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日本对虾近年来受白斑病毒病(WSSV)等危害非常严重,养殖成功率低。现国内日本对虾养殖主要与贝类、梭子蟹、鱼类等混养,大都为粗放粗养方式。为探索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病害监测点长白养殖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连续多年获得高产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展了日本对虾防病高产技术研究。通过改变旧有养殖模式,采取一系列综合防病措施,使日本对虾养殖平均单茬亩产达到316千克,亩产最高塘达到367千克的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试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结果试验池8只,每只300米2,2005年5月30日放养虾苗,苗…  相似文献   

2.
山东日照沿海池塘养殖主要以梭子蟹、中国明对虾、日本对虾为主,近年来由于病害多发,产量不稳定,养殖业户效益难以保障。笔者于2008年3~11月在日照两城引进斑节对虾,开展半滑舌鳎与斑节对虾的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10亩池塘的养殖试验中共收获半滑舌鳎1221千克、斑节对虾1350千克,亩均收益9400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日本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效益逐年提高,日本对虾养殖已成为沿海新的养殖业亮点,同时也带动了日本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快速发展,育苗的厂家和规模不断增加,育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出苗量大幅度提高.然而,由诸多因素导致的日本对虾育苗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育苗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日本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近年的实践,同时借鉴了他人的一些做法,将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产量的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水产科学技术推广站在本区朱家尖镇、六横镇、虾峙镇的12000余亩海水池塘里,进行了梭子蟹与日本对虾的混养,并获得成功。2005年平均亩产梭子蟹70千克,日本对虾31千克,平均亩纯利580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丁庄镇日本对虾二茬养殖一直处于低谷。为此,2004年我们引进台湾斑节对虾作为二茬日本对虾的换代品种试验养殖1640亩,收获成虾29370千克,收入231万元。2005午,结合我们几年来不断摸索总结的对虾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养殖达到1.8万亩,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河北省沧州市三疣梭子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以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但由于池塘的老化及虾病发生,池塘单养日本对虾已不可能,将日本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放在一起混养不仅减少了梭子蟹的发病率,还增加了日本对虾的成活率,在养殖三疣梭子蟹投饵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日本对虾的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水面15~20亩、水深1~2米的大水体中进行罗氏沼虾养殖,要取得亩产量过500千克、亩产值过9000元的高效益,除掌握运用市场运作和生产操作的常规技术策略之外,应突出抓好前期温棚暂养、大水面放养、防浮头、防病害、投饵料、轮捕轮放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林红军 《水产养殖》2009,30(3):33-34
近年来,随着日本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效益逐年提高,已成为沿海地区新的养殖业亮点,同时也带动了日本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快速发展,育苗的厂家和规模不断增加,育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出苗量大幅度提高。然而,诸多因素导致的日本对虾育苗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近年的实践,同时借鉴了他人的一些做法,将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产量的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兵 《科学养鱼》2004,(9):32-32
2002年我们对500亩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建成了低坝蓄水养殖区,进行泥蚶养殖。通过两年来的低坝蓄水泥蚶养殖试验,泥蚶亩均产600千克,最高产量可达800千克,是平涂泥蚶养殖产量的1.5-2倍。现将低坝蓄水泥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在吉林省进行了鲤池塘轮养的技术试验。第一轮养殖从2013年4月25日开始,养殖鲤成鱼,饲养至7月5日出池;第二轮从2013年7月15日开始,养殖鲤鱼种,饲养至10月15日出池。平均每亩产体重230克/尾的鱼种1000千克。两轮养殖总计产鱼1800千克,比单纯的一轮养殖每年每亩可多产鱼600千克以上,每年每亩多盈利4500元以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朝新 《科学养鱼》2007,(12):57-57
首先,谈谈如何做到使养殖品种少生病。1.合理的密度养殖户应该综合自己的养殖水平及该水域的养殖生态条件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而言,海水网箱养殖的单位产量为15~20千克/米~3;池塘养殖在福鼎很少采用轮捕轮放,大都采用一次性投苗,海水鱼养殖至成品密度为600~1200尾/亩,虾一般为5万~8万/亩,高位池虾塘投放密度为8万~12万/亩。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虾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虾具有养殖周期短、活力强:耐低温、抗病力强等优点,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010年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在老河口养殖区进行了日本对虾安全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攻关,推广日本对虾海水池塘养殖333.3hm^2(5000余亩),每667m^2产量达N80kg以上、纯利润达到1500元。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2006年5月份至2007年2月份,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龙腾高科鲟鱼养殖基地进行了匙吻鲟商品鱼工厂化养殖试验,经过近9个月的精心管理和饲养,总产量达16320干克,每平方米平均产量15千克:平均尾重1.2于克,最大尾重1.5千克;养殖成活率为80%,饵料系数为1.23。现将匙吻鲟商品鱼工厂化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市绿源水产养殖公司2005年采用围塘塑料大棚进行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研究,每667m^2养殖产量达到366.87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文主要介绍该公司围塘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虾与梭子蟹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海产品,近年来在全国沿海进行了广泛的混合养殖,但由于受养殖技术的限制,产值、产量都不太高,一般虾蟹混养每667m^2产量60~80kg,达到100kg以上的很少。近年来山东省日照水产研究所在日本对虾与梭子蟹混养过程中,通过投放半滑舌鳎,利用虾蟹鱼不同的生态习性和摄食性,达到高产高效、健康养殖的效果。现将日本对虾、梭子蟹与半滑舌鳎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分布很广,在我国长江口以南海域均有栖息。具有活力强、耐干露的特点,适于鲜活上市,售价高,国内外市场畅销,是海水虾类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人工养殖日本对虾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采用低坝高网养殖日本对虾,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养殖塘内饵料比较丰富,水体交换方便,适宜日本对虾生长,能在较短的养殖周期内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是滩涂养殖的一种新模式。1998年3月至10月我们在本市横山乡殿嘴头塘外的高中潮区滩涂上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虾多茬养殖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形式之一。2006年,海阳市大闫家镇鲁古埠村的日本对虾养殖中,遵循“水产养殖,养水为本”的科学养殖理念,头茬虾单产40kg,在售价仅为34元/kg的情况下,每667m^2净利润超千元,2茬虾也达到单产50kg,售价140元,kg,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山东的日本对虾"生态调控"健康养殖模式在乐亭县引起养殖户的关注,这种养殖模式使养殖成功率显著提高,产量较普通养殖模式能够提高一倍以上,一般单茬产量达到600~750 kg/hm2,纯效益能达到3万元/hm2左右.为了探索这种新的养殖模式,2008年我们指导虾农在大清河盐场附近一个虾池进行了一茬日本对虾的"生态调控"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虾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虾类,它具有耐低温、耐干露、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日本为最重要的养殖品中之一。我国台湾也大力发展日本对虾养殖,产量连年直线上升。近两年来,我省已开始日本对虾的养殖试验,把它作为秋、冬季养殖品种之一,但日本对虾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需要鲜活饵料,在生产上难以安排供应,  相似文献   

20.
孙书静 《内陆水产》2002,27(7):18-18
近几年来,有不少养鱼专业户采用池塘节粮型立体养鱼模式,获得每667米2产成鱼1500~1800千克的好产量。现将混养轮捕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67公顷为宜,水深2~2.5米,背风向阳,池堤坚固,池底平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源。鱼种下塘后,先要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同时每667米2水深20厘米的池塘用100~125千克生石灰带水消毒,以杀灭害虫、病菌;再施腐熟人畜粪500千克,然后蓄水至1米深左右,待一周后再放鱼种。2冬放鱼种可根据鱼与鱼之间食性、栖息习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