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北方某种猪场因母猪群免疫程序的调整出现问题,疫苗更换后保育猪群成活率急剧下降,临床上表现为厌食,体温升高,腹泻并出现死亡等情况,对病死猪剖检可见喉头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肾脏点状出血,脾脏边缘梗死,膀胱点状出血等病变。实验室检测发现猪瘟病毒,综合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瘟。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紧急免疫方案,实施1个月后,猪群逐渐稳定,成活率提高到97%,说明猪瘟的危害仍然需要高度重视,而且需要采用科学的防疫方法来控制猪瘟。文章介绍了一起华北某猪场保育猪暴发猪瘟的诊断和控制的案例,希望对养猪从业者的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本文介绍了1例猪群感染猪瘟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及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在河南省新乡地区延津县村某猪场因猪瘟免疫失败,造成120头猪先后发病。在临床上,部分猪高热稽留、拉稀不止,药物治疗无效。剖检可发现脾脏边缘梗死,心内膜严重出血,喉头和扁桃体出血严重。用间接血凝实验检测猪瘟抗体,确诊为猪瘟。随后对发病的猪肌肉注射20倍量的猪瘟疫苗,同时选用复方双氯芬酸钠对发热猪进行解热镇痛,用药2d,猪群开始好转,用药4d后,猪群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抗病力降低,极易并发或继发猪肺疫。  相似文献   

5.
集约化养猪场对隐性感染猪瘟的检测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使用猪瘟弱毒苗对猪群免疫密度显著提高 ,典型猪瘟得到有效控制。但由隐性感染造成的温和型猪瘟在各地却时有发生 ,甚至有的猪场隐性感染猪瘟持续发生 ,对养猪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1 隐性感染猪瘟的临床及病理特点1 .1 隐性感染猪瘟的病理特点  笔者统计近年剖检的 3 80 0头疑似隐性感染猪瘟病、死猪 ,一致性病理变化为肾上有散在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膀胱有散在出血点 ;半数以上喉头出现出血点 ;处于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可见淋巴结出血。剖检耐过的猪只或流行将结束时死亡猪只 ,仅见 7例回盲瓣有溃疡、3例脾边缘有出血性…  相似文献   

6.
2016年12月山东泰安某养殖户的70头育肥猪,部分猪出现了高烧不退、弓背喜卧、眼角分泌物增多、粪便干结、全身皮肤点状出血等疑似猪瘟症状;病理剖检可见全身皮肤、浆膜、肾、胃肠黏膜、肺等器官组织广泛性渗出性出血;采集病猪病料,提取RNA,用猪瘟病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病料呈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该病例为猪瘟病毒的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在各地区时有发生,2007年10月下旬,辽宁省某个体养殖户饲养的100头内蒙古小型猪发生了一起以高热稽 留、后肢麻痹、皮肤有出血斑点为特征的疾病,经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抗病力降低,极易并发或继发猪肺疫。  相似文献   

9.
黄迪 《广西畜牧兽医》2007,23(6):261-262
2005年7月,梧州市长州区倒水镇某村猪群暴发以高热、皮肤发红,腹下及四肢下部出现出血斑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确诊为猪瘟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瘟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病猪的尸体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及ELISA检测猪瘟抗原,扁桃体为1.108 ,脾为2.354 ,均为阳性.故确诊该猪群发生猪瘟.  相似文献   

11.
1非洲猪瘟和仔猪副伤寒 非洲猪瘟虽发现于非洲,但已传入亚洲。猪瘟疫苗防疫注射的猪场可发病,表现为大批猪突然发病,症状与猪瘟类似,但比猪瘟影响更大,传染更快,死亡更多,剖检时猪淋巴结严重出血。用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无效时,应认为是非洲猪瘟。此外,病猪体温升高现象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即下降,并濒临死亡。猪皮肤紫绀区界限明显,耳、四肢、腹壁紫绀区肿胀、出血,中央呈黑色,周围干枯,淋巴触片内有单核细胞碎片,猪瘟无此病变。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African Sween fever,ASF)和某些猪病的症状、剖检变化具有相似性,在临床实践中,兽医人员需要对ASF临床疑似病例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及时对发病猪群处置.笔者总结了典型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与ASF相似的猪病病种,希望能对临床兽医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接种猪瘟石门系强毒,发现感染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与文献记载的猪瘟有明显的不同,为探讨其原因,先后接种健康猪9批56头,连续通过五代(继代猪未包括在内),病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仍不够明显,但取其含毒组织(脾脏、淋巴结、胰脏)用实验室方法却检出猪瘟病毒,提示了我们,非典型猪瘟及不显猪瘟病变的病猪是猪瘟病毒的携带者,与当前猪瘟的持续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古典猪瘟,这是为了与非洲猪瘟区别。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它的传染性极强,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只,四季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  相似文献   

15.
2015年6月湖北某农户饲养的150头的育肥猪,先后出现了弓背喜卧、粪便干结、全身皮肤出血等症状。病理剖检可见全身皮肤及心、肝、脾、肺、肾、胃、膀胱等多脏器广泛出血斑;采集病猪病变组织,提取RNA,用猪瘟病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病料呈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病猪为猪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为对中牟某养猪场猪群疑似猪瘟的疾病进行确诊,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猪瘟病毒E2基因片段的RT-PCR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为:病猪体温偏高,喜欢扎堆,并有腹泻、便秘等情况。剖检结果显示:病猪肾脏、喉头、胃黏膜、膀胱等有大量的出血点。RT-PCR结果显示:猪瘟阳性。由此确诊该猪群为猪瘟病毒感染。采取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1发病情况75千克左右的育肥猪20头,发病4天,初期发热40℃,不食,皮肤发红,粪便有的干燥,有的排黄绿色稀粪,死亡3头,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2临床症状猪群扎堆,身体发红,严重的病猪耳朵、腹下、四肢末梢呈青紫色,体温40℃~41℃,一小部分病猪体温在37℃左右。有的猪呕吐,个别呈犬坐姿势,腹式呼吸,口流涎,腹下有青紫点。3剖检变化剖检可见扁桃体出血、坏死,颈部腹面皮下有淡黄色水肿,心包积液增多,心肌出血,肺水肿,胸腔积液,脾脏肿大,边缘梗死、质脆,肝脏肿大,有坏死斑,回盲口溃疡,肾脏肿大、出血,全身淋巴结周边出血,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广东茂名市某猪场(500多头母猪)4-7日龄仔猪严重腹泻、死亡,共计死亡210头,未见神经症状。用抗生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治疗效果不理想。初生仔猪曾接种猪瘟弱毒疫苗1头份,发病猪用猪瘟高免血清治疗也无效。剖检见肺局灶性出血或整个肺脏严重出血,肝脏充血出血,肠壁变薄,内有大量液体,肾有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脑膜充血。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病变,疑似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通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伪狂犬病毒感染,紧急免疫接种伪狂犬弱毒疫苗后疫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  相似文献   

19.
2018年9月初,黔东南州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的保育猪发生急性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诊断。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qPCR检测均为阴性,猪瘟病毒RT-qPCR检测阳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结果,确诊该疫情为猪瘟病毒感染。猪瘟临床特征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其他疫病较为相似,仅依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很难分辨,实际工作中,需结合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才能确诊。同时,该疫情也提示,虽然猪瘟已非国家强制免疫病种,但仍需根据实际开展免疫预防,做好引进猪群的隔离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将乐县某规模养猪场猪群发生一种以高热、拒食、眼结膜潮红、流泪,皮肤有紫红出血斑为临床特征的疫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