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灭幼脲与白僵菌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烯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省得.4%以上,幼虫僵虫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Ⅲ号与白僵菌混合剂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粉剂、增效型粉剂)和白僵菌的混合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经室内试验和林间毒力测定,确定其防治效果好的最佳配比为:白僵菌高含量孢子粉(1200亿/g)45g/hm^2与25%灭幼脲Ⅲ号粉剂225g/hm^2混合;其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当代虫口减退率达98%以上。该混合剂使用方便,适宜各种林地应用,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在药效和天敌等因子的作用下,连续3年共12个世代试验地内  相似文献   

3.
杀铃脲防治松毛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级工程项目“辽西地区松毛虫持续控灾工程”的要求,筛选仿生农药和生物制剂等无公害的农药,以取代传统的化学逐药大面积林间喷雾。为此,选择杀铃脲进行飞机喷雾和人工机械喷雾防治松毛虫,结果表明,飞机喷雾杀铃脲用量120g/hm^2,人工机械喷雾杀铃脲用量105g/hm^2,飞防用药成本15元/hm^2,飞防效果高达95.9%。2年杰杀铃脲在生产防治上推广应用1333hm^2。  相似文献   

4.
使用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浓度)的苏力精防治1、2代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1200ml/hm2悬浮剂防治效果90.1%~90.4%;750g/hm2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95.0%~96.4%,1875g/hm2粉剂喷粉防治效果79.2%~86.5%,而且残存害虫化蛹后继续死亡,成虫产卵量显著减少,对松毛虫天敌无显著不良影响。使用750g/hm2可湿性粉剂在松毛虫卵期防治,防治效果81.5%~83.2%。  相似文献   

5.
1980年白僵菌低热风烘干房设计成功投入使用,解决了白僵菌产品不能及时干燥,特别是阴雨天气导致变质的技术难关,比自然干燥功效提高4倍,产量提高2倍以上;1988年机械分离提取白僵菌孢子粉生产工艺获得成功,孢子粉提取率为6.9%~6.8%,孢子回收率79.8%~81.3%,产品合孢量1000亿/g以上,孢子发芽率95%以上。目前,白僵菌年生产能力达25t以上。1979~1991年共生产白僵菌238.15t,防治松毛虫7990.8hm2,防治效果66.23%,挽回经济损失219.11万元,是经费总投入11.33万元的19.34倍。  相似文献   

6.
25%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技术开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灭幼脲Ⅲ号是具有特异作用和高度选择性的仿生杀虫剂,经过1997~1999年的技术开发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得出450~600g/hm^2为最佳用药量,对松毛虫各虫态、各龄期均有杀灭作用,不但压低当代虫口密度,而且还具有后效作用;抗雨水冲刷,残效期可达35d,不污染环境,对松毛虫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7.
云杉阿扁叶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防治试验,提出了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piceacolaXiaoetZhou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认为,开展封山育林,改善林分环境,保护和利用天敌,是长期控制该虫害的根本措施。成灾区应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在2龄幼虫期以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150×液低容量喷雾一次,杀虫率在95%以上;卵孵盛期以飞机低容量喷洒25%灭幼脲3号(600g/hm2)与25%功夫乳油(105g/hm2)混配液一次,杀虫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8.
用V-Bt-Ⅱ型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进行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iabilis防治试验,菌剂用量375g/hm^2,750g/hm^2,1125g/hm^2,1500g/hm^2七天后赤松毛虫死亡率分别96.77%,96.69%,99.31%,100%。  相似文献   

9.
白僵菌与氰戊菊酯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应用白僵菌粉剂与0.4%氰戊菊酯粉剂按4:1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工成粉炮防治马尾松毛虫,每hm^2放粉炮30个,每个炮重125g,经室内和林间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防治,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较纯菌粉粉炮防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平均防效提高15.3%,害虫感染流行时间提前7天以上;较采用纯0.4%氰戊菊酯粉粉炮防治效果提高28.8%,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虫口林分松毛虫的严重危害,减少松针损失40%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黄褐天幕毛虫的为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控制力,于1996年利用氟幼灵胶悬剂和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对幼虫和卵进行了杀虫效果试验。取食50~100μg/g灭幼脲Ⅲ号和20~100μg/g氟幼灵处理过的食物,2龄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1%~100%,相当于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这两种药剂也有一定的杀卵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V-Bt-Ⅱ型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进行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防治试验,菌剂用量375g/hm2、750g/hm2、1125g/hm2、1500g/hm2,七天后赤松毛虫死亡率分别为96.77%、96.69%、99.31%、100%。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应用白僵菌粉剂与0.4%氰戊菊酯粉剂按4∶1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工成粉炮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每hm2放粉炮30个,每个炮重125g,经室内和林间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防治,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较纯菌粉粉炮防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平均防效提高15.3%,害虫感病流行时间提前7天以上;较采用纯0.4%氰戊菊酯粉粉炮防治效果提高28.8%,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虫口林分松毛虫的严重危害,减少松针损失40%以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使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证明: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明显,虫口减退率达59.1%~64.65%。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毛虫是柏木上的主要食叶有害生物,笔者通过比较人工摘茧、氧化乐果治理、灭幼脲治理、白僵菌治理、苏脲Ⅰ号胶悬剂混合白僵菌治理得出结论:苏脲Ⅰ号胶悬剂与白僵菌混用是治理云南松毛虫的最好方法,在3龄前幼虫期能较快速有效控制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也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云南松毛虫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不同剂型,不同用量的苏力精防治1,2代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1200ml/hm^2悬浮剂防治效果90.1%-90.4%;750g/hm^2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95.0%-96.4%,1875g/hm^2粉剂喷粉防治效果79.2%-86.5%,而且残存害虫化蛹后继续死亡,成虫产卵量显著减少,对松毛虫天敌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毛虫是柏木上的主要食叶有害生物,通过比较人工摘茧、氧化乐果治理、灭幼脲治理、白僵菌治理、苏脲I号胶悬剂混合白僵菌治理几种不同方法的治理效果,结果显示;苏脲I号胶悬剂与白僵菌混用是治理云南松毛虫的最好方法,在3龄前幼虫期能较快速有效控制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也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云南松毛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证明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Ⅲ号有效成份150g/hm2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施药后4~8d即进入死亡高峰,24d校正杀虫率达98%以上;施药后25d,施药区平均百叶重比对照区增加31.4%,年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增加112.5%。泡桐叶甲第1代的1~2龄幼虫期(6月上中旬)是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防治泡桐叶甲的关键时期。泡桐叶甲各龄级幼虫对该药的敏感程度依次为3~4龄>1~2龄>5龄。幼虫取食后可持续影响到蛹、成虫,使之产生畸形,对害虫控制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8.
陈毓 《广西林业》2004,(6):31-31
马尾松毛虫是我区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每年均可发生4代,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用仿生物农药制剂灭幼脲Ⅲ号粉剂与纯白僵菌粉混合使用来防治马尾松毛虫害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使用20%杀铃脲悬浮剂不同剂量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并与同类药剂相比较,得出以60g/hm2的用药量防治效果可达96.4%。是一种经济适用,防效高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环境的仿生农药。  相似文献   

20.
1997~1998年春秋两季于河北省青龙县用杀铃脲、除虫脲和灭幼脲3号大面积地面低量喷雾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总面积达1666hm2,防治后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5%,有效并持续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防治对林分内的有益生物种群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