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熟高产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万薯7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薯7号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亲本丰黄集团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薯新品种,2002~2003年在重庆市区试中,两年平均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23.85%和10.83%,通过重庆市区试;2004~2005年在全国区试长江流域薯区中,两年平均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10.78%和8.92%,通过全回区试;2006年在江苏、湖北、四川和重庆市全国大区生产试验中,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22.10%、33.40%和38.30%,通过全国生产试验。该品种萌芽性优,幼苗生长健壮,植株单株分枝较多,结薯早而整齐,薯块膨大快,大中薯率88%以上,薯块烘干率26%-28%,粗蛋白含量3.51%(干样),淀粉含量63.64%(干样),可溶性总糖10.96%(干样),熟食品质好,商品性好,耐贮性较好,抗黑斑病,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旱、抗病,适应区域广等特点,是食饲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南薯 027 系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 2015 年以优质品种浙薯 13 作母本通过集团杂交获得种子,2016-2021 年进行鉴定、比较,成功选育的一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2022年6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登记。2019-2020年在四川省甘薯新品系联合试验中,鲜薯平均产量 27425.70kg/hm2,薯干平均产量 8830.65kg/hm2,淀粉平均产量 5929.05g/hm2;薯块干率 32.27%,淀粉率 21.69%,大中薯率 88.94%,薯形美观,薯块商品性好,黑斑病抗性和贮藏性优于对照品种,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适宜在四川薯区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3.
鄢铮 《中国种业》2016,(4):65-65
<正>榕薯819是以金山57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具有薯干和淀粉产量高、稳产、优质、抗病等特点。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每hm~2薯干平均产量为11178.6kg,比对照增产3.57%;淀粉产量为7355.4kg,比对照增产10.90%。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4005。1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福宁薯14号是以福薯13号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较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hm2鲜薯产量55665.75kg,比对照增产28.38%;薯干产量12011.55kg,比对照增产11.29%;淀粉产量6910.95kg,比对照增产4.20%。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4006。  相似文献   

5.
早熟优质甘薯新品种──绵薯早秋绵薯早秋(原系号81-13)是绵阳市农科所1981年用79-75×早熟红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9月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正季苕区试结果,亩产鲜苕2127.6千克,薯干598.14千克,淀粉361.14...  相似文献   

6.
甘薯新品种浙薯13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伟明 《作物杂志》2005,21(4):51-51
浙薯13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浙3481”和“浙255”两个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用途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1994年开始配组杂交,1999年提供生产试种、示范,并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大区区试,2002年通过国家区试,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台州市于1999年开始引入浙薯13试种,至2004年示范种植面积已达到880hm2,该品种具有食用鲜薯、淀粉加工和薯脯加工三大用途,推广前景良好。1产量与效益浙薯13鲜薯产量较高,1998年和2000年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进行的浙薯13品比试验,均以徐薯18和南薯88为对照。其中1998年,浙薯13鲜薯平均产量53250kg/hm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甘薯加工食品日渐增长的需求,培育适宜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种植的优质食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湘薯15为母本,在其集团杂交后代中经过实生苗选育圃、复选圃、品比复选圃、省区域试验等系统选育法,围绕适宜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生态条件和优质、高产、抗逆等育种目标开展品种选育。经2017-2018年四川省甘薯区域试验鉴定,川薯228鲜薯平均产量为32463.6kg/hm2,比南薯88(对照)增产24.30%,食味评分高于对照。川薯228于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该品种高产稳产、食用品质优、中抗茎线虫病和蔓割病,适宜在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高产甘薯新品种绵薯四号绵薯四号(原系号88-1070)是绵阳市农科所1988年用徐薯18×绵粉一号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通过了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1995年进行生产试验。1996年4月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主要特点如下:1丰...  相似文献   

9.
山东是中国甘薯的主产区,如何发挥甘薯优势,增强甘薯及其制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当今甘薯研究的首要课题。针对目前甘薯生产上品种繁多的现状,选择北方甘薯生产上正在推广的16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进行试验,测定甘薯的鲜薯产量、烘干率、薯干产量、薯干淀粉率、粗纤维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鲜薯产量最高的是‘南薯8号’,为74253.25 kg/hm2,烘干率最高的是‘商薯025-6’,为39.19%,薯干产量最高的是‘南薯8号’,为25857.6 kg/hm2,薯干淀粉率最高的是‘商薯025-6’(73.03%),薯干粗纤维含量最低的是‘商薯025-6’(1.8%)。同一生态环境下食用型品种‘南薯88’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都最高;‘鲁薯8号’、‘齐宁031’、‘北京553’、‘南薯8号’、‘泰中6号’既可作为食用型品种又可作为淀粉工业型品种;所有供试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较低;鲜薯产量与薯干产量之间存在极高度的正相关,淀粉率与烘干率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食味总评与薯干淀粉率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甘薯生产和市场对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需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徐薯23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从后代实生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了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南薯 026,于 2021 年 10 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号:GPD 甘薯(2021)510050)。南薯 026 每 hm2 鲜薯产量达到 33099.75kg,薯块干率 26.10%,淀粉率 15.60%,还原糖含量 1.10%,可溶性糖含量 2.69%,粗蛋白含量 0.671%,鲜薯胡萝卜素含量 0.114mg/100g,鲜薯维生素 C 含量 24.20mg/100g。南薯 026 结薯集中,薯型不规则、皮红色、肉黄色、商品性好、耐贮藏,抗病性中等,是优良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桂紫薇薯1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2014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干物率高,食味较好,鲜薯花青素含量较高(达10.68 mg/100 g),薯形纺锤形,薯皮鲜紫色,颜色亮丽,薯肉浅紫带白,适宜作为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著;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 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万紫56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从亲本日本紫心集团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紫色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2007~2008年重庆市甘薯区域试验紫薯组中,7个试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34.61t/hm2,比对照紫薯种山川紫增产104.43%;总花色甙产量17.63 kg/hm2,比山川紫平均总花色甙产量高7.98 kg/hm2;2008年推荐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特用组,现已通过国家区试.该品种薯型短纺锤,萌芽性优,高抗根腐病,抗蔓割病,中抗茎线虫病,上薯率高,适口性好,早熟性好,花色甙含量高,120d即可上市,是一个商品性好的紫色甘薯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拟2011年申请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5.
灰色关联分析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鄢铮  王正荣 《作物杂志》2014,30(1):30-32
为了给淀粉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甘薯的9个农艺性状与其淀粉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甘薯主要性状与淀粉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鲜薯产量>干物率>出粉率>单株分枝>单株结薯数>中薯率>单株蔓重>最长蔓长>大薯率。与淀粉产量最为密切的相关性状是鲜薯产量,关联度为0.9229,其次是干物率,关联度为0.9060,大薯率影响较小。因此,在选育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时,应该多选择鲜薯产量高、干物率高、出粉率高、分枝数较多以及中等薯块数量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育出适合广西栽培的高淀粉含量能源型甘薯新品种,对9个引进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广薯87’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等。结果表明,JSP-4和‘徐薯22’的淀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6698.42 kg/hm2和5685.96 kg/hm2,分别比对照高43.54%和21.84%。通过研究得出,JSP-4和‘徐薯22’可作为高淀粉含量的能源型甘薯品种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验证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创制的最佳策略,为甘薯高效育种提供借鉴。以来自日本的优质紫肉型甘薯‘川山紫’为母本,以高产、高糖材料‘冀薯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获得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该品种2011—2013进行多点选拔、品比及鉴定,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对‘榕紫薯5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5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5天,萌芽性好,分枝能力中等,全生育期群体长势强劲,结薯集中。2014—2015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0.24 t/hm2,平均干物率30.12%,平均出粉率19.84%,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外观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3分。花青素含量26.95 mg/100 g FW。大中薯率68.7%。省区试综合鉴定结果为:株型中蔓半直立;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干物率和淀粉率与对照相当;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均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达到食用型甘薯品种审定标准,可作为鲜食及特用薯在中国南方薯区广地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南充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的红苕新品种南薯88,最近通过审定获批准推广.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品种鲜薯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是我省目前很好的一个食饲兼用的红苕新品种,也是我省红苕  相似文献   

19.
渝苏297系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1991年从江苏省农科院提供的B50-285×苏薯1号组合的杂交种子中选育而成,1998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地上部全为绿色,顶叶、成熟叶心脏形,蔓长150cm,茸毛较多,基部分枝5个以上。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单株结薯数4个以上,大中薯率80%以上;薯块呈下膨短纺锤形,薯皮较粗糙、红色,薯肉淡黄色,烘干率30%左右,熟食品质较好,含氨基酸2.14%,可溶性糖4.9%,淀粉19.0%,β-胡萝卜素0.026mg/100g。较…  相似文献   

20.
桂粉3号系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从广著87×金山57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12年9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适宜在沙性壤土种植,是适合南方薯区各地种植的淀粉加工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