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分离猪前体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通过荧光定量PCR明确KLF15基因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的表达规律。随后利用脂质体2000将KLF15-siRNA转染至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后分别利用荧光定量PCR、油红O染色等方法明确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的表达变化及脂肪细胞甘油三酯沉积能力。结果表明:KLF15基因mRNA表达量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随时间而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分化24 h时mRNA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KLF15基因表达被抑制后,PPARγ、C/EBPα、AP2表达量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脂滴明显减少、变小。研究结果提示,KLF15参与了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可影响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及脂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究 circADAMTS16在牛不同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牛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circRNA在细胞分化和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模拟牛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通过qRT-PCR检测 circADAMTS16在牛不同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和脂肪细胞分化不同阶段(0 d、2 d、4 d、8 d、10 d)的表达水平;构建 circADAMTS16的过表达载体(pCD2.1- circADAMTS16),设计合成 circADAMTS16的小干扰RNA (si- circADAMTS16),采用(Lipofectamine3000)转染试剂将pCD2.1- circADAMTS16和si- circADAMTS16转染牛前体脂肪细胞,利用qRT-PCR法检测转染效果,同时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和 C/EBPβ的表达量变化,并进行油红O染色,综合分析干扰和过表达 circADAMTS16对牛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如下:①qRT-PCR检测结果表明 circADAMTS16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肝脏次之,脾最低;②在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 circADAMTS16在第2天显著高表达,随后逐渐降低,在第8天时达到最低。③在牛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circADAMTST16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C/EBP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后脂滴形成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干扰 circADAMTS16表达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和C/EBPα表达量显著上升。综上所述, circADAMTS16对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过表达 circADAMTST16可抑制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进程,而干扰 circADAMTS16表达可以促进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进程,探明 circADAMTS16对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具体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FSP27基因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在军牧一号白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中转染siRNA-717沉默FSP27.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效果使用油红O染色试验检测,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结果表明:猪脂肪细胞中转染 siRNA-FSP27后,PCNA,cyclin D2和 cyclin E2的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P2、C/EBPα、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油红O检测结果显示脂滴显著降低;Bax和p53的相对mRNA水平显著降低,Bcl2显著升高.表明FSP27在体外培养的猪脂肪细胞中抑制脂肪细胞增殖,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凋亡.  相似文献   

4.
5.
为探讨HH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为材料,应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ADSCs成脂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H通路Gli1及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的时序表达。通过嘌呤衍生物2,6,9-三元取代嘌呤(Purmorphamine,PM)激活猪ADSCs细胞中HH信号通路,探讨体外激活HH信号通路对猪AD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在成脂诱导分化的过程中,经5μmol/mL的PM持续处理,细胞中Gli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加;猪AD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数目减少、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脂肪细胞分化关键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表达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激活HH信号通路可通过下调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抑制猪ADSCs向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牛KLF3基因对牛脂肪分化和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的作用,进而探讨KLF3 基因对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合成干扰siRNA,筛选得到KLF3基因干扰效率最高SiRNA,分离培养秦川牛肉用新品系新生牛前脂肪细胞生长至70%-90%汇合度时转染筛选得到的KLF3基因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C),并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至第0天和第4 天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 α, C/EBPα),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α, ACC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FABP4)基因在牛脂肪细胞分化不同时期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表达量的变化,同时在干扰KLF3基因处理并进行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第 4天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脂滴差异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甘油三酯含量进一步确定KLF3基因对牛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代谢的作用。【结果】KLF3-Si2 具有最高的干扰效率达到73%。转染KLF3-Si2后PPARγ的表达量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第0天 和第4 天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调了58% 和37%,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 的表达量也分别下调了64% 和41%,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脂质代谢的关键基因FABP4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第0天和第4 天分别下调了89% 和60%,而ACCα的表达量干扰KLF3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0天和第4天分别下调了50% 和37%, 而FAS的表达量则分别下调了73% 和19%,都分别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4天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也发现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脂滴减少,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干扰牛KLF3基因可以抑制牛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下调,进而影响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PLIN1Perilipin1)基因是调控脂类代谢的“分子开关”,其编码的脂滴包被蛋白是脂滴表面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在脂肪沉积中起关键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牛PLIN1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离培养牛前体脂肪细胞,进一步利用qPCR技术检测PLIN1在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0、2、4、6、10 d)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牛PLIN1基因CDS区长为1 551 bp,共编码517个氨基酸;细胞时序表达结果显示,诱导分化的第0天PLIN1不表达,随着分化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与分化的第2天相比,在第6天和第10天表达量上升最快, PPARγ在分化的第0天有少量表达,表达趋势与PLIN1一致,在第6天和第10天显著升高。表明PLIN1在牛脂肪组织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阶段依赖于 PPARγ的表达而表达。  相似文献   

8.
采用胰岛素、地塞米松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联合诱导C2C12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加入100 mmol/L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DHA处理8d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肪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和ADD1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2C12细胞成脂分化时添加DHA能显著上调PPARγ、C/EBPα和ADD1基因的表达,并且联合添加维生素E后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3T3-L1前脂肪细胞株,分析红景天提取物(Rhodiola rosea L.herb extract,RRLHE)对3T3-L1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使用油红O染色法对红景天提取物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评估并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通过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来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红景天提取物能显著抑制3T3-L1细胞增殖和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另外,红景天提取物能显著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红景天提取物明显抑制PPARγ、C/EBP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红景天提取物对3T3-L1细胞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其影响机制与钝化PPARγ、C/EBP-αmRNA的表达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克隆牛HoxC9基因的CDS区,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检测HoxC9在牛7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背脂)和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0~10 d)中的表达规律,采用PCR法获得牛HoxC9基因的CDS区,利用ProtPram、TMpred、ProtFun 2.1 Server等在线网站对HoxC9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检测HoxC9在牛不同组织以及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牛HoxC9基因CDS区全长783 bp,编码260个氨基酸,是能发生核质转位的亲水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主要由无规卷曲和α-螺旋构成。HoxC9在牛背脂中的表达量相对其他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较高;随着细胞分化时间的推移,以0d为对照,HoxC9的表达水平在第4天达到最高(P0.01),第6天开始逐渐降低,在第8天表达水平达到最低。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牛HoxC9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绵羊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参与动物能量代谢调控的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基因CNR1和调控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基因FABP4的表达规律和差异,采集一只3日龄湖羊羔羊背最长肌组织,背肌组织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分离观察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开展前体脂肪细胞培养并绘制生长曲线;应用胰岛素、地塞米松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诱导前体脂肪细胞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成熟脂肪细胞形态;收集不同分化时间点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CNR1FABP4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羔羊背最长肌组织成功分离出了前体脂肪细胞,贴壁细胞呈梭形;诱导前体脂肪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观察到脂滴形成,具有脂肪细胞特征;CNR1FABP4基因表达量在诱导分化早期均较低,但在诱导分化中后期表达量逐步升高;CNR1FABP4基因表达量在诱导分化后的第2、第4和第8天均差异不显著,但FABP4基因在第12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NR1基因。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绵羊CNR1FABP4基因调控关系及利用两基因改良绵羊肉品性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旨在获得中国美利奴羊EDAR(ectodysplasin A receptor)基因的CDS区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EDAR在绵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绵羊毛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调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CR扩增获得绵羊EDAR基因全长编码区,并克隆到PCRTM-BluntⅡ-TOPO@vector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蛋白结构;应用qRT-PCR技术检测EDAR基因在绵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绵羊EDAR基因的CDS序列长度为1 350bp(GenBank登录号:KX900497),编码449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比一致性较高;进化树分析表明,绵羊EDAR氨基酸序列与牛的进化关系较近,与斑马鱼较远;预测结果显示绵羊EDAR蛋白存在一个信号肽和一个跨膜结构域;qRT-PCR分析表明,EDAR基因在绵羊胎儿毛囊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在毛囊发育第55天和第135天表达较高,第75天表达最低。获得绵羊EDAR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EDA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具有物种间的保守性,同时该基因在绵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表达,由此表明EDAR基因可能在绵羊毛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克隆姜曲海猪质膜钙转运ATP酶1(ATPase Plasma Membrane Ca2+Transporting 1,ATP2B1)基因CDS区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ATP2B1基因在不同日龄姜曲海猪子宫组织的表达水平,以期为研究ATP2B1基因在姜曲海猪繁殖性能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RT-PCR技术扩增姜曲海猪子宫ATP2B1基因CDS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TP2B1基因在1月龄和8月龄姜曲海猪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姜曲海猪ATP2B1基因CDS区全长3 663 bp,编码1 220个氨基酸,与野猪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姜曲海猪ATP2B1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34 737.94 u,原子总数为19 102个,理论等电点(pI)为5.63,带正电荷、负电荷的氨基酸数分别为141、161个。该蛋白最可能位于细胞膜上,为跨膜、非分泌型疏水蛋白质,有159个磷酸化位点和5个N-糖基化位点,无规则卷曲在预测的二级结构中占比最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P2B1基因在8月龄姜曲海猪子宫组织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LIN2基因对秦川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形成的功能。【方法】以秦川牛原代脂肪细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干扰效率的si-PLIN2及对照组si-NC,超表达PLIN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IN2及对照pcDNA3.1(+)-empty vector(pcDNA3.1(+)-EV),转染秦川牛脂肪细胞并进行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量验证,并对转录因子C/EBPα是否能结合在P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验证。【结果】si-PLIN2处理组中CREB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C/EBPβC/EBPα基因mRNA水平表达量与si-NC对照组相比分别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调。与对照组pcDNA3.1(+)-EV相比,过表达组pcDNA3.1(+)-PLIN2CREB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C/EBPαC/EBPβ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但差异不显著。Western blot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发现,si-PLIN2中磷酸化水平CREB(phospho-CREB,p-CREB)、C/EBPβ、C/EBP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si-NC,过表达组上述转录因子表达量未出现明显上调。ChIP试验结果表明,转录因子C/EBPα可以结合在P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并调控秦川牛PLIN2基因的表达。【结论】下调秦川牛PLIN2基因可反馈抑制上游cAMP-PKA信号通路p-CREB、C/EBPβ、C/EBPα 3个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秦川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生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HH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为材料,经成脂诱导后,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期H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Smo、Ptc1、Gli1、Gli2以及成脂关键转录因子C/EBPα、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ADSCs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脂肪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脂滴变大;Smo、Gli1、Gli2基因从第4天开始随诱导天数的增加表达量逐渐降低,而Ptc1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且C/EBPα、PPARγ的表达从第4天开始逐渐增加。结果表明,ADSCs细胞成脂诱导第4天HH信号通路的活性被全面启动,且随诱导天数的增加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奶牛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基因在奶牛乳腺组织及乳腺上皮细胞炎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T-PCR和测序技术克隆得到IRF5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 CDS)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RF5基因及其特性;利用qPCR技术检测IRF5基因及相关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和MyD88基因的表达量。【结果】IRF5基因的CDS长度为1500 bp,编码499个氨基酸,存在47个潜在磷酸化位点,氨基酸组成中脯氨酸(Pro)和亮氨酸(Leu)所占比例较高。IRF5蛋白分子式为C2524H3901N671O728S20,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理论等电点为5.38,是碱性亲水且不稳定的非分泌蛋白。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IRF5蛋白可能与骨髓分化初级反应蛋白(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C...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体系,了解其增殖规律及相关的脂肪标志基因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选用7日龄松辽黑猪,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脂肪组织得到前体脂肪细胞,传代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利用传统"鸡尾酒"法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染色,判断分化效果,提取总RNA,对成脂标志基因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松辽黑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可贴壁生长,形似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曲线符合细胞生长规律,近似"S"形;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具有成熟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细胞内聚集大量脂滴;诱导后第10天,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提高;成脂标志基因PPARγ、C/EBPα在分化后的细胞中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FoxO1在分化前相对表达量最高,第5天表达量与第0天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但第10天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第5天(P0.01),且第10天表达量与第0天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建立了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松辽黑猪脂肪沉积与代谢机制以及改善肉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稳定成熟的牛成肌细胞胰岛素诱导成脂分化体系,为肉牛肉脂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取1日龄荷斯坦公牛犊后腿肌肉,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肌细胞,用胰岛素诱导成肌细胞成脂分化,以未添加胰岛素的培养基为对照组,检测成肌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分析与成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EBPα、C/EBPβ、C/EBPδ、PPARγ、Myf5、MyoD)分别诱导第3,6,9,12,15天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分析牛成肌细胞的诱导分化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牛原代成肌细胞。胰岛素处理组细胞中脂滴的油红O染色明显,C/EBPβ、C/EBPδ、PPARγ和MyoD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C/EBPα和Myf5基因相对表达量则下降;用DMEM高糖培养基+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培养时,C/EBPs基因相对表达量总体高于DMEM高糖培养基+体积分数20%FBS+体积分数10%马血清(HS)。【结论】成功分离并鉴定了牛成肌细胞,建立了适于牛成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用胰岛素诱导成肌细胞成脂分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克隆了撒坝猪MCUR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撒坝猪、大白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猪的MCUR1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03128183.4)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撒坝猪MCUR1基因CDS序列,该序列全长1 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MCUR1蛋白的分子式C1787H2949N533O503S14,相对分子质量40.398 ku,理论等电点(pI)10.27,不稳定系数55.70,脂肪指数95.99,平均亲水性为-0.213,属于亲水蛋白;MCUR1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含有2个螺旋卷曲结构,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功能;含有32个磷酸化位点;含有一个CpG island;二级结构由58.24%的α-螺旋,4.12%的β-转角,30.22%的无规则卷曲,7.42%的延伸链构成;猪MCUR1基因编码区序列与牛、鸡、狗、山羊、人、猴、鼠、绵羊的同源性分别为85.3%、68.0%、83.6%、87.9%、84.4%、80.3%、76.8%、88.2%,与绵羊、山羊、牛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鸡的关系较远;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多,肺脏中的表达量最少。在大白猪的背最长肌中MCUR1的表达量高于撒坝猪的背最长肌(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骨骼肌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生长发育直接影响畜禽肉产量,叉头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 FoxO1)作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其与骨骼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探究过表达FoxO1对牛骨骼肌细胞增殖、凋亡与分化的作用,为肉牛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集牛的多个组织样品,提取其RNA并反转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构建FoxO1组织表达谱。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牛骨骼肌细胞,通过观察其分化后肌管的形成以及qPCR检测其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来检验所分离细胞的分化性能。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牛骨骼肌细胞进行FoxO1亚细胞定位。设计并包装牛FoxO1过表达腺病毒,以提高牛骨骼肌细胞内FoxO1的表达。利用EdU染色检测过表达FoxO1对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FoxO1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qPCR检测过表达FoxO1对牛骨骼肌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FoxO1在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成年牛的背脂中表达量最高,在背最长肌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且FoxO1在犊牛背最长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