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林郭勒缘毛雀麦的植物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优良牧草——锡林郭勒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 L.cu.Xilinguole)返青早、生长发育快、草质柔嫩、叶量丰富,且具有短根茎,栽培3年后能絮结成草皮,集饲用价值和生态利用价值于一身。2002年12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野生栽培品种。对其植物学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锡林郭勒缘毛雀麦的植物学性状稳定一致,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主要形态特征都与原始群体有明显区别,与对照品种卡尔顿无芒雀麦(Bromus ciliatus L.cu.Xilinguole)在花序和颖果形态特征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无芒雀麦是多年生优质禾本科牧草,是世界上重要的栽培禾本科牧草之一。其利用年限可达8~10年,无芒雀麦的青干草叶片较多,草质柔软,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是调制干草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3.
无芒雀麦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由于其根系发达,再生力强,也是草原生态改良的优选植物,在国内已广泛种植。引种无芒雀麦进行观察试验,为选择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的无芒雀麦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禾本科牧草引种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2年的品种栽培比较试验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寒冷干旱的环境下,9种禾本科牧草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产地山西的冰草、产地山西的蒙古冰草、产地俄罗斯的沙生冰草、产地内蒙古的无芒雀麦和产地波兰的无芒雀麦5种牧草综合评定表现最佳,可在黑龙江省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多年生牧草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豆科苜蓿属(Medicago)品种和2个禾本科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根系类型多年生牧草的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结果表明:羊草、无芒雀麦地下生物量及体积均高于苜蓿,在水平空间上羊草、无芒雀麦比苜蓿分布更为广泛,垂直空间上苜蓿、羊草、无芒雀麦均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无芒雀麦地下生物量、体积均高于羊草,且根系在垂直空间分布上更集中在土壤表层;‘呼伦贝尔’黄花苜蓿(M.falcate L.‘Hulunbeier’)根系更侧重于侧根的生长、发育,垂直空间上分布也更接近土壤表层,形态及分布与其他苜蓿品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在中国分布广泛,作为优良的牧草,充分发掘优质的种质资源,不仅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还可以增加优质饲草产量,为培育优良无芒雀麦品种奠定基础,促进畜牧业发展。文章在对我国野生无芒雀麦优质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区、主要栽培区域进行调查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育种现状和主要品种,同时对其栽培技术的利用现状进行综述。我国对野生无芒雀麦种质资源利用区域多集中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现已育成6个品种。在利用方式上,以混播栽培为主,且集中种植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量种植。国内对无芒雀麦混播栽培研究较多,但对野生无芒雀麦种质资源分布、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对混播品种的筛选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育种方面尚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牧草引种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来源的20种牧草进行了两年的引种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的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和禾本科的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扁穗冰草、细茎冰草,在2001年极其干旱年份越冬率、产草量、抗逆性、分枝(分蘖)数、茎叶比都优于其它13个品种;而苜蓿品种国内的优于国外品种。由此认为,这7个牧草品种是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半干旱区建立人工草地、改良退化沙化草地的优良草种,可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5种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的牧草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种多年生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栽培条件下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粉绿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短芒老芒麦、无芒雀麦、扁穗冰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以披碱草属的3种牧草和冰草属的扁穗冰草相对稳产,表现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能等方面均表现最佳,而无芒雀麦在高寒地区稳产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对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2种牧草在单播和混播(分别占单播量30%和70%)的情况下的生长动态进行分析,探讨2种牧草在不同播种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单播或混播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生长均呈"S"型动态模式,可以用回归方程来表示,生长最快在4月15日到5月15日的抽穗扬花期和现蕾开花期;(2)成熟期混播牧草的生物量为1137.45gDM/m~2,比无芒雀麦单播提高了11.16%(P0.05),比苜蓿单播下降了2.83%(P0.05)。研究结果提示,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和各自的单播相比,有利于无芒雀麦的生长和牧草生产,而对苜蓿的牧草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优质饲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质饲草匮乏的问题,1995年起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牧草育种课题组开展了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种质资源栽培驯化工作,经过单株选择、混合选育,选育出‘龙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Longjiang’)新品种,2015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试验结果表明:其干草产量9135.47~11251.47kg·hm~(-2),较对照增产15.73%~17.77%,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平均种子产量为554.07~628.52kg·hm~(-2),较对照增产10.45%~12.26%;该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耐盐碱、分蘖能力强、叶量丰富、草质柔软、产草量高,是适合东北寒区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原改良治理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引进紫花苜蓿,白三叶、无芒雀麦、黑麦草等牧草品种在蒙城进行区域性试验,观察不同品种的适口性、产量、适应性和营养价值,并分别进行播期试验,筛选出白三叶等适宜的牧草品种。饲养试验中对不同牧草的饲方法和效果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淮北地区利用非耕地及冬闲地种草饲养牛羊等草食这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锡林郭勒缘毛雀麦新品系1996~2002年在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开发区和呼伦贝尔市三河种马场分别进行了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缘毛雀麦新品系与3个无芒雀麦品种相比,返青早,枯黄晚,牧草青绿期长;草质柔软、营养价值较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2%~16.5%和5.9%~6.7%,种子产量比无芒雀麦高70%以上;在内蒙古中、东部3个试验点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3.
吴雨涵  刘文辉  刘凯强  秦燕  刘慢 《草地学报》2023,(11):3472-3483
为选育适宜青藏高原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种质资源,缓解青藏高原地区草畜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促进高寒区生态环境治理,本研究以饲草高产为前提,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3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两年生产性能评价,并将筛选后优异资源进行草层结构、物质分配、营养品质分析,以探究其优异共性。结果表明:13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中,B01,B09,B12,B13干草产量及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可作为培育高产稳产牧草种质资源的优良牧草;其中B01,B09株型较矮,适宜天然草场补播利用,B12营养品质好,可以用来提高无芒雀麦适口性,B13两年累计产量最高、叶量最大,适宜作为追求产草量的优良牧草利用,且在日后栽培育种中,应重点关注无芒雀表株高、分蘖能力及根部特性,从而提高干草产量。本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高产稳产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亲本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牧草的再生性能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牧草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牧草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刈割强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现存量、再生速度及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和无芒雀麦地上部现存量随留茬高度的降低呈降低趋势;第2次刈割后,羊草和无芒雀麦留茬4cm的再生速度均高于留茬8和12cm。刈割后无芒雀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第2次刈割后16d上升,到秋季枯黄期降至最低值,且未恢复到刈割前水平。第2次刈割后16d,羊草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恢复到刈割前水平,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降至刈割后最低值,到秋季枯黄期,留茬12cm羊草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达到刈割前水平。试验期间牧草主要生长季(6-8月)降水较少,严重抑制了羊草和无芒雀麦的再生和碳水化合物的贮藏。因此生长季降水少的干旱年份,羊草和无芒雀麦草地以留茬8~12cm、刈割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牧草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的适应性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柳枝稷、无芒雀麦、老芒麦3种牧草的适应性及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柳枝稷的平均株高最高,密度最小,越冬率最差;无芒雀麦表现为平均株高最矮,密度最大,产量最高,越冬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牧草(P0.05);老芒麦在干物质积累上优于其他2种牧草。种植3种牧草均使土壤容降低重,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牧草对不同层次土壤的影响不同。说明3种牧草中无芒雀麦最适宜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来源的6种无芒雀麦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越冬率达93%以上,生育期为102~106d,均适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其中,公农无芒雀麦、内蒙无芒雀麦和波兰无芒雀麦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值得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我国新疆、陕西的野生无芒雀麦和来自波兰的无芒雀麦,在本试验区旱作条件下进行引种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述材料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均表现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尤其是来自波兰的无芒雀麦农艺性状表现尤为突出,可以看出引种的3份材料在本地区是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的理想牧草及优良的放牧型牧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无芒雀麦单播以及与苜蓿的混播试验,分析在不同播种条件下,牧草营养与产量的动态变化,为该草的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在无芒雀麦单播和混播的播种量分别为22.5 kg/hm2和15.8 kg/hm2的情况下,分别测定不同生育期牧草的生物量和营养指标,分析在不同播种条件下牧草生产和营养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混播能促进无芒雀麦的生长,对苜蓿生长影响不大,成熟期混播牧草的干生物量为1 137.45 g/m2,比无芒雀麦单播提高了11.16%(P0.05);(2)混播能提高牧草营养价值,与无芒雀麦单播相比,混播草花期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22.80%、10.59%和38.66%,粗纤维降低了9.33%,而且混播草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在生长季节内呈现由高到低的动态变化模式,粗灰分呈现V型变化规律,而粗纤维含量呈现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无氮浸出物总体变化不明显。说明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比单播有利于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营养水平,以及整体草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来源的20种牧草进行了两年的引种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的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和禾本科的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扁穗冰草、细茎冰草,在2001年极其干旱年份越冬率、产草量、抗逆性、分枝(分蘖)数、茎叶比都优于其它13个品种;而苜蓿品种国内的优于国外品种.由此认为,这7个牧草品种是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半干旱区建立人工草地、改良退化沙化草地的优良草种,可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按总项目要求,1984年和1986年在项目区内进行了建立人工草地的试验。1984年种植的人工草地有混播、单播两种类型。混播有肇东苜蓿与羊草、阿拉钢坤苜蓿与羊草、肇东苜蓿与无芒雀麦、阿拉钢坤与无芒雀麦四个组合,单播有肇东苜蓿、由康草木樨、黑龙江草木樨、卡尔顿无芒雀麦四个牧草品种。1986年种植的人工草地,是润布勒苜蓿与卡尔顿无芒雀麦混播和分别单播。播种前进行翻耙整地,播种期在六月中下旬。播种量单播苜蓿、草木樨均为15千克/公顷;混播的卡尔顿无芒雀麦和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