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室黄瓜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黄瓜采用嫁接育苗,可以克服土壤连作危害,防止根病发生,并能有效地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耐低温的能力,从而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据试验,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当温室的温度低于6℃时,一周内未发生寒害;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总产量较自根苗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2.
黄瓜嫁接育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大棚等设施内栽培黄瓜,周年茬次多,轮作困难,容易发生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采用黄瓜嫁接育苗栽培,黄瓜枯萎病防效在95%以上。同时嫁接苗根系强大,生长旺盛,抗低温能力强,瓜条大,总产量较自根苗提高20%以上。生产中嫁接黄瓜的砧木以选用黑籽南瓜和南砧1号为好。  相似文献   

3.
黑籽南瓜与长春密刺黄瓜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 ,嫁接后的黄瓜不但抗病耐寒 ,而且高产优质。现将嫁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苗床准备在大棚中备好3个苗床 ,即黄瓜育苗床、黑籽南瓜育苗床和嫁接苗苗床。苗床宽1.2米 ,高出地面7厘米。长度视苗的多少而定。黄瓜苗床最好建在大棚入口处 ,以利通  相似文献   

4.
张丽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0,(8):140-140,142
介绍了黄瓜嫁接栽培的育苗技术,包括砧木(黑籽南瓜)育苗、黄瓜育苗、嫁接、移栽、嫁接苗苗床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黄瓜嫁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瓜采用嫁接苗栽培,可有效地防治土传性病害,对黄瓜的枯萎病的防效可达N95%以上。同时,嫁接苗根系吸收力强,耐寒性能强,生长旺盛,总产量较自根苗提高20%以上。嫁接黄瓜常用的砧木为黑籽南瓜。培育健壮嫁接苗需注意下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砧木、嫁接方法和遮光处理对黄瓜嫁接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改良新土佐1号、辉虎及ART一辉3种日本南瓜作为砧木,采用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遮光处理对黄瓜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日本南瓜作为砧木与对照(黑籽南瓜)相比能稍微提高黄瓜嫁接苗的成活率,但差异不显著,3种日本南瓜砧木之间的嫁接成活率基本没有差异;采用插接法嫁接的黄瓜苗成活率比靠接法嫁接的黄瓜苗成活率高;嫁接苗在前3 d全遮光、4~7 d半遮光的处理下,可以明显提高嫁接苗成活率,且幼苗的生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土佐、长青藤、京欣砧5号及黑籽南瓜等4种不同砧木嫁接对黄瓜植株生长发育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砧木的黄瓜嫁接苗与自根苗相比,植株生长旺盛,其中以新土佐和黑籽南瓜的嫁接效果最好,新土佐嫁接黄瓜的成活率最高,黑籽南瓜嫁接成活率次之。  相似文献   

8.
不同砧木嫁接对高山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籽南瓜、早青西葫芦、锦栗南瓜和杭州长蒲作砧木,高山黄瓜津优5号为接穗,以自根苗作对照,顶插法嫁接后,观察研究它们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抗病性。结果表明:成活率黑籽南瓜最高;不同砧木嫁接苗的枯萎病发病率都极显著低于自根苗;黑籽南瓜嫁接苗的总产量极显著高于自根苗。综合多种因素考虑认为,黑籽南瓜是高山黄瓜嫁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嫁接黄瓜和自根黄瓜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云南黑籽南瓜为砧木,以津绿4号黄瓜为接穗,研究了25,50,75 mmol/L NaCl胁迫下黑籽南瓜、嫁接黄瓜和自根黄瓜幼苗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黄瓜和黑籽南瓜种子的耐盐发芽能力.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黑籽南瓜发芽率仍较高,而黄瓜发芽率明显下降.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各处理的POD和CAT活性均增强,黑籽南瓜的始终保持最高,嫁接黄瓜与黑籽南瓜接近,自根黄瓜最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各处理SOD活性都呈下降趋势,但黑籽南瓜下降幅度最小,自根黄瓜下降幅度最大,嫁接黄瓜与黑籽南瓜接近.嫁接黄瓜幼苗的耐盐性强于自根黄瓜幼苗,嫁接苗的耐盐性取决于砧木黑籽南瓜.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黄瓜培育嫁接壮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亮 《现代种业》2009,(4):50-51
日光温室黄瓜越冬栽培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进行嫁接育苗,10月下旬定植到日光温室内,1月上旬开始收获,5月下旬甚至到6月上旬拉秧。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黄瓜嫁接育苗在日光温室黄瓜越冬栽培中应用广泛,其原因不仅仅是提高了黄瓜的抗枯萎病能力,同时由于砧木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耐寒性增强,嫁接苗产量也高于自根苗。日光温室黄瓜培育嫁接壮苗技巧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