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梁满中  肖杰华 《作物研究》1998,12(1):25-26,31
将带红叶指示性状的棉花自交系9506与雌雄异熟系异9和异9-3测交配制两系杂交棉,对其F1,F2的遗传分析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红叶对绿叶呈不安全显性,杂种后代出现1(红叶):2(浅红叶):1(绿叶)的分离比例。在苗期可根据棉花子叶颜色鉴别真假杂种,提高杂种纯度,还可以利用杂种后代分离的表现型,进行杂种F2代的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2.
棉花属、种间杂交真假杂种问题,目前从理论和方法上还有不少争议,也未得到较理想的解决。为了创造育种的中间材料,探索异属花粉诱变的途径,我们利用红叶陆地棉的红叶是不完全显性的指示性状,进行了棉花屑、种间授粉,从而诱变出了分离复  相似文献   

3.
以丹引单粒不育系MS_3和MS_4为母本,以多粒材料75-2-6为共同父本杂交,对其只代和F_2代粒性分析结果表明,F_1代多粒对单粒呈显性趋势;9086和9096杂交组合F_2代单粒株、双粒株和多粒株的比例分别为1:208:3.04和1:2.49:4.28.其单粒与多粒株(包括双粒株)比例分别为1:5.12和1:6.77,两个组合F_2代粒性分离既不符合单基因规律。也不符合两对独立基因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优质胞质不育系492A、保持系492B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艺性状好的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系224-2同时分别与非优质的胞质不育系D6A和保持系D6B杂交,使遗传基因转育到D6A、D6B之中,再从(D6B*224-2)BC1F2中选株与(D6A*224-2)BC1F2中分离朱育株测充、回交、同时测定父本品种,。这样能较快地稳定农艺性状,并将不育基因、保持基因和优良品质基因等整合到亲不育系、新保持系中,新不育系492A和新保持系492B的特征性多倾向于224-  相似文献   

5.
棉花标记自交系的杂种优势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有标记性状的棉花自交系,提高杂种个体的杂合程度和群体基因型纯度,F1代产量性状表现出了较强的生产优势和优亲优势。44个不同组合的杂种一代,有33个组合皮棉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其中15个强优势组合平均生产优势为49.26%,超过了目前品种×品种生产优势在30%左右的幅度;有优亲优势的29个组合,平均超亲63.25%。自交系Y2-2具有无腺体、超鸡脚叶的标记性状,易繁种保纯。衣分、铃重、配合力高。杂种二代分离严重,生产上不能再利用。通过标记性状选育纯合自交系,利用品种(系)和自交系杂交,是提高杂种优势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9个不同来源的叶用甜菜(B.ciclaL.)和糖甜菜杂交,结果表明,用叶用甜菜作母本,杂种F_2生长习性遗传多数不符合3:1的分离比率;用糖甜菜作母本,杂种F_2生长习性遗传符合3:1的分离比率。杂种后代含糖率,部分组合超双亲,部分组合低于亲本糖甜菜。优良C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产、质量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花生脂肪酸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F435作高油酸亲本与12个美国大花生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并以大花生为轮回亲本回交3次。结果表明,花生高油酸(80%左右)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在在美国大花生种质资源中,两对显、隐性基因杂合的种质普遍存在,而隐性纯合形式的种质很少。F2和回交后自交BCn+1S1代群体出现3(正常油酸含量):1(高油酸含量)的分离比例,两对隐性基因除控制高油酸性状外,对勘察农艺性状无影响。花生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  相似文献   

8.
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张超胡吉远李长生(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641400)农作物的杂种优势已被广泛利用。棉花的杂种优势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杂交棉的推广面积也较大。四川是利用核不育系作母本配制棉花杂种研究最多的省份之一,经过二十...  相似文献   

9.
湘杂棉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891和中12选系为亲本,筛选出杂交棉组合湘杂棉2号。省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表明,其增产幅度、纤维品质和抗病性均达到国家“九五”攻关要求,F2仍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湘杂棉2号具有显性指示性状,可区别其它品种和该组合的F2。  相似文献   

10.
利用4个不同类型水稻两系不育系与6个不同类型恢复系或常规品种组配F1代组合,通过对杂种一代株型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和F1代与亲本相同性状相关系数的计算,初步探索出北方两系杂交稻株型性状的遗传相关方式,为亲本株型选择和F1代株型塑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测定了硬粒小麦的两个代换系Langdon1D(1A)和Langdon(Edmore-1B)及其具有不同胚乳蛋白组分的F2衍生系的籽粒产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测量结果,其产量性状和面粉质量性状有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但籽粒的N水平差异不显著,根据尺码-排除液相层析法、面团揉和时间和峰值电阻法测得结果表明,具有Eemoreγ-45带的所有基因型的质量参数,如SDS-沉降值、麦谷蛋白的比例(P1%)均提  相似文献   

12.
在籼型群体渝85-1A-4/IR8的F3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 向选择,选育出101S、7646S等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101S与7646S相互杂交F表现全不育,两者具有相同的 育性基因;101S、7646S与培矮64S、9309S、安农S、新光S杂交,F1全部恢复可育,表明101S、7646S与它们具有 不同的育性基因;两者与籼型品种杂交、回交,在所有B1F1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3的分离比,在 所有F2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15的分离比,表明101S、7646S的育性受两对独立的隐性主效核基 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4个不同类型水稻两系不育系与6个不同类型恢复系或常规品种组配F1代组合,通过对杂种一代株型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和F1代与亲本相同性状相关系数的计算,初步探索出北方两系杂交稻株型性状的遗传相关方式,为亲本株型选择和F1代株型塑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资源室引进了具有红叶标记性状的贵池红叶棉材料。多年来,经过定向选择、南繁加代及基因转育等方法。目前,已经选育出具有红叶标记性状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系,并且还具有明显的抗蚜避卵特点。1材料特点贵池红叶棉(代号为140427)种子短绒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所棉花种质资源圃中一些混杂品种(系)或材料的单株种植,分离纯化,提供了对性状遗传或应用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的新种质材料,同时,分析了海陆杂种,多基因突变和具有杂结合的性状的杂种的分离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杂交棉皖杂40是由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于1993年配组试验育成,属人工去雄授粉的陆地棉品种(系)间杂交种,现已经过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擂台赛试验,1996年安徽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及安庆市品比试验。其F1、F2皮棉产量均居第一,与对照品种苏棉2号、泗棉3...  相似文献   

17.
长武89(1)—3—4是以小黑麦代换系“代96”作锈病抗源,经复合杂交后选育而成,其系谱为:[(长武131×代96)F1×F长武131]F4×(京花三号×NS2671)F1。该品种集中了各亲本材料的主要优点,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①抗病──对目前存在的各种条锈生理小种免疫,对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抗;②抗逆──耐旱、抗冻、抗倒;③高产──在丰雨年或半水地种植,产量达7500kg/hm2;④稳产──在特大干旱年份,仍能保持3000—5000kg/hm2的产量;⑤优质──蛋白质含量15.2%,赖氨酸0.38%,湿面筋43.2%,沉降值48ml。该品种突出的抗锈性是转入了小黑麦代换系(代96)的抗锈基因之结果。它的育成为小麦抗锈育种找到了新抗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抗虫杂交棉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抗虫杂交棉是以丰产、抗病、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为母本,以抗棉铃虫Bt转基因棉为父本,其杂种一代既继承了母本的丰产性,又继承了父本的抗虫性,且杂种优势明显。杂种二代抗虫个体和非抗虫个体分离比例为3∶1,回交一代的分离比例为1∶1,表现单基因显性遗传;叶色深浅与抗虫性有关,一般表现叶绿素含量高,叶色较深,抗虫效果好。抗虫杂交棉是综合治理棉铃虫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刘亚平,王干南(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九江332105)棉花的高产、优质、抗性三个性状在遗传上互成负相关,采用常规方法育出三者皆优的品种,具有相当的难度。而杂种优势,杂交棉的利用,作为提高棉花单产,改善纤维品质,增强抗逆性,增加植...  相似文献   

20.
在测交一代保持不育系不育特性的品种(系)称为临时保持系;将回交3-4代仍能保持不育系不育特性的品种(系)为永久保持系.前者较多,后者较少。临时保持系的研究和三交杂种的应用结果表明;三交杂种方法是克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的有效途径.两个强优势的三交杂种的产量比中油821增产12%以上,一个比相应的单交杂种增产2.2%,一些三交杂种的抗性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