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为研究避雨棚下喷施克裂一号、枣丰宝等防裂药剂对壶瓶枣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设置避雨棚+克裂一号、避雨棚+枣丰宝、避雨棚和对照4种处理,测定壶瓶枣裂果率和裂果指数、果实品质等各项指标,探讨在避雨棚下喷施克裂一号、枣丰宝对壶瓶枣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棚下喷施枣丰宝或克裂一号,显著降低了壶瓶枣裂果率和裂果指数,裂果率为6.46%~10.84%,裂果指数为0.035~0.052;各处理对壶瓶枣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实硬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克裂一号处理的果形指数高于枣丰宝处理、避雨棚处理和对照;避雨棚处理显著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避雨棚下喷施枣丰宝和克裂一号对成熟壶瓶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克裂一号处理成熟壶瓶枣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枣丰宝处理2.24 mg·g~(-1)。因此,避雨棚下喷施克裂一号、枣丰宝对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无明显影响,不会降低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棉花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外源物质α-萘乙酸+脱落酸、α-萘乙酸+硝普钠、脱落酸+硝普钠、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后,在4℃低温下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0、24、48 h和恢复常温24 h测定棉花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在低温胁迫前均不同程度降低棉花幼苗丙二醛含量,经低温胁迫后,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恢复常温24 h棉花幼苗鲜重较喷施蒸馏水对照显著提高了9.09%;在低温处理48 h时,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与喷施蒸馏水对照相比显著降低5.60%;恢复常温24 h时,喷施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和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分别降低了6.84%和8.17%,其中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绿素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增加了6.16%。综上所述,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外源物质组合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减轻大田生产中低温冷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易裂枣品种壶瓶枣为试材,在其果实发育期分别喷施生物防裂剂Ⅰ和防裂剂Ⅱ,同时喷施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比较枣果实中内源激素、水杨酸(SA)含量变化的差异,以探究枣果实发育期间喷施生物防裂剂对枣果实内源激素、水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防裂剂Ⅰ可显著提高果实生长素含量,降低果实脱落酸含量;但在果实成熟期,防裂剂Ⅱ会导致果实中的脱落酸含量显著上升。对水杨酸而言,防裂剂Ⅰ可使果实中SA含量增高,而防裂剂Ⅱ导致果实中游离SA含量降低;结合态SA含量在枣转色期间相对较高,但在成熟期相对较低。防裂剂Ⅰ可促进壶瓶枣果实膨大期生长素的合成,从而促进果实的膨大;防裂剂Ⅱ可促进果实成熟期脱落酸的合成,从而使枣果实中贮藏物质含量增加;防裂剂Ⅰ导致枣果实中游离SA增多,而防裂剂Ⅱ却导致转色期枣果实结合态SA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壶瓶枣黑顶病发病情况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壶瓶枣为试验材料,分析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搭建遮雨棚及采用果实发育调控措施对壶瓶枣黑顶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与发病期内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呈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搭建遮雨棚和喷施PP333的枣园4级病果占总调查果数的比例较大,黑顶病发病率分别为14.53%和16.54%,显著高于对照果园;而GA3处理的枣园成熟期仅有少量1级和2级病果出现,果实发病率减少至5.75%,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7.89百分点;不同处理后的果实,大果发病率均高于小果。因此,环境因素和果实大小对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影响较大,遮雨棚和PP333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黑顶病的发病率,而喷施20 mg/L的GA3可以有效降低黑顶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脱萼果率、果实形态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花至盛花期间喷施赤霉素(GA3)、PBO、多效唑(PP333)和脱落酸(ABA)均能提高库尔勒香梨的坐果率,喷施激动素(KT)、乙烯利(ETH)和吲哚丁酸(IBA)则降低了坐果率.PP333、PBO、KT和ETH处理的脱萼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的果实纵、横径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GA3、PBO处理的果实纵、横径的生长略大于对照.在幼果期,GA3和ABA处理的果柄均极显著长于对照.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库尔勒香梨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ABA对草莓果实成熟和软化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兰地’草莓为试材,研究草莓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脱落酸(ABA)含量、FaNCED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和乙烯利处理对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ABA含量和FaNCED表达量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花后35d(转色期)和花后45d(果实完熟期)。外源ABA促进FaNCED基因的表达及ABA的积累,促进草莓果实的成熟和后熟软化,NDGA处理表现出相反效果,喷施乙烯利表现不明显,推测ABA在草莓果实成熟和后熟软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裂果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年生壶瓶枣为试材,以喷等量清水作对照,研究了GA310 mg/L+6-BA 10 mg/L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液定期喷施1次、2次、3次对枣裂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未能降低枣裂果率;喷施3次处理均显著增大了果实纵径且极显著增大果实横径;3种处理对枣果实可溶性糖、Vc含量及K、Ca、Mg、Fe元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喷施1次、喷施2次处理分别极显著地提高了枣果实中Mn、Zn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三年生壶瓶枣为试材,以喷等量清水作对照,研究了GA310mg/L+6-BA10mgL植物生长调节荆混合液定期喷施1次、2次、3次对枣裂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未能降低枣裂果率:喷施3次处理均显著增大了果实纵径且极显著增大果实横径;3种处理对枣果实可溶性糖、Vc含量及K、Ca、Mg、Fe元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喷施1次、喷施2次处理分别极显著地提高了枣果实中Mn、Zn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枣树不同品种、发育时期和器官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24个枣品种为试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分析了鲜枣白熟、脆熟和完熟3个发育时期的果肉、果皮、叶片和吊梗4个器官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并利用SAS软件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1)水溶性多糖含量在枣的不同器官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综合24个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的平均值,果肉中含量最高,平均为124.06 mg/g,吊梗中含量最低,平均为8.63 mg/g。(2)对比24个品种水溶性多糖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平均值,完熟期枣果实中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平均为66.21 mg/g;白熟期含量最低,平均为48.78 mg/g。(3)水溶性多糖含量在测试的24个枣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太谷壶瓶枣果实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达134.17 mg/g;南京鸭枣最低,为69.53 mg/g。(4)随着枣果成熟度的提高,枣果肉、果皮、叶片等部位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至完熟期达到最高,且完熟期果肉的水溶性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和器官。(5)相同品种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在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很小;而不同年度间的差异较大,但不同年度的水溶性多糖在品种及发育时期间的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邓定洪 《农家致富》2009,(20):27-27
特早脆蜜王枣是从我国枣资源普查中发现并繁育成功的特早熟鲜食枣珍稀品种。它树势中庸,角度自然开张,枝条不徒长,果实脆熟期果面白色,完熟期果面鲜红亮丽,圆柱形,单果一般重30克左右,  相似文献   

11.
特早脆蜜王枣是在我国枣资源普查中发现的特早熟鲜食枣珍稀品种。树势中庸,枝条自然开张,不徒长,果实脆熟期果面白色,完熟期果面鲜红亮丽。果实圆柱形,单果一般重30克,果实大小均匀,核小肉厚,可食率98%。发展特早脆蜜王枣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12.
ABA、GA3和NAA对蓝莓生长发育和花青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物激素对蓝莓果实生长发育及花青苷的影响,以蓝丰为试材,分析了在白果期进行脱落酸(ABA,600 mg/L)、赤霉素(GA3,30 mg/L)、α-萘乙酸(NAA,200 mg/L)、清水(CK)处理后,果实生长发育和花青苷代谢相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蓝莓果实开始转色到成熟的过程中,花青苷的含量与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类黄酮的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CK相比,ABA能促进果实软化,显著提高果实花青苷、果糖、葡萄糖的含量,成熟时分别达3.01、13.22和35.51 mg/g;NAA抑制总酚、类黄酮含量的积累,显著降低单果质量;GA3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NAA和GA3能减少花青苷的积累,但是效果不显著,成熟时花青苷质量分数均为2.29 mg/g.  相似文献   

13.
以易裂品种壶瓶枣为材料,研究了GA3对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壁成分、相关酶活性及其全红期裂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A(320 mg/L)可以降低壶瓶枣裂果率;果实从膨大期开始,果胶甲酯酶(PME)及纤维素酶(CX)活性开始上升,至白熟期活性达到顶峰,随后活性降低,而果胶酶(PG)活性高峰则出现在半红期,随后酶活降低,且GA3表现出对PME,PG及CX酶的抑制作用;果皮中原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逐渐增多;全红期处理组果皮中原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48,240 mg/g,而水溶性果胶含量低于对照1.53 mg/g。  相似文献   

14.
邓定洪 《农村百事通》2007,(23):40-40,85
“特早脆蜜王枣”是我国特早熟鲜食枣珍稀品种。该品种树势中等,角度自然开张,枝条不徒长,果实圆柱形,脆熟期果面白色,完熟期果面鲜红亮丽,单果重30克左右,果实大小均匀一致,核小肉厚,可食率98%左右。它还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喷施赤霉素对骏枣叶片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确骏枣花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内源GA3含量、光合效率及品质产量的影响为目的,以骏枣为材料,于骏枣盛花期叶面喷施外源赤霉素,处理质量浓度分别为0 mg/L(CK)、10 mg/L、20 mg/L、40 mg/L、60 mg/L、80 mg/L,测定骏枣叶片相关指标及光合作用,检测果实缓慢生长期、迅速生长期、白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果实内源GA3含量;在红熟期调查骏枣品质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后骏枣叶片光合作用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其中处理40 mg/L对叶片光合作用的促进最显著;随着枣果发育,幼果期内源GA3含量显著上升,果实缓慢生长期内源GA3含量快速下降,赤霉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内源GA3含量,全红期果实中处理较对照的内源GA3含量提高了0.011~0.031 mg/kg。品质方面,低质量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单果质量和产量有所增加,果形指数和果柄耐拉力差异不明显;随着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全红期枣果可溶性糖、总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后上升。喷施赤霉素能明显提高骏枣果实质量和叶片光合效率,因此在新疆地区骏枣以高产优质为目标建议喷施40 mg/L赤霉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时期壶瓶枣叶片和果实的持水力特性,探究其抗旱机理,同时也有利于完善红枣裂果的水分生理机制,分析了不同时期叶片和果实的水分变化规律。[方法]在果实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分6次采集壶瓶枣叶片、果实以及带叶片和果实的枣吊,采用脱重法分别测定其失水率。[结果]同一采样时期各处理间失水率差异达显著水平,24h叶片失水率为447.61~610.95mg·g-1,枣吊失水率为91.25~502.03mg·g-1,果实失水率为63.49~303.25mg·g-1;随着果实的成熟,24h果实失水率由8月17日303.25mg·g-1降低到10月6日的84.69mg·g-1,叶片的失水率变化不大(447.61~610.95mg·g-1),果实和叶片的持水能力差异呈增大的趋势;各处理失水率的Logistic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8,曲线为"S"形,说明失水的过程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除10月6日外,其它时期表现为叶片拐点时间果实拐点时间"果实+叶片"拐点时间,从而反应了不同处理失水过程的差异。[结论]枣果实持水力较强,叶片持水力较弱,当发生干旱时,枣树叶片失水较快,果实失水较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 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及形态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不同花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9月测定不同处理的香梨品质及形态指标.[结果]初花期喷施PBO、萘乙酸(NAA)均能提高香梨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而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激动素(KT)均使果实单果重降低,硬度增加.花期多效唑(PP333)处理使果实的单果重、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降低,乙烯利(ETH)单果重降低,ABA处理的固酸比高于对照.除了初花期赤霉素(GA3)处理的果型指数显著大于对照外,花期各处理的果型指数和果柄长度显著低于对照,而果实的核横比和核纵比基本上高于对照.[结论]初花至盛花期喷施PBO和NAA对提高香梨的品质及降低果型指数和果柄长度效果较好,落花期各处理虽能降低香梨的果型指数,但在提高香梨品质方面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40-1942
以易裂品种壶瓶枣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喷施生物防裂剂I和防裂剂II,测定其可溶性果胶、原果胶、纤维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探讨其生物防裂剂对壶瓶枣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果实品质的提高及贮藏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前防裂剂处理与对照相比,会增加可溶性果胶含量,防裂剂II对可溶性果胶的影响更大;在转色期到成熟期防裂剂I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原果胶的含量,而喷施防裂剂II原果胶的含量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防裂剂I和II与对照相比,在枣果实膨大期之前和转色期之后都会促进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防裂剂II处理的效果更为明显。采前喷施防裂剂处理可对枣果实发育期间细胞壁物质的含量造成影响,与原果胶和纤维素相比,防裂剂对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较大,防裂剂II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小麦籽粒灌浆初期,通过喷施外源脱落酸(ABA)或赤霉素(GA),探讨外源ABA或GA对籽粒蛋白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表达量及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粒度分布的影响,为激素调控小麦籽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浆初期喷施ABA均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HMW-GS含量;喷施GA对籽粒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籽粒HMW-GS含量;外源ABA或GA均能改变籽粒中GMP粒度的分布,其中喷施ABA降低了小粒径(d12μm)GMP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重,提高了大粒径(d≥12μm)GMP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重,而GA处理结果恰好相反;且2个处理均对GMP颗粒数量比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枣保1号”对壶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枣保1号"在防治枣黑顶病时对壶瓶枣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于2013年在太谷县万亩红枣基地的示范枣园喷施了"枣保1号",在壶瓶枣果实近成熟期测定Vc含量、硬度、可食用率、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含水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百果重9个营养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枣保1号"可以极显著或显著提高壶瓶枣果实的Vc含量、硬度、可食用率和总糖含量4个品质指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1%、23.15%、2.09%和14.70%。试验结果为"枣保1号"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