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能幼鱼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投喂频率范围内,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投喂频率显著地影响长吻鮠幼鱼生长率和摄食率。饱食投喂条件下,长吻鮠鱼幼鱼的养殖中。每天投喂3次为适宜的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2.
大薸对网箱养殖长吻鮠生长及氮、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探求环保型生态网箱,以体质量为(217.86±36.01)g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为研究对象,对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中氮(N)、磷(P)的输入和回收情况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N的回收率分别为47.80%和44.36%,两组网箱间无显著差异(P>0.05),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P的回收率分别为35.01%和32.53%,两组网箱间差异显著(P<0.05);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N的利用率分别为26.87%、25.37%,P的利用率分别为15.82%、15.55%,生态网箱中N、P的利用率略高于传统网箱,但两组网箱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生态网箱内大薸共有3次收割,收获总质量为189.5 kg,大薸净增重为154.25 kg,对水中N、P的移除量分别为257.32 g和67.08 g.通过计算大薸对水中N、P的移除量以及网箱养殖长吻鮠N、P的输入和输出总量,从理论上得出网箱面积与大薸栽培面积比为1∶32~35时,可实现网箱养殖长吻鮠N、P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3.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3.8%、35.7%、46.4%)的饲料,分别饲喂黑尾近红鲌幼鱼30 d,每组3个重复,室内网箱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5.7%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为23.8%组(P<0.05),与蛋白质含量为46.4%组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质含量为35.7%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蛋白质含量为23.8%组(P<0.05),与蛋白质含量为46.4%组无显著性差异;肥满度不受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黑尾近红鲌幼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5.7%时,幼鱼的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率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3.26%、46.34%、49.12%、51.94%、54.65%的等能饲料,在水温23~25℃条件下对初始体质量为(1.16±0.01)g的香鱼幼鱼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以确定香鱼幼鱼最适蛋白质需要量。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为49.12%试验组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指标显著高于其他蛋白质含量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54.65%蛋白质试验组(P0.05),蛋白质效率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而下降,49.12%试验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43.26%和51.94%蛋白质试验组(P0.05),但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水平对香鱼幼鱼肌肉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的折线分析求得香鱼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分别是49.04%和48.94%。  相似文献   

5.
异育银鲫幼鱼对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均重(2.85±0.09)g的异育银鲫幼鱼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适宜需要量,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试验方法,饲料蛋白质的高、低水平设计为33%和26%,脂肪为10.5%和5.5%,碳水化合物为40%和30%,共15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平的组合值依次为35.05%、8.23%、27.65%,35.62%、8.63%、28.16%,37.15%、4.56%、31.48%时,试验鱼的WGR、SGR最大,FCR最小。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33.22%、5.81%、25.58%时,VSI最小。CF和HSI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水分含量与饲料脂肪水平成负相关,脂肪含量与饲料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平呈正相关。当饲料脂肪含量大于8%时,全鱼脂肪含量明显上升(P0.05)。蛋白质、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综合分析,异育银鲫幼鱼适宜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需要量分别为35.05%~37.15%、4.56%~8.00%、27.65%~31.48%。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3±5℃下,将体重14.38g的花鲭(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放养在18个60cm×60cm×120cm的网箱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6.0m×2.0m×1.2m的流水池中,投喂以鱼粉、玉米蛋白、豆粕和棉粕为蛋白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为5.20%、7.21%、9.23%、11.18%,13.21%和15.20%的6种等氮半纯化饲料,每种饲料3个重复。100d的饲养试验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低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负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鲭摄食脂肪含量为11.18%的饲料时,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与饲料脂肪水平为5.20%和15.20%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肌肉渗出性损失和肝体比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综合各项指标,推荐1龄花鲭鱼种饲料脂肪水平为9.20%-11.18%。  相似文献   

7.
选用540尾翘嘴红鲌,随机分成高、中、无碳水化合物3组,每组设3个重复.日粮保持总能一致,以等量可消化糖替代等量蛋白,即分高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23.98%(以下均为质量分数),粗蛋白40.53%)、中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14.45%,粗蛋白50.14%)、无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为0,粗蛋白63.38%),饲养8周,测定鱼体血液指标、糖代谢酶活性及生长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与无碳水化合物组比较,中碳水化合物组显著增加了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了己糖激酶活性(P<0.05);高碳水化合物组显著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血糖含量、葡萄糖激酶含量、丙酮酸激酶活性、肝胰脏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P<0.05).与中碳水化合物组相比,高碳水化合物组也显著增加了肝体比、血液甘油三酯含量、葡萄糖激酶活性、肝胰脏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P<0.05),无碳水化合物组显著降低了胆固醇含量(P<0.05).两者之间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高糖日粮可诱导翘嘴红鲌肝脏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等糖代谢酶活性,促进了营养物质在肝脏等内脏中沉积,但是可能不利于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初质量为(6.32±0.20 g)的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幼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8周的室内流水生长养殖试验,研究不同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17%、21%、25%)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1%时,黑鲷幼鱼的增质量率最大;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黑鲷幼鱼的形体指标、饲料效率以及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5%时,黑鲷幼鱼的干物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黑鲷幼鱼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脂的含量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黑鲷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说明黑鲷幼鱼饲料蛋白水平为41%、脂肪水平为14%时,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最适水平为21%。  相似文献   

9.
选用540尾翘嘴红鲌,随机分成高、中、无碳水化合物3组,每组设3个重复.日粮保持总能一致,以等量可消化糖替代等量蛋白,即分高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23.98%(以下均为质量分数),粗蛋白40.53%)、中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14.45%,粗蛋白50.14%)、无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为0,粗蛋白63.38%),饲养8周,测定鱼体血液指标、糖代谢酶活性及生长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与无碳水化合物组比较,中碳水化合物组显著增加了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了己糖激酶活性(P<0.05);高碳水化合物组显著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血糖含量、葡萄糖激酶含量、丙酮酸激酶活性、肝胰脏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P<0.05).与中碳水化合物组相比,高碳水化合物组也显著增加了肝体比、血液甘油三酯含量、葡萄糖激酶活性、肝胰脏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P<0.05),无碳水化合物组显著降低了胆固醇含量(P<0.05).两者之间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高糖日粮可诱导翘嘴红鲌肝脏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等糖代谢酶活性,促进了营养物质在肝脏等内脏中沉积,但是可能不利于生长.  相似文献   

10.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不同品种山羊氮平衡和生产性能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两种蛋白质水平日粮(分别为9%和16%)对16只山羊(8只绒山羊和8只安哥拉山羊)进行6周饲养试验和氮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两品种山羊相似,氮的存留及血液生化指标两品种间也无显著差异。山羊采食16%蛋白质水平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和体重增长显著高于采食9%蛋白质水平日粮,氮的存留也显著增加(P<0.01);血液中生化指标除尿氮显著增加(P<0.01),T3和T4含量减少(P<0.01和P<0.05)外,其他生化指标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无显著差异。采食16%蛋白质水平日粮,安哥拉山羊马海毛纤维产量提高31.1%(P<0.05)。随毛纤维产量增加,毛纤维长度和细度发生变化(P<0.05);绒山羊毛纤维总重、绒毛长度和细度不受日粮蛋白质水平影响,山羊绒生长不同于马海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