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水质综合调控措施下,秋季、春季青鱼生态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9—11月和2023年3—5月,对3口青鱼生态养殖池塘的浮游生物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秋季,青鱼生态养殖池塘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4属,共检出浮游动物21种。其中,原生动物6种、轮虫8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2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76×108cells/L和6.72 mg/L,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72×104ind./L和0.48 mg/L,优势种有卷曲纤维藻、小球藻、双头针杆藻、啮蚀隐藻、束丝藻、薄铃虫、拟铃壳虫、湖沼砂壳虫等;在春季,青鱼生态养殖池塘中,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1属,共检出浮游动物7种。其中,原生动物1种、轮虫5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9×108cells/L和6.41 mg/L,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49×104ind./L和0.19 mg/L,优势种有小球藻、卷曲纤维藻、双头针杆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浮游生物在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过程,尤其是前期蜕壳阶段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池塘水质状况,于2021年3、5、6月,在成蟹2~4蜕壳期,对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6属57种,浮游动物4类17属3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57×103~1.15×105cells/L,平均生物量为(14.99~1 837.30)10-4mg/L;浮游动物密度为1.21×102~3.79×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2.67~49.81 mg/L。指出,成蟹2~4蜕壳期,池塘水质为中污型水质;溶解氧和温度影响浮游生物结构变化的主要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3.
2020年5—6月对黄河河南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6门80种(属),密度为范围为95.6×10~4~6.8×10~4 cell/L,浮游植物密度以硅藻门占优势,绿藻门次之;生物量范围为0.113~3.095 mg/L;浮游动物共检出3门29种(属),密度范围为116.4~325.5 ind./L,调查区域内以轮虫密度占优势;生物量范围为0.023~2.009 mg/L。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2012年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进行了11次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7属428种,其中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为46.27%~59.42%,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为21.73%~31.69%和7.03%~16.62%。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2.45~44.95)×104ind./L和0.050 5~1.282 mg/L,其中繁殖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0.465~38.58)×104ind./L和0.371 8~0.811 3 mg/L;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665~11.82)×104ind./L和0.228~0.497 2mg/L;越冬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8.562 5~20.765 8)×104ind./L和0.225 2~0.558 8 mg/L。调查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变幅分别为3.807~4.375(均值4.094)和0.796~0.911(均值0.871)。两种浮游植物评价结果均表明调查水域为轻污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5.
于2021年秋季,对济南大明湖开展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49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8.98%;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26.31×106cells/L和28.964 mg/L。浮游动物4类10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40.00%;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80 ind./L和0.018 mg/L。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54和1.935。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表明,湖区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污染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演化机制,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和8月调查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定浮游生物属或种,统计分析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结果显示,巴里坤盐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2属,平均密度为9.34×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1.97 mg/L,以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除卤虫外)3门30属,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平均密度为146.45 ind./L,平均生物量为0.51 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22~3.509,浮游动物为0~2.919。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呈明显的水期变化和分布差异;较1990s浮游生物物种数目增加28属,密度显著降低(P<0.05),生物量有所增加(P>0.05),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盐度和水温变化可能是造成浮游生...  相似文献   

7.
2013年7~9月研究了采煤塌陷地池塘夏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2个属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5.44~136.30)×10~6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40.18×10~6 ind./L,其中蓝藻的密度最大,其次为绿藻,硅藻和隐藻,裸藻、甲藻和金藻的密度较小;生物量变动范围为3.82~77.97mg/L,平均生物量20.36mg/L;其中裸藻的生物量最高,其次为硅藻、甲藻和隐藻。采煤塌陷区池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变动在2.16~3.95之间,均值为3.04;均匀度(J)在0.44~0.85之间,均值为0.64;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3.37~5.45之间,均值为4.30。H’、J、d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池塘浮游植物种类较多,群落结构稳定,分布均匀。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区池塘水体环境质量属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8.
于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对黄河河南段进行了4个季度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3种(属),其中,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分别有24种(属)、23种(属)和11种(属)。浮游植物的丰度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4.57×10~4~79.73×10~4 ind/L,表现为夏季或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大类153种,其中,原生动物51种,轮虫72种,枝角类24种,桡足类6种。平均丰度为6.32×10~2 ind./L。物种丰富度大小顺序为秋春夏冬。黄河河南段Shannon-Wiener指数浮游植物变化范围为0.78~1.89,浮游动物为0.75~1.12。H'均较低,依据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标准,黄河河南段水质级别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武汉南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武汉南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5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植物67种,隶属于7门24科4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28种),金藻门最少(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489×106ind./L,秋季最高为2.979×106ind./L,夏季最低为1.949×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4 mg/L,其中隐藻生物量最高,为2.33 mg/L,甲藻和金藻最低,分别为0.06 mg/L和0.01 mg/L;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5个采样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M 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10.
于2020年春、夏、秋、冬,对重庆迎龙湖水库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浮游生物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35科125属种,其中绿藻门(46个种属)和硅藻门(41个种属)种类最多;共监测到浮游动物4门33科84属种,原生动物(30个种属)和轮虫(34个种属)种类最多。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60.893 1×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3.611 4 mg/L;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4 039.79 ind./L,平均生物量为4.120 7 mg/L。迎龙湖水库水体为中-富营养,透明度最高为1.65 m,pH值平均值为7.6,水中溶解氧丰富,氮磷含量较高,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指出,透明度、叶绿素a以及pH值,是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2科33属54种(含变种)。以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30%;其次是蓝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4.07%和22.22%;黄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相对较少,占5.56%和1.85%。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以及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密度为1.228×10~4~33.002×10~4ind./L,均值为9.453×10~4ind./L;生物量为0.005~0.512 mg/L,均值为0.157 mg/L。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皖河口采样断面(7月)、最低值均出现在杨家套采样断面(4月)。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均不显著,季节变化上则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918~3.147,均值为2.53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96~1.000,均值为0.893。Shannon-Wiener指数在空间分布和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季节间变化上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安庆段水质状况介于清洁型/β-中污型。  相似文献   

12.
2015年5月6日-6月1日,对陕西临潼地区大宗鱼类苗种培育池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培育池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32种。其中绿藻门有21种,占总种类数的65.62%;硅藻门有4种,占总种类数的12.50%;蓝藻门有4种,占总种类数的12.50%;隐藻门有2种,占总种类数的6.25%;甲藻门有1种,占总种类数的3.13%。培育早期浮游植物种类数16种,密度为1.262×107ind./L,培育后期浮游植物种类数19种,密度为1.125×108ind./L,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5.401×107 ind./L。浮游植物数量变化总体表现为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浮游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其群落结构能影响养殖苗种的健康和产量。但当前尚不清楚它们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苗池的演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原位条件下调查了中华绒螯蟹土池育苗过程中水质参数和浮游动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结果发现营养盐总体在养殖后期高于养殖前期。浮游植物检出16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9种),密度为8.27×108~4.96×109 ind/L,多样性指数总体随养殖过程呈下降趋势。浮游动物检出11种,密度为2.65×105~4.78×107 ind/L,多样性指数整体养殖后期高于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球等边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i)、海洋舟形藻(Navicula marina),浮游动物优势种为矮小拟铃虫(T...  相似文献   

14.
202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1月(冬季),采用规范方法调查监测和分析受面源污染的浅水铁哈拉泡(46°30’~46°50’N,123°59’~124°15’E)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湖泡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提出了建议。连环湖铁哈拉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6属115种及变种,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优势占比较大,占总种类数的85.22%。浮游植物的总平均丰度为464.4×104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1.533 3 mg/L,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门类,其中蓝藻门平均丰度(217.8×104ind./L)和平均生物量(0.489 4 mg/L)均最高。铁哈拉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显著,春季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优势门类;夏季和秋季分别为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硅藻门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凸显出较大优势;冬季则演变为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硅藻门共同占优势的群落结构。TSIM评价结果表明,湖泡营养状态为轻微的富营...  相似文献   

15.
拉萨河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4-5月对拉萨河浮游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76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4.04×10~4~16.04×10~4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10.18×10~4ind/L,生物量变化在0.037~0.37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13 mg/L;浮游动物4门51种(属),密度的变化范围是45.00~125.00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84.09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06 8~0.063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041 mg/L。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种类为主;浮游生物的密度与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生物絮团技术在净化池塘水质的同时对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干2015年9月10月对陕西团头鲂良种场鲤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絮团池塘共出现浮游植物6门28种,其中绿藻门有17种,占总种类数的65.4%,硅藻门有5种,占总种类数的19.2%,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类型属绿藻硅藻型。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 372.82×10~4~3 093.71×10~4 ind./L,平均值为2 217.07×10~4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3.5 3~12.87 mg/L,平均值为7.88 mg/L。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在9月15日出现峰值,峰值期以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对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随着絮团的逐渐形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池塘藻相演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松花江哈尔滨段冬季冰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揭示调查江段冰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松花江哈尔滨段冰下共发现了6门30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16.32×104ind/L,生物量均值为0.1579mg/L,优势种中优势度较高的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是典型的污染指示种;浮游动物鉴定有4类15种属,密度均值为31ind/L、生物量均值为0.09mg/L,主要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常见的冰下优势轮虫;浮游生物兼有冬季北方河流特点和轻度污染河流特征。CCA分析显示,上、中、下游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差异较大。影响冰下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硝酸盐氮、钾离子和浮游动物的数量;亚硝酸盐氮、钙离子、总磷是影响水域冰下浮游动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郊,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原浅水型湖泊之一。为了解杞麓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现状,于2021年对杞麓湖浮游植物和富营养化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4次调查,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杞麓湖浮游植物有8门116属21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118种;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为全年优势种,且优势度较大;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0.442±4.479)×107 ind./L和(20.132±2.208) mg/L,均以蓝藻门为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691±0.081、0.490±0.021和1.537±0.066;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值为76.3,显示杞麓湖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杞麓湖浮游植物可提供的鱼产力为1 843.59 t。综上所述,杞麓湖富营养化严重,湖区藻类密度较高且利用率偏低,建议加大鲢(Hypophthalmic...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7、10月,2020年1、5月进行4次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6属11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3.59%),其次是绿藻门(29.91%);浮游动物44属74种,以轮虫(48.65%)和原生动物(20.27%)为主。浮游生物优势种主要包括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小环藻(Cyclotella sp.)、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等。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及生物量分别为5.3×10~5 cells/L、1.54 mg/L;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及生物量分别为69.61 ind./L、0.61 mg/L。根据生物多样性评价,初步得出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且水质状况呈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型。冗余分析表明,TP、TN和NH_3-N是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TP、NH_3-N、COD_(Mn)是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河兰州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于2014年秋季对兰州市区段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调查。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27种属,其中轮虫和原生动物在种类组成中占主导地位。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9~11.1ind./L,均值为4.6ind./L,生物量范围为0.001~0.004 mg/L,均值为0.003mg/L。浮游动物常见种有4种,以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出现频率最高。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6~2.2,平均值为1.9,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市区段水质受到中度污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