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广西猪场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和免疫状况,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部分猪场随机采样送检的血清样品,应用ELISA方法开展PRV血清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分布上看,2018年PRV gE抗体场阳性率(57.71%)和个体阳性率(24.75%)均最高,此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个体阳性率下降明显(P<0.05),2020年下降至6.14%;各年间的PRV gB抗体场合格率差异不显著(P>0.05),均在90%以上,而2019年的个体阳性率(88.71%)最低,与其他年份差异显著(P<0.05)。冬季PRV gE和gB抗体个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14.96%和89.35%,与其他季节差异明显(P<0.05);冬季gE抗体场阳性率(42.97%)最低,与春季、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夏季(P<0.05),而gB抗体场合格率一年四季差异不显著(P>0.05),均在95%以上。从空间分布上看,广西14个地市猪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其中玉林市最严重,场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69.51%和35.86%,而钦州市最轻,分别为16.67%和4.07%;PRV gB抗体个体合格率普遍较高,均在84%以上。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上看,后备母猪、育肥猪PRV gE和gB抗体个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生长阶段猪群(P<0.05),其中gE抗体个体阳性率在13%以下,而gB抗体个体阳性率不足80%。结果表明,近年广西规模猪场PRV野毒感染率较高,而疫苗免疫并不能完全阻止野毒株感染。建议通过PRV净化和提高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等措施来控制其流行。本研究为制定合理的猪伪狂犬病防控与净化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福建省龙岩地区的2018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及流行概况,本试验随机选取龙岩新罗区、连城县、武平县以及长汀县的部分规模化猪场共21个,应用ELISA法对763份血清样品PRV g E抗体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样品检测总阳性率为30.41%,其中保育猪、育肥猪、能繁母猪及后备母猪的阳性率分别为:25.29%、30.98%、30.85%、31.75%;用SPSS19.0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的猪群gE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741>0.05);各场场均阳性率为31.89%;各地区阳性率分别为:41.58%、18.18%、30.14%、26.29%,场均阳性率分别为41.14%、23.50%、29.60%、33.33%,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示不同地区之间gE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003<0.001),即各地区之间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差异较大,部分地区更需要加强其控制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验应用ELISA检测方法对贵阳市3个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场和9个免疫猪场的后备母猪、生产母猪和5~10周龄断奶仔猪3个猪群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贵阳市3个未免疫猪场中2个有PRRSV感染,猪群抗体阳性率在0%-10%之间,平均阳性率为5%;9个免疫猪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65%~90%之间,平均阳性率为82.80%,未免疫猪场与免疫猪场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2020年1—12月北疆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株(PRV-gE)感染情况,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从北疆4个地区采集的657份猪血样进行PRV-gE蛋白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4个地区PRV-gE抗体阳性率为29.83%(196/657),乌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P<0.05);各猪场中A场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3.78%(62/74);D场和H场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0.00%;不同类别猪群中,保育猪的PRV-gE蛋白抗体阳性率最高,为46.77%(29/62);哺乳仔猪抗体水平与其他猪群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试验表明,各个猪群均存在野毒感染情况,各养猪场之间、不同生长阶段感染情况不一。该试验可为北疆地区猪场PR防控与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规模化猪场衣原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13个猪场的972份血清用间接血凝(IHA)试验进行猪衣原体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整体抗体阳性率为49.49%,其中母猪群抗体阳性率为53.66%,肥猪群抗体阳性率为47.79%,仔猪群抗体阳性率为27.78%,仔猪群抗体阳性率与肥猪群、母猪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肥猪群抗体阳性率与母猪群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猪场衣原体病感染率有所差异,抗体阳性率在31.11%~86.21%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信阳地区种猪群衣原体病流行情况,笔者于2013年3月—2015年10月,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信阳市65家猪场的1 324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衣原体抗体阳性猪场有27个,占检测猪场的41.5%,抗体阳性率为11.3%;2013年—2015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1%、11.4%和12.1%;不同季节抗体阳性率有变化,夏季最高,为13.1%,冬季最低,为9.6%;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母猪为11.7%,公猪为11.0%;1岁以内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0%,3岁以上最高,达到16.8%;不同年龄间猪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年龄增长阳性率有增长的趋势,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鉴于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状况,建议有关部门要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姬书会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1):23-24,27
通过对平顶山市6个县30个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调查,了解了平顶山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流行情况。结果表明,12个未免疫猪场均不同程度受PRRSV感染,猪场抗体阳性率为100%,猪群抗体阳性率在47.4%-73.1%之间,平均阳性率为57.9%;18个免疫猪场PRRS感染率为77.8%,免疫猪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75%~100%之间,平均为90.9%。所有猪场不同猪群,生产母猪平均S/P值高于仔猪,后备母猪平均S/P值高于生产母猪。免疫PRRS猪场抗体S/P值,明显高于未免疫PRRS猪场猪群的抗体S/P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青海省海南地区猪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2015年采集的15个规模化猪场及散养的460份猪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血清学抗体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待检的460份血清样品,弓形虫抗体阳性52份,阳性率为11.30%。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和散养两种不同的养殖方式之间感染差异显著(P0.05)。最高的猪场弓形虫阳性率可达28.89%。其中成年猪的感染率为18.6%,高于仔猪和保育猪的4.6%(P0.05)。哺乳母猪感染率最高,可能与成年猪的饮食习惯及接触环境中卵囊机会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应用ELISA法对吉林地区8个PRRS未免疫猪场和9个PRRS免疫猪场的后备母猪、生产母猪和5~10周龄的断奶仔猪三个猪群进行了PRRS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吉林地区8个PRRS未免疫猪场均受到PRRSV感染,猪场抗体阳性率为100%,猪群抗体阳性率在50%~75%之间,平均阳性率为62.26%;吉林地区9个PRRS免疫猪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70%~100%之间,平均阳性率为87.78%。PRRS未免疫猪场与PRRS免疫猪场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143个猪场采集4 203份血清样品,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河南省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达38.7%。按不同季节汇总分析,冬季阳性率最高(45.7%),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31.9%)(P0.01)。按不同地区汇总分析,豫中阳性率最高(53.6%),其次为豫西、豫东和豫南,豫北最低(30.4%)(P0.01)。按猪场不同规模汇总分析,小型规模猪场阳性率最高(46.0%),其次为中型规模猪场,大型规模猪场最低(32.9%)(P0.01)。按猪群不同年龄汇总分析,母猪群阳性率最高(57.8%),其次为后备母猪和育肥猪,保育猪最低(12.2%)(P0.01)。按繁殖母猪不同胎次汇总分析,6胎及以上母猪阳性率最高(73.8%),其次为3~5胎母猪和2胎母猪,1胎母猪最低(57.3%)(P0.05)。同时,本试验也调查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对弓形虫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RRS发病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最高(49.4%),其次为PRRS阳性稳定场,最低为PRRS阴性净化场(9.2%),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PR阳性带毒场和PR阴性净化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24个PR阳性带毒场内,gE抗体阳性母猪和gE抗体阴性母猪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也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猪群中普遍存在弓形虫感染情况。猪场通过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弓形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Du F  Zhang Q  Yu Q  Hu M  Zhou Y  Zhao J 《Veterinary parasitology》2012,187(1-2):53-56
Toxoplasmosis in pigs is a large threat to pig industry as well as pork consumers. Most pigs become infected by ingestion of oocysts from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soil, water and feed) or infected animal tissues postnatally. In the present study,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Toxoplasma gondii oocysts and T. gondii infection in pigs in 12 pig farm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of cats in central China. The presence of T. gondii oocysts in soil were determined by PCR and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T. gondii DNA was found in 11 farms with different cat density excepting one farm exposed to low cat density. Twenty (21.1%) and 36 (37.9%) of 95 soil samples were T. gondii positive by PCR and LAMP, respectively (0.01相似文献   

12.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河南6个地区猪场的275份血清进行了衣原体检测。结果表明,各个地区的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5.5%,感染率由10.5%~35.4%不等;不同状况的母猪感染情况不同,有流产、死胎的母猪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母猪。  相似文献   

13.
猪细环病毒1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环状DNA病毒,可能存在潜在致病作用。为了初步了解其流行情况,用PCR技术和ELISA技术对来自京津冀、华东与华南地区578头保育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与抗体的猪场阳性率均为100%;核酸阳性率为73.88%,抗体阳性率为78.7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都超过50%的猪场达到86.67%,都超过80%的占53.33%。调查结果表明,猪细环病毒1型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流行,其在多数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猪圆环病毒3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致病性猪圆环病毒,已在不少地区存在。为了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在一些地区的流行情况,用PCR方法检测了湖南省与京津冀地区523头断奶仔猪血清样品中的病毒核酸。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3型核酸的猪场阳性率为68.75%,个体阳性率为31.74%,整体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病毒核酸阳性率超过20%的猪场达到50%,超过70%的猪场占18.75%,为0%的猪场占31.25%。调查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3型感染在我国一些地区广泛存在,但在不同猪场的感染率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5.
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东莞市采集的977份犬血清和126份猫血清进行了衣原体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为犬抗体阳性28份,抗体阳性率2.87%;其中散养犬只抗体阳性数24份,抗体阳性率2.96%,三鸟批发市场肉用犬抗体阳性数3份,抗体阳性率3.61%,犬养殖抗体阳性数1份,抗体阳性率1.2%。猫抗体阳性3份,抗体阳性率2.38%。结果表明我市的犬、猫和外地输入东莞市的肉用犬都存在衣原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宁夏地区肉牛和奶牛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3年-2015年采集自宁夏地区肉牛主要养殖区的57个肉牛场886份血清和奶牛主要养殖区的39个奶牛场1 088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013年抽检的16个奶牛场阳性率为32.17%(148/460),场群阳性率100%(16/16);2014年抽检的银川地区12个奶牛场,阳性率为26.52%(61/230),场群阳性率100%(12/12);2015年抽检的11个奶牛场,阳性率为44.97%(179/398),场群阳性率100%(11/11);2014年阳性率较2013年和2015年低,2015年最高,2013年与2014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2015年与2013年和2014年的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2013年抽检的19个肉牛场,阳性率为7.26%(18/248),场群阳性率为26.32%(5/19);2014年抽检的38个肉牛场,阳性率为5.02%(32/638),场群阳性率为50%(19/38);2014年较2013年的阳性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部分地区和肉牛场未检测到牛支原体阳性血清.上述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奶牛养殖场牛支原体感染状况较为严重,应引起养殖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采用ELISA对2016年4月-2017年12月来自67个不同规模化猪场的2 516份血清进行了PRV-gE抗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血清总阳性率为34.02%,2016年和2017年阳性率分别为17.77%和39.52%;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公猪总阳性率分别为26.07%、22.35%、35.38%、32.70%、33.13%、31.06%和31.71%;猪场总阳性率为82.09%,北疆、南疆和东疆猪场阳性率分别为78.57%、100.00%和100.00%。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新疆地区猪群中PRV感染率明显上升,南疆与东疆地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北疆地区,各个阶段猪群阳性率均显著升高,母猪与公猪感染加重是伪狂犬病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防控与净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