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和E 5个血清型。一般认为C型菌株是导致2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而A型菌株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1]。因此,猪产气荚膜梭菌病主要由A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发生一种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除了引起1周龄仔猪发生的高度致死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导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多种疾病,对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显著升高。本文对影响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如毒素、芽胞和生物被膜,以及近5年来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分布1961年,Parish首次报道了家禽的坏死性肠炎,并用病原魏氏梭菌复制出了本病。以后世界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类似的病例报道,我国一些养鸡地区,先后都报道过多起鸡坏死性肠炎。本病又称梭状芽胞杆菌肠炎(Clostridialenteritis)、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或小肠细菌生长过度症(SIBO)。病死禽以肝肿大,肠道出血,肠黏膜有麸皮样坏死灶为特征。二.病原坏死性肠炎的病原为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部分菌株在体外培养等产生毒素较少,难以分型。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α毒素,产气荚膜梭菌C…  相似文献   

4.
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曾称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5.
α毒素(CPA)是产气荚膜梭菌最重要的毒素之一,而且也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Macfarlane首先发现α毒素的本质为酶,它具有细胞毒性、溶血活性、致死性、皮肤坏死性、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管渗透性等特性。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人类的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分为A、B、C、D、E5型,其致病因子是菌体产生的外毒素。本文主要综述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基本特征、结构、功能、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猪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感染3日龄以内的仔猪,临床特征为患病仔猪出现红痢、肠道坏死,病程短,死亡迅速,病死率极高。本文对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鹅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为A型或C型的产气荚膜梭菌,两者均能产生A毒素,C型还能产生B毒素,从而引起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8.
家禽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家禽最重要的梭菌性肠炎.坏死性肠炎的主要致病因子、重要毒素成分的分子结构及毒株的免疫学特性研究是开发新型疫苗的基础,本文就家禽坏死性肠炎疫苗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产气荚膜梭菌为仔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仔猪梭菌性肠炎是仔猪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性疾病。该病原主要侵害患病仔猪的腹膜和肠道,临床中主要引发肠炎和腹膜炎症状。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的仔猪在临床中主要出现严重的腹泻,仔猪肠道发生溃疡,腹膜发炎出血,并且具有十分高的病死率。本文对仔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蔡建平 《兽医导刊》2012,(11):26-30,49
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是集约化养鸡业生产中流行最广、危害最重的两种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分别由艾美耳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二者常相伴发生,互为预置影响因素。本文从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基本特点出发,在简单介绍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基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