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宁  刘晓鹏  杨洪  秦恩华  马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29-6430
为了优化金针菇液体培养基。选取影响金针菇生长的4个主要营养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及其不同配比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Cl,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的可溶性淀粉、4%的黄豆粉、0.15%KCl7、.5 mg/100ml的VB2。该研究为金针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野生黄伞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采集的野生黄伞菌(Pholiota adip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确定其种类,并对其生长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光照、温度、pH值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野外采集的子实体标本经分离纯化获得其纯培养物,通过ITS区段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野生菌为黄伞菌;黄伞菌丝在加富培养基上的生长势优于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势;黄伞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添加MgSO_4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较明显;无光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0。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一株野生多孔菌子实体进行分离纯化,并对获得的菌株进行ITS鉴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硬毛栓菌相似性为100%。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温度、碳源、氮源以及pH对野生多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从中选出最优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多孔菌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浸粉、pH 7. 0、培养温度为35℃。本研究为野生多孔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并探讨其培养特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桑黄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野生桑黄菌株(编号SA-1)进行鉴定;基于ITS1-5.8S-ITS2序列,对菌株SA-1和桑黄孔菌属的桑树桑黄、高山桑黄、锦带花桑黄、杨树桑黄、环区桑黄、小孔忍冬桑黄、暴马桑黄共8个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分析;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开展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培养因子对桑黄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运用L_9(3~4)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野生菌株SA-1鉴定为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e sanghuang),但其与桑黄孔菌属中其他6个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桑树桑黄和菌株SA-1聚为一类(bootstrap=100%),其他6个菌株聚为另一类。单因素试验确定SA-1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7.5℃,最适pH为7.0,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KH_2PO_4;经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 g/L,蛋白胨4 g/L,KH_2PO_4 1 g/L,培养温度30℃。【结论】确定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为桑树桑黄(S.sanghuang),并初步筛选出了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结合六盘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挖掘野生大球盖菇的资源,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探,以期为菌种生长发育创造最适条件。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ITS鉴定获得野生大球盖菇菌种,以大球盖菇Q1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菌种生长适宜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筛选。结果表明,培养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的为不添加无机盐的处理,在最适条件下菌种表现为菌丝体生长速率快,菌丝粗壮且浓密。  相似文献   

6.
以1株野生马勃属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核糖体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龟裂秃马勃。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菌丝生长势为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龟裂秃马勃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最适碳氮比为20∶1,最适温度为28℃,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6,最适p H值为5.0。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内采集到一株野生假芝,对其子实体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丝体。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确认该菌株属于灵芝科假芝属真菌,与乌芝(Amauroderma rugosum)同源性最高,编号为白云乌芝(BYWZ)。首次开展乌芝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值范围为7.0~8.0。该研究为乌芝的人工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对开发利用国内野生真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一株野生食用菌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分类地位及驯化栽培特性,为我国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将采自广州市天河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鉴定为盖囊侧耳(又称鲍鱼菇),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商品性等对其开展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牛肉膏,适宜生长的pH范围是7.0~9.0,适宜生长温度是25~30℃。在栽培配方为棉籽壳50%、玉米芯34%、麸皮15%、石灰1%、含水量62%的人工培养基中,在25℃条件下,液体菌种接种30 d左右满包,开袋7 d左右出原基,15 d左右可采收,子实体单丛鲜重95~195 g,一潮菇生物转化率约为27%,子实体多糖含量为5.97%,三萜含量为1.12%。本研究可为盖囊侧耳的人工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也为后续选育广温、耐高温型食用菌品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金针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针菇菌种为材料,根据菌丝干重,对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碳源、氮源、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培养时间)进行筛选。[结果]不同碳源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玉米粉〉淀粉〉绵白糖〉葡萄糖.2%牛肉膏作为氮源的效果较好。23℃时金针菇茵丝生长较好。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时,金针菇菌丝的生长最好。摇床转速以140r/min为宜。振荡培养7d,金针菇菌丝生长量最大。[结论]金针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3%玉米粉,8%牛肉膏,2ml/L维生素母液500倍液,0.1%KH2PO4,0.5%MgSO4;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在23℃,140r/min转速下,振荡培养7d。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杏鲍菇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杏鲍菇菌株XBG-01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菌落的直径及菌丝生长速率,观察气生菌丝的长势,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杏鲍菇能以多种单糖、双糖、多糖等作为碳源,其中以果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均较好,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供试氮源中,杏鲍菇对复合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均能利用,其中以蛋白胨为最适氮源,麦芽浸粉和酵母膏次之;无机盐中的1.0 g/L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维生素中6 mg/L维生素B2、烟酸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中8 mg/L IAA、KT,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不同碳源、氮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向培养基中适量添加某些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杏鲍菇菌丝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1.
张妍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120-123
采用形态鉴定与ITS分子序列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的一株马勃属野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菌种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步通过形态鉴定法鉴定为梨形马勃,后进一步用ITS分子序列鉴定法鉴定,分离株rDNA ITS片段长度为697 bp,测序结果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菌种进行BLAST比对,采用MEGA 2.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分离菌种为网纹马勃,结合形态特征,最终鉴定该菌种为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为该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7.0为最适pH,菌丝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2.
对危害豇豆茎基部的病害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明确了该病病原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Schw.)AndrusMoore]。温度和碳氮源等因素对病菌菌丝生长试验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2-36℃,最适生长温度是28℃;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 1 株在粤北韶关学院内采集的疑似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野生菌株,并 筛选其菌丝适宜培养基,为丰富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该菌株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该疑似大白口蘑野 生菌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纯菌丝体;通过子实体形态特征分析、菌丝生 物学特性分析和 ITS 序列克隆与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在 PSA 培养基、酵母膏培养基和棉籽壳培养基中进行菌 丝培养试验,筛选菌丝适宜培养基。【结果】该菌株与 GenBank 中报道的大白口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Ident 在 82.23%~90.06% 之间,其中与序列 JX041888.1 相似性最高、Ident 为 90.06%。结合传统形态学分析,鉴定该菌株 为野生大白口蘑,命名为 Tsg1。菌丝体均可在 PSA 培养基、酵母膏培养基和棉籽壳培养基中培养,但在棉籽壳 培养基中菌丝体最为浓密粗壮、长势最好,其菌丝生长速度为 3.68 mm/d。【结论】该菌株为野生大白口蘑,棉 籽壳培养基是其菌丝培养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为翘鳞香菇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采自贵州册亨县分离的野生香菇属CH8-1菌株经PDA平板培养获得菌丝纯培养物,以提取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其ITS序列,并进行生物特性培养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CH8-1菌株是香菇属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最适氮源和碳源为酵母粉和葡萄糖,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0~7.0,一定量的无机盐MgSO4及微量的VB1有助于该菌生长。菌丝提取的胞内多糖抗氧化活性明显,其浓度为2.0mg/mL时的总还原力为0.455,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EC50值分别为0.21mg/mL和1.20mg/mL。  相似文献   

15.
从西藏农牧学院校园采集到一株野生亚侧耳(编号为HGHZ02),为了使该菌种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对其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聚类分析,鉴定菌株HGHZ02与勺状亚侧耳(Hohenbuehelia petaloides)的相似度达到100%,但通过形态学鉴定与地生亚侧耳形态特征最相似,因此将菌株HGHZ02鉴定为地生亚侧耳(Hohenbuehelia geogenia)。菌株HGHZ02菌丝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糖,最适生长氮源为麦芽浸粉,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pH 7.0,最适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钾。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GHZ02最佳生长因子组合为麦芽糖25.0 g/L、麦芽浸粉3.0 g/L、pH 7.0和温度26℃。  相似文献   

16.
营养条件对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培养真菌常用的7种碳源,10种氮源、7种无机盐和5种维生素对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拟盘多毛孢之一种(Pestalotiopsis sp.)MM011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可溶性淀粉、玉米粉)是该重寄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有机氮中的黄豆粉、酵母浸膏和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不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1株大环柄菇属野生菌为研究对象,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为高大环柄菇。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和生长势等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氮比为(10~30)∶1,最适碳氮比为20∶1;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1;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4~28℃,最适温度为28℃;最适p H值为7.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几种营养因子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和甘露醇,适宜的氮源是酵母膏和蛋白胨,适宜的无机盐为KH2PO4和ZnSO4。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江苏省宿迁市多肉植物青星美人的黑腐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并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宿迁地区青星美人黑腐病的致病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该病原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温度为30 ℃,5 ℃时菌丝生长极其缓慢并停止产孢,40 ℃时菌丝死亡并停止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0,产孢的最适pH 7.0;病原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麦芽糖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为产孢最佳氮源,酵母浸膏为菌丝生长最佳氮源,硫酸铵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抑制作用;光暗交替适合菌丝生长,连续黑暗适合产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营养因子,包括碳源、氮源、培养料、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分离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平板实验法进行试验.[结果]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培养巴尔喀什蘑菇较为合适的培养料有木屑、棉籽壳发酵料和芦苇基质,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