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中国是世界唯一的栽培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凉山是苦荞麦的主要发源地和最大主产区.也是全国唯一获得苦荞麦国家地理标志和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地区。凉山苦荞麦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种植广泛、产量领先、品质优良、历史悠久,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比拟的突出特点和明显优势。该文对近年来苦荞麦产业发展实践进行了认真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领导、提升效益、加大投人、质量安全、龙头带动、量化研究等6个方面提出对凉山州苦荞麦产业发展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苦荞豆腐苦荞豆腐以豆腐为载体,将苦荞麦中功能性成分富集融合,使其成为一种口感佳,无苦味、无异味、营养丰富的保健功能性食品。其中,将苦荞粉浸泡、洗脱、去淀粉、发酵产酸等工艺  相似文献   

3.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中国是世界唯一的栽培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凉山是苦荞麦的主要发源地和最大主产区,也是全国唯一获得苦荞麦国家地理标志和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地区。凉山苦荞麦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种植广泛、产量领先、品质优良、历史悠久,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比拟的突出特点和明显优势。该文对近年来苦荞麦产业发展实践进行了认真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领导、提升效益、加大投入、质量安全、龙头带动、量化研究等6个方面提出对凉山州苦荞麦产业发展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据挖掘及分子对接探讨以苦荞麦黄酮类化学物质为主的抗癌作用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及文献查找挖掘苦荞抗胰腺癌的核心靶标和作用通路,通过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苦荞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与胰腺癌的交集靶点有156个,苦荞成分槲皮素、山奈酚、大黄素、表儿茶素、芦丁等通过调控AKT1、TNF、TP53、IL6、VEGFA、IL1B、CASP3、EGFR等关键靶点,参与脂质和动脉硬化、乙型肝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对胰腺癌的拮抗作用,且苦荞成分与各关键靶点均能够进行对接,且对接效果好。本研究预测苦荞对胰腺癌的拮抗作用可能是通过参与DNA与RNA之间转录过程抑制免疫信号通路中炎症因子与病毒感染的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凋亡,通过这种有效的靶向作用发挥抗肿瘤生物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筛选适应大同地区生态条件的高产苦荞麦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大同地区分别对‘黑丰1号’、‘六荞2号’、‘威宁3号’、‘湖南3-1’、‘西农9909’、‘六荞1号’、‘湖南1-2’、‘晋荞麦2号’、‘湖南3-2’、‘黑粒苦荞’、‘白苦荞’、‘黑苦荞’、‘苦荞’、‘黑绿荞’和‘额洛乌起’15个苦荞麦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晋荞麦2号’和‘黑苦荞’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高,较适宜在大同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云苦荞1号为试验材料,初步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和磷酸二氢钾对苦荞麦生长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硼肥有效促进了植株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喷施后的苦荞麦的单株粒重和粒数及主茎分枝数都高于对照;喷施微肥后的苦荞平均产量相比对照其增幅为10.3%和3.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陕北产苦荞麦中的黄酮,并测定比较苦荞麦在经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的芦丁含量。方法:采用酸碱法提取分离纯化苦荞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黄酮含量及苦荞黄酮提取物的纯度。结果:测得生苦荞中苦荞黄酮含量为17.19 mg·g~(-1),熟苦荞为17.29 mg·g~(-1),生苦荞仁为25.19mg·g~(-1),熟苦荞仁为28.96 mg·g~(-1);测得所分离的苦荞黄酮纯度为84%。结论:陕北苦荞含有丰富的苦荞黄酮,其中熟苦荞仁苦荞黄酮含量最高,熟苦荞仁适宜作为苦荞降糖服用时的有效部位和炮制制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昭通市昭阳区苦荞生产、加工现状的分析,指出产业发展前景、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苦荞产业的思路和对策,以为大力推进苦荞麦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苦荞(苦荞麦)比甜荞(荞麦)的营养价值高。文章分析了云南省马龙县苦荞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基础条件、引进良种、改进种植管理等的高产种植技术,为马龙县今后发展苦荞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陕北苦荞的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苦荞麦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特殊保健功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对陕北苦荞的资源开发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苦荞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谷朊粉、高精面粉、水,研究了苦荞麦复配粉加工的配方、烘焙条件。结果表明,苦荞麦复配粉的最佳配方为苦荞粉∶谷朊粉∶高精面粉∶水=67.0∶8.0∶7.5∶17.5(质量比);最佳的烘焙温度和时间为面火温度200℃、底火温度220℃、烘焙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12.
通过苦荞麦品种(系)比较试验,鉴定各苦荞新品种(系)及筛选的地方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力,从中筛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为安康市苦荞品种鉴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苦荞牛乳混合发酵酸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和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35-336,341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混合作为生产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阿斯巴甜添加量、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苦荞浆添加量)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苦荞牛乳混合发酵酸奶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苦荞牛乳混合发酵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苦荞浆添加量25%,阿斯巴甜添加量0.125%、菌种添加量3.0 g,发酵时间4.5 h。以此工艺生产的苦荞保健酸奶其色、香、味、组织状态俱佳,口感细腻,风味浓郁,酸甜适中,凝固状态好,各项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产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特别是含有苦荞麦的保健成分,是优良的凝固型酸奶饮品。  相似文献   

14.
苦荞菜的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荞又名鞑靼,属蓼科荞麦属双子叶植物,在我国西南的高寒山区资源较为丰富,是一种独特的食药两用经济作物。利用苦荞麦子粒培育出的苦荞菜(幼茎、叶),具有特殊的烹饪风味和良好的保健效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蔬菜、绿色天然蔬菜、食药兼用蔬菜已成为美味佳肴。苦荞  相似文献   

15.
以黄苦荞麦壳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黄苦荞麦壳色素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技术参数,研究超声功率、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单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功率339 W,液料比18∶1,超声温度56.5℃,超声时间72.7 min,黄苦荞麦壳色素的最大吸光度值为0.485±0.1,为进一步纯化黄苦荞壳色素类物质及结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2年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2年在赤峰市进行9个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晋荞麦2号产量最高,可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晋苦6号、云荞1号、川荞1号、川荞2号、吃鸽苦荞、大安苦荞、黔苦3号产量性状较差,不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荞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经验丰富。我国古代就有很多书籍记载了荞麦,人们总结种植经验并逐渐流传至世界各地。荞麦分普通荞麦和鞑靼荞麦,普通荞麦俗称甜荞麦,鞑苦荞。本文首先对苦荞麦的优势和种植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当下实际,探讨了苦荞麦种植要求及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荞麦具有优良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利于调节现代让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荞麦易煮透,有特殊清香,与大米同煮具别具风味。另外,苦荞麦  相似文献   

19.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西藏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主茎粗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6.7%。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偏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将西藏苦荞7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6.04%,以主茎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1.11%。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1.61水平上可聚为4个大类,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苦荞资源中植株较矮、大粒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苦荞籽粒中多酚的组成、分布及抗氧化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苦荞中多酚在壳、麸皮和粉中的含量以及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为苦荞的育种及深度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Folin-酚法测定来自3个省份的17个品种苦荞的壳、麸皮、粉及全谷中的总酚含量,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结合串联质谱法(MS/MS)对多酚的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并用DPPH和ORAC法对不同样品的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Folin-酚法和HPLC法测定结果均表明,苦荞麸皮中的总酚含量最高,按HPLC法测定结果,17个品种苦荞麸皮中总酚平均含量为4 410.23 mg/100 g,分别是壳和粉中总酚平均含量的4.8倍和15.5倍。在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8个多酚组分,其中芦丁为主要成分,在壳、麸皮和粉中的含量分别为342.55-1758.06 mg/100 g、2 653.84-5 488.55和148.23-542.68 mg/100 g,分别占壳、麸皮和粉的总酚含量的82.13%-90.16%、87.71%-92.09%和80.85%-86.53%。绿原酸只在壳中被检出,而金丝桃苷主要存在于壳和麸皮中。不同产区的不同品种苦荞中多酚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云南产的苦荞壳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四川和陕西产的苦荞壳中总酚含量,但麸皮中的总酚平均含量却高于四川产苦荞麸皮中的平均含量,与陕西产苦荞接近。DPPH和ORAC抗氧化性结果均显示,所有苦荞样品麸皮的抗氧化性最高,粉的抗氧化性最低;总的来说,陕西产苦荞的壳、麸皮和粉均具有最高抗氧化性,云南产的苦荞壳和粉的抗氧活性最低,但全谷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苦荞的多酚含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显著不同,所有样品的DPPH和ORAC抗氧化值均与总酚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