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辽宁省杨树栽培生态气候区及适生品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平均海拔高度、平均纬度、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无霜期、年均蒸发量等7个因子,对辽宁省45个样点进行杨树栽培生态区划分。全省划分为5个杨树栽培生态气候区:中部平原半湿润区、南部低丘湿润半湿润区、西北部平原低丘半湿润区、西部丘陵半干旱区、东部山地湿润区。并参照杨树资源调查实际结果确定了各气候区的不同林种的主栽杨树树种和品种。使得该区划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辽宁各地区制定杨树丰产林规划、标准及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晋中地区的地理、气候等生态因子的调查资料及主栽杨树品种的生长调查材料为依据,应用星座图聚类法将该地区划分为5个栽培区:Ⅰ.平川温暖干旱区;Ⅱ.平川东部丘陵温和干旱区;Ⅲ.东山丘陵温和半干旱区;Ⅳ.低山温凉半湿润区;Ⅴ.中山温寒湿润区。同时,用生产上常用种北京杨,对各栽培区生产力差异等进行显著性检验与分析,说明Ⅲ区是杨树生长的最适宜地区,Ⅳ、Ⅰ区次之,Ⅱ、Ⅴ区居后。应用星座图聚类法作杨树栽培区划,使分区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模型化,直观化,进而科学地解决了杨树丰产品种的布局及良种栽培的优化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速生杨树良种在辽宁省的区域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前辽宁省栽培推广的主要速生杨树品种,按着影响其生长的气温、降水、土壤等主导因子,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生态特性,进行了大体的自然栽培区划。在栽培区划中将我省区分为西部丘陵干旱区、西北部沙旱瘠薄区、辽北低丘平原半湿润区、辽河平原半岛半湿润区及东南部湿润区、东部山地低温区、辽河下游低地盐土区等6个不同栽培生态区。把当前生产中主要栽培的杨树品种,划分为喜温型、较喜温型、中温型、较抗寒型、耐碱型等类型。并在上述各生态区内进行了布局,为以后栽培推广提供了适地适树、适地适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水杉栽培区划及生产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全省搜集了50块水杉样地资料及30株解析木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河南水杉栽植范围区划为3个栽培区6个类型:生长良好区(3个类型)、生长一般区(3个类型)。生长较差区。利用解析本资料求得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方程,并作了生产力评价;编制了水杉丰产林生长量指标,为栽培营造丰产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开始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蹬口县防沙林场第三作业区建立沙地综合治理试验基地,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杨树丰产林集约栽培模式;杨树丰产林产量及其生长规律;杨树丰产林经济效益和基地建设综合效益分析等研究工作。基地的杨树丰产林的生长普遍超过自治区地方标准和国家制定的丰产林指标。沙地经过以营造杨树丰产林为主的综合治理,使原来的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成为栽培用材林、果树、农作物和牧草的生产用地。  相似文献   

6.
施肥,是杨树丰产林集约栽培措施之一。山东的杨树丰产林立地条件复杂,不同类型土壤的养分含量差别较大,不同树种品种的需肥性也有所不同,而杨树丰产林施肥的方法,数量和肥料种类却未能随之变化,有的甚至盲目的认为施用量越多,效果会越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为此,我们从1982年开始,在省内杨树丰产林主要栽培区,进行了定位试验和调查研究。针对杨树丰产林需肥量、土壤养分状况,施肥效应和合理施肥指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态地理区域界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点1961-2003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克立格法(Kriging)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黑龙江省43 a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并按照桑斯维特(C.W.Thonthwaite)气候分类法,探讨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态地理区域界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增高、降水量波动变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温带与暖温带的热量界限发生了北撤和东移,寒温带与温带的热量界限发生了大幅度的北撤;分布于小兴安岭北部具有湿润气候特征的地区转变成半湿润的气候特征;黑龙江省西南部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限并无明显变化,但在三江平原中部地区半干旱区面积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8.
为尽快扭转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现状,不少老林区以落叶松、杨树为主开展了营造丰产林的试验。而营造丰产林要达到速生之目的,除良种壮苗、精心管护等相关因素外,适地全面细致的整地是前提,大力提高机械化整地水平则是关键。下面根据黑龙江省林区现有整地机械应用效果的实践及落叶松、杨树生物学的特性和它们对于立地条件的要求,按不同更新造林地的类型,就丰产林整地机械的选型与配套模式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辽宁省的杨树栽培需求,在分析辽宁省的自然条件、杨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基础上,采用田间调查和模糊聚类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将辽宁省划分为4个杨树栽培区、3个杨树组,即慢生杨树组、中生杨树组、速生杨树组;列出4个栽培区适合栽植的杨树品种(无性系)。讨论了山地和盐碱地栽植杨树以及气候变暖对速生杨树栽培的影响等问题。该文为以后辽宁省各地区如何选择杨树品种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区和栽培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Populus是我国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尤其是北方农区栽培极为广泛。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区以栽培类型的划分,对发展我省杨树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项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分析(气象要素)区划,全省分4个栽培区5个亚区11个栽培类型。本文就划分的依据、方法、分区特征(含发展杨树丰产用材林的重点地区、适用品种、宜林土壤)、立地因素、类型及其技术措施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林业气候区的划分参阅了热带气候区划理论。在植被区划的基础上,选取了与林业关系密切的11个气候因子作为划分指标,采用欧工距离系娄衍预分,逐是分析验证分类区划,通过分析检验,最后提出了7个林业气候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辽宁省长白落叶松栽培区的22个市、县为样本,利用8个气候因子,应用主分量分析法(PCA)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前两个主分量信息占有率达全部信息的8471%,取前两个主分量对样本进行了二维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栽培区进行了气候区划,划分了长白落叶松生长适宜区、较适宜区和可生长区三个区域,分析了各区与长白落叶松生长相关的气候条件,为确定该树种在不同地区的栽培措施和经营方向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出适宜黑龙江不同平原区的寒地杨树扦插品种,收集小黑杨、黑林5号杨(A5)、大青杨等2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不同地区杨树扦插苗生长特性的比较试验。通过各品种杨树扦插苗苗高、地径、木质化程度及病虫害指数分析比较,初选出适宜三江平原区的小黑14、德杂1号、美黑3号、J7、甜×小黑等5个杨树扦插品种,适宜松嫩平原区的A5、小黑14、钻×俄和J7等4个杨树扦插品种。  相似文献   

14.
寒地杨树纤维用材林新品种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选育出适应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平原杨树优质速生纤维林新品种(系),有目的选配杂交组合,获得14个杂交种。初步选择种子饱满、种量大、杂种苗生长状况好的5个杂交组合,可望在试验林中继续选择抗性、速生、纤维含量高的优良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培育出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平原杨树纤维用材林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5.
杨树是我国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河滩地重要的防护用材林树种之一,探讨其生长量与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可为该地区河滩地杨树防护用材林集约栽培及其低产林的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该地区大、小凌河两岸河滩地为典型试验区,经多年连续观测,通过林木调查和树干解析,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和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杨树生态防护用材林高生长量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回归模型,气候环境因子对其生长量影响程度的灰色关联顺序为光>水>气>热,即可认为影响杨树高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因子,其次是水分因子,再次是热量因子。表2参17。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0,18(1):1-10
本研究报告共划分9个气候带和1个高寒区域;在中暖温带中划分出7个湿润和干旱区(在个别省中地区分出旱、湿区未列入)。亚热带普遍湿润,因而未划分,旱湿区直接划亚区。共划分出52个亚区,其中有经济林生林的50个亚区。39个小区(有的亚区未分小区)。在原研究报告第三章,各带区特征作了综述。亚区晃经济林生产单位,不仅有自然特征综述,并明确提出经济林生产项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主成分分析法,将我国油茶产区216个测候站,按所选用的12项气候因子,作成分布序列,并利用测站在样品空间之分群,划定油茶栽培地理气候区。年均温、一月均温和夏季降水量之区域性变异,构成第一及第二主成分,为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基础。如此计分为北、中、中南、南、西五个大的栽培地理气候区。中区又以花期降水(构成第三主成分)这一因素,将湘西、黔东、鄂西南单独标出。北区属过渡的亚热带气候,中区属典型亚热带气候,中南区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型气候,南区为高温高湿型南亚热带气候,西区为夏雨型气候。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data of stand investigation and stem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climate factors on the poplar protection forest increment in the riverbank field of the Dalinghe and Xiaolinghe rivers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were studi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procedure and grey system theories and methods. A regression model reflec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ight increment of poplar protection forest and climatic factor was developed. The order of grey relevance for the effe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the height increment of poplar protection forest is: light>water>heat, and it could be interpreted that the poplar increment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light factor, water factor, and heat factor. This resul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ntensive cultivation and regenration of the poplar protection forest in riverbank field in similar regions in China. Foundation item: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270250), and a key direction project (No. C12MC-SCMS013) Biography: LI Hai-mei (1975-), female, Ph. D, department of Landscpe Architecture. Art. Lai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Shandong Qingdao 266109, P. R. China. Responsible editor: Song Funan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青藏高原东部气候生态现状,提出了在当地建立气候生态综合监测体系的构想。就开展监测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监测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监测体系布局和监测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从监测体系的结构和建设实施方案等方面展开讨论,建议以气候生态动态监测和典型气候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气候生态监测,提出了建设青藏高原东部气候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基本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20.
根据龙眼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指标,对河口地区影响龙眼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作回归分析,提出了河口地区龙眼生产气候条件的适宜性区划。区划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