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尾近红鲌引种及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黑尾近红鲌(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et Wu )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鲐属,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1,2],是长江上游的一种特有鱼类。黑尾近红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以干物质计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83.66%,脂肪含量只有5.83%,含有17种常见的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9种及非必需氨基酸8种,含肉率达70.74%,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我国黑尾近红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香 《中国水产》2011,(12):54-56
黑尾近红鮊(学名: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u)隶属鲤科鮊亚科近红鮊属,是长江上游干支流的一种特有鱼类。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资源日趋减少,捕获的个体逐渐小型化,急需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近十年国内黑尾近红鮊的有关生化成分、生理生态、人工养殖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黑尾近红鮊的高效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环刺螠体壁氨基酸组分与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环刺螠体壁肌含有18种氨基酸(其总量占体壁肌干重的57.39%)。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 17.79%。5种鲜味氨基酸(Gin,Asp,Arg,Ala,Gly)含量都比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组成模式与人体需要模式较接 近。支/芳值高达2.59,接近正常人的支/芳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et Wu)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自然状态下,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小型鱼类、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属温和肉食性兼具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通过驯食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地域对人工引种黑尾近红鲌(Ano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胚胎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对江西赣南地区人工繁殖的黑尾近红鲌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并对受精卵的发育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通过改良HCG+LHRH-A2+DOM等激素的混合液对赣南地区人工繁殖的黑尾近红鲌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3.47%、86.58%和87.76%。赣南地区人工池塘养殖的黑尾近红鲌受精卵特征、胚胎发育时序及特征与已报道的结果一致,整个过程根据发育特征可分为七个时期。在水温为26.3-28.5℃条件下,受精卵经过30min开始胚胎发育,1h20min进入2细胞期,3h50min进入囊胚期,4h50min进入原肠期,1Oh50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36h30min。  相似文献   

6.
黑尾鲌商品鱼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尾鲌俗称黑尾近红鲌,又名黑尾刁,与大白刁齐美,主要产于长江流域,隶属于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长江上游特有经济鱼类。常见个体重约1~2千克,最大个体可以达到5~10kg。黑尾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和食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稀有白甲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稀有白甲鱼含肉率为69.92%;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6.58%、2.05%、0.99%;肌肉中17种常见氨基酸(除色氨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77.89%。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6.27%,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6.5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0.87。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6.2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3.7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44。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为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正>黑尾鲌学名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又名黑尾、黑尾刁等,隶属于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是长江特有鱼类。为研究河南省引进黑尾近红鲌的可行性,探索该鱼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信阳农林学院水产系于2014年5-10月在信阳市罗山县尤店乡开新渔场从湖北武汉国家级鲌鱼良种场引进黑尾鲌小规格鱼种7000多尾,进行水库网箱鱼种培育试验,旨在探讨黑尾鲌鱼种培育技术及效果,为河南省引进黑尾鲌推  相似文献   

9.
<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俗称黑尾鲌,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自然状态下,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小型鱼类、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属温和肉食性兼具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通过驯食能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水生生物物种陷入濒危甚至灭绝的境地,人们开始重视濒危物种的保护与开发。本文以长江流域的黑尾近红鲌为例,通过对其保护与开发的背景、过程研读,对育种方向等提出建议,以期引起广泛的思考。一、保护的背景黑尾近红鲌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图集》中记载的长江上游濒危特有  相似文献   

11.
黑尾近红鲌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属鲤形目、鲤科、近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目前,国内学者已就黑尾近红鲌的生物学性状[1]、年龄与生长[2,3]、人工繁殖[4,5]、胚胎发育[6]以及池塘养殖试验[7]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关于该鱼网箱养殖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赣州市陡水湖水库七星湖库区进行了黑尾近红鲌网箱养殖试验,旨在探讨黑尾近红鲌网箱养殖技术和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属鲤形目、鲤科、近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较好开发前景的优良淡水品种。目前,湖北、江西等省黑尾近红鲌养殖业已快速兴起,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于2008年率先在江西引进该鱼并试养繁殖成功,2011年起,该所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实施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黑尾近红鲌规模化育苗与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示范》,先后突破该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幼鱼蛋白质需求、苗种培育、池塘主养、网箱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技术,为发展黑尾近红鲌产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现将黑尾近红鲌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寒鲤,鲤鲫杂交(F1)、松浦鲫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肌肉中水分含量分别为7682%、7846%、805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91%、1861%、1558%;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08%、154%、096%;灰份含量分别为126%、120%、098%。并就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及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908%、9080%、8360%,其顺序为高寒鲤>鲤鲫杂交F1>松浦鲫;四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64%、689%、603%,其顺序为鲤鲫杂交F1>高寒鲤>松浦鲫。并对高寒鲤,鲤鲫杂交F1,红鲫生长速度进行了测定,当年秋片体重分别为9521g、12490g、6353g,其顺序为鲤鲫杂交F1>高寒鲤>红鲫。鲤鲫杂交F1是一个氨基酸组成全面,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的新的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14.
单环刺Yi体壁氨基酸组分与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诺  孟瑞萍 《齐鲁渔业》2000,17(5):26-27
单环刺Yi体壁肌含有18种氨基酸(其总量占体壁肌干重的57.39%),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17.79%,5种鲜味氨基酸(Glu,Asp,Arg,Ala,Gly)含量都比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组成模式与人体需要模式较接近。支/芳值高达2.59,接近正常人的支/芳值。  相似文献   

15.
美洲鲥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的生化分析方法对美洲鲥的肌肉营养组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时,美洲鲥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8.88±0.41%,粗脂肪含量为6.80±0.27%,水份70.23±0.37%,灰份1.96±0.30%;肌肉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占鲜样的15.27%,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含量占鲜样的6.27%,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69.67%,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根据AAS,美洲鲥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胱氨酸;而根据CS,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L)为56.11,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为2.43,4种鲜味氨基酸占鲜样的5.76%: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66.1%,高于其他经济鱼类: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有较高的钙镁含量,铜,铁,锌的比值较为合理。美洲鲥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16.
湘华鲮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n=10)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它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湘华鲮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5.12%、20.15%、3.24%和1.17%(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74.44%(质量分数,干样),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45,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57。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7.39%(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中主要含有20种脂肪酸,肌肉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为31.57%,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别为4.83%和4.49%。肌肉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组成比例合理。综合分析说明湘华鲮肌肉具有较佳的食用口感、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鲜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68%、18.69%和18.20%;脂肪含量分别为0.796%、0.106%和1.203%;水分含量分别为79.81%、79.52%和78.40%;灰分含量分别为0.951%、1.188%和1.162%。三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57%、18.11%和17.47%;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4%、7.98%和7.76%;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98%、7.33%和6.95%。经比较分析,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8.
对粗唇鮠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粗唇鮠肌肉水分含量为81.82%,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6.02%,肌肉粗脂肪含量为3.69%。17种氨基酸的总含量为14.13%。其中必须氨基酸含量为6.06%,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为42.89%。四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5.43%。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量超过WHO/FAO提出的标准;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分别为0.81和0.4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27。  相似文献   

19.
对蒙古油鳖(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i)的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油鳖肌肉水分含量为78.12%。在肌肉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80.47%,脂肪含量为11.35%,总糖含量为0.39%,灰分含量为6.28%。蒙古油鳘氨基酸(AA)总量占肌肉干重的76.40%,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占32.75%,非必需氨基酸(NEAA)占33.10%,鲜味氨基酸(FTAA)占31.28%。蒙古油餐肌肉中鉴定出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Ⅰ)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19种。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30%和70.26%。EPA+DHA的含量为10.32%。脂类组成中甘油二酯(DG)为0.76%,甘油三酯(TG)为62.95%,游离脂肪酸(FFA)为11.70%,极性脂(PL)为22.34%,胆固醇(CHO)为2.25%。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美洲帘蛤、四角蛤蜊、杂色蛤、文蛤的常规营养成分和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4种帘蛤目软体动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均在44.35%以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值大于1.00。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最高。同时,4种风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8.96%~39.47%。氨基酸计分(AAS)和化学评分(CS)显示,赖氨酸含量高于鸡蛋蛋白水平标准,可弥补谷类食物的不足。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则分别为73.45—79.48,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从鲜味氨基酸的比例和氨基酸组成来看,4种帘蛤目软体动物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