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青红元帅朝天椒为试材,采用水培试验,探究0.3 mg/L镉(Cd)胁迫条件下,叶面喷施0、3、5 mmol/L(以CK、Si3、Si5表示)Na2SiO3溶液对朝天椒产量、品质与吸收转运Cd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叶面阻控剂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青红元帅朝天椒各部位生物量随叶面喷施Na2SiO3浓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与CK相比,Si5处理各部位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果实鲜质量与干质量增幅分别为16.29%、15.26%,整株干质量增幅为21.35%。朝天椒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维生素C(Vc)与辣椒碱含量均随叶面喷施Na2SiO3浓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Si5处理能够显著改善朝天椒品质。各处理不同部位Cd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主茎上叶>根>叉茎上叶>果实>主茎>叉茎。与CK相比,叶面喷施Na2SiO3...  相似文献   

2.
【目的】 外源硒和土壤水分状况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和品质特性,探明叶面喷施硒与土壤水分状况对产量和品质的耦合调控效应,为富硒番茄栽培的科学用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以亚硒酸钠(Na2SeO3)为硒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3种叶面喷施硒浓度(S0:清水对照;S5:5 mg·L-1;S10:10 mg·L-1),每种硒喷施浓度下设置2种不同灌溉控制水平,灌水控制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W1:干旱胁迫)和75%(W2:充分供水),研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番茄植株硒含量、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土壤硒含量也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植株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均随外源硒喷施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叶面喷施硒的果实硒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4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株高和茎粗,叶面喷施硒可适度缓解干旱胁迫对株高的抑制作用,但对茎粗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较充分供水处理的产量平均减少了39.5%,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硒虽可适度增加坐果数,但单果质量有降低的趋势,因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充分供水相比,干旱胁迫使果实可溶性糖(SSC)、有机酸(OA)、维生素C(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分别显著提高了28.7%、24.3%、18.7%和24.0%。叶面喷施硒可促进SSC积累,但不同浓度间没有显著差异;与清水对照相比,除S5W2处理的OA略有减少外,其他叶面喷施硒处理均显著增加了OA,故而S5W2处理获得最佳糖酸比(SAR),S0W2处理的糖酸比表现最差。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不同叶面喷施硒浓度的TSS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SS随硒喷施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说明叶面喷施硒浓度由5 mg·L-1增加到10 mg·L-1不能进一步提升果实品质。【结论】 叶面喷施硒与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品质的耦合作用效果明显,干旱胁迫条件下叶面喷施5 mg·L-1的Na2SeO3可大幅提升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果实营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充分供水条件下叶面喷施5 mg·L-1的Na2SeO3在不降低产量的同时,改善了果实风味品质,可实现稳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改善效果最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试验以‘富士’苹果为研究材料,分别在采前喷施20,60和100 mg·L-1 MeJA溶液;0.01 mol·L-1MDJ溶液;400,500和600μmol·L-1 ABA溶液;50,100和150μmol·L-1 ALA溶液;果喷红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并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对不同处理的各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使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单果重均增加,其中T9的可溶性糖含量和T3的单果重较于CK分别显著增加了43.18%和28.88%;可滴定酸、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T9的叶绿素含量较于CK显著降低了69.74%;色泽指标L*、b*及h°值均降低,a*、C值均升高;对果形指数与硬度影响均不显著。其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T9>T7>T8>T1>T11>T10>T12>T5>T6>T4&...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紫色小麦籽粒对镉(Cd)的积累能力,确保食品安全,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分析叶面喷施3种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对4种紫色小麦Cd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Cd在小麦中的富集和亚细胞分布特征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施硒(Se)后小麦各器官Cd含量呈下降趋势,富集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施Na2SeO3浓度为0.8 mmol·L-1时,小麦籽粒中Cd含量较对照(不施Se)降低47%~63%。4种小麦茎到籽粒和叶到籽粒的Cd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降幅分别为22%~46%和34%~61%。小麦根和叶亚细胞中的Cd含量均表现为可溶性组分>细胞壁>细胞器,施Se降低了小麦亚细胞各组分中的Cd含量,提高了Cd在根和叶亚细胞可溶性组分中的占比。研究表明,叶面喷施Se能增强紫色小麦对Cd的区室化作用,抑制Cd向籽粒的转运,并使籽粒中Cd含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0.5、1.0 mg·L1-与2.0 mg·L-1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喷施处理设施栽培的灵武长枣,研究ALA对设施灵武长枣光合作用与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mg·L-1ALA处理下其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增高了1.07 μmol·m-2·s-1; 2.0 mg·L-1ALA处理下叶绿素含量SPAD比对照增加了4.6,果实含糖量提高了2.575%; 对设施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坐果率以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可见,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喷施外源ALA有利于提高灵武长枣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含糖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夏黑葡萄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1.5、2.0 mg·L-1)的EBR,测定EBR对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EBR提高了葡萄幼苗的生物量、根冠比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除了叶温下蒸气压亏缺值有所降低,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且均在EBR浓度为1.0 mg·L-1和1.5 mg·L-1时升高幅度较大;喷施1.0 mg·L-1和1.5 mg·L-1EBR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降低;喷施1.5 mg·L-1EBR时,幼苗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喷施0.5 mg·L-1和1.0 mg·L-1 EBR时,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总体上,叶面喷施1.0 mg·L-1 EBR能够促进夏黑葡萄幼苗的生长,并且能够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优比胶囊对甘蓝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培育健壮甘蓝幼苗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方法。本试验利用LQ 66和DH 58CMS 2个甘蓝材料,研究不同浓度优比胶囊溶液0粒·L-1(CK)、0.125粒·L-1、0.25粒·L-1、0.5粒·L-1、1粒·L-1、2粒·L-1叶面喷施,对甘蓝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重、壮苗指数、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优比胶囊溶液后,幼苗株高和地上部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茎粗、根长、地下部干重、壮苗指数、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综合各项指标测定结果,优比胶囊溶液浓度为0.5~1粒·L-1,在1叶1心期喷施甘蓝幼苗,每隔7d喷施1次,共3次,能够有效控制甘蓝幼苗徒长,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8.
赤霉素喷施对红灯甜樱桃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灯甜樱桃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20、60、100 mg·L-1)赤霉素(GA3)对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0 mg·L-1的GA3处理增加了单果重与纵径。不同浓度GA3处理对果实横径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果实硬度、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了可滴定酸含量,致果实品质总体下降。解剖结构结果表明,GA3喷施浓度越大,果实角质层与表皮厚度越薄,果肉细胞与表皮细胞越大,硬度越小。建议在生产中减少GA3的使用,尤其是高浓度(100 mg·L-1)的GA3喷施对果实不利。  相似文献   

9.
以温州蜜柑为研究对象,从柑橘幼果期开始,每隔10 d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20、40、80、100、200 mg·kg-1),年生长周期内喷施3次,研究叶面喷硒对柑橘叶片和果实硒含量、硒的有机化程度的影响,并对柑橘果实的硒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均可提高柑橘叶片和果实的硒含量,喷硒浓度与叶片和果实硒含量的关系均呈二次方程模型,说明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加,叶片和果实的硒含量逐渐增加;叶片和果实吸收的硒在果实成熟期几乎全部转化为有机硒,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99%以上,硒在叶片和果实内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当喷硒浓度为200 mg·kg-1时,果实的硒含量在食品标准范围之内,但果实内有少量无机硒存在。叶面喷硒是富硒柑橘的重要调控技术,叶面喷硒浓度低于200 mg·kg-1时,成熟期硒在果实内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生产的含硒柑橘食用安全。因此,柑橘叶面喷硒的推荐浓度为200 mg·kg-1以下。  相似文献   

10.
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是一种珍稀的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褪黑素(MT)是一类胺类激素,具有调节机体昼夜规律和机体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试验分别采用5μmol·L-1、500μmol·L-1、5 mmol·L-1褪黑素根灌处理,研究褪黑素对金线兰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ol·L-1的褪黑素根灌技术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总黄酮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7.27%和21.79%,而500μmol·L-1和5 mmol·L-1褪黑素显著增加了多糖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0.79%和23.88%。3种浓度褪黑素处理下,叶绿素总含量显著高于对照41.56%~55.84%。5μmol·L-1褪黑素处理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了23.72%、180.00%和33.65%。综上,...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镉(Cd)胁迫下,不同处理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章采用盆栽试验,在小麦叶片分别喷施浓度为5 mmol·L-1的MnSO4、K2SO4、ZnSO4溶液,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这3种元素对镉(Cd)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指标及抗氧化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ZnSO4、K2SO4、MnSO4溶液处理的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33%、21%、24%,叶片胞间CO2浓度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9%、11%、16%,叶片气孔导度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6%、6%、11%,叶片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87%、50%、73%。喷施ZnSO4、K2SO4、MnSO4溶液处理的小麦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05%、6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衣康酸二甲酯(dimethyl itaconate, DMI)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衣康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生理调节剂用于防控畜禽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肝细胞系(AML-12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NC)、0.5 mmol·L-1 DMI处理组、150μmol·L-1 H2O2处理组和0.5 mmol·L-1 DMI+150μmol·L-1 H2O2处理组。分别检测AML-12细胞中ATP含量、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线粒体活性氧(m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等生化指标,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0~0.5 mmol·L-1 DMI和0~150μmol·L-1H2O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Cd2+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玉米‘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用0、100、200、400μmol·L-1CdCl2溶液处理玉米幼苗72 h。结果表明:Cd2+在幼苗中快速积累,积累量为根>茎>叶;Cd2+引起叶片萎蔫,单株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急剧降低,叶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Cd2+胁迫引起叶片中S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GSH含量逐渐降低;叶片中H2O2和MDA含量随Cd2+胁迫持续升高。综上,Cd2+胁迫引起玉米叶片氧化胁迫和膜结构损伤,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受阻;叶片功能丧失,植株萎蔫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验材料,以夜间未进行补光为对照,分析了夜间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补光光照度[100μmol/(m2·s)、200μmol/(m2·s)、300μmol/(m2·s)]和补光时间(1 h和2 h)对穴盘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补光光照度的增加,番茄幼苗的株高和地下部干质量逐渐增加,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变化。相同补光时间下,补光光照度为200μmol/(m2·s)处理与补光光照度为300μmol/(m2·s)处理之间的番茄幼苗叶片SPAD值、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均没有显著差异。补光光照度为200μmol/(m2·s)时,延长补光时间可以提高番茄幼苗的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生物质积累量和壮苗指数。补光...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镉(Cd)污染农田“油蔬两用”油菜安全生产栽培调控技术,本试验以22个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根据Cd积累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差异,筛选Cd低积累油菜品种。并进一步研究外源海藻糖喷施时期(苗期、薹期、苗期+薹期)和浓度(10、20、40、80 mmol·L-1)对Cd低积累品种油菜生长发育、薹Cd积累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22个油菜品种各部位Cd积累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差异显著,其中安农油1号(ANY-1)和同油杂2号(TYZ-2)具有高生物量和低Cd积累的特性,较适宜油蔬两用种植。与对照(CK)相比,Cd处理导致油菜生长受阻,菜薹产量及品质下降。外源喷施10~40 mmol·L-1海藻糖可不同程度缓解Cd对油菜的毒害作用,降低菜薹Cd积累,提高菜薹产量和品质,其中苗期喷施20 mmol·L-1海藻糖为最佳喷施时期和浓度。苗期喷施20 mmol·L-1海藻糖缓解了2个油菜品种Cd毒害,叶绿素含量(SPAD)、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根颈粗较不喷施海藻糖处理相比分别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苹果酸-天冬氨酸代谢在水稻镉吸收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系添加和叶面喷施两种手段,在镉胁迫环境中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对水稻各器官镉分布特征以及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5~1.5 mmol·L-1的苹果酸能显著抑制镉在水稻幼苗根系及地上部的积累,与不添加苹果酸处理相比,根系和地上部细胞液组分中的镉含量分别下降23.8%~39.6%和29.5%~39.7%。同时,水稻根系及地上部谷胱甘肽、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植物螯合肽(PC2、PC3和PC4)的含量显著下降。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5.0 mmol·L-1的苹果酸3次后,灌浆期间发育籽粒中苹果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分别提高63.0%~96.8%和14.6%~22.6%,营养器官和稻米中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镉从茎基部向顶部营养器官以及稻米转运的效率大幅度下降,致使稻米镉含量下降37.5%~55.4%。研究表明,促进细胞内苹果酸向天冬氨酸以及谷氨酸的转化能...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6号为功能性成分的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和GGR含氨基酸水溶肥(玉米专用)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与大田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和GGR含氨基酸水溶肥(玉米专用)配合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玉米播前拌种和叶面追肥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苗期幼苗株高、茎粗、根系数量、壮苗指数、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等生长指标,最终提高玉米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指标。2 g 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拌种1 kg、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25 g·L-1尿素+7.5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GGR(玉米专用)、灌浆期叶面喷施25 g·L-1尿素+10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GGR(玉米专用)施肥配比下,玉米种子萌发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和产量构成指标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8.
以‘骨里红’梅3年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对矮壮素(CCC)、多效唑(PBZ)、三碘苯甲酸(TIBA)3种生长抑制剂各设置4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矮壮素、多效唑为500、1 000、1 500、2 000 mg·L-1;三碘苯甲酸为50、100、150、200 mg·L-1),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及种类的抑制剂对营养生长阶段梅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中高质量浓度(≥1 000 mg·L-1)的多效唑对株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当年生枝径的调节作用最强,调节效果显著优于喷施矮壮素、三碘苯甲酸处理。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在不同程度对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喷施三碘苯甲酸则对植株光合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抑制。3种抑制剂对‘骨里红”梅的调控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多效唑、矮壮素、三碘苯甲酸。外施质量浓度为1 500 mg·L-1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酸枣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以酸枣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对100 mmol·L-1 NaCl处理下酸枣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0、0.4、0.8、1.2、1.6、2.0、3.0 mmol·L-1),分析净光合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筛选出缓解效果最佳的SA浓度,并测定植株组织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喷施能提高盐胁迫下幼苗的净生长高度和净光合速率(Pn),喷施0.8 mmol·L-1SA 较T100分别提高了111.4%和100.5%,缓解盐胁迫的效果最佳。外源喷施SA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在0.8 mmol·L-1SA处理下MDA比T100处理组降低了34.7%;同时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浓度SA会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叶面喷施0.8 mmol·L-1 SA显著减少盐胁迫下酸枣幼苗体内Na+含量,提高Ca2+的含量,S0.8比T100处理组幼苗地上与地下部分Na+含量分别降低了8.1%和10.0%。外源SA能够提高酸枣幼苗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保护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和促进Ca2+的积累,缓解盐胁迫对酸枣的伤害,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灌木幼苗及不同测试终点对镉(Cd)毒害的抗性和敏感性差异,选取了12种常见的灌木植物,通过Cd对灌木幼苗毒害的水培试验,测定不同含量Cd处理[0(对照)、0.5、1.0、2.0、4.0、8.0、16.0、32.0 mg·L-1]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表观毒害症状、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系生长状态),比较不同测试终点稳定性,并运用Burr-Ⅲ模型制作物种敏感性分布图(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分析不同灌木幼苗对Cd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Cd含量为1.0~4.0 mg·L-1时开始出现表观毒害症状;Cd对不同的植物地上部和根系毒害阈值差异较大,地上部干重减少10%(EC10)和50%(EC50)对应的毒性阈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11(海桐)~1.30 mg·L-1(八角金盘)和2.58(金森女贞)~10.9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1.8和4.2倍;根分支数对应的EC10和EC50变化范围分别为0.08(金森女贞)~1.27 mg·L-1(八角金盘)和2.40(金森女贞)~10.3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5.8和4.3倍;不同测试终点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分枝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尖数>地上部分干重>株高>地上部分鲜重,说明根系指标对Cd毒性更为敏感;基于地上部干重和根分支数的EC50数据得到的SSD表明,大部分植物的敏感性分布趋于一致,其中金森女贞和海桐对Cd毒害最为敏感,八角金盘为Cd毒害的抗性品种;同时,根据SSD得出保护95%林木品质不受Cd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