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溴虫氟苯双酰胺是一种全新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白蚁以及蚊蝇等害虫。为了明确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氯虫苯甲酰胺为对照药剂,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并测定了亚致死剂量(LC20、LC40)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相当,两者对小菜蛾的LC50分别为0.042和0.056μg/mL。与氯虫苯甲酰胺相似,亚致死剂量的溴虫氟苯双酰胺能够诱导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升高,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邢静  梁沛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2011,13(5):464-470
采用叶片药膜法,使用亚致死浓度(LC10、LC25)的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3龄幼虫连续处理5代后,试虫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度分别比敏感品系下降了57.3% 和67.7%,同时对多杀菌素的敏感度也分别下降了60.2% 和51.5%,但对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度变化不明显。采用该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分别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24、48和72 h,可诱导其羧酸酯酶(CarE)比活力上升,但对细胞色素P450 O-脱乙基酶(EC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芳基酰胺酶(A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连续处理5代后,小菜蛾CarE和ECOD的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16、1.40倍和1.65、1.56倍,但GSTs和AA的比活力则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1.0%、27.5%和43.6%、52.5%。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风险较高;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可能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亚致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药膜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LC40),以试虫死亡率、取食量、化蛹时间、蛹重、羽化率为指标研究其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与对照相比,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小菜蛾除死亡率显著增高外,幼虫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幼虫至化蛹平均历期显著延长,取食量、蛹重和化蛹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小菜蛾4龄龄期和蛹期明显延长,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明显降低。另外蛹重也明显低于对照。这表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毒力明显高于毒死蜱,其毒力为毒死蜱的665.61倍(LC50);两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甜菜夜蛾4龄幼虫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逐渐下降,氯虫苯甲酰胺LC10、LC30、LC50剂量处理后甜菜夜蛾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均低于毒死蜱LC10、LC30、LC50处理,其中氯虫苯甲酰胺LC10、LC50剂量处理后蛹重显著低于毒死蜱LC10、LC50处理,氯虫苯甲酰胺LC50处理羽化率显著低于毒死蜱LC50处理;两药剂处理后,甜菜夜蛾单雌产卵量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下降,除LC50处理氯虫苯甲酰胺单雌产卵量较毒死蜱高外,其余均低于毒死蜱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幼虫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89.56%~91.62%和69.06%~73.3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采用培养基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LC10、LC25和LC50)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处理3龄幼虫48h后饲养,各处理组当代(F0)3~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3.8d,但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8~2.5d,子代(F1)1~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2.6d,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1~0.5d;各剂量处理后,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F1代4~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均比对照组减轻,且剂量越大,体重减轻越显著;各处理组F0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6.27%、58.51%和71.17%,F1代分别下降了13.66%、52.61%和66.63%;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O-脱乙基酶(P450-ECOD)比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这两种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6%和23%~66%,但各处理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比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GSTs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6.23%、58.51%和71.17%。表明在LC10~LC50剂量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越高,其生长发育受抑制越显著,P450-ECOD和CarE比活力上升越高,GSTs比活力下降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以浸叶法分别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敏感种群(SS)和亚致死选育种群 的3龄幼虫,分别测定饲喂处理6、12、24、48和72 h后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分析了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SS种群小菜蛾CarE的活性在不同时间段波动较大,经多杀菌素处理后,开始时段比活力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比活力逐渐被抑制,Sub-SS种群的GarE活力高于SS种群;多杀菌素对GST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亚致死浓度处理后GSTs比活力呈上升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连续处理5代后,该酶活性更低。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种衣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Coleoptera:Melolonthidae)幼虫的防治效果和对其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研究不同种衣剂对红芸豆的安全性和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采用酶动力学法检测不同种衣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解毒酶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种种衣剂对红芸豆均安全,显著降低了红芸豆种子被害指数,提高了出苗率和根重;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FSC)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防治效果最高,为74.81%,50%氯虫苯甲酰胺FSC次之,为60.65%,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酶动力学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40%溴酰·噻虫嗪FSC、50%氯虫苯甲酰胺FSC抑制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72~96 h后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处理48 h后600 g/L吡虫啉FSC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96 h后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48~72 h后50%吡虫·硫双威FSC对该酶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96 h后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4种种衣剂对羧酸酯酶活力影响均表现为处理48 h后激活,72 h后抑制,96 h后50%吡虫·硫双威FSC和40%溴酰·噻虫嗪FSC对其作用不明显,600 g/L吡虫啉FSC和50%氯虫苯甲酰胺FSC对其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虱螨脲对小菜蛾亚致死效应的生化机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LC_(10)和LC_(25)亚致死浓度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1、6、12、24、48和72 h后其体内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虱螨脲LC_(10)处理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表现为早期诱导、后期抑制的作用,而对过氧化物酶(POD)则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仅在72h时具有诱导作用;LC_(25)处理对SOD表现为诱导-抑制-诱导-抑制的作用,对POD具有抑制作用,而对CAT具有诱导作用。经虱螨脲亚致死浓度处理后,小菜蛾幼虫体内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被明显抑制,且基本表现为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仅在处理后1 h被诱导,之后被显著抑制。表明虱螨脲进入小菜蛾幼虫体内后,初期可诱导SOD、CAT和GST活力升高,以适应外界毒害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解毒酶活力被抑制,使其难以代谢,从而增强了对小菜蛾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为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严重抗性。已经明确小菜蛾CYP6BG1的过量表达与其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相关。本文进一步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表达了小菜蛾CYP6BG1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蛋白,并检测Sf9细胞表达CYP6BG1蛋白后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变化及氯虫苯甲酰胺经CYP6BG1蛋白代谢后对小菜蛾幼虫毒力的变化。结果显示:Sf9细胞中与CPR共表达的CYP6BG1具有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活性,且细胞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将表达的蛋白与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孵育24 h后,对3龄小菜蛾幼虫致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间接表明CYP6BG1能够降解氯虫苯甲酰胺,从而增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氟虫腈对二化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解毒酶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氟虫腈对不同虫态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作用特点、持续毒性及对解毒酶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氟虫腈对二化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且毒杀作用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对二化螟蛹的羽化具有较低的抑制作用;对卵孵化无抑制作用。亚致死剂量氟虫腈能引起幼虫持续死亡,降低存活试虫体重增长率和蛹重。用亚致死剂量氟虫腈处理4龄幼虫后,对其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诱导效应和时间效应,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诱导效应仅在药剂处理后3h内较为显著,对多功能氧化酶活性表现出较强的诱导效应,比活力约为对照的1.37倍。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解毒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解毒酶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和多杀菌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的毒力,并比较了低剂量(LC25和LC50)处理6、12、24、48和72 h时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系(MFOs)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优于多杀菌素,处理48 h后其LC25和LC50浓度分别为0.018和0.048 mg/L,经此低剂量浓度处理后,小菜蛾CarE活性波动较大,6~24 h,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且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4~72 h,处理组Car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对GST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GS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对MFO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在48 h时相差不大外,其他时间MFOs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GST可能参与了乙基多杀菌素在小菜蛾体内的代谢。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小地老虎对溴氰虫酰胺的代谢解毒机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酶动力学法检测了溴氰虫酰胺亚致死剂量对小地老虎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后1、6、12、24、48和72 h时小地老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亚致死剂量初期可诱导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升高;对羧酸酯酶(CarE)活力表现为早期诱导、后期抑制的作用;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表现为明显的诱导作用;对多功能氧化酶(MFOs)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小地老虎对溴氰虫酰胺的防御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虫螨腈胁迫对甜菜夜蛾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明虫螨腈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生化代谢的影响及酶抑制剂对虫螨腈的增效潜力,采用点滴法测定了虫螨腈对甜菜夜蛾3、4、5龄幼虫的毒力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增效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对虫螨腈的增效作用,并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了LD25和LD50剂量虫螨腈对甜菜夜蛾体内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虫螨腈对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差异不大,处理后24h和48h的LD50基本相同。PBO对虫螨腈有拮抗作用,增效比为0.21,而DEM和TPP对虫螨腈无增效作用。虫螨腈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激活作用,对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及羧酸酯酶具有先抑制后诱导的作用;虫螨腈处理后6~24h,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最高为对照的1.85倍;处理6h后,甜菜夜蛾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明显下降,而12~24h后,又明显上升,最高时为对照的1.86倍。  相似文献   

15.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8E杀虫晶体蛋白对马铃薯甲虫具有中等毒性,用亚致死剂量9和7μg/m L的Cry8E分别饲喂2、3和4龄的马铃薯甲虫幼虫,然后测定羧酸酯酶(Car E)、乙酰胆碱酯酶(ACh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β-羧酸酯酶的活性随Cry8E浓度的升高明显提高,随龄期增长活性降低,酶活性在浓度间和龄期间差异都极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下降,2龄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明显升高,并且随龄期变化差异显著(P0.01)。3龄幼虫体内的CAT酶活性随Cry8E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阐明了Cry8E对马铃薯甲虫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猛  王凯  刘峰  慕卫 《植物保护学报》2014,41(3):360-366
为比较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的作用差异,采用浸卵法、浸叶法、饲喂毒营养液法等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3种害虫的卵、3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以及对其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无杀卵作用,但能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溴氰虫酰胺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1、0.05和0.13 mg/L,相对毒力分别是氯虫苯甲酰胺的2.8、2.7和5.1倍。溴氰虫酰胺对3种害虫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0.11、0.09和0.22 mg/L,相对毒力分别是氯虫苯甲酰胺的3.9、3.8和2.7倍。溴氰虫酰胺在亚致死浓度0.10、0.05和0.14 mg/L的剂量下分别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3龄幼虫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处理48 h后达到最高,拒食率分别为85.58%、81.91%和86.11%。药剂处理试虫虫体皱缩,体节缩短,体重增加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表明溴氰虫酰胺对3种鳞翅目害虫的毒力作用比氯虫苯甲酰胺好,可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的替代药品。  相似文献   

17.
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解毒酶活力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致死剂量(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处理棉铃虫抗甲氧虫酰肼种群(R)和同源敏感种群(S)3龄初幼虫48 h,测定了3~6龄期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变化。结果发现:经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S种群EST比活力除4龄幼虫外均有所升高,且仅在3龄期升高明显;GSTs比活力在5龄幼虫体内显著升高,其他龄期无明显变化;MFO比活力在6龄幼虫体内表现为降低,其他龄期无显著变化。对于R种群,3龄和6龄幼虫体内EST比活力显著降低,各龄期的GSTs和MFO比活力均显著降低。空白对照R种群3~6龄期幼虫的GSTs比活力均高于S种群;EST比活力仅3龄幼虫显著高于S种群;MFO的比活力仅5龄幼虫显著高于S种群。研究表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与GSTs比活力增大关系较为密切;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可诱导敏感种群EST和GSTs活力升高,而使抗性种群3种酶的活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CYP6家族P450基因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代谢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作用,利用浸叶法测定不同小菜蛾种群3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的抗性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方法分析CYP1v3、CYP1v4、CYP6B6和CYP6f这4种P450基因在小菜蛾不同抗性种群体内的表达差异及杀虫剂的短期诱导效应,并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4种P450基因后分析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显示,4种P450基因在中等抗性水平小菜蛾种群体内高表达;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可诱导4种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分别沉默4种P450基因后,处理组小菜蛾的P450酶活力显著下降37.60%~54.82%,且处理组小菜蛾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沉默4种基因处理组的小菜蛾P450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表明4种P450基因可能同时参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代谢。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雌、雄蛾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药膜法,以LC10、LC20和LC40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桃小食心虫成虫24 h,分别测定药剂压力解除后0、6、12和24 h桃小食心虫雌、雄蛾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效氯氰菊酯LC10浓度处理能抑制桃小食心虫成虫的ECOD比活力,且随处理浓度增加,高效氯氰菊酯对ECOD活性的诱导作用逐渐体现,LC40浓度处理组EC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此外,LC20和LC40浓度处理组可诱导桃小食心虫雄蛾CarE和GSTs比活力的增加,但对于雌蛾则结果相反。当药剂压力解除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成虫体内ECOD、CarE和GSTs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药剂浓度越高对其解毒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越显著,且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研究显示,从短期响应来看,桃小食心虫雌、雄蛾体内的3种解毒酶在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胁迫后均表现较为活跃,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动态变化。由于雌、雄蛾个体的生理机能以及对药剂敏感性的差异,这种生理响应机制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多杀菌素对菜蛾绒茧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对多杀菌素高抗的小菜蛾纯合子品系作寄主饲养菜蛾绒茧蜂,用多杀菌素田间推荐使用浓度(25 mg/L)分别处理处于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绒茧蜂,其中卵期和幼虫期通过处理寄主幼虫间接处理,并测定该药剂对成虫的毒力,系统观察该杀虫剂对绒茧蜂各虫期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与对照相比,绒茧蜂卵期或幼虫期其寄主受药后,可导致蜂幼虫死于寄主体内或啮出寄主的过程中,使结茧化蛹率下降43% ~56%,成虫羽化率下降19% ~33%,成蜂雌性比下降11% ~25%,而成虫大小、寿命和寄生力未受显著影响;在蛹期受药使成虫羽化率下降10%,成蜂寿命缩短,但对成虫寄生力无显著影响;对成虫24 h的LC99为4.31 mg/L。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可进入寄主作用于其体内的蜂卵和幼虫,或直接作用于蜂蛹和成虫,从而对绒茧蜂各个虫态产生显著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尤以对成虫高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