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氮、硫供应对章丘大葱生长和含硫有机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章丘大葱为材料,并以珍珠岩为栽培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硫供应水平对大葱生长前期的干物质累积及含硫有机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硫供应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大葱生长和含硫有机物含量。在硫不足(SO42- 0.01 mmol/L)和硫充足(SO42- 4.00 mmol/L)供应条件下,随氮供应水平提高,大葱植株干物重明显增加,当供氮水平为N 6.0 mmol/L时,植株干物重及氮素吸收数量达到最大;增加硫素供应可显著提高植株的硫含量和总硫量。然而,硫供应不足时,随着供氮水平提高,植株含硫有机物含量逐渐下降;反之,充足供硫条件下,随着氮供应水平的提高,大葱含硫有机物含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当供氮水平为N 12.0 mmol/L时,含硫有机物含量最高,达到7.23 μmol/g,FW。过量氮供应(N 24.0 mmol/L)则抑制植株生长,降低含硫有机物含量。因此,充足供硫条件下,氮素调控水平对保证大葱高产和高含硫有机物含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小麦为须根系植物,根系发生发育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局部供应硝态氮对小麦侧根发生发育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可为小麦品种选育,增强小麦吸收硝态氮、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选择4 个小麦品种,H10、L14、衡观35和石麦15,开展盆栽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N 0、94.5、473.5 kg/hm2,研究硝态氮供应对不同品种小麦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的影响;进行营养液分根培养试验,两侧设置6个施氮处理:0/0、0/2.5、0/50、2.5/2.5、2.5/50和50/50 mmol/L,研究局部供应硝态氮对小麦侧根发生发育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研究发现,(1)小麦H10和衡观35在473.5 kg/hm2 高氮处理下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最大,L14和石麦15相对较小。(2)分根培养条件下,两侧均施50.0 mmol/L硝态氮小麦地上部干重与氮浓度明显高于两侧不施硝态氮处理。2.50 mmol/L处理一侧衡观35根干重和侧根密度高于不施硝态氮一侧,而L14在50.0 mmol/L硝态氮处理一侧根干重较大、侧根密度较高。施用2.50 mmol/L硝态氮一侧H10、衡观35和石麦15的侧根长度和侧根平均长度明显高于不施硝态氮一侧,并以石麦15侧根伸长倍数最大。与不施硝态氮一侧相比,50.0 mmol/L硝态氮一侧4个小麦品种的侧根长度、侧根平均长度均较长,以H10侧根伸长倍数最大。(3)局部供应硝态氮,明显促进小麦侧根伸长。诱导效应越大,小麦植株地上部氮累积越高。  相似文献   

3.
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氮素和蔗糖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明确玉米自交系幼苗氮素吸收、转运与利用特性,探究低氮胁迫下其不同表型和生理性状的变化规律。  【方法】  以玉米自交系XY4和PH4CV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水培试验。设置正常氮 (N 2 mmol/L,NN) 和低氮 (N 0.04 mmol/L,LN) 两个氮水平,从培养3 h起,每3天测定一次幼苗生物量、光合特性、根系性状及氮素和蔗糖含量,直至第12天。  【结果】  玉米幼苗根系对低氮胁迫的反应早于地上部,与NN处理相比,LN处理PH4CV和XY4的根干重分别在培养第3和第6天时增加了65.15%和84.63%,而从培养第9天开始,LN处理下两自交系幼苗地上部干重显著低于NN处理,由此导致根冠比增加;与NN处理相比,LN处理下除了胞间CO2浓度 (Ci) 和水分利用效率 (WUE) 外,两自交系幼苗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 和气孔导度 (Gs) 等光合特性均显著降低,且XY4下降幅度均大于PH4CV;LN处理下两自交系幼苗根干重的变异来源并不一致,XY4根干重的增加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侧根数和初生根长增加有关,而PH4CV主要与侧根数目增加有关;与NN处理相比,LN处理两自交系幼苗地上部的氮素积累量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且XY4老叶的氮素含量下降速率明显快于PH4CV,而根系的氮素积累量、单株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根中蔗糖含量均显著增加,且XY4增加的幅度均大于PH4CV。  【结论】  低氮胁迫促使玉米幼苗分配给地上部的氮素和蔗糖相对较少,因此限制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及叶片光合能力的发挥,而分配给根系的氮素和蔗糖相对较多,从而促进根系形态建成,以利于吸收更多的氮素。  相似文献   

4.
氮素对玉米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采用水培试验,比较分析了氮素对高产玉米杂交种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素范围内供氮量的增加能够促进玉米地上部的生长,也促进东单90(DD90)和沈玉21(SY21)根系干重的增加,而高量供氮会抑制根系的生长,导致根冠比下降。郑单958(ZD958)在8.0 mmol/L氮水平下地上部受抑制的程度大于根系,造成根冠比有所增加。在各氮素水平下,东单90具有很好的根系形态,提高了氮素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氮素积累量。随氮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氮素吸收效率增大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减小,无论在低氮还是高氮条件下,郑单958和东单90的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沈玉21和郝育12(HY12),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却显著低于沈玉21和郝育12。不同品种对氮素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东单90和郑单958耐低氮和对氮素吸收的能力强,郑单958耐高氮能力相对较弱,沈玉21和郝育12对氮素需求量大,耐低氮能力弱。适宜的氮素供应能更好地协调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促进根系形态发育,增加根系对氮素的接触面积,促进根系对氮素的高效吸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番茄苗期根系三维空间分布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中杂109番茄幼苗为材料,采用沙培盆栽方式并设置3个氮素水平处理,利用~(15)N示踪法和三维数字化仪分别研究幼苗根际氮素吸收运转效率与根系三维构型。结果表明:施氮肥4 mmol/L处理番茄幼苗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根系分支密度分别高于20 mmol/L处理16.5%、17.5%和~(15).5%;4 mmol/L处理幼苗根系三维构型是半径窄而深度深,20 mmol/L处理根系三维构型是半径宽而深度浅,4 mmol/L根系的平均深度较20 mmol/L处理高30%、但半径宽度较20 mmol/L处理低8%,12 mmol/L处理下幼苗根系半径宽度与深度均匀分布;高氮浓度会提高根系~(15)N吸收率与分配率,各器官~(15)N分配率为叶茎根,说明根际氮素转运对叶的贡献率最大;12 mmol/L处理幼苗~(15)N转运量与氮素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08.3 mg/株和8.9%,20 mmol/L处理较4 mmol/L处理~(15)N转运量高128 mg/株,但是氮素利用率却降低2%。研究表明苗期管理上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番茄幼苗会主动改变根系三维构型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许建  高杰  朱君芳  胡梅  王娜 《核农学报》2016,(3):588-595
采用蛭石盆栽方式,研究不同浓度氮(5、10、20、40mmol·L-1,记作N1、N2、N3、N4)、硫(1、2、4、8mmol·L-1,记作S1、S2、S3、S4)配施条件对大蒜幼苗生长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硫互作浓度的升高,大蒜幼苗的株高、茎粗、生物量及分配、根系活力以及叶片与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整体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蒜幼苗期对氮素的需求量较低,N1表现最好;而对硫素有一定的需要,S2表现最佳。氮素含量超过N3或硫素含量超过S3,对大蒜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氮、硫2种元素对幼苗期大蒜的生物量分配与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氮硫交互作用对幼苗根系以及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考量,氮素含量在5 mmol·L-1、硫素含量在2 mmol·L-1时最适于大蒜幼苗生长,且2种元素配施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本研究为大蒜幼苗期施肥以及"植物工厂"生产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油菜NO3-的吸收、分配和对低氮胁迫的响应及其氮利用效率,为理解油菜在不同低氮胁迫下相关生理变化及其氮素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油菜品种814为研究材料,采用砂培试验,在正常供氮水平(10 mmol/L)和低氮胁迫水平(3 mmol/L、1 mmol/L)下,研究油菜的根系特性、蒸腾作用对低氮胁迫的响应及其氮素吸收效率,并研究油菜NO3-的运输分配与同化对低氮胁迫的响应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结果】与正常供氮处理(10 mmol/L)相比,低氮胁迫处理(3 mmol/L、1 mmol/L)的油菜NO3-含量、全氮含量均显著下降,但(NO3-)叶/根、(全氮(%))叶/根显著升高,植株根系干物质重、根系吸收面积均显著下降,但根冠比显著升高。油菜植株在低氮胁迫下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增加,一方面促进植株对NO3-的捕获,另一方面也促使更大比例的NO3-分配在植物的地上部分,但植株的水分散失加剧,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低氮胁迫处理油菜根和叶中NR、GS活性与正常供氮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或有增加,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但光合氮素利用率显著升高。【结论】在低氮胁迫条件下,油菜植株的氮素和干物质累积均显著下降,但NO3-在植株的地上部分分配比例的增加以及光合氮素利用率的升高促使植株的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氮(N)、硫(S)是生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硫素供应不足,特别是在当前大量氮素供应情况下引起的作物生理性缺硫将导致作物产量和含硫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下降。本文旨在探索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促进效果并提出合理的区域氮、硫施肥技术。【方法】20122013年,在河南温县以国审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0、120、180、240和360 kg/hm2(分别以N0、N120、N180、N240和N360表示)和施硫0和60 kg/hm2(S0和S60)试验,调查氮、硫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分配、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分析表明,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增多而提高,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施硫较不施硫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其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N180S60、N240S60和N360S60分别较N180S0、N240S0和N360S0提高2225、3607和3120 kg/hm2,而且氮素低的处理添加硫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氮素高不加硫处理,如N180S60N240S0、N240S60N360S0,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施氮量增多,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增加,在N 240和360 kg/hm2水平,硫素供应显著增加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施硫较不施硫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0.5%、18.3%、5.2%、5.6%和4.9%。随施氮量增多,氮肥偏生产力下降,氮回收效率、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则均以N 180达最高值。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硫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氮素回收效率,但对氮生理效率影响不显著,其中在施N量为120、180和240kg/hm2时,施硫较不施硫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显著提高。【结论】在当前小麦生产中,采用控氮或减氮增硫技术措施,可实现小麦氮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同步提高。在本试验地区小麦生产中,达到冬小麦稳产高效或增产高效的适宜施氮量为180 240 kg/hm2配合60 kg/hm2硫肥施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蛭石-珍珠岩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氮(5、10、20 mmol/L,记作N1、N2、N3)、硫(2、4、8 mmol/L,记作S1、S2、S3)配施条件对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大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鳞茎品质与氮硫互作水平的响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氮素、硫素对大蒜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影响不尽相同,氮硫配施能够不同程度提高大蒜鳞茎中可溶性蛋白、VC、大蒜多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且氮、硫单一因素对大蒜鳞茎品质影响远低于元素间交互作用。但在氮素适宜水平下(10~20 mmol/L),硫素水平对大蒜鳞茎中大蒜辣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提高硫浓度能够显著增加大蒜辣素含量,而在硫素浓度过高时(8 mmol/L)则明显抑制该物质合成。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以N3S2处理组大蒜鳞茎品质最优,隶属函数值为0.81,对照组(CK)最差。综合分析可见,无机基质栽培条件下氮硫配施显著影响大蒜鳞茎品质,氮素浓度20 mmol/L(N3)、硫素浓度4 mmol/L(S2)时最利于大蒜鳞茎品质的提升,为大蒜无机基质栽培最佳氮、硫配施水平,且两元素配施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该结论为大蒜栽培氮、硫元素合理配施提供试验指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5.0、7.5、10.01、5.01、7.5.mmol/L)对二年生库拉索芦荟生长和蒽醌、芦荟甙等次生代谢产物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水平由5.0.mmol/L增加到10.0.mmol/L,库拉索芦荟地上部产量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继续提高氮水平芦荟地上部产量和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增加;芦荟根干重及其根冠比则随着氮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叶片和根系的硝酸盐含量则随施氮浓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供氮浓度从5.0mmol/L增加到10.0.mmol/L时,叶片的维生素C(Vc)含量显著增加,继续提高供氮水平,叶片Vc含量则明显下降;蒽醌含量则随施氮水平的上升而不断增大,但施氮10.0、15.0、17.5.mmol/L的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芦荟甙含量变化趋势和Vc含量相似,以施氮10.0.mmol/L为最高,其含量分别是其它处理的1.4、1.2、1.4、1.3倍。由此可见,芦荟在供氮10.0.mmol/L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蒽醌含量,较低的硝酸盐含量和高的Vc和芦荟甙含量,表明适宜的供氮水平是芦荟高产优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硫代葡萄糖苷(GS)含量的多少是芜菁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沙培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不同氮(80 kg/hm2、 160 kg/hm2和240 kg/hm2)和硫(10 kg/hm2和60 kg/hm2)供应水平对白玉芜菁叶和根中硫代葡萄糖苷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玉芜菁叶片中有7种硫代葡萄糖苷,根中有9种硫代葡萄糖苷。叶片中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是根部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1.16倍。增加硫供应水平,显著增加了根和叶中各种硫苷含量;随着氮供应水平的增加,吲哚族硫苷含量占总硫苷含量的比例显著增加。白玉芜菁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决定于氮和硫的平衡供应,在氮N 160 kg/hm2、 硫S 60 kg/hm2供应水平下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氮硫互作对越冬大葱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氮、硫对大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盆栽砂培条件下越冬大葱对营养液氮、硫水平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大葱各器官生长量均显著增加,产量以N 16.00 mmol/L(N2)时较高,分别比N 4.00 mmol/L(N1/2)、 8.00 mmol/L(N1)时提高了50.09 %和22.46 %;而随硫水平的升高,大葱生长量亦呈增加趋势,但反应不如对氮敏感,产量以S 1.68 mmol/L(S1)、3.35 mmol/L(S2)时较高,继续增加硫浓度至6.69 mmol/L(S4)时则产量降低。尽管氮、硫对大葱主要内含物质的作用方向不尽相同,但大葱硫化物(以丙酮酸计)含量均随氮、硫供应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合理增施氮、硫均可显著改善大葱的综合品质。氮、硫对大葱生长及产量品质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分析表明,以营养液中N 16.00 mmol/L(N2)、S 3.35 mmol/L(S2)时最有利于大葱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hm-2]设75(S1)、97.5(S2)、150(S3)、202.5(S4)和225(S5)5个水平,组成N4S4、N4S2、N2S4、N2S2、N5S3、N1S3、N3S5、N3S1、N3S3 9个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是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硫积累的高峰期,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和氮、硫积累量的43.33%~48.42%、28.71%~44.77%和40.11%~50.43%。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63.61%~70.64%)远高于硫素向籽粒的转运率(10.63%~30.98%);氮硫配施促进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硫向籽粒的运转,同时增加了总转运量对籽粒氮硫的贡献率。在N2(108 kg·hm-2)和S2(97.5 kg·hm-2)水平,氮硫积累量及转运量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3(187.5 kg·hm-2)和S3(150 kg·hm-2)水平,则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植株体内的氮素和硫素吸收累积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氮素(硫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效率,在施氮量(170.64~204.52 kg·hm-2)与施硫量(97.35~139.32 kg·hm-2)水平下,氮硫肥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冬小麦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施硫量,充分利用氮硫交互效应,提高氮硫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施硫对两种品质类型小麦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麦34和豫麦50两个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其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可以提高豫麦34花后20d内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灌浆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了豫麦50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施硫处理不仅提高了两品种开花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量,并促进其向子粒的转运,使单茎子粒重和氮素积累量高于不施硫处理。,施S 20 kg/hm2 处理能明显提高两品种子粒产量,豫麦34和豫麦50分别比对照增产10.69%和9.78%,同时显著的提高了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施S 100 kg/hm2处理的效果小于低量施硫(S 20 kg/hm2)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以设施栽培油桃中油5号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浇灌方式,研究了氮钙互作对设施油桃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水平处理下,随钙水平的提高,设施油桃叶片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a/b,叶片净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Gs)、 蒸腾速率(Tr)、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光化学猝灭系数(qP)、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初始荧光(F0)、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在低氮水平(5 mmol/L)下,以4 mmol/L钙水平处理对改善低氮水平时设施油桃光合作用效果最好,与其它钙水平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在高氮水平(25 mmol/L)下,以8 mmol/L钙水平处理对改善高氮水平时设施油桃光合作用效果最好,与其它钙水平处理差异显著 (P0.05)。  相似文献   

16.
以4个小麦品种石麦15、衡观35、H10和L14为供试作物,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硝态氮供应对小麦侧根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0.05~25.0 mmol/L硝态氮处理13 d,小麦生物量及侧根形态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硝态氮处理22 d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氮含量明显增加,石麦15、H10和衡观35增加幅度较大,L14增幅较小;0.05 mmol/L低浓度硝态氮处理下,4个小麦品种的侧根平均长度较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麦侧根发育对不同浓度硝态氮供应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0.05 mmol/L硝态氮处理下,石麦15的侧根长度和总根长增加,侧根密度无明显变化;H10的侧根总长度增加,侧根密度减少;衡观35的侧根密度减少,侧根总长度变化不大,而L14的侧根总长度和侧根密度均无明显改变。硝态氮处理浓度在2.5~20.0 mmol/L范围内,小麦侧根数量和长度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在均匀供应硝态氮条件下,高浓度的硝态氮处理未影响小麦的侧根长度和数量。  相似文献   

17.
氮硫互作提高大蒜氮、硫含量及其关键同化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生理学角度研究氮、硫两种营养元素配施对大蒜氮硫关键同化酶的影响,揭示氮硫关键同化酶与植株氮、硫同化能力的关系,以期为大蒜合理施肥与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采用蛭石–珍珠岩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氮 (5、10、20 mmol/L)、硫 (2、4、8 mmol/L) 配施条件下,大蒜在幼苗期、花茎伸长期、鳞茎膨大初期和中期大蒜植株氮、硫含量,以及氮、硫关键同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结果】 大蒜植株氮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鳞茎膨大期达到最高水平,而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花茎伸长期至鳞茎膨大初期活性较高。硫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ATP-硫酸化酶 (ATPS) 活性在花茎伸长期达到最大值,而半胱氨酸合成酶 (OAS-TL) 活性则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花茎伸长期酶活性总体最低。鳞茎膨大期前,氮硫交互作用对氮、硫同化量有影响显著,而单因素影响不明显;鳞茎膨大期,单因素影响明显。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氮素对于 NR 活性影响显著,而对 GS 影响不显著;硫素仅在花茎伸长期和鳞茎膨大初期对NR活性有显著影响,而氮硫交互作用对 NR、GS 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氮素、硫素对 ATP-硫酸化酶、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氮硫交互作用对其影响极显著。NR 活性在花茎伸长期、鳞茎膨大初期与植株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TPS 活性在花茎伸长期、鳞茎膨大初期与植株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earson 系数分别为 0.690、0.847 和 0.662、0.816。鳞茎膨大初期和中期,GS 活性与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857、–0.693。OAS-TL 活性与硫含量整体呈负相关,而在鳞茎膨大初期为 0.646,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大蒜生长过程中,氮、硫两元素间存在互作关系。NR、ATPS 等酶活性的提高增加了植株氮、硫同化能力,而 GS 则通过降低酶活性而促进氮的同化。在大蒜鳞茎膨大期前,氮、硫配施能够通过调控关键同化酶活性而影响氮、硫同化,进而影响植株生长;鳞茎膨大阶段,可以通过单一施肥达到调控大蒜植株氮或硫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硫(0.01、2、4、8、16和32mmol/L)处理对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镁吸收及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mmol/L处理显著提高了烤烟根系镁含量(0.6005%),促进了镁的吸收与积累量,4~32mmol/L处理的镁含量、积累量及吸收速率随硫浓度增加而降低,且显著低于0.01mmol/L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