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钢石319为材料进行独山西红柿栽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单株挂果薹数、结果数、单株果重有减少的趋势;实收产量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下降。在挂果薹数上21 000、25 500株/hm2的处理与30 000、34 500、39000株/hm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单株结果数上,处理21 000、25 500株/hm2与30 000、34 500、39 000株/hm2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1 000、25500株/hm22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30 000、34 500、39 000株/hm2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1 000株/hm2处理最好,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对单果重影响不大。在单位面积产量上,30 000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按投入、产出效益来计算,25 500~34 500株/hm2是独山西红柿栽植的适宜范围,其中30 000株/hm2在独山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冀棉958在冀中南地区生产上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棉花行宽0.8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计3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型趋于紧凑,其中,6.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始节高度和第1果枝节位均最高,果枝与主茎夹角最小,适宜机械化收获;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棉花各部位的单铃重和衣分均逐渐降低,但仅单株铃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逐渐提高,其中,6.75万株/hm~2与5.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3.75万株/hm~2密度处理。在冀中南地区,冀棉95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群体密度对寒地青贮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贮玉米群体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密度是影响青贮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不同密度处理间青贮玉米的百粒重、产量差异极显著,秃尖长、穗长、行粒数等性状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密度处理间青贮玉米的株高、穗行数差异不显著。高产密度不宜超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以短节密蒴型芝麻品种DW607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密度处理对其生长、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时期芝麻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量、地下部干物质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处理间差异逐渐明显;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也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时最大,而产量则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18.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说明在一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芝麻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和氮肥对夏玉米驻玉309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14-6715
[目的]为驻玉309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驻玉309为试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和4个供氮水平。收获时,各小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测定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穗部性状。[结果]不同密度间穗粒数、穗粒重差异极显著,表现为4.5万株/hm2>7.5万株/hm2>6.0万株/hm2。千粒重在密度、肥力处理间差异不大。行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各施氮处理的行粒数均高于不施氮处理,以450 kg/hm2氮肥为最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各施氮处理秃尖长均低于不施氮处理。驻玉309单株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表现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能提高驻玉309的产量,密度过大和施氮量过多,反而降低驻玉309产量。  相似文献   

6.
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获得较高产量的途径之一[1]。为探索华玉11在公顷密度6.75万株(T1)、7.5万株(T2)、8.25万株(T3)条件下产量构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技中心于2015年在海拔900 m的长乐坪洞口村二组田永登责任田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进行华玉11公顷产量15 t攻关试验。结果表明:华玉11在密度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3.8 t/hm~2;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T2和T3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喜树叶用园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苗为材料建立喜树叶用园,设置造林密度为1.0m×1.0 m(处理A为1.00万株.hm-2),0.5 m×1.0 m(处理B为2.00万株.hm-2),0.5 m×0.5 m(处理C为4.00万株.hm-2),0.3 m×0.5 m(处理D为6.67万株.hm-2),0.3 m×0.3m(处理E为11.11万株.hm-2)5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对喜树个体高、径生长,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对苗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规律,差异不显著(P>0.05)。②平均地径、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叶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密度对叶用园单位面积叶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密度为1.00~4.00万株.hm-2范围内,单位面积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随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叶产量反而有所降低,以密度为4.00万株.hm-2条件下的单位面积叶产量为最大。图4表1参8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2013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均表现为45 000株/hm~2处理60 000株/hm~2处理75 000株/hm~2处理90 000株/hm~2处理,而秃尖表现为90 000株/hm~2处理75 000株/hm~2处理60 000株/hm~2处理45 000株/hm~2处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郑单958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 804.85 kg/hm~2,先玉335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 808.91 kg/hm~2,通科8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 009.90 kg/hm~2,金山27在75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 796.91 kg/hm~2。行粒数与穗长间相关系数最大,r=0.93,秃尖与出籽率间存在负相关,r=-0.51。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新品种郧单22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郧单22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水平处理的穗长、穗行、出籽率、千粒重、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及二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导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密度和施肥量太高时,产量出现降低.农艺性状变化规律与产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不同施肥量、种植密度因素对饲用甜高粱[Sorghun bicolar(L.)Moench var.succharafumKouern]生育动态和全株鲜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月以后适量追肥可以促进株高和叶片的生长,增加饲用甜高粱的全株鲜重,而种植密度的影响不明显;7月下旬各处理组合的单株茎数减少,以高密度处理的降幅最大,达到每株2个。由回归方程优化出饲用甜高粱种植最佳的施肥量、种植密度组合为施肥总量906.18 kg/hm2,种植密度17.5万株/hm2,此时鲜重产量达60.73t/hm2,施肥量与最终鲜重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而种植密度与鲜重产量的相关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利"与"弊"     
有一次,著名人际关系交往专家卡耐基曾经长期租用红约一家饭店的大舞厅,用来举办一系列的讲座. 但是在某一季度开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饭店让他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当然不想付这笔增加的租金,可是他知道跟饭店的人争论是没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13.
从参考馆员制度与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历史入手,从内涵、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性质、服务模式、角色与职责、素质能力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参考馆员与学科馆员的异同,提出在当今网络资源庞杂浩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人们也从多放面给予“绿色”与“生态”的关注。但对于“绿色”与“生态”内涵的理解,某些生态学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还有待探讨。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为真正的绿色、生态图书馆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应从建筑、能源、环境等方面入手,在现实中建成。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有两种精神相对峙,一种是刚健的,一种是柔顺的。《易经》"生生"学说所代表的正是中华文化的刚健精神。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熊十力、张岱年等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注重吸收《易经》"生生"学说,将生生与创造联系起来。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论证创造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人应如何发挥创造性等重要命题,赋予中国哲学新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魏晋"名士风度"与宋代"圣贤气象"是不同的理想人格类型,它们在价值取向、思想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是,它们均是古代士大夫人生哲学的体现,故而在士大夫主体意识、名教可乐、性情结构、超越境界等问题上有诸多共同点,着重论述了二者承传发展的关系与思想逻辑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