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9~1992年,寿光县棉办、诸城市棉办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协作,在贾悦镇和五台乡开展麦棉两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诸城市贾悦镇在种植制度上实行了改革,麦棉两熟高产栽培发展到5万亩,实现了粮棉双扩双增。与种植制度改革前的1988年相比,全镇粮食总产提高822万公斤,棉花总产提高112万公斤,农业总收入提高3367万元,人均收入提高327元。寿光县五台乡麦棉两熟高产栽培发展到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1990年调查,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植棉面积近4700万亩,其中:麦棉两熟面积238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50%以上。目前,棉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已初步配套。麦棉产量有所提高,前作小麦亩产均在300公斤以上,并已取得麦棉两熟栽培的技术经验,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套种配置不合理。一般麦套春棉预留棉花空档大窄,如三一式预留棉花空档不足50厘米,三二式和四二式相对更窄,并难以实行麦棉高低垄分厢种植。而麦套夏棉三  相似文献   

3.
<正> 博兴县麦棉套种面积发展较快,1990年发展到15万亩,占植棉面积的60%以上,较好地解决了麦棉争地和麦套棉缺苗、迟发、晚熟、低产等问题,加速了粮棉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麦棉两熟的发展。三年来,博兴县通过试  相似文献   

4.
<正> 我县棉田多系春播,也有少量麦棉套种,实行麦棉两熟,可以提高复种指数,缓和粮棉争地矛盾,做到粮棉双丰收。我们于1978至1979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棉花夏直播的品种比较试验和栽培技术研究,初步摸索出了一些规律,现总结于后,供参考。通过1978年品种比较试验,我们认识到,只要选择早熟性、丰产性能好、品质好的品种,实行棉花夏播是可行的。1979年从商丘地区农科所引进了早熟性、丰产性和品质都较好的773—32品系,进行栽培试验。面积1.5亩,前茬为尺八大麦,亩产450斤,于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1992,(4):13-14
<正> 开发棉麦两熟,走棉麦一体化的种植道路,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八五”期间棉花自求平衡和粮棉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决策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北方棉区棉麦两熟发展很快,从几十万亩发展到3000多万亩,占到棉田面积的一半以上,预计“八五”期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为加快棉麦两熟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培育选择适合我省两熟种植的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品种,探索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两熟栽培模式,以保证两种作物高产、稳产、促进棉麦一体化这一种植制度积极而稳妥的发展。提出此实施方  相似文献   

6.
<正> 康庄村位于南阳盆地中部,鸭河灌区中游,耕地面积5984亩,属典型沙姜黑土地,水利条件较好,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以上。1987年植棉面积2800亩,占总耕地47%,全部为麦棉套种,还有一部分麦棉菜间作田,棉花单产102公斤,总产28.56万公斤,出售商品棉28.26万公斤,超定购任务8.25万公斤,生产原种30万公斤,总产值达180.56万元,平均亩产值662.86元,人均收入615.18元。比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986年棉花单产和总产分别提高22.1%和22.2%。品级提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我省棉田多熟制发展较快,间套面积1986年为15万亩,1987年为20万亩,1988年为25万亩,1989年发展到35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9.5%。棉麦套种由1986年的2万亩,1987年发展到8万亩,1988年发展到13万亩,1989年达到19.9万亩。据11个县、32个乡、108个村调查,棉瓜菜间套亩产值为814.5元,比纯种棉亩增值364元;棉麦套种亩产值784元,比纯种棉亩增值244元。临猗县牛杜村主要是发展地埂棉,1989年在3000亩麦田地埂上套棉花,麦收后套绿豆,亩产小麦375公斤,皮棉95公斤,绿豆100公  相似文献   

8.
淮北地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1992年引进麦棉品种58个,多点次安排品种区试,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两熟栽培的皖夏1号、中棉17号、皖夏2号、中棉16号、徐州8785、85中33、宿育1号、徐州21号、陕农7859等棉麦品种。针对配套品种就播期、密度、肥水运筹、化学调控、套种方式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麦棉早熟丰产栽培技术,如棉茬麦栽培技术、棉花小壮苗麦后移栽技术、麦田晚春套种棉花技术、麦田初夏套种棉花技术。四年中开发推广麦棉两熟栽培面积84.2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正> 麦棉套种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夺取麦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我县从1984年以来,大面积推广麦棉套种,平均亩产小麦225公斤,亩产皮棉65.3公斤,每亩收入601元,比一年种两季粮食作物亩增收入109元,比一年纯作一季棉花亩增收入132元,1989年又扩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省种植的夏播棉主要品种是辽棉九号。它在冀东早熟棉区为春播,在冀中、南地区可进行夏播。据几个县夏播试种结果,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1987年成安县试种35000亩,一般亩产籽棉130—145公斤,高的达250公斤,棉麦套种比小麦玉米套种增加收入149.37元。据种子部门统计,1988年我省南部地区种植夏播棉128万亩,占全省棉田面积的9.3%。夏播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省南部地区夏播辽棉九号应掌握以下几项关键性技术: 一、适时播种。根据辽棉九号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应合理确定播种期,过早烂铃多,棉花品质差;过晚成熟期推迟,霜后花多。适播期是:套种应在5月20—25日为宜,平播最迟不能超过6月15日。  相似文献   

11.
麦后直播特早熟短季棉的可行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后直播特早熟短季棉的可行性及栽培技术研究张东楼王兰香董国豪杨秀凤(德州市农科所253015)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棉花早熟品种的不断更新,麦棉两熟大面积推广,解决了粮棉争地的矛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较显著。但随着机械化程度的逐渐提高,麦套棉的种植方...  相似文献   

12.
夏棉即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在黄河流域棉区常年种植面积近60万hm2。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特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麦瓜棉模式,2002年宝应县推广面积1000亩,一般亩产小麦200公斤、西瓜2000公斤、皮棉90公斤,全年亩产值2200元,是稻麦效益的2~3倍。  相似文献   

14.
粮棉产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耕地立体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地处里下河腹部,可耕地面积91万亩。实行稻、麦、棉、绿轮作制度,一年两熟,年产粮10亿斤左右,产棉25万担上下。产量较高,但产值和收益却较低,全县亩均产值只有250元,亩均纯收入还不足150元。在全国城乡人民竞相致富的大好形势下,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摆到了人们的面前: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地区,如何大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为此,最近笔者对本县11个乡40个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种植棉花都是春种秋收,我国也一直沿袭这个传统耕作模式。种棉花效益高,但有的农民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嫌生育期长、整枝费工、农药昂贵。在我国,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上近几年棉铃虫肆虐,棉农已无计可施。特早熟中棉所30号42系的培育成功,有效地解决了种棉的三个难点问题:麦棉可以两熟;规范化控简化了整枝;抗虫性强,节省了农药和用工80%,实现了亩产小麦400公斤,籽棉250~300公斤,亩产值1500元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县在缩小一熟春棉、推广麦棉套种的同时,进行了棉花大苗(5~7张叶片)麦后移栽试验,收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据三年试验,大苗麦后移栽棉平均亩产皮棉为165.5斤,麦子657斤,比一熟春棉虽亩减皮棉16.3斤,但年增收百元左右;比麦棉套作虽亩减皮棉8.5斤,但增收麦子275斤,年净增收45~5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小苗移栽亩增皮棉27.2斤,增收35~4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直播棉亩增皮棉50.6斤,增收70~75元。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0500亩。实践表明,棉花大苗麦后移栽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阆中是中药材沙参道地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常年沙参下茬种植玉米,一年两熟。这种栽培模式比大面积麦———玉———苕三熟亩产值增加1500元左右。为近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药农综合经济效益,阆中市农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沙参与西瓜轮  相似文献   

18.
扶沟县麦棉套种面积大,促进了麦、棉产量的迅速提高,1983年与1987年比较,麦棉套种面积由3万亩扩大到55万亩,小麦总产增加1.1倍,棉花总产翻了近5番,农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1980—1988年,全县棉花平均亩产62.7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6.4公斤,麦棉均稳定在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在棉区推广麦棉套种是一项成熟的增效措施。要以棉为主,粮棉兼顾,做到麦棉双扩双增。为此,秋种时应掌握好以下技术要领: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且有水浇条件的地块。秋种时每亩施优质基肥3000公斤、磷肥40-60公斤。在棉区推广麦棉套种是一项成熟的增效措施。要以棉为主,粮棉兼顾,做到麦棉双扩双增。为此,秋种时应掌握好以下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20.
通过5种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对晋南盆地农田的集约化经营进行了探讨,获得了高产高效益的双重效果.模式Ⅰ,Ⅱ、Ⅴ(粮经型)年亩产粮食455~966公斤,产值976.9~1579.5元,比传统的小麦夏播玉米方式亩增值220.8~733.9元;模式Ⅲ(吨粮型)年亩产粮食1220公斤,比传统种植方式亩增产粮食235公斤,增值111.6元;模式Ⅳ(效益型)年亩产值1741.5元,比传统的一季春棉亩增值909.4元.5种模式以经济产量计算,年光能利用率比一季春棉提高1.0~2.3倍,除模式Ⅰ外,比小麦复播玉米提高8.8%~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