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薇  曹连莆 《麦类作物》1997,17(2):18-20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2.
新消息     
0249小麦对白粉病成株抗性的遗传──小麦对白粉病的成株抗性较过敏的上基因抗性更具有持久性.但很少了解这类抗性的遗传。为此,C.A.Griffey和M·K·Das利用4个冬小麦杂交试验研究了小麦成株期抗性的遗传.在田间自然感染白粉病条件下评价了亲本、F1、F2、F3。和反交群体的各自特性,并对Massey和Knox62小麦中控制成株抗性的基因数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中涉及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基因为2至3个。用标准化后的F3/F2回归分析法得出成株期抗性的估计系数为0.4-0.56…  相似文献   

3.
为给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个感白粉病、4个抗白粉病大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的双列杂交法Ⅰ配制20个杂交组合,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大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大麦白粉病抗性在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5个亲本中,木石港3号和CM72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均表现为较大的负向效应,能极显著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S096的一般配合力中等,也表现为负向效应,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因而这三个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价值较高。大麦白粉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大麦白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不宜太严。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利用苏麦3号及5个当地推广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15个杂交组合,以赤霉病病小穗率为抗性指标,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在6个小麦品种中,苏麦3号和扬麦9号赤霉病抗性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赤霉病抗性。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赤霉病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苏麦3号具有最多的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宁麦8号则具有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最多的隐性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可能受2~3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论文最后还就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几个龙生型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抗性遗传属性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龙生型抗源抗性呈部分显性,存在加性和非加性的遗传效应,抗性的显性程度高于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抗源,而且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想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一些抗白粉病广谱性有效抗源已在小麦中确定出来,但在许多品种中抗性基因的特性还未知.从1982年国际冬小麦白粉病与锈病圃筛选的10个冬小麦品系作为试材,研究了作用基因的数量与抗白粉病的遗传模式.每个品系都同敏感性品种Chancellor杂交,在温室内用127号B.graminis小种接种亲本、F_1、F_2、BC_1(Chancellor×F_1)及F_3代群体幼苗,评价了白粉病反应.除过ST1-25外,所有亲本都表现抗性。遗传分析表明,C39和SI5中的抗性受3个显性基因控制,A55-2、R107、GO4779、OK75R3645及BulkPV63-6中的抗性由简单的部分显性基因控制.Armada与Chancellor间杂交产生的F_2、F_3及BC_1群体抗性表现不一致,但至少表明Armada有1个抗性基因,很可能是以前指出的Pm4b.VPM1和ST1-25中抗性各由1个隐性基因控制.10个亲本中表现出3至11个不同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美国红粒硬质春小麦品种Grandin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对其进行了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了定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Grandin携带1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该白粉病抗性基因与小麦SSR标记位点Xcfd81和Xcfd78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3.3 cM.根据小麦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以及利用中国春第5同源群双端体系对这两个SSR标记位点的定位结果,该抗白粉病基因被定位于小麦染色体5D短臂,与小麦已知抗白粉病基因Pm2的定位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标记多态性比较和小麦白粉菌分小种鉴定证实Grandin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就是Pm2.同时还对Pm2基因的STS标记在不同群体中的实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麦农家品种白葫芦抗白粉病基因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农家品种白葫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特点和基因位点,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结合SSR技术进行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白葫芦与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陕225及辉县红的F1代幼苗均高抗白粉病,F2代抗感植株比例分别为112∶38和118∶42,经χ2检验,符合3∶1的遗传分离比例,说明白葫芦的苗期抗白粉能力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208对SSR引物在父母本及抗感池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引物Xg-wm337与该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4.6 cM。利用这对引物对白葫芦/陕优225组合F2进行验证分析,结果与抗性调查结果基本相符。经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分析,将该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于1D染色体上,暂命名为mlbhl。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条锈病新抗源92R149的初步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92R149系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利用簇毛麦创造的普通小麦6VS/6AL易位系。经绵阳市农科所5年的观察和利用研究,发现它具有对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抗~免疫、抗性遗传力强、配合力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等突出特点,是四川省小麦抗病育种可资利用的难得的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新抗源。但其植株偏高,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偏少,籽粒偏小且为红粒,在利用中应注意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新抗源92R149的初步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92R149系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利用簇毛麦创造的普通小麦6VS/6AL易位系。经绵阳市农科所5年的观察和利用研究,发现它具有对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抗~免疫、抗性遗传力强、配合力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等突出特点,是四川省小麦抗病育种可资利用的难得的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新抗源。但其植株偏高,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偏少,籽粒偏小胜为红粒,在利用中应注意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系1002是经多年自交繁衍形成的稳定品系,对当前生产上流行的白粉菌生理小种表现苗期和成株期免疫抗性。为深入了解1002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对其抗性来源、遗传特性和细胞学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02的白粉病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细胞核遗传,并能在感病品种中有效表达,与感病品种杂交F1代表现为免疫。1002是一个不含有中间偃麦草和簇毛麦遗传背景的黑麦碱基因Sec-1表达缺失的1BL/1RS易位系,其白粉病抗性基因与1BL/1RS染色体无关,与当前有效的白粉病抗性基因Pm37、Pm40、Pm43、PmCN17和PmL962并不相同。因此,推断1002携带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um.)和栽培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 L.)是普通小麦的两个二倍体野生种,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为了将其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分别与两份乌拉尔图小麦材料1010013和1010015及一份栽培一粒小麦材料1010048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不能正常结实,必须进行幼胚拯救。成胚率为14.77%;而栽培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正常结实,但结实率很低。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对普通小麦与乌拉尔图小麦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观察结果表明,平均单价体为17.36个.二价体为5.32个。进一步对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乌拉尔图小麦1010013和1010015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1010048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染色体正常(2n=42)、细胞学稳定且抗性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和抗备锈病植株。说明来自二倍体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到普通小麦中。研究还发现普通小麦莱州953与乌拉尔图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杂交的结实率与中国春的同样高,表明其可能携带有远缘杂交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15.
白粉病是严重危害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天00127是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抗性的新品系。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及遗传规律,选用白粉菌系Linxia-3对天0012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的杂交F1、F2代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进行温室苗期抗白粉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天00127对Linxia-3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T00127。筛选到3个与目的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gwm566、Xgwm376和Xwmc1,距离目的基因最近的两侧标记为Xgwm566和Xgwm376,其遗传距离分别为3.7和2.2cM,初步表明抗病基因位于小麦3B染色体上。分子检测及系谱分析结果表明,PmT00127可能是一个来自农家品种白大头的抗白粉病新基因。  相似文献   

16.
以前报道过10个冬小麦品系抗白粉病的基因数量与遗传模式,但这些基因的同位关系及其定位还没有确定。10个抗白粉病小麦品系中,有8个相互杂交并与13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不同寄主品系杂交。各杂交组合中,取F2300-800个幼苗在温室内评定了对白粉病127号小种的反应,以确定这种同位关系以及8个小麦品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各个特性。在C39、A55-2、R107、Armada和SI5中鉴定出Pm4b这个常见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统计苦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抗病品系04-17-3和感病品系25-1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群体抗白粉病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1),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为-12.00;2对主基因分别具有正向部分显性和正向超显性作用,加性效应值均大于其显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值(i+jab+jba+l)为负值。从遗传率上看,回交世代和F2的主基因的值分别为55.14%、43.56%和95.22%,多基因的值分别为16.10%、26.57%和0,环境变异在4.78%~29.87%间。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决定了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还受到环境变异的部分影响。在白粉病抗性育种过程中,应注意利用加性效应,选用白粉病抗性基因较多的材料作为亲本,并在早代进行选择,尤其是F2代主基因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段双科 《麦类作物》1997,17(5):12-15
小麦野生亲缘种是重要的抗病虫害基因源。对收集的野生四倍体小麦种提莫菲维麦 小麦瘘蚊、小麦卷叶螨及6种叶病(叶锈、秆锈、条锈、白粉病、褐斑病和壳针孢疱病)反应的评价,所有受测项目中,提麦对壳针孢疱病具有抗性,对褐斑病具有很高的抗病百分率。对4种专性真菌抗性检测,显然叶锈抗性频率同于条锈、秆锈和白粉病的抗性频率。对小麦瘿蚊生物生物型D型和小麦卷叶螨抗性检测的百分率占总测定材料的91%和27%;当用小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冬小麦穗发芽敏感性的遗传特点,并为小麦的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对穗发芽敏感性不同的4个红皮和3个白皮小麦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并对杂交材料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前穗发芽性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共同影响,说明小麦的穗发芽抗性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小麦穗发芽敏感性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比较高,说明小麦的穗发芽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所以在穗发芽抗性育种中,早代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抗锈病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宇俊  孙永亮 《大豆科学》1991,10(2):104-109
本研究利用4个对锈病抗性反应不同的大豆品种,配制双列杂交,并采用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F_1、F_2、B_1C_1、B_1C_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抗锈病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抗锈性遗传基础显著不同,抗病品种PI459025的抗锈性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耐病品种的耐病性受多基因控制,并有超显性作用存在。抗性的回交效应明显,受细胞核基因控制。抗性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重要,抗性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