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羊蜱虫是一种对养羊生产危害十分严重的吸血性寄生虫,不仅自身危害羊只健康,还会造成疾病的传播,严重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加强对蜱虫的防治,保障羊只健康。本文主要论述了羊蜱虫的危害以及防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羊泰勒虫病是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蜱虫是该种寄生虫的中间媒介,主要危害羔羊,在临床上以发病急、体温升高、可视黏膜苍白、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青海省达日县采用放牧养殖,由于放牧地蜱虫较多,每年3月~5月间,是蜱虫活跃的旺盛期,在草场、灌木丛等地,随处可以发现蜱虫活动,蜱虫通过在羊体表寄生,将泰勒虫传染给健康羊,从而导致羊群不断发病。目前,养殖者在防治该种疾病时,存在药物使用单一,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提高羊泰勒虫病的防治效果,本次就常用的几种驱虫药物的预防效果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3.
蜱虫是常见的吸血外寄生虫,可引起宿主贫血、消瘦、体温升高,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对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蜱虫的特性、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吉林省部分地区蜱虫和羊体内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吉林省5个地区的340份羊血液样本和841份蜱虫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蜱虫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4.64%(39/841)和7.13%(60/841);羊血液样本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17.06%(58/340)和10.00%(34/340),混合感染率为3.24%(11/340)。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感染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单独感染,未检测到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泰勒虫与吕氏泰勒虫处于同一分支,与吕氏泰勒虫河南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尤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与韩国株、俄罗斯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吉林省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普遍存在。本调查结果为吉林省羊泰勒虫病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立足自然资源和特色品种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和科研所带动,农户参与"的原则,将养羊业发展成为农业的突出产业和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贵州省毕节市养羊业逐渐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养羊的难题之一是羊口腔疾病种类多、难诊治。只有依靠兽医丰富的诊疗经验,才能尽快确诊,及时用药,治愈羊病。笔者对羊口腔感染相关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简要总结,以便指导临床诊治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6.
(一)秋季羊寄生虫病有什么特点?秋季羊寄生虫病的发生会因地域的不同及春夏两季的防治情况而出现不同的变化。总体上讲,羊群因夏秋水、草资源丰富,营养充足而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强,表现发病数量减少、寄生虫感染强度相对较低。但蜱虫叮咬及蜱  相似文献   

7.
羊蜱虫病是指寄生在羊体表的一类吸血节肢动物蜱所引起的疾病。目前我国已知蜱类117种,分属硬蜱科和软蜱科,临床上报道人兽感染的蜱虫疾病多为硬蜱感染。羊被蜱侵袭,多发生于放牧采食过程中,寄生部位主要在被毛短少部位,发病率很高,尤以羔羊和青年羊易患,一般在70%以上,个别地方达100%。  相似文献   

8.
羊蜱虫与羊皮肤霉菌病是山羊最常见的,也是造成太行山区黑山羊与波尔山羊体重下降,羔羊和青年羊发育不良,养殖效益不佳,甚至诱发各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如不加以控制会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入夏以来,蜱虫的繁殖数量就会急剧上涨,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较长,往年因蜱虫叮咬传染疾病致死的案例时有发生,蜱虫的防治成为了许多警犬大队的夏季疾病预防头等大事。蜱虫因为其对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如果周围环境又具有草丛的覆盖,那么无疑是给蜱虫提供了一个天然最佳的庇护场所。因此,在蜱虫出现过的区域往往难以对其进行灭绝,如果犬又不得已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那真的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防疫难题。所以,只能从环境的实际角度出发,多预防、多灭杀,尽量减少蜱虫对人犬的伤害。下面就以近期发生的一起案例对蜱虫的危害和防治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减少不必要的人犬伤亡。  相似文献   

10.
正犬蜱虫病是由蜱虫(又称"狗豆子"、"壁虱"等)寄生于犬体表所引起的一类外寄生虫病。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由于环境气候差异,不同地区所发生的蜱虫种类有所差别。蜱虫对犬的危害不仅在于吸血,更重要的是会传播细菌、病毒、立克氏体、原虫等很多重要疾病,故防治蜱虫感染对保护犬的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放牧羊群在春季和秋冬季节经常会发生寄生虫病,对羊只健康有着较大影响,需要根据寄生虫的具体类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流行的情况.蜱虫、螨虫和羊虱等是较为常见的体表寄生虫,感染不同寄生虫后羊只的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通常会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进行确诊,采用药浴或者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特礼  周瀚  秦云峰 《警犬》2014,(9):20-23
入夏以来,蜱虫的繁殖数量就会急剧上涨,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较长,往年因蜱虫叮咬传染疾病致死的案例时有发生,蜱虫的防治成为了许多警犬大队的夏季疾病预防头等大事。蜱虫因为其对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如果周围环境又具有草丛的覆盖,那么无疑是给蜱虫提供了一个天然最佳的庇护场所。因此,在蜱虫出现过的区域往往难以对其进行灭绝,如果犬又不得已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那真的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防疫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疆鄯善县春季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2021年3—5月在鄯善县的5个村庄采集羊体表蜱虫及盐碱地区域环境中的蜱虫,利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统计羊只携带蜱虫情况及其种类。结果显示:共在150只羊体表和环境中分别采集到1392只和1007只蜱虫;采集到蜱虫归于2科3属5种,分别为硬蜱科的亚洲璃眼蜱、小亚璃眼蜱、血红扇头蜱和图兰扇头蜱以及软蜱科的拉合尔钝缘蜱,其中亚洲璃眼蜱数量最多,占48.99%,在5个村均有分布;3—5月羊带蜱率逐渐上升,分别为14.67%、35.33%、68.67%,携带的种类由拉合尔钝缘蜱1种逐渐增加到5种。结果表明,新疆鄯善县春季流行的优势蜱种为亚洲璃眼蜱,而随气温升高,蜱虫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春季应加强蜱虫的消杀工作。本调查为鄯善县春季蜱虫传播疫病的防控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蜱虫是一种常见的体外寄生虫,不仅可以侵害家畜,而且也可以感染人。大量的蜱虫叮咬可造成家畜消瘦、贫血,严重时还可引起家畜麻痹或瘫痪,甚至死亡。同时蜱虫也是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如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病毒等,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蜱虫的防治对养殖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倪成 《养殖技术顾问》2011,(12):146-146
秋季羊寄生虫病的发生会因地域的不同及春、夏季的防治情况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羊群因夏、秋季水、草资源丰富,营养充足而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强,发病数量减少,寄生虫感染强度相对较低。但蜱虫叮咬及蜱传血液原虫病和胃肠道线虫病仍会持续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哈尔滨市周边重要旅游区蜱虫种群数量和活动规律,以期建立一套规范可行的旅游区蜱类防治方法,笔者于2013—2015年春末夏初对哈尔滨市周边4个旅游区内全沟硬蜱(Lxodes persulcatus)的种群数量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旅游区栈道两侧20 m内蜱虫数量较少,无栈道环境下蜱虫数量较多,针阔叶混交林下的蜱虫数目大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下的蜱虫数目。  相似文献   

17.
蜱虫病是被蜱虫叮咬而感染,造成牛充血、水肿和继发性病症;锥虫病是感染锥虫后引起牛贫血、黄疸、高热、体表浮肿等。由于牛的品种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牛对蜱虫病和锥虫病的抗性不同,加大了防治和研究的难度。寄生虫寄生于畜体中,就会和宿主产生一定的互作关系,引起机体代谢、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发生变化。因此,从分子机制入手可以更深入了解致病原因和抗病机理。该文主要从牛蜱虫病与锥虫病概况、牛对蜱虫病与锥虫病的抗虫性能、牛抗蜱虫病与抗锥虫病的分子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牛寄生虫病防治和培育优良牛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羊焦虫病俗称红尿病,病羊体温明显升高,尿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呈现出红色,因此得名。该病在我国的甘肃、青海等地较为常见,感染对象以绵羊、山羊为主。在每年开春回暖后,蜱虫的活动频繁,携带有致病病毒的蜱虫,在吸食血液时,病毒感染健康的羊,导致羊焦虫病。该病传染性较强,如果防控不及时,容易在羊群中蔓延,严重时可导致病羊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羊焦虫病是由山羊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寄生于羊血细胞中,并对血细胞破坏,导致机体严重贫血,组织缺氧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蜱虫是该种疾病传播的中间宿主。放牧养殖比舍饲养殖的羊群感染该种疾病的几率更大。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病例,就1起羊焦虫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蜱虫叮咬人致病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2009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等地出现蜱虫叮咬致人死亡的临床病例后,引起各方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浙江省、北京市和江苏等省都曾有过蜱传疾病的病例报告,为此卫生部先后出台2部治疗指南.蜱虫是常见的吸血寄生虫,也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每年6月至11月为蜱虫最活跃的时期,在此期间应防止被蜱虫叮咬,防治蜱传疾病.本文介绍了蜱虫的生物学性状、危害及部分蜱传疾病,以有助于人们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蜱虫叮咬和预防蜱传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