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以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正常的养殖条件下,随机的抽取15尾荷那龙罗非鱼,取背侧肌、肝胰脏、肠和内脏脂肪组织四个组织的样,来分析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差异。结果发现:四个组织中所含脂肪酸种类最多的为内脏脂肪组织,其次是肝胰脏和肠,最后是肌肉;几种组织中含量最高的均为16和18碳的脂肪酸。在荷那龙罗非鱼的内脏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EPA和DHA在肌肉中含量最高;肠组织中含有最高的饱和脂肪酸(SFA),其次是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内脏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肌肉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控温循环水族箱内,缓慢降温试验将荷那龙罗非鱼从暂养的25℃,按照1℃/天速度,分别降到25℃、20℃、18℃、16℃、14℃、13℃、12℃几个实验温度组,开始定期取样,取背侧肌来分析低温胁迫对实验对象造成的影响。急速降温试验在25℃暂养后,直接放入到25℃、16℃、13℃三个温度组进行快速降温的低温胁迫实验,同样取背侧肌样来观察对荷那龙罗非鱼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强度的低温胁迫下,实验对象的肌肉脂肪酸变化规律不一致。在缓慢降温的实验条件下,高肥满度的实验对象,存活率高;在快速降温的实验条件下,低肥满度的实验对象表现出更高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明皖西白鹅育肥期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肝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本研究选取同批出雏的70日龄时体重相近的皖西白鹅60只,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育肥至100日龄。育肥期每10d(70~100日龄)从各重复取5只屠宰,分离胸肌、腿肌和肝。气相色谱法检测肌肉脂肪酸组成,RT-PCR分析肝PPARα、FADS2和ME1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腿肌(P0.000 1),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腿肌(P=0.044,P=0.017);C16∶1和C18∶2含量随育肥时间增加,C18∶0含量随育肥时间下降。2)PPARα在育肥20d高表达,育肥30d低表达(P0.000 1);FADS2育肥10d时表达量最高(P=0.009);ME1育肥30d表达量最低(P=0.010)。3)PPARα表达量上升伴随C16∶1、C18∶3、UFA/SFA含量上升,同时SFA含量下降;FADS2表达量上升伴随C16∶1、C18∶1、C18∶3、MUFA和UFA/SFA含量上升,SFA、PUFA含量下降。ME1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则C16∶1、C18∶1、C18∶3、MUFA和UFA/SFA上升,同时C18∶0、C20∶3和SFA含量下降。皖西白鹅PPARα、FADS2和ME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和脂肪酸组成显著相关,可作为脂肪酸性状选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性别和营养水平对福建河田鸡风味前体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河田鸡胸肌肉中风味前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腹脂率、氨基酸(Asp、Thr、Ser、Pro、Cys除外)以及肌内脂肪(IMF)及其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肌苷酸(I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公鸡的总氨基酸(TAA)、肌苷酸、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略高于母鸡,母鸡的肌内脂肪及其PUFA含量明显高于公鸡。能量水平对肌苷酸、肌内脂肪及其SFA、MUFA、PUFA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鸡采食高能日粮时,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会显著升高(P〈0.05),而IMP、IMF、PUFA含量会显著下降(P<0.05),TAA没有显著变化。蛋白水平对肌内脂肪及其MUFA、PUFA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采食高蛋白日粮时,肌内脂肪及SFA、MUFA显著降低,而其PUFA会显著增加(P〈0.05)。风味品尝结果表明,公鸡的香味、鲜味都显著高于母鸡,而嫩度低于母鸡;随着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增加,鲜味和嫩度都显著下降(P〈0.05)。从肉品的总可接受性来看,性别对总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营养水平时的总可接受性大于高营养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日粮中添加整粒油籽对绵羊体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当于40 g粗脂肪的油菜籽(canola)、油葵籽、红花籽和亚麻籽,饲喂成年母羊35 d后屠宰,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背最长肌、尾部、背膘和肾脏4个部位脂肪的脂肪酸(FA)组成,结果表明:1)红花籽可显著降低肌肉中的短链、长链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总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比例,而添加油菜籽对肌肉的FA无显著影响;2)油葵显著降低了尾部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提高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SFA的比值(P:S),油菜籽可显著降低尾部短链脂肪酸;3)添加亚麻籽有增加所有组织UFA和P:S值,降低SFA的趋势,但只有背膘脂肪中的PUFA显著增高;4)各类油籽对脂肪组织中的总SFA和MUFA无明显影响,其中肾脏脂肪受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南阳黑猪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期为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南阳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每品种猪各12头,测量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及种类,以脂肪酸种类及数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12-16碳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1,SFA1)、其他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2,SFA2)、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FA2/SFA1、PUFA/MUFA、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CLA)、PUFA/SFA、ω-6 PUFA/ω-3 PUFA等为指标,从营养、健康、风味及储存方面综合评价两个猪种猪肉脂肪酸品质。结果显示,两个猪种背最长肌中共检出30种脂肪酸,其中23种脂肪酸在两个猪种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除SFA2/SFA1和ω-6 PUFA /ω-3 PUFA外,南阳黑猪其他指标均高于大白猪;SFA1、MUFA、PUFA、SFA、UFA、UFA/SFA、SFA2/SFA1、PUFA/MUFA、EFA、CLA、PUFA/SFA、ω-6 PUFA/ω-3 PUFA 11个指标在两个猪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SFA2和PUFA/MUFA在两个猪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结果,南阳黑猪肌肉脂肪酸品质总体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7.
对6种常见家畜乳、肉、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了饱和脂肪酸(SFA)、不饱和脂肪酸(U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构成比例,USFA/SFA、MUFA/SFA、PUFA/SFA比值,人体必需脂肪酸(EFA)所占比例,以及SFA:MUFA:PUFA比例。结果表明,不同家畜乳、肉、油的脂肪酸组成有所区别,但其分类排序基本相近。反刍动物产品S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高于单胃动物,USFA占比与之相反。单胃动物产品U/S值、M/S值、P/S值以及EFA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反刍动物产品。对3种畜产品脂肪酸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可知,马、驴产品的PUFA占比、P/S值、EFA占比以及S:M:P比例,均优于其他几种畜产品,因此其脂肪酸组成的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反应温度下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s)及其僵鳗消化酶活性的差异.试验选取正常生长的日本鳗鲡(126.4~140.2g/尾)以及生长缓慢的僵鳗(3.5~8.6 g/尾)各20尾,取肝胰脏、胃、肠,分别在5、15、25、30、35、40、45和55℃反应温度下测定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正常鳗和僵鳗肝胰脏、胃、肠蛋白酶活性均在45℃时达到最高值,且蛋白酶活性(除5、15、55℃时的僵鳗蛋白酶活性外)均表现为肠>胃>肝胰脏;僵鳗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29.5%、15.7%和25.2%(P<0.05).正常鳗和僵鳗淀粉酶活性均在30℃时达到最高值,正常鳗淀粉酶活性(除5℃时的淀粉酶活性外)表现为肝胰脏>肠>胃,僵鳗淀粉酶活性表现为肠>肝胰脏>胃;僵鳗肝胰脏、肠、胃淀粉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42.4%、73.7%和43.8% (P <0.05).正常鳗和僵鳗脂肪酶活性均在35℃时达到最高值,正常鳗脂肪酶活性表现为肝胰脏>胃>肠,僵鳗脂肪酶活性(除35℃时的脂肪酶活性外)表现为肝胰脏>肠>胃;僵鳗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41.5%、45.6%和23.2% (P <0.05).由此可见,日本鳗鲡僵鳗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鳗,从而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配比对冬毛生长期雄性北极狐体脂沉积、体脂肪酸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658±47)g的健康雄性北极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n-6/n-3PUFA配比为3、18、41和136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对应添加的油脂为12%鱼油和2%豆油(Ⅰ组),9.38%玉米油和4.62%豆油(Ⅱ组),12%玉米油和2%豆油(Ⅲ组),1.5%鱼油和12.5%玉米油(Ⅳ组)。预饲期7d,试验期40d。结果表明:1)饲粮n-6/n-3PUFA配比极显著影响北极狐肝体指数(P0.01),Ⅳ组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肝脂肪含量、肝脂率、皮下脂肪重、皮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n-6/n-3PUFA配比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北极狐肌内脂肪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n-6和n-3PUFA含量(P0.05或P0.01),Ⅰ组SFA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MUFA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PUFA极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1),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和Ⅲ组n-3极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1),Ⅲ组n-6极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1),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n-6/n-3PUFA配比极显著影响皮下脂肪中的MUFA,PUFA,n-3和n-6PUFA(P0.01),而对SFA无显著影响(P0.05),Ⅰ组MUFA极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1),Ⅱ和Ⅲ组PUFA极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1),Ⅰ和Ⅲ组n-3极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1),Ⅱ组n-6极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1),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n-6/n-3PUFA配比显著影响了北极狐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补体4(C4)(P0.05),而对血清中的TG、TC和GLU、ⅠgA、ⅠgM、ⅠgG、补体3、TNF和ⅠL-2无显著影响(P0.05),Ⅰ组HDL-C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Ⅰ组LDL-C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C4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n-6/n-3PUFA配比为41时,降低了肝体指数,动员了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利于机体SFA的沉积,降低了血脂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保证了北极狐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花椒籽膨化后对框鳞镜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配制分别含4%膨化花椒籽和花椒籽的饲料,饱食投喂饲养于室内水泥池中的框鳞镜鲤幼鱼[(29.61±0.46)g]58 d,日投喂3次。试验结果表明,膨化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采食量、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腹腔脂肪指数和肠体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膨化组肥满度、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膨化组和对照组全鱼、肝脏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膨化组全鱼C161n-7、C182n-6、Σn-6 PUFA、C183n-3水平,肌肉C201n-9、C224n-6水平,肝胰脏C201n-9、Σn-6 PUFA、C205n-3水平,腹腔脂肪组织ΣMUF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膨化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饲喂膨化花椒籽没有促进框鳞镜鲤生长的作用,且会降低鱼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免疫器官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对框鳞镜鲤品质和健康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认为,花椒籽在鲤鱼饲料中不宜膨化后使用。  相似文献   

11.
体重和营养对八眉猪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4个体重阶段、3个营养水平共7组42头八眉猪的背膘和板油的脂肪酸组成。统计分析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大,脂肪组织中各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上升(P<0.01);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比例稳定,棕榈油酸和亚油酸比例下降(P<0.01),亚麻酸比例上升(P<0.01),花生油酸比例先上升、稳定后又下降(P<0.01);SFA总量增加、UFA总量及PUFA总量减少(P<0.01)。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可以明显地提高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P<0.05)、增加UFA总量和PUFA总量、提高PUFA总量与SFA总量之比值、减少SFA总量(P<0.05)。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代乳粉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7~28日龄羔羊生长性能、组织器官、腹泻率及肌肉组织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体况发育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按同质性原则将羔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给2组羔羊分别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为0和0.2%的代乳粉,试验期为21 d。在7、14、21和28日龄晨饲前进行称重,计算各生长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并且每天饲喂羔羊的同时观察羔羊腹泻情况,计算羔羊腹泻率。在28日龄时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屠宰后称量各组织器官重量,计算其相对指数,并采集羔羊背最长肌和肱二头肌,测量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7~14日龄羔羊的末重(P<0.05),显著提高了15~21日龄和22~28日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有提高7~28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100);对7~28日龄羔羊腹泻率的无显著影响(P>0.05)。2)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7~28日龄羔羊胰腺重量(P<0.05),显著增加了蹄占宰前活重比例(P<0.05),对其他组织器官没有显著影响(P>0.05)。3)枯草芽孢杆菌对7~28日龄羔羊皮张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4)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羔羊背最长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烷酸、棕榈烯酸、油酸含量和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P<0.05),显著提高了十五烷酸、肉豆蔻烯酸、神经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UFA (P<0.05);显著降低了羔羊肱二头肌UFA、SFA、MUFA、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烷酸、棕榈烯酸、油酸含量和MUFA∶PUFA (P<0.05),显著提高了PUFA、n-6PUFA、肉豆蔻烯酸、神经酸含量和SFA∶UFA、PUFA∶SFA (P<0.05)。结果表明,在代乳粉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腹泻率、器官和皮张的发育无显著影响,但羔羊平均日增重和胴体重有升高趋势。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湖羊羔羊背最长肌中UFA、MUFA、MUFA∶PUFA的含量和肱二头肌UFA、SFA、MUFA、MUFA∶PUF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湖羊羔羊背最长肌中SFA:UFA的含量和肱二头肌中PUFA、n-6PUFA、SFA∶UFA、PUFA∶SFA的含量,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通过对肌内脂肪酸组成比例和含量的影响,起到改善湖羊羔羊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乳羔肉中脂肪酸含量,随机选取2月龄和4月龄湖羊(Hu sheep)、杜湖一代(杜泊♂×湖羊♀,DH)、萨湖一代(萨福克♂×湖羊♀,SH)羔羊各5只,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和腿肌,测定其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2月龄羔羊背最长肌和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显著低于4月龄(P0.05),2月龄DH单不饱脂肪酸(MUFA)极显著高于4月龄(P0.01)。2月龄湖羊背最长肌中MUFA低于4月龄(P0.05),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高于4月龄,与DH相反,SH则无显著的变化(P0.05)。在腿肌中,2月龄湖羊羔羊的MUFA和PUFA均显著高于4月龄(P0.05),DH 2月龄羔羊MUFA极显著高于4月龄羔羊(P0.01)。与膻味有关的癸酸和硬脂酸含量也随年龄而增加,2月龄羔羊背最长肌和腿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4月龄羔肉,其中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花(鱼骨)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蛋白酶最适pH值为7.0;前、中、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淀粉酶最适pH值为7.0.  相似文献   

15.
花(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蛋白酶最适pH值为7.0;前、中、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淀粉酶最适pH值为7.0。  相似文献   

16.
以添加豆油方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研究其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36头杜长大母猪(平均体质量约40 kg)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能量水平(DE=12.82、14.24、15.66 MJ·kg-1,主要以添加豆油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的日粮.达到屠宰体质量(约90 kg)时每组屠宰5头,采取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测定背最长肌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IM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肌内和皮下脂肪的大部分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大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IMF中PUFA(包括C18:3n6、C20:0、C20.4n6、C22:5n3)和C24:1的含量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大部分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而少数脂肪酸(包括C18:3n6、CLA-c9t11、C20:0、C20:4n6、C22:5n3和C24:1)在2个组织中没有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2组织中的SFA、M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UFA呈显著负相关,P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以添加豆油的方式提高日粮能苘量水平可以在不降低IMF含量的前提下改善猪肉的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而不降低肉质.  相似文献   

17.
日本鳗鲡及其僵鳗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反应温度下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s)及其僵鳗消化酶活性的差异.试验选取正常生长的日本鳗鲡(126.4~140.2g/尾)以及生长缓慢的僵鳗(3.5~8.6 g/尾)各20尾,取肝胰脏、胃、肠,分别在5、15、25、30、35、40、45和55℃反应温度下测定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  相似文献   

18.
以对低温弱光敏感性有差异的两个红芸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弱光胁迫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中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降低(P0.05);F_v/F_m、F_v′/F_m′、qP、Φ_(PSⅡ)和ETR下降(P0.05),Chl a/b和NPQ上升(P0.05);类囊体膜脂MGDG、DGDG和SQDG中的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降低(P0.05),棕榈酸(C16:0)含量显著升高(P0.05),PG中的棕榈酸(C16:0)和反式十六碳-烯酸[C16:1(3t)]含量降低(P0.05),而亚麻酸(C18:3)和亚油酸(C18:2)含量升高(P0.05),在叶片抵御低温弱光胁迫过程中维持一定的膜脂不饱和度的重要作用。随胁迫时间延长,类囊体膜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及膜脂不饱和度(U/S)显著降低,恢复期则相反。在胁迫处理和恢复期,"英大红"和"小红芸豆"的U/S变化差异不明显,PUFA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且与F_v/F_m的相关性分别达到86.21%和83.92%,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光抑制后PSⅡ功能的修复与PUFA含量增加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低温弱光胁迫下"英大红"光抑制程度较"小红芸豆"轻,可能是较高含量的PUFA增加了类囊体膜的不饱和度,维持膜的稳定性,减轻了光抑制。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黄鳝肠道和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鳝前、中、后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40℃,而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均为40℃。蛋白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肝胰脏>中肠>后肠;淀粉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脂肪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后肠>肝胰脏>中肠>前肠。由此可见:黄鳝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前肠,而对脂肪的消化则主要集中在后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季节松花江流域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野生葛氏鲈塘鳢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葛氏鲈塘鳢肌肉的平均脂肪含量为0.78%,不同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在葛氏鲈塘鳢肌肉中共检测到17种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7种;不同季节葛氏鲈塘鳢肌肉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PUFA,n-3 PUFA/n-6 PUFA的值为1.14~1.31;夏季S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春季和冬季PUFA含量显著高于夏季(P0.05),不同季节M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每100 g葛氏鲈塘鳢肌肉中含有n-3 PUFA 178.84~230.64 mg,二十碳五烯酸(EPA) 101.71~123.62 m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19.50~61.15 mg。说明葛氏鲈塘鳢是一种富含PUFA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