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东省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山东省12个地市58个鸡群传染性贫血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368份务清样品,蛋鸡群、肉鸡群和种鸡群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ELIS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1.7%、77.6%和84.78%,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3.2%,结果表明近几年山东省鸡群中CAV感染相当普遍,而且蛋鸡和种鸡CA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肉鸡群。  相似文献   

2.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性引起的鸡群免疫抑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99年8月,江苏省泰安州市某AA肉用型鸡父母代种鸡群呈现生长缓慢,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注射后HI效价不高及多发性腹膜炎,心包炎等免疫抑制性症状,55日龄时,随机从4只患鸡采集血浆样品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7d后在间接荧光抗体反应中均对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单克隆抗体11A25呈强阳性反应,结果表明,该鸡各的免疫抑制状态主要由REV的早期感染及其持续发现毒血症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孙梅 《新疆畜牧业》2013,(11):53-54
通过使用新城疫和禽流感的二联浓缩疫苗免疫生产鸡群,分别在免疫后的不同时间进行翅静脉采血,检测鸡群中ND、AI(H9)HI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组鸡的抗体效价3周达到高峰,ND达到8log2以上,AIH9达到9log2以上,维持在较高水平达20周以上。结果表明浓缩疫苗在肉种鸡上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的混合感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多重PCR方法对广西主要养鸡地区的514只可疑鸡传染性贫血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临床病/死鸡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的二重或多重感染率达48.05%;CIAV阳性鸡群中,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IAV阴性鸡群,表明CIAV的感染与3种肿瘤病病毒的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CIAV与MDV的感染具有明显相互促进作用;被调查鸡群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也有一定的感染率。结果表明,商业鸡群中各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很普遍.与鸡群临床上所表现的生长阻滞、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总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增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1当前我国鸡病发生和流行的新特点1.1鸡病种类越来越多,传染病危害最大鸡的人工饲养密度较大,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很容易出现新的病毒种或变异毒株,引起新的疫病。在鸡的所有疾病中,传染性疾病可占到60%~70%,仍然是危害养鸡业的最重要的疾病。到目前,虽然我国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感染,但商品鸡群中新城疫(ND)强毒流行、ND普遍或严重存在。近年来又先后暴发和流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贫血(CIA)、病毒性关节炎、白血病(AL)、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RE)、脑脊髓炎(AE)、肉鸡腹水综合…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12个地市58个鸡群传染性贫血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368份血清样品,蛋鸡群、肉鸡群和种鸡群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ELIS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1.7%、77.6%和84.78%,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3.2%,结果表明近几年山东省鸡群中CAV感染相当普遍,而且蛋鸡和种鸡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肉鸡群。  相似文献   

7.
2000年3月以来,在苏北一些养鸡较为密集的地区,鸡群发生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产蛋急剧下降、流行传播较快、发病持续时间较长、极易复发、死亡率较高等临诊特征的传染病,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盐城市鸡病的调查,发现该市主要存在鸡新城疫(ND)、慢性呼吸道病(CR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等传染病的单一或混合流行,个别地区可能存在鸡新城疫超强毒株。现将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流行地区与季节分布根据我站门诊病历记录统计,从2000年3月8日至5月18日,鸡具有…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引起的、以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幼龄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病毒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CIAV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部分鸡群中。该病在商业鸡群中的存在,是造成中国许多鸡群生产性能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家禽生产者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雏鸡日粮中添加1%的中药复方添加剂,于7日龄时用NDⅡ系疫苗滴鼻;于15日龄、30日龄、60日龄时,分别测血清HI抗体效价,30日龄时让供试鸡自从感染ND强毒.其结果,添加中药复方添加剂组雏鸡血清HI抗体效价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自然感染ND强毒后,添加中药复方添加剂组雏鸡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疫苗免疫后鸡群的生长情况和临床症状,检测免疫后不同时期鸡群的ELISA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率以及对鸡新城疫(ND)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鸡群的HI抗体水平,评价和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 CA株 CF株)在石家庄地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免疫效果、免疫持续期以及是否会产生免疫抑制。结果表明,试验疫苗接种蛋鸡和肉鸡后,均没有观察到因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对蛋鸡和肉鸡均安全。疫苗接种蛋鸡后14 d、28 d、42 d、60 d和90 d,接种肉鸡后14 d、21 d、36 d攻毒保护率均达80%以上;商品蛋鸡接种疫苗后90 d其ELISA抗体水平仍高达6500以上。ND HI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疫苗接种后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无显著影响,不引起免疫抑制。结论:试验疫苗安全、有效,质量稳定,适用于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11.
陈自峰 《动物保健》2005,(12):23-25
一、当前我国鸡病发生和流行的新特点 (一)鸡病种类越来越多,传染病危害最大鸡的人工饲养密度较大,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很容易出现新的病毒种或变异毒株,引起新的疫病。在鸡的所有疾病中.传染性疾病可占到60%~70%.仍然是危害养鸡业的最重要的疾病.到目前,商品鸡群中新城疫(ND)强毒流行,PD普遍或严重存在.近年来又先后暴发和流行了传染性囊病(IBD).  相似文献   

12.
在制备IBD和ND二联卵黄抗体以及在计划鸡群的IBD和ND免疫程序时,都需要对鸡体内的IBD及ND抗体水平进行监测。通过对一群鸡按一定免疫程序高免IBD疫苗和ND疫苗后,利用鸡所产鸡蛋卵黄液和相对应鸡的血清测定IBD琼扩(AGP)抗体效价和ND凝集抑制(HI)抗体效价的对比试验认为:用卵黄液测定的抗体效价与用鸡血清测定的抗体效价呈一致关系,完全可用鸡蛋卵黄液代替鸡血清进行鸡体内IBD和ND抗体水平的监测。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疫病.一方面是由于该病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免疫器官,使机体自身免疫机能下降,导致患病鸡对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致使鸡只死亡率、淘汰率上升,影响增重;另一方面免疫抑制,使接种了多种有效疫苗的鸡只免疫应答反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特别是对烈性传染病,如新城疫(ND)的免疫影响非常大.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感染鸡传染性氏囊病的鸡群,尤其是蛋雏鸡群用药治愈后,应采取何种方式免疫新城疫效果才好,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16日龄自然感染暴发 IBD 的 AA 肉鸡群,采用 HI 试验β—微量法定期进行 ND 抗体监测,当 HI 滴度低于正常临界安全线时,对鸡群进行 ND 疫苗首免,定期监测 HI 抗体值,以其消长情况及鸡群 IBD 自然发病后的死亡率两项指标来综合判定 IBD 对 ND 疫苗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当肉鸡群中感染 IBD 病毒的日龄越大对 ND 的免疫抑制就越小,符合张学松的一日龄感染 IBD 的雏鸡其外周血液中 B 淋巴细胞的减少比3周龄时感染IBD 的严重得多的研究结论。当雏鸡 ND 免疫(特别是首免)的日龄与 IBD 感染日龄相隔较长时间(7天以上时),IBD 对 ND 的免疫抑制现象也很小,两者呈反比关系,这两点对于在 IBD 流行区的肉鸡制定 ND 免疫程序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可以导致易感鸡死亡外,还可以引起鸡群免疫抑制。在临床上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能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严重影响新城疫病的免疫,甚至造成免疫失败,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病对目前养禽业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种鸡场不同周龄肉种鸡进行REV、CAV和ALV(A、B亚群)抗体检测。在572份血清样品中,除了一个8.1周龄和15周龄鸡群CA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和75%外,其它鸡群无论是否进行CAV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在212份血清样品中,REV抗体阳性率在16.7%~62.5%之间;ALV(A、B亚群)抗体阳性率在0%~75%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种鸡群中存在3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或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鸡新城疫(ND)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其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和表现神经症状。近年来,由于鸡群普遍进行了新城疫(ND)的免疫接种,使得ND的发病向非典型化转变,呈散发性发生。尤其是非典型新城疫(ND),常在经过免疫接种的鸡群中出现,以呼吸道和下痢症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为特征。鸡群感染ND病毒,抗病力低,极易并发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城疫单抗ELISA试剂盒监测免疫鸡群中新城疫强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新城疫(ND)单抗ELISA试剂盒对2个免疫鸡群中ND强毒感染情况及个体感染强毒后排毒动态跟踪监测,并平等测定其HI抗体效价。共采集泄殖腔棉拭子和血液对应样品2317份。结果表明:HI效价2-14之间的个体均可检出强毒,其中HI效价在6以下和11以上的个体强毒检出率都较高。HI效价在6以上的个体仍角感染强毒,强毒感染导致HI抗体水平上升,且感染前低者上升速度较快,幅度亦较大;并且发现排毒个体的高水平抗体是强毒感染所致。个体感染强毒后排毒过程可长达3周,而且感染前抗体水平低者排毒时间相对较长。强毒一旦侵入鸡群便可在群内巡回传播,长期维持下来。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鸡减蛋综合征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10个养鸡场采集不同日龄、品种、性别和不同用途鸡的血清样品103份,以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鸡群的减蛋综合征(EDS)血清抗水平,结果,10周龄以下鸡的EDS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6.7%,其阳性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高;不同品种鸡群中,迪高鸡和地方土鸡的EDS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而伊萨褐鸡阳性率高达100%;公鸡EDS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5.6%,母鸡为73.4%;商品鸡EDS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8.95,种鸡阳性率为62.5%;全部检测各的平均阳性率为67.9%,多数血清EDS HI效价为1:32-1:1024之间,最高的达1:40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