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新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稳疆兴疆、固边富民的具体体现。实施游牧民定居对于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提出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游牧民定居转型与发展是地方政府推进草原游牧业向牧民定居变革的继续。笔者分析了国家游牧民定居政策形成的历史成因,具体分析了自治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及20多年牧民定居的资源开发,以及游牧民定居转型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总结了自治县实施游牧民定居转型与发展的经验。通过启示性分析提出完善国家游牧民定居政策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全面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传统四季游牧生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牧业转型的根本途径。自治区1986年在北疆牧区经济_T--作会议上提出的“改变畜牧业经营方式,逐步实现定居、半定居,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发展思路”是改变千百年来追水草而居、随季节而迁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对牧区各族人民的兴旺发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牧民定居工程是实现畜牧业转型的系统工程、富民_T-程、民生工程。通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截至2012年底,我区共18.69万户牧民实现了定居,定居率达67.77%,现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了游牧民定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游牧民定居推动甘南牧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近40多年来游牧民定居过程的研究,论述了实现游牧民定居的重大意义,指出实现游牧民定居是牧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牧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动草原畜牧业产业升级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深层原因。同时指出了实现游牧民定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天峻县2009年游牧民定居工程,在3镇7乡的无房户或危房户中实施,建设分县城集中、乡镇所在地集中、村社适当集中三种定居建设模式。截至到年底共完成1036户,建设总面积6.94×104m2。  相似文献   

5.
<正>和静县游牧民定居工程2008年底开始编制规划(2009-2015年),该规划确定和静县3 690户18 949人实施定居安置。该工程从2010年开始实施至2013年,下达项目资金计划35 87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 492万元,自治区专项3 334万元,地方配套11 141万元,其他投资10 909万元。项目计划完成3 690户18 949人。2016年2月将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牧民定居是涉及牧区生产方式变革,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变,文化观念更新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促进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项根本措施,是牧区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桥梁,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也是喀什地区广大未定居游牧民的最热切的期盼。但因受历史、自然等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定居游牧民过着四季放牧、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制约着喀什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本文阐述喀什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四季游牧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它具有放牧的流动性、分散性,因此在牧民的生活中,多方面都产生了不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牧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导致牧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基于此,如何改变牧区生产生活状态,提高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并且在推动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新疆游牧民区的飞跃式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在此过程中,"三牧"问题是核心,推动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则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满族游牧民的居住形态建筑进行分析。以建筑艺术为视角,对满足游牧民的人类学意义进行了研究。根据满族游牧民的居住形态,对满族游牧民的社会变迁、生产方式、生态观念和环境行为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区因自然条件、社会因素(传统生产习俗、旧观念)等原因,牧区经济还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游牧生产经营方式使牧区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牧区牧民贫困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也给游牧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改善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牧民的个人需求。定居是为解决游牧民在牧区因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矛盾而选择的一种新型生产生活方式,从游牧到定居就是牧区游牧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定居在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牧区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牧民定居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入户调查方式选择沙湾县博尔通古乡哈拉干德村及东湾镇傢什窑村抽取100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牧民定居后生产、生活方式现状分析,找出牧民定居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牧业》2013,(15):68-70
近期,为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和完善中心进村入户联系制度,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调研组赴青海省贵德县、尖扎县等地就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落实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拉德村走访农牧民,实地察看了草原生态恢复情况、考察了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在建的游牧民定居房,查阅了档案资料,并召开了与青海省、贵德县以及拉德村干部和牧民的3次座  相似文献   

11.
关注新牧区的发展现状,研究牧民的定居、生产、生活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塔城地区托里县"十二五"畜牧业规划为依据,分析当地游牧民定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草原生态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环境、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一批草原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在主要草原牧区全面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得益于这些措施,草原生态明显恢复,草原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草原畜牧业向生态型现代畜牧业转型,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草原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是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多因素影响,草原生态保  相似文献   

13.
正畜牧业是中路乡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关系着中路乡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发展畜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中路乡畜牧业养殖方式以散养、放养为主,以农户为单位分散养殖。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畜牧扶贫攻坚、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工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等一系列畜牧业项目,中路乡的畜牧业无论从养殖数量、品种、规模、产值等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与现代畜牧  相似文献   

14.
新疆近30年推行游牧民定居兴牧工程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和畜牧业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来看,仍有一部分牧民尚未完全适应牧民定居生活,在该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此次对托里县牧民定居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对牧民定居政策有深层次的了解和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是全国重点畜牧省(区)之一,过去的牧民大都是以游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极其低下。国家推行的"牧民定居"工程,将我区牧民群众引上了崭新的发展道路,这将彻底改变游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启了现代牧区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牧民生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新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乡为例,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牧民定居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阐述了牧民定居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变"草原上放羊"为"舍饲圈养",养殖业数量适度增长。一、游牧民定居工作概况目前,新疆新源县牧民定居分布于该县七大片区、57个小片区8246户42707牧民。已累计配套游牧民3538户,配套定居达42.9%;未配套定居4708户(其中原建设标准低的危房户2661户),占57.1%。牧民定居点建成砖木结构住房5427幢,牲畜棚圈9186座,其中暖圈1812座。累计实现牧民定居点道路硬化200余千米,牧道建设1212千米。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表明,2014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草原保护建设投入力度,落实草原保护建设资金200.2亿元。《公报》表明,通过继续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和游牧民定居等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成效显著,与非工程区相比,工程区草原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个百分点,高度平均增加63%。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养羊业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西繁东育工程的实施,农区养羊业的发展为发展养羊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力发展养羊业对增加农牧民的收入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近来农牧区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尝试用较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如何进行育肥羊的饲养,谈一些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20.
对发展青海省高原特色肉羊产业之浅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海省是我国主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养羊业在全省畜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大打品牌战略,发展特色肉羊产业,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是我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发展高原特色肉羊产业提出一些建议,为青海省肉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1 发展肉羊产业化对推动青海省经济增长,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加速科学技术推广的意义 青海省畜牧业的主体是养羊业,根据国内外养羊业逐渐向肉羊方向发展的趋势,我省肉羊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这是因为肉羊产业化是解决目前畜牧业所面临的一些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