儿就要结团,不想声音越来越远;急忙追赶,发现分蜂团距地面大约10m高,黑压压一片正翻滚着向山上飞去;追到接近山顶了,只见分蜂团正围绕着一棵大色树转悠,不一会儿,就在树杈处结成了蜂团。分蜂团位置太高,离地面大约15m。我们准备好绳子及塑料袋,慢慢爬到了树上;到分蜂团位置后,将塑料袋上口张开,套在蜂团上轻轻一拉,大部分工蜂进入袋中,迅速绑紧袋口,以防蜂王飞出;余下工蜂用细绳绑一巢脾,放在蜂团位置,待大部分工蜂爬到脾上后,将脾轻轻顺下来,把蜂抖入塑料袋中;余下…  相似文献   

7.
1 什么是中蜂乱蜂团? 中蜂乱蜂团的产生是由于一群中蜂飞跑引起多群中蜂群飞逃,严重的有十几群及几十群飞逃.逃亡群会聚集在树上及建筑物上形成一个或几个大蜂团,称为乱蜂团.  相似文献   

8.
梁以升 《蜜蜂杂志》2008,28(3):24-24
1 什么是中蜂乱蜂团? 中蜂乱蜂团的产生是由于一群中蜂飞跑引起多群中蜂群飞逃,严重的有十几群及几十群飞逃.逃亡群会聚集在树上及建筑物上形成一个或几个大蜂团,称为乱蜂团.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羔羊期和性成熟期雌性奶山羊下丘脑中催产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催产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羔羊和性成熟羊的视上核、室旁核、乳头体内侧核等核团均有分布,在羔羊的室周核、视前内侧核等核团广泛分布,但在性成熟羊的这些核团却未见分布.在视上核、室旁核、乳头体内侧核等核团的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性成熟羊显著高于羔羊(P<0.01);这些核团中催产素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羔羊显著低于性成熟羊(P<0.01),在其他核团则羔羊高于性成熟羊,且大部分差异明显(P<0.01).结果提示,性成熟羊下丘脑中除室周核、视前内侧核等核团外,室旁核、视上核、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后核等核团,催产素的表达高于羔羊,说明这些核团对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13,33(7):15-15
收取飞出去的蜂团,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把空脾放在蜂团上,让蜜蜂自己爬上空脾。这种方法我认为一是慢:让蜜蜂自己爬上空脾费时;二是费力:收取高悬处的蜂团,举起空脾要使劲。用食品袋收蜂,轻便快速,无论蜂团落在何处,一个人可以轻轻松松快速收取,尤其对于收取悬在高处的蜂团。  相似文献   

11.
备新塑料口袋一个(装肥料或苹果用大塑料袋)。若蜂团在低处,可张开袋口将蜂团震落入袋内或扫入袋内提走,提时轻轻抖动以免蜜蜂爬出袋口。若蜂团在高处悬挂,可用铅丝撑开袋口,用长杆将塑料袋从蜂团下向上将蜂团套入袋中,然后横向猛拉,将蜂团装入袋中,提走倒入蜂箱...  相似文献   

12.
蜂群进入越冬期后 ,蜜蜂多在蜂脾前方靠巢门处结团 ,然后由巢脾的下方慢慢向上移动 ,但向后移动却很有限。在整个越冬期 ,即使是三九寒天 ,也会出现一些好天气 ,一旦天气晴暖 ,中午前后受光线的刺激 ,蜂团散开 ,工蜂纷纷出巢飞翔 ,既浪费饲料 ,又消耗工蜂体力。又因蜂团靠巢门 ,空气流通 ,到了越冬后期 ,如遇寒流 ,温度下降 ,蜂团紧缩 ,会出现部分工蜂饥饿而死 ,甚至有时会全群覆灭。如果让蜂团在巢脾的后方 ,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几年来我让越冬蜂团在箱后结团的做法是 :我地“霜降”前后 ( 1 0月下旬 ) ,夜间气温最低下降到 4℃左右时…  相似文献   

13.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五)●纪天祥蜂群越冬期对于蜂团中间温度和外层温度变化情况的试验蜂群越冬期,在测试蜂团中间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发现蜂团移动,温度计离开蜂团中间时,温度即下降。究竟蜂团中间和外层(不是外边)相差多少度?我作了如下试验:1...  相似文献   

14.
蜂场在越冬后期,个别蜂群由于饲料蜜不足,以致因冻饿即将死亡。凡遇此种情况,只要受冻饿蜂群的僵蜂团依旧还在巢脾上,僵蜂团外围的零散工蜂仍扒在巢脾房孔间,甚至僵蜂团中间的蜂王已“僵死”,但还在蜂团中尚未掉落,对这种峰群及时施救仍(?)(已僵死离脾,掉落箱底的死蜂就无  相似文献   

15.
蜜蜂的格言     
6、在寒冷的冬天,蜜蜂形成一个越冬团,这个团在箱内依消费贮存的蜂蜜而运动,箱内的温度由蜂团中心蜂王所在的位置所控制,在二月份,当蜂王开始产卵,蜂团总要保持在92°F(约等于336℃—编者注),蜜蜂通过散团及结团来保持这种恒温。寓意:当你所处的外界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研究了In_nN(n=1~13)团簇的几何构型,稳定性,电子性质。结果表明,In_nN团簇n=1~2是线性的,n=3~5是平面形的,而n=6~13则是三维结构。通过分析In_nN团簇的二阶能量差分可以看到,最大的峰值出现在n=3、7、9处,说明这些团簇的稳定性较近邻的其它团簇要高,这与平均结合能的变化情况所得结论是一致的。通过Mulliken布居分析发现,小的In_nN团簇具有些许的离子性。In_nN团簇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之间的能隙,垂直电离势及电子亲和势都表现出奇偶振荡行为。总之,垂直电离势随团簇尺寸的增加而减小,电子亲和势随团簇尺寸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问:一个蜂群在越冬时会结成两个蜂团,是何原因,如何能让两个蜂团聚成一个蜂团。(山西沁县易伟达)答:越冬初期,有个别大群会发生结成两个蜂团情况,主要是在蜂群比较强壮、天气突然变冷、蜂团突然收缩的情况下发生的。发生分开结团的现象后,如天气回暖了,...  相似文献   

18.
巧收中蜂     
我的收蜂办法是:当蜂群发生自然分蜂时,先任其飞出,待蜂群基本选定结团地址并约有半数蜜蜂开始结团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块长约二尺、宽约尺许的木板,以一头从蜂团顶部接近蜂群,等有部分蜜蜂在木板下面攀附时,逐步将木板慢慢插入,取代原址,这样蜜蜂便会在木板下结团。待蜂王上板后,将木板轻轻撤离,以一手托板,一手持短棍,将仍在其它地方结团的蜜蜂赶散。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 ,养蜂者在秋季管理工作结束后 ,直到春天来临以前都不会去惊动蜂群 ,即使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蜜蜂也能存活。蜜蜂对冬季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有了许多适应 ,包括在冬季停止产卵、停止飞翔和形成越冬蜂团等。这些适应性有助蜜蜂在越冬期间调控蜂群温度 ,而单个蜜蜂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当蜜蜂形成足球大小的越冬蜂团时 ,其热量散失情况便发生了改变。蜂团散热面相对地来说小于其蜂团内部的产热面。结果蜂团散热速度减慢 ,蜜蜂通过聚集和分散便能够完成群体温度的调节。那么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探讨一下越冬蜂团是如何形…  相似文献   

20.
肖慧 《蜜蜂杂志》2006,26(8):29
本人房屋四周都长着十几米高的树木,树下放养着十五六群中华蜜蜂。分蜂季节,多有分蜂飞到高枝下结团。我用2根长竹竿连接、捆扎在一起,再在尾端扎上一个拳头大小的破布团,沾上风油精和清凉油,往蜂团处搅几下,蜂团马上下降另选新址。有时一次就“迫降”成功,一般3次以内都会获得成功。“迫降”高处结团蜜蜂@肖慧$福建省建阳市书坊乡金龟山竹果园!福建建阳354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