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的子课题,以带龄红松为对照进行的不同种源西柏利亚红松引种造林试验,经8年研究,初步掌握了该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后利亚红松成功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西伯利亚红松是材果兼优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的寒温带地区,种内变异丰富。开展不同种源引种试验,选出优良种源,为后期的大规模引种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该树种的种源区划,在主要种源区的7个采种点采集种子,育苗及造林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7年生和9~18年生的树高,以及7、15和18年生的胸径,也调查了18年生时的保存率。针对调查的性状进行了种源间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分析,估算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开展了性状与造林地的温度、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进行了不同种源树高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分析等。【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在17%~65%之间,大多在25%左右,树高性状变异系数基本呈现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各项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大多数在70%以上。当年高生长量与造林地的温度、降水相关分析表明:造林地的温度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因子,较高的年均温、3月及7月均温,不但促进西伯利亚红松当年高生长,尤其明显促进第2年的生长。树高曲线模型拟合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均表明:在引进的各西伯利亚红松种源中,托木斯克种源、乌兰乌德种...  相似文献   

3.
章古台沙地长白松、欧洲赤松的引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科尔沁沙地治沙植物匮乏、树种结构单一等问题,自1981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引种长白松和欧洲赤松。通过育苗、造林试验表明:长白松根系发达,易繁殖,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超过对照树种樟子松,可在章古台及其类似地区作为治沙造林、水土保持和绿化树种示范推广;芬兰种源的欧洲赤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均较差,建议选择更有希望的种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优良种源区内采集7个种源的种子,并于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太平沟林场育苗、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造林。通过对各种源的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对照红松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7年生幼树高、地径的F值分别为12.59、4.13,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大于75%。根据幼树高、地径等性状多重比较结果,选出乌兰乌德为最佳种源,其幼树高、地径较生长量最低的后杭爱种源分别提高了44.95%、12.77%。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各个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理纬度对地径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引种的种源范围内,西伯利亚红松的地径生长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影响这种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生长季节内,7月份的均温、相对湿度、年降水、5—8月降水等与苗高(幼树高)、地径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苗高(幼树高)、地径与种源的海拔高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西伯利亚红松这种地理变异呈现为连续的冷—暖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广西是其最适宜分布区之一,仍处于引种实验的阶段,尚未开展大规模种植。本文以派阳山林场引种的大花序桉1212、1203、1204三个优良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种源号在我国桂西南地区引种生长情况,对比分析三个种源间生长差异,为大花序桉优良种源的推广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几种针叶树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世纪80年代引种到湖北宜昌大老岭林场的北美、西欧、日本原产优良工业用材针叶树种的生长适应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欧洲云杉、日本冷杉表现突出,后期生长较快,后8 a年平均高生长都超过50 cm;欧洲赤松不同种源差异显著,其中优良种源在本地区有一定发展可能,法国奥尔良种源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推广;花旗松生长适应性较差,不经严格的再选择,难以直接大量引种.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引种长白落叶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丰富大兴安岭树木种质资源,缓解营林生产种苗供需矛盾,自70年代起,在大兴安岭东坡的加格达奇进行了长白落叶松引种研究。通过该树种在引种地生长、物候、生长节律、适应性、抗性等系统观察,并调查了历史上的引种林地,认为长白落叶松在引种地经济性状没有降低,生长量超过了当地乡土树种兴安落叶松,能够正常完成开花结实、更新等过程,引种是成功的。并结合种源试验对引种的最佳种源进行了探讨。还通过引种区生态因子的分析,确定了以蒙古栎、黑桦的天然分布和年大于等于10℃的1600℃积温线走向为主要依据的引种区划。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的引种试验及种源—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火炬松 8个种源、 1 9个 1代种子园优良家系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在洋口林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火炬松的生长效果优于湿地松、马尾松 ;火炬松各种源、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调查性状上有着极显著的差异 ;家系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较强 ,遗传变异系数较大 ,家系的遗传力较高 .通过对参试种源、家系主成分值的综合评定和聚类分析 ,选出了 1个极优种源 ,4个较优种源和 3个极优良速生家系 ,8个较速生家系 ,与材积较高的对照树种湿地松相比 ,2类优良家系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 1 9.0 2 %和 6.86% .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红松嫁接引种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种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ey.)20余年,12年生嫁接苗高2.59m,平均年高生长约21 cm,原产地12年树龄,高80 cm,平均年高生长约7 cm.通过嫁接引种,嫁接苗生长迅速,平均年高生长为原产地的3倍,且耐寒、抗旱、耐高温.西伯利亚红松可用作荒漠平原城市绿化、用材、水保等.油松、樟子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但嫁接苗能形成共同的年轮,十多年来一直呈快速生长趋势,培育了2 000余株,至今未发现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引种造林工程通常布置于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的地方,而该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受有关因素影响,也因此,引种造林工程通常会受到自然因素变动的极大冲击,对该工程进行必要的维护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将针对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希望能够对国家引种造林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概况1.1我国地形复杂阻碍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伯利亚白刺及唐古特白刺种源播种苗在西宁地区生长量的分析,表明在西宁地区无论是唐古特白刺及西伯利亚白刺高海拔种源的播种苗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均明显优于低海拔地区的种源。为本区域种质资源区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杏进行种源苗期、林期试验和RAPD分子标记实验,结果表明:种源间苗高、地径、冠幅等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广义遗传力较高;内蒙古东西部山杏种源间差异明显;山杏性状间具有相关性;初步选择出敖汉旗为最佳种源;种源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种源内遗传多样性排序为敖汉旗>巴林右旗>乌拉山>万家沟。本文为山杏遗传改良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指标差异显著(p<0.05),土壤肥力均表现出山杏灌木林最优,飞播油松林最差.脲酶活性与其它所测酶类指标(转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相关显著,多酚氧化酶与脲酶、速效磷、碱性磷酸酶、pH值均呈负相关.pH值与多酚氧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都显著相关,土壤密度与速效钾、有机质、pH值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可知,土壤酶活性因子为第一主成分因子,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结合相关分析认为,有机质与脲酶可以作为该地区土壤质量评价的首选参考指标.运用PCA综合评判法可知,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肥力呈现出山杏灌木林>蒙古栎林>蒙古栎-飞播油松混交林>人工油松林>飞播油松林.  相似文献   

14.
辽东桤木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东  张增江  刘长武  秦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07-15707,15717
[目的]研究辽东桤木种子育苗的各个技术措施。[方法]采用不同播种量、不同播种方式、不同播种时间和不同覆盖物探讨对辽东桤木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播种量5g/m2、条播或撒播、4月25日~5月5日播种和只盖锯木屑再压少许河砂的出苗较快,出齐苗时间短,出苗数量适中。[结论]辽东桤木种子经100mg/LGA3溶液浸泡48h,以播种量5g/m2、于4月下旬~5月初采用条播或撒播、覆盖锯木屑再压少许河砂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上杭、贵州都匀、广西古蓬、江西崇义、广西桐棉5个种源马尾松优良种源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99 g/盆(T1)、5.99 g/盆(T2)、11.97 g/盆(T3)、23.95 g/盆(T4)4个镁处理,监测镁对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处理各种源间的苗高均差异显著,同一种源不同施肥处理下的苗高差异显著(上杭、都匀、崇义除外),镁抑制苗木高生长,其中抑制最强的处理是5.99 g/盆(T2)与11.97 g/盆(T3)。在同一施肥处理各种源间的地径均差异显著,在同一种源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各种源的地径均差异显著(崇义除外),镁促进地径生长,促进效果较好的施肥处理是2.99 g/盆(T1)与5.99 g/盆(T2)。从镁对苗木根、茎、叶生物量积累效果来看,各种源苗木生物量变化无一致规律,低浓度镁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相反,其中2.99 g/盆(T1)促进苗木的生物量积累,各种源中以古蓬(GP)种源效果较好,而桐棉(TM)种源最差。总之,马尾松苗木生长最佳镁肥处理是2.99 g/盆(T1),各种源中以古蓬(GP)种源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6.
富蕴林区新疆落叶松造林种源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新疆落叶松天然分布区14个种源种子,在富蕴林区播种育苗和造林,对各种源多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种源间生长物候和适应性无明显差异,选择最佳造林种源以生长性状为主.(2) 2~5龄苗各年度间高生长量秩次相关紧密,种源间生长差异的遗传稳定性较好.(3) 主分量综合分析,该营林生态区重点发展奇台种源的新疆落叶松,辅以选择布尔津、阿尔泰、哈巴河和青河种源苗造林.  相似文献   

17.
连续5 a对6-8 a生大扁杏幼树的开花和结果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枝长度对大扁杏幼树的雌蕊发育和坐果率有显著的影响,长果枝上的花比其它类型果枝发育好,坐果率较高.花的发育状况与坐果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大扁杏子房正常发育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兴安岭低质山杨林带状改造,并分别种植云杉、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分析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诱导改造后土壤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土壤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中pH值略有上升;土壤中全氮质量分数均升高(落叶松林升高94.09%,西伯利亚红松林升高67.24%,云杉林升高50.74%,樟子松林升高41.87%);土壤中全磷质量分数均降低(云杉林降低20.90%,落叶松林降低19.10%,樟子松林降低14.63%,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10.15%)。土壤中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碳通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 P<0.05)。樟子松林诱导改造后,土壤密度、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pH值、全钾质量分数、碳通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带状诱导改造对樟子松林土壤肥力的影响显著。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诱导改造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结果表明:诱导改造后,所有林地土壤肥力均有改善作用。樟子松林诱导改造后关联度最高(0.828),说明樟子松林诱导改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可食松Pinusedulis是自美国近两年引进的一种常绿针叶灌木树种.对其1年生播种苗进行了全年的生长观测、生物量测定以及形态特点的研究.并以本地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1年生播种苗作为对比.将可食松1年生苗的生长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幼嫩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结果表明:可食松1年生苗高生长速生期全年仅1次,地径速生期则出现2次;可食松苗地上部分粗壮矮小、初生叶繁多,地下部分具深根性特点.同时对该树种抗逆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年龄(15,29,42年)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的13项指标研究表明,林龄对人工红松林的结实品质有影响,林龄越大,球果产量越高;采果时间对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无显著影响,只是含水率变化较大,合理采果时间应在9月下旬;处于结实初期的林分,结果数量对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