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澧水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保持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澧水流域是洞庭湖区"四水"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流域.通过阐述该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结果表明: 澧水流域水土流失的总体恶化趋势得到了控制,多年来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针对澧水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总体规划目标,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卞鸿翔 《农业考古》1995,(3):159-169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荆江以南,境内降水丰沛,河湖众多,湘、资、源、澧四水联结境内大小五千余条河流,合入洞庭,北汇长江,古称“三湘七泽之地”。湖南经济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的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湖南劳动人民自古重视水利建设,以合理利用和改造当地自然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岷县藏河流域是岷县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流域内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极为紧迫。实施生态修复,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是尽快改善生态环境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目标,规划布设各类封禁措施,以实现生态改善。同时提出发展舍饲养殖,推广新能源,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对无定河流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类型区生态功能条件及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各类型区的生态功能条件,提出分区发展方向;分析评价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在流域治理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实地调查,提出该流域不同治理类型区的措施布局;根据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分析论证无定河流域到2020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模,对无定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龙沟流域经过2005—2007年的连续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弱,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治理技术、思路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由单纯的水土流失防治发展为、治理、开发、经营、持续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进而为县域流域治理提供系统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冉海萍 《甘肃农业》2014,(19):47-47
结合海原县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及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条件,编制西河流域开发利用规划,将会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为海原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龙沟流域经过2005—2007年的连续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弱,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治理技术、思路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由单纯的水土流失防治发展为、治理、开发、经营、持续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进而为县域流域治理提供系统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大渡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 ,具有水电开发的良好条件 ,但流域水电开发期间水土保持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的背景条件和现状 ,提出了流域水电开发期间和开发后水土保持的措施 ,客观地分析流域开发和水土保持的相互影响关系 ,探讨兼顾流域水电开发和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何贵平 《甘肃农业》2014,(19):57-58
阿拉善右旗金鑫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老山煤矿年产30万吨技改工程项目建设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水土流失严重。在该区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必将会加剧自然水土流失。本文分析了其水土流失原因,确定了其防治的责任范围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澧水流域为洞庭湖四大水系之一。由于地形地貌特点和暴雨特性,澧水流域洪水出现频繁,且洪水过程陡涨陡落,致使澧水沿岸及尾闾和松澧地区洪涝灾害频发。文章采用澧水干流和支流溇水、渫水的多次典型洪水资料及其洪水特性,对澧水流域的洪水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江垭水库和皂市水库的洪水拦蓄效果进行研究。其成果对澧水流域防洪整体布局和防洪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锡林河水库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锡林河水库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该文研究了造成其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即自然条件日趋恶化,如降雨量逐年减少,沙尘暴频繁发生,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如超载放牧、滥采滥挖等。这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该流域水土流失加剧,其危害性十分严重,应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杨凌区大寨镇官村流域为例,对该流域水土治理进行了研究。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方面,综述了研究区概况,通过对项目区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设计,包括水土保持林设计和经果林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次降雨条件下的武水流域径流输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径流输沙规律反映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状况,可指导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建设。流域径流与输沙受降雨、下垫面因素及流域综合环境要素的影响。在对湖南武水流域径流与泥沙输移影响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次降雨与对应次径流、次输沙(包括悬移质与推移质)实测资料,建立武水流域次降雨条件下的径流与输沙经验回归模型,可用于流域径流与输沙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阿拉善盟金圳冶炼有限责任公司4×12500KVA热炉4×104t/a硅铁项目建设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水土流失强烈。在该区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必将会加剧自然水土流失,同时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作者分析了其水土流失原因,确定了其防治的责任范围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主要一级支流的产沙量、径流量与自然因素(降雨量)、土地利用方式、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为黄河流域甘肃段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结果】在研究时段内,黄河流域甘肃段主要一级支流的产沙量、径流量波动剧烈,泾河流域甘肃段产沙量呈下降趋势,洮河和渭河流域产沙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沙量最大的为渭河流域,最小的为洮河流域,前者是后者的3.2倍;平均径流量最大的为洮河流域,最小的为泾河流域,前者为后者的3.8倍;3条主要支流的平均降雨量接近,渭河流域的产沙量、径流量与降雨量相关性最显著,产沙量与径流量极显著相关,洮河流域的降雨量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不显著,但地表径流对产沙量的贡献极显著,泾河流域的降雨量与地表径流极显著相关,产沙量与径流量、降雨量相关性不强。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泾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相关性最显著,尤其是农业GDP、耕地面积与产沙量的相关性最大,渭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指标与耕地面积、GDP相关性较大,洮河的水土流失指标与耕地面积、人口密度相关性较大。【结论】人口、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研究区3条一级支流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陇南地区地处甘肃省最南端,河流水系众多,清以前丰富的水资源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清民国时期是陇南地区水利大力开发的时期,水渠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主要从水利开发的自然条件、西汉水流域和白龙江流域的水利开发与水资源利用、水利法规及水利建设的不足等方面对清民国时期陇南水利开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天星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效益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穆恩深  何跃军  李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67-5268,5312
对赤水河流域天星桥小流域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进行了生态效益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使该小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并且改善了流域内农户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流域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提出了该小流域治理模式。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立综合防治和立体开发体系,做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控制水土流失,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新农村建设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分析其改变程度对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灞河开发治理和生态调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西安市灞河马渡王水文站1972-2010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以2001年为节点,将39年水文序列划分为节点前的"近自然状态"和节点后的"人工干扰状态"2种条件,采用变异性范围法(RVA)评价水文改变指标(IHA),即月平均流量、年极值流量、出现时间、高低流量频率及历时、流量变化率及频率等指标特征,量化河流受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河流水文情势变化情况。【结果】由于西安城市向东部扩展和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灞河下游水文条件受到人工干扰。在IHA的5类指标中,除年极值流量出现时间变化不大外,另外4类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河流水文情势整体改变度为63.98%。【结论】灞河河流水文情势发生中度改变,其有利影响占主导地位,但今后应结合下游水文变化及生态影响进行河流规划和治理开发,同时调整已建、新建工程运行方式,合理调度水资源,维护河流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省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四大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大尺度上森林覆盖率对水文效应的影响,通过编制水文特征值得分袭和精度检验。确定了径流深(Y1)、相对河况系数(Y2)、河流含沙量(Y3)、侵蚀模数(Y4)4个水文因子和森林覆盖率(X1)、水利工程数量(X2)、流域形状系数(X3)、平均坡度(X4)、流域面积(X5)、年降雨量(X6)6个流域因子,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求出流域在其它因子一定时的该水文因子所要求的适宜森林覆盖率,综合考虑各水文因子在水文生态环境中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流域内适宜森林覆盖率指标分别为:湘江49%.资江47%,沅江51%,澧水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