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贮藏温度对彩色马蹄莲块茎糖类代谢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的Black Magic为试材,研究其块茎经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块茎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后期植株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淀粉降解越快;各温度处理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9、12、15℃下,贮藏第28天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12℃、15℃贮藏第56天淀粉酶活性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上升到较高水平,总可溶性糖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此阶段块茎萌芽率快速提高,萌芽伸长明显;块茎栽植后株高迅速增高、开花较多。贮藏第56天块茎休眠的打破、萌发与糖类物质变化密切相关。在本试验中,短期贮藏(56 d)以12℃为宜,长期贮藏(112 d)以12℃贮藏56 d再降低至6℃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贵妃枇杷适宜的采后贮藏温度及时间,延长果实供应期,该试验设0~4℃、6~8℃和常温等3个温度处理,研究贮藏期内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失重,延缓糖、酸含量的下降;前期果实硬度下降,后期上升;采后各处理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责妃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为6~8℃,贮藏20~30天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贮藏环境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为试验材料,用0.08 mm PE袋密封包装,贮藏于常温和低温(5℃)条件下,研究无核白葡萄干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总酸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水分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处理(5℃)对无核白葡萄干乙烯释放的抑制情况差异不显著,但在贮藏180~270 d期间,低温处理(5℃)的乙烯释放高峰峰值明显低于常温贮藏;从整体上看,两处理间的呼吸强度差异不显著,但低温处理(5℃)呼吸高峰的出现晚于常温处理,在240~300 d期间,低温处理(5℃)的呼吸强度显著低于常温处理;低温处理(5℃)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VC的流失,但差异不显著;在贮藏过程中,两个处理均存在水分散失,差异不显著,水分从12;下降到6.5;左右;在低温处理(5℃)和常温处理中总酸、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随着贮期延长,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上升,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无核白葡萄干是存在生理代谢的活体.低温(5℃)贮藏为较适宜的贮藏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引进的具有优良田间农艺性状的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探究贮藏环境对马铃薯块茎内成分及全粉色泽品质的影响,丰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种质资源.【方法】将引进的11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分别贮藏在4、25℃条件下0、60、120 d后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测定材料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特性,分析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与块茎和全粉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在25℃贮藏120 d时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最大.短时期内6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影响的程度显著大于25℃贮藏环境,而在长时间12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的变化具有抑制效应.在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色泽的变化与块茎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相关,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其全粉的光泽度越暗.【结论】马铃薯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全粉色泽显著相关,是判定全粉加工型品种的重要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01040.63和CIP397067.2是适合全粉加工的潜在品种及优良亲本材料,可有效补充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有利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朝鲜红松带壳松籽和去壳松仁在(0±1)℃、(5±1)℃、常温20~30℃贮藏下180 d期间的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带壳松籽还是去壳松仁,低温可显著降低松籽种仁的呼吸速率,而且低温贮藏的松籽种仁的含水量、可溶性蛋白、总脂肪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常温贮藏的松籽。低温能较好的保持松籽种仁的品级,其中0℃贮藏质量最好,而贮藏温度相同时带壳松籽的贮藏品质优于去壳松仁。  相似文献   

6.
针对莲藕贮藏中的褐变现象,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整节莲藕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将莲藕用聚乙烯袋(厚度0.03mm)包装,分别贮藏于25、12、8、4℃恒温箱中,统计20 d贮藏期内莲藕表皮褐变指数、失重率以及品质指标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与常温(25℃)相比,4、8、12℃在贮藏20 d内均能显著抑制莲藕表皮褐变,以4℃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次为8℃。与常温(25℃)相比,低温处理可显著抑制莲藕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4、8、1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贮藏20 d后,常温(25℃)下贮藏的莲藕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而低温处理增加了莲藕中可溶性糖含量,且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常温(25℃)下贮藏泰国柚不同天数后果实的质量数、失重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变化,旨在为泰国柚采后常温可食用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采后贮藏天数增加,泰国柚果实质量数下降,失重率上升,在28~42 d时质量及失重率变化速率增大,但其变化不显著;可食率在贮藏28 d时达到最大,28~42 d下降,但变化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28 d显著上升,28~42 d时上升速率增大,但变化不显著;可溶性总糖及非还原性糖在贮藏期间显著上升,且贮藏28~42 d时增长速率增大;还原性糖含量在贮藏0~14 d显著上升后呈波动变化,但变化不显著;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14~42 d显著上升;固酸比在贮藏28~42 d显著上升且增长速率增大;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0~28 d显著上升,贮藏28~42 d时增加,但不显著,增长速率降低。综上所述,泰国柚常温贮藏28~42 d时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相似文献   

9.
李洪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38-17739
[目的]研究槟榔保鲜的适宜温度,为槟榔保鲜提供参考.[方法]以槟榔鲜果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处理,通过测定低温条件下果实含水量、表皮叶绿素含量及其内含物的变化,筛选出槟榔保鲜的最适温度处理.[结果]槟榔鲜果贮藏期间果实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果皮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经低温处理使果实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槟榔果皮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平缓,粗纤维含量上升减慢.其中以常温处理槟榔黄化与老化速度最快,以11℃低温处理保鲜效果最明显.[结论]低温处理对对槟榔鲜果贮藏具有一定效果,可延长槟榔鲜果供应期,且以11℃低温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薯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47145、47177、47157、47151、47138、47175共6个自选高淀粉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甘薯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的下降和可溶性糖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可减缓这一进程.在17℃条件下,6个材料平均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8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87个百分点;贮藏28 d的淀粉含量下降2.9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87个百分点.10℃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1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28个百分点;贮藏28d的淀粉含量下降1.42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16个百分点.[结论]研究可为甘薯贮藏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低温抑制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为中国水仙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中国水仙‘金盏银台’三年生鳞茎球为材料,以15℃低温进行处理,常温贮藏为对照,测定水仙在2种贮藏温度下鳞片的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以及糖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整个观测期间常温组水仙鳞片中超氧阴离子(O_2·~-)含量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始终维持较高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处于低水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花芽分化后期显著上升,蔗糖和淀粉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迅速下降,同期α-淀粉酶和可溶性糖保持较高水平。15℃低温处理后鳞片中O_2·~-和H_2O_2含量均高于同时期常温组;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常温组类似;在与常温组雄蕊原基分化期对应的时间段,15℃低温处理组的POD活性和CAT活性显著增强;各时期鳞片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都低于常温组。【结论】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低温15℃处理后大大影响了糖类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花芽分化,这种影响在花原基分化时期变化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品质及失重率的影响,为其合理贮藏提供指导,以桂经薯8号为材料,采用常温仓库内贮藏和(9±0.5)℃且相对湿度为(85±5)%的冷库中贮藏,分别在0、15、30、45、60和75 d测定其失重率、干物率、可溶性总糖、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75 d后9℃恒温贮藏的失重率比常温贮藏减少7.1个百分点,干物率减少3.06个百分点,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51.06%,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两者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贮藏到30 d时,常温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下降56.21%,而9℃贮藏时维生素C含量下降41.62%,并且含量的变化呈现显著差异(P0.05),但贮藏到75 d时两者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差异并不显著。总体来看,9℃恒温有利于桂经薯8号的贮藏。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块茎不耐长期贮藏,受贮藏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很大。用恒温恒湿培养箱模拟大型贮藏库,将恒温恒湿培养箱的温度设置为4℃、10℃、15℃、常温(20℃)4个梯度,相对湿度均设置为70%~80%,选用云薯105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对云薯105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薯105的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在贮藏始期达到最高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还原糖含量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在一定范围内逐渐上升;淀粉酶、蔗糖转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贮藏至120 d以后,蔗糖转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所下降;淀粉磷酸化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由结果可知,不同贮藏温度对云薯105营养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各异。常温贮藏马铃薯的营养损失得过快,4℃贮藏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马铃薯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铁棍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cv.Tiegun)贮藏的适宜技术参数,采用4℃、10℃、窖藏、室温及不同窖藏天数+4℃的贮藏方式,研究铁棍山药块茎生理特性及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窖藏、室温贮藏块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在72和110 d达到峰值,之后呼吸速率、丙二醛(MDA)积累快速上升,块茎品质迅速下降。与室温贮藏相比,4℃贮藏155 d后,山药块茎呼吸速率降低73.54%,MDA含量积累减少58.66%,块茎失重率降低4.74%。POD活性高峰推迟45 d出现;4℃贮藏块茎粗多糖含量损失、可溶性蛋白含量损失较窖藏分别降低20.48%和28.73%;低温贮藏块茎淀粉含量略低于室温贮藏。4℃,10℃下贮藏山药块茎的粗多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将窖藏110 d后的山药转入4℃下贮藏,有利于贮藏后期山药块茎品质的保持。因此,铁棍山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80%~85%。因成本低、效果好,窖藏结合后期低温贮藏可在山药的商业贮藏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萝卜糠心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潍县萝卜为试材,研究了常温(15℃)贮藏0、10、20、30、40 d时潍县萝卜肉质根糠心指数及皮和肉中相对含水量、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萝卜糠心指数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潍县萝卜肉质根糠心指数显著增加,至贮藏40 d时糠心指数达48.09%;潍县萝卜肉质根皮和肉中的相对含水量及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总体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而潍县萝卜肉质根皮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肉中则正好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潍县萝卜肉中的相对含水量、维生素C含量及皮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与糠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相对含水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导致萝卜糠心的重要因素之一;且除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外,其他指标皮和肉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其他指标在皮和肉中的变化趋势一致。此外,在贮藏20 d内,萝卜肉质根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幅度较小,且糠心指数仅为31.91%,因此为了保证萝卜的食用品质,其常温贮藏的时间以不超过20 d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7,(7):49-51
以新疆热风干燥杏干(赛买提)为试材,在自然温度及5℃条件下贮藏180 d,比较杏干的含水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的贮藏温度对其贮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热风干制杏干的含水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常温贮藏的新疆热风干制杏干的品质在逐渐变劣,使其货架期变短,而低温(5℃)贮藏温度能较好地维持新疆热风干制杏干的贮期品质。  相似文献   

17.
李云飞  王玉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2-7263
[目的]为明确鳞茎的发育规律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 var. unicolor Hort.)为材料,经(6±0.5℃)低温贮藏67和101 d后种植,在其花蕾伸出顶端2 ̄3 cm时摘花蕾,以后定期检测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母鳞茎和新鳞茎经低温贮藏101 d处理的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均高于贮藏67 d处理的。两种贮藏时间处理下,母鳞茎和新鳞茎的淀粉含量都持续上升。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母鳞茎中升高,在67 d处理新鳞茎中下降,101 d处理的先升后降。67、101 d处理的母鳞茎和新鳞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同总可溶性糖的基本一致,鳞茎淀粉酶活性都下降。[结论]贮藏处理的鳞茎内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淀粉含量增加,延长贮藏时间有利于鳞茎中淀粉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0~4、5~8、9~12、13~16、17-20℃)对马铃薯克新品种的营养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0~4℃贮藏下含量最高.马铃薯在9~12℃贮藏时,块茎中淀粉及于物质的含量最高.0~4℃低温贮藏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马铃薯的淀粉酶活性在贮藏前期时,0~4℃贮藏温度下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烟草液泡转化酶抑制子基因,并在马铃薯中表达,从而抑制低温贮藏块茎还原糖积累,提高马铃薯加工品质。【方法】通过RT-PCR法分离Nt-VIF全长cDNA,转化马铃薯植株,PCR、Northern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块茎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贮藏30 d,分析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结果】克隆到Nt-VIF全长cDNA,35S调控下正向的Nt-VIF基因cDNA已经成功转入鄂马铃薯3号(E3)植株。转基因植株块茎在4℃和20℃贮藏30 d表明,VI活性受温度调节,高温贮藏块茎的VI活性显著低于低温贮藏的块茎,且高温条件下转基因块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低温条件下转基因块茎的VI活性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22.7%(株系A-3)~78.1%(株系A-31)。转基因块茎还原糖(RS)含量在高温贮藏条件下与对照差异亦不明显,而低温贮藏条件下RS含量下降幅度为20%(株系A-17)~80.5%(株系A-30)。进一步分析还表明,转基因块茎低温贮藏其液泡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直线相关(RS = 0.289VI + 0.0736)。【结论】Nt-VIF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了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导致还原糖积累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贮藏温度下红心火龙果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红心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不同贮藏温度(0,5,10,20,30℃)下果实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果实品质影响存在差异,0,5℃贮藏的火龙果22 d没有腐烂,而30℃贮藏的火龙果在9 d时就已完全腐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火龙果生理生化指标呈现明显的变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低温贮藏可明显减缓果实品质的变化,5℃条件下其下降的趋势比较缓慢。综合分析,5℃是火龙果贮藏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