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的发展过程,并详述了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法、悬浮培养法和几种较常用的大规模培养法,如空心纤维法、微襄法、微载体法等。同时较详尽地介绍了在其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脂肪细胞培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细胞培养为研究脂肪代谢紊乱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基质血管成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前脂肪细胞理论,随后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国外各种家畜的脂肪细胞培养模型得以建立,而国内在脂肪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集中于人及鼠的脂肪细胞培养。脂肪细胞的传代培养在单一因子对脂肪细胞的功能研究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对不宜于在活体采样的人及动物。脂肪细胞培养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脂肪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的联合培养,对研究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霉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形态有所不同,所以在鉴定时,需要用固定的培养条件,包括特定的培养基、一定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1培养方法平板培养法是将纯化的霉菌接种于标准培养基,然后用一定的条件培养、制片观察。制片方法是滴1滴乳酸苯酚液于干洁载玻片中央,用接种针从培养基上挑取少量典型材料(近菌落边缘包括菌丝  相似文献   

5.
6.
山羊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初生山羊羔股骨骨膜,通过植块培养法、完全消化法和半消化植块法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结果表明,植块培养法、完全消化法和半消化植块培养法的贴壁时间分别为4、24、4h;培养4d时的细胞数量分别为少量细胞、少量细胞、大量细胞,细胞汇合时间分别为21、19、10d。传代后第7d即可汇合,第14d出现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Von Kossa染色呈黑色;姬姆萨和HE染色后可见体外培养的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胞质丰富,胞核卵圆形,单核,有1~3个核仁;碱性磷酸酶染色后胞质呈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扫描电镜观察胞突发达,伸出的突起与临近细胞的突起相连。体外培养传至15代时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未发生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半消化植块培养周期短,细胞损害小,有利于细胞贴壁,是一种可行的骨组织工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张肇富 《饲料研究》1999,(11):39-39
近几年来,日本实行快速养猪,不仅养猪规模大,而且育肥快,自小猪出生至育肥出栏,只需6个月左右,一般猪重可达110 kg以上.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具有合成和分泌乳汁的特殊生理功能,哺乳动物乳腺上皮细胞是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的重要细胞模型。用乳腺上皮细胞建立的模型,能真实反映哺乳动物乳腺生长发育及泌乳的各项生物学机制,验证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否合理有效,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内分泌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对于乳腺生物反应器、乳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作者主要从培养方法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哺乳动物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绵羊胚胎体外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通过测定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探究复合乳酸菌培养物和酵母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的影响,从而筛选出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复合培养物在肉仔鸡饲养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根据实验室筛选出来的乳酸菌培养物最适添加量1.6‰和酵母菌培养物最适添加量1.8‰进行组合,探索它们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采用4×4全因子试验设计,选取健康的、体况基本相同的1日龄AA肉仔鸡鸡苗608只,随机分配到19个处理组。同时设立日粮中添加1.6‰的乳酸菌培养物组(第17组)、添加1.8‰酵母菌培养物日粮对照组(第18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第1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结果表明:7~21日龄时,第8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第18组(P0.05),第8组和第11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酵母菌组、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7~42日龄时,乳酸菌培养物和酵母培养物对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蛋白质、脂肪、Ca和P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所提高,其中第8组和第11组提高的水平最多。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之间有正协同作用,且第8组(0.8‰乳酸菌培养物+1.8‰酵母菌培养物)和第11组(1.2‰乳酸菌培养物+1.35‰酵母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提高的效果最佳,对于促进肉仔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兔瘟又称兔出血症(RabbitHaemorrheagicDisease,RHD),是兔的一种以全身性出血和多发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最早在1984年2月发生于我国江苏省无锡地区。目前,国内各省(市)均有流行。意大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明了家畜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离体培养模式及其特点、家畜原代前体脂肪细胞有血清培养模式与无血清培养模式、家畜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离体培养模式中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脂肪细胞离体培养的分化过程以及脂肪细胞分化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了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鉴定。获得了传代培养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Ⅰ型胶原酶和胰酶消化分离,均可获得接种量的原代培养物,但Ⅰ型胶原酶消化效果更好;原代或早期传代培养物中有时混入的成纤维细胞可用柠檬酸胰酶有效清除。在不用贴附基质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的条件下,向生长液中加入胰岛素可成功的培养内皮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贴壁生长,单层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细胞间存在接触抑制;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其核心要求就是从知识型、知识传递型转向全能型、自主发展型。原有教师培养主要指向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和传递学科知识的基本技能两个方面,从而形成教师培养的学科化和知识化,这一模式显然与新时期对新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当前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础教育变革的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对分离的培养模式,建立大学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作为教师专业教育的基地,完成教师专业教育的堵养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工程造价人才分析与高职造价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定位分析的基础,构建了"基于学习情态的培优与补强"分层培养模式,并就该分层培养模式的具备方法和路径进行阐述,并就其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5):97-100
旨在筛选较理想的水貂毛囊体外培养条件,建立水貂毛囊体外培养模型,从而为研究水貂毛囊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水貂初级毛囊,分别置于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Williams E血清+10%血清、DMEM无血清和DMEM血清+10%血清4种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毛囊最终长度及形态学变化,选出水貂毛囊体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再将最适培养基中的毛囊置于6个不同的培养温度下进行培养,即29℃、31℃、33℃、35℃、37℃和39℃,选出最适温度。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水貂毛囊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中毛囊的最终生长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水貂毛囊生长速度随培养时间的增加显著减慢(P0.05);在31℃培养的毛囊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毛囊形态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水貂毛囊体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适宜培养温度为31℃。  相似文献   

18.
张沂 《中国饲料》2022,1(22):124-1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饲料行业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如何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饲料行业创新型人才是现阶段的问题焦点。文章从饲料管理专业所需人才现状、饲料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困境两方面指出应培养饲料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对饲料行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出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 需求理论|人才培养现状|培养困境|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20.
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主要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混合培养、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瘤胃中提取DNA,进行PCR-16S rDNA(rRNA)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由于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类对瘤胃微生物的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