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池塘养殖水体原位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州金坛区在池塘蟹、虾"155"养殖模式基础上加大技术研究,集成创新池塘双层护坡、复合型水草栽种、螺蛳优化投放、滤食性鱼类搭配、微生物制剂改底调水、微孔管道底层增氧、水质实时监测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形成蟹、虾池塘水质原位净化技术,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养殖尾水可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本文结合养殖实际,将水质净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省水产养殖主产区养殖池塘实施生态化改造,到2022年实现水产养殖主产区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苏州市吴江区结合实际情况,一方面分类建立池塘生态化改造方案,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渔业建设,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模式,规模化管理原有分散承包鱼塘,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实现对养殖尾水的高效源头...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2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工作的通知》,笔者于2022年选择日照市涛雒镇廒头盐场约100亩虾蟹池塘进行养殖尾水异位净化试验。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包括放养滤食性贝类、清底型鱼和移栽本地滩涂大米草,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虾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及弧菌含量,实现虾蟹养殖尾水的净化,为沿海地区虾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是斑点叉尾鮰的重要养殖区域。本文通过监测江苏省鱼主养区养殖池塘水质和底泥的各项重要指标,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负荷比和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分析池塘水质和底泥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特征,对鮰鱼池塘养殖环境做出评价,掌握养殖鮰鱼养殖生态环境状况;针对江苏省斑点叉尾鮰主养区养殖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情况,分析水产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为水产养殖水质管理、养殖尾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北方海水养殖以鱼、虾为主,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排放到尾水池塘后,对池塘水体、底泥等造成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随着国家“环保风暴”升级、养殖污染监管措施的加强,水产养殖亟须探索一种尾水处理新模式,既能生态处理养殖尾水,又能对尾水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集装箱+生态池塘”的陆基推水养殖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1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以池塘边陆地为依托,采用集装箱系统对鱼进行集中饲养管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器过滤分离,养殖尾水利用池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有害物质降解,然后将净化后的池塘水抽回集装箱内,达到循环养殖的目的。本文就我国青海高原地区首次用集装箱开展花斑裸鲤养殖试验情况及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养殖品种在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的水质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获取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接近总排水量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的适宜采样时段,对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在16:30~次日7:30的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每3 h采集养殖尾水检测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总氮(TN)、总磷(TP)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排放养殖尾水的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价养殖尾水水质状况:中华绒螯蟹最佳,暗纹东方鲀次之,罗氏沼虾较差。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TSS和TP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ODMn和TN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暗纹东方鲀养殖池塘的TSS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暗纹东方鲀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TP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4项水质指标的实际排放强度均低于估算排放强度(P...  相似文献   

10.
<正>据统计,目前张家港市已完成高标准养殖池塘改造面积8 774亩,占全市池塘养殖总面积的86%,共设置尾水净化区域50余处,尾水区池塘面积近800亩,大多采用“三池二坝”方式。按照改造实施方案要求全部实行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为达到净化尾水水体的目的,在上述50多处尾水区域种植了水生植物,部分放养了花白鲢、螺蛳等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尾水处理池塘的水面架设浮床,并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利用植物的吸收对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再利用,是提升尾水处理效果的有效手段。笔者利用水芹菜、空心菜浮床进行池塘尾水处理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养殖基地,该养殖基地的养殖尾水处理包括由沉淀区、过滤区、曝气区构成的沉淀曝气池和池塘底部种植沉水植物的生物净化池,排放量约为36米3/时。  相似文献   

12.
<正>3.统筹安排底排污顺序池塘底排污设施可有效减缓池塘富营养化进程,改善水质,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池塘养殖区尾水治理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治理有很大的不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一经生产,其尾水中的残饵和粪便、氮磷等相对浓度、水温是基本不变的,固液分离、气吹、微生物高效处理等过程是全封闭的,而池塘养殖区尾水治理则不具备以上优势。各池塘虽然同时进入生产季节,但由于生长阶段不同、水质污染情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正>蟹塘种稻模式是利用生态互惠共生原理,通过修建蟹塘工程设施,在蟹塘种植特种高秆稻品种,集成河蟹养殖和水稻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河蟹、稻谷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利于养殖池塘生态修复、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综合效益。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积极对蟹塘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集中连片池塘排放尾水中氮磷经尾水处理系统各净化功能区的削减状况,分析尾水处理系统氮磷的削减机制,比较论证养殖尾水在各净化功能区的季节、月份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具有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小区,对总氮(TN)和总磷(TP)在养殖试验周期内开展持续的时空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沟渠和湿地+净化池塘组合构成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池塘养殖污染成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池塘底质改良与养殖尾水复合生态湿地治理相结合的工艺路线,从根本上解决养殖尾水治理难题,并提出具体工程技术措施,为实现养殖尾水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昆山地区典型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是昆山地区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为深入研究虾蟹混养式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典型养殖区锦溪镇南前村的600×667 m~2虾蟹养殖基地的水源、池水和尾水在2012—2014年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pH、亚硝酸盐、氨氮、总氮、总磷、COD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水源、池水和尾水的pH变化较大,变动范围在7.08~9.26之间;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均处于很低的水平,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养殖尾水的氨氮浓度通常较水源和池水更低;除总氮和COD在2014春季高于水源外,其余年份各季节总氮、总磷和COD均接近或低于水源水指标值。除COD外,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且呈现为低于或接近养殖用水源水的水质指标,可以认为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外部水环境影响很小。尾水排放前应加强对COD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河蟹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蟹类之一,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河蟹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的河蟹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2.79万亩。随着河蟹养殖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创新,摸索出了一套低碳、高效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减少了水产养殖水体交换量和对外源水质的污染,还增加了河蟹的产量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1.1池塘条件池塘为长方形且四周无遮蔽物,面积10×667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辖江临海,扼淮控湖,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区域内水域滩涂资源丰富,是我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适合发展渔业。2019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6×105 hm2,水产品总产量4.84×106 t,渔业产值1 741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五和第一。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响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推进全省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渔业建设,江苏省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省水产养殖主产区养殖池塘实施生态化改造,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水平。现就养殖池塘尾水净化模式、生态化改造工程设计、养殖尾水净化可持续管理运维3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从而为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进一步实施的可操作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养殖尾水的危害,总结了目前池塘养殖尾水较为常见的处理模式,分别为池塘容纳量控制净化模式、原位净化模式和异位净化模式。控制容纳量的净化模式,可降低养殖污染的产生量,从根源上控制污染,达到净化目的;原位净化模式,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降低排放尾水中的污染物;异位净化模式摆脱了净化操作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同时原位净化中的各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在异位净化模式中使用,能实现对尾水更彻底地处理,异位净化的整体净化效果更具优势,更易达到减少水源污染、提高养殖产量的目标。指出,未来综合治理的异位净化模式将会是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的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以及太湖流域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制度的全面实施,对宜兴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渔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江苏省宜兴市主流池塘水产养殖模式的水质进行了连续跟踪调查,为研究宜兴市水产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及水环境容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